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將於5月20日在上海市開幕。這屆藝術節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後舉辦的第一個全國綜合性藝術盛會, 是2019年全國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動。藝術節期間將舉辦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評獎。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5月24日至25日

將代表北京市,赴上海參加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文化藝術盛會;“文華大獎”是文化和旅遊部設立的國家舞臺藝術政府獎。

為選取代表北京舞臺藝術最高水平的優秀劇目參評“文華大獎”,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制定了《北京市關於組織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文華表演獎初評工作的方案》,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面向北京市各種所有制(不含央屬)藝術表演團體徵集文華大獎參評作品,組織業內專家對申報的11部優秀劇目進行評審,最終選取排名第一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評。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舞劇《天路》參評工作,市領導對參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併成立工作小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從組織協調、經費保障、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5月8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國家大劇院、劇目導演和主演、相關媒體人員共聚一堂,為《天路》衝獎宣傳和劇目打磨精修建言獻策。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巡視員馬文參會並講話,要求打好政策支持“組合拳”、打好劇情雕刻“繡花拳”、打好劇目排練“功夫拳”,全力角逐“文華大獎”。

具有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題材民族舞劇

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舞劇《天路》圍繞漢藏民族團結、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築路的動人故事,以真摯動人的現實主義題材還原了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的民族情、戰友情、姐弟情、母子情,再現了雪域高原上鐵道兵執著堅守的築路歲月。該劇緊扣時代脈搏,圍繞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的修建歷程及其成果,為當代舞劇創作題材帶來一股新風。將青藏鐵路興建、停建、復建的現實歷程與西藏地區人民精神之路的訴求作為舞劇的兩條線索,著力展現一個“築路”與“心路”交織前行的故事。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體精神,通過微觀敘事折射宏大主題。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該劇由著名藝術家王舸、羅斌、印青、楊帆等聯袂打造,由活躍在中國舞劇舞臺的優秀青年演員黎星、潘永超、馮敬雅、秦丹妮、拉巴扎西、曾明等攜手北京歌劇舞劇院、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傾情演繹。

印青授權其同名歌曲《天路》為此次舞劇獨家使用,並擔任該劇音樂總監。印青表示:“舞劇《天路》不僅是現實題材也是紅色題材,這種題材的舞劇創排,是敢為人先的,也是在藝術上的一個引領。”

編劇羅斌在談及創作初衷時曾說:“你會發現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在兩條線索裡面運行的,西藏地域、藏民族、漢民族精神上的訴求,這是一條主線,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在追逐這種信仰。另外一條線索就是修路,青藏鐵路緣起的時候,就是故事的一個發生,經歷了整個青藏鐵路興建、停止又再復建這樣一個歷程。”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看過該劇後評價:“把舞劇《天路》放在展演的開幕式上,是對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指示精神的落實,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著名導演田沁鑫評價:“習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曾提出四個堅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天路》這部作品正是很好地踐行習總書記指示精神,它是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佳作,是舞劇裡不可多得的反映新時代的作品,經得住時代和觀眾的檢驗與認可。”

原總政歌舞團團長、編劇左青表示:“近幾年來,我看過有表現歷史人物、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等,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中,《天路》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非常珍貴也非常難得。”

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徐麗橋表示:“《天路》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條天路,更是一條心路,是人物對於信念的一種追求、一種奉獻,是真實的、熱血的、貼近生活的。所以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現實主義題材出現在舞臺之上,為後人留下我們這一時代真實的生活寫照,也讓更多人看到特殊時代人們的奉獻精神。”

歷時三年潛心打磨,精益求精,至臻完善

打造“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中國故事

歷經三年積澱,十餘次創作研討會,45場京內外演出,舞劇《天路》在不斷打磨修改中精益求精、至臻完善。5月1日至5日、8日至11日,《天路》在戲劇場成功迎來第六輪演出。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本輪演出中,為讓全劇故事更加完整,讓觀眾有充分的臨場感,排演組數次對舞劇的編舞、音樂、燈光、舞美做出諸多更新與調整。除了再現“春種”“相遇”“擁軍”“情愫”等經典舞段,在上半場末尾,眾志成城的築路段落,將舞蹈編排與舞美實景相結合,近4米高的木架實景,掉落的瑪尼石,配合演員的舞蹈動作營造出逼真的隧道築路效果,讓觀眾切身體會到築路隧道下的重重艱險,感受到築路人的不易與艱辛。下半場新增的“打牆舞”源於藏民修築房屋時“打阿嘎”的傳統技法,在節奏鮮明的勞動號子下,演員們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覆擊打地面,以協助鐵道兵完成建設中打牆夯地的艱鉅任務,氣勢磅礴、剛勁有力,充分體現漢藏一家、攻堅築路的深厚情誼。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對於《天路》的打磨精修,總編導王舸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從年初就啟動對《天路》的修改打磨,所有主創演員都很累很辛苦,但過程卻很享受,對我來說也許很多年過去,也仍是一段珍貴的回憶。這次,我們對《天路》的舞段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增加了幾個大的段落,打磨了接口、細節之處,讓舞劇整體更流暢舒服,精氣神和之前有所區別,但核心內容卻一直都在。”

編劇羅斌說:“新版《天路》的戲劇結構比上一版更加完整,段落之間的銜接也更加自然,都糅合在情節和人物的性格當中;舞蹈更加豐滿立體,加強了對‘心路’線索的描述,而‘天路’這樣的宏大主題,正是要通過‘心路’歷程來體現,兩條路構成一個扭結的結構,從而形成整部劇的力量。”

音樂總監印青在觀演後也表示:“《天路》經過這一版調整之後,結構變得更加合理,故事更清晰、人物更鮮活;舞劇整體的情感昇華比原來更為加強。而故事線索清晰後,音樂的展開和演員的表演、劇情就更加貼合,《天路》的主題音樂貫穿也得到了加強。”

直至赴上海參加第十二屆藝術節、參評“文華大獎”之前,《天路》團隊將根據各界專家、觀眾反饋的寶貴意見,對舞劇持續作出調整精修,爭取以最飽滿的姿態、最流暢的舞蹈語彙,為上海觀眾講述最動人的中國故事。

藝術創作風格以人民為中心

收穫業內外廣泛好評

繼2018年首演之後,舞劇《天路》還於同年7月受文化和旅遊部邀請,赴雲南昆明參加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開幕式演出,並於12月在國家大劇院復排上演。重要的是,今年3月30日至4月20日,該劇還在清華大學等京內高校和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開展公益巡演,在20天的時間內為首都師生和城市副中心觀眾奉獻出18場“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高水平演出,將高雅藝術帶到普通觀眾身邊,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劇院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藝術創作風格,踐行了打造“親民、為民、惠民”劇院的工作目標。

迄今為止,《天路》已歷40餘場演出,收穫業內外廣泛好評。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舞蹈藝術家黃豆豆評價:“從舞蹈本體上來講,《天路》在不同舞種語彙的融合上做的非常好。而作為一部舞劇來講,《天路》的成功之處又不僅僅是把不同舞種進行融合,而是在舞種融合的基礎上對劇情所做的鋪設和推動,這對舞劇創作來說是很難得的。‘舞’和‘劇’緊密結合在一起,讓人越看到後面越被故事的發展、劇中人物的命運抓著走,由此可見《天路》不僅有舞蹈語彙衝擊力,還有戲劇衝擊力。”

著名指揮張藝在看完該劇後評價:“舞劇的音樂是以印青老師創作的《天路》為基調,音樂主題十分合乎劇情的發展;作曲家楊帆用音樂刻畫人物精準到位,亦情亦景,很貼切。”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1977年入伍參與築路建設的老兵李仕強在觀看演出後動情接受採訪:“感謝《天路》,它很感人也很真實,讓我覺得哪怕自己還能起到一點點作用,也要把鐵道兵的精神、鐵道兵的軍魂傳承下去!”

全國勞動模範張守軍五一期間觀看《天路》後感慨萬分:“這部戲反映了幾代勞動者修建青藏鐵路的故事,非常有意義。他們克服艱難險阻、篳路藍縷,為我們國家建設、為民族復興和團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讓我深受感動。我們一定再接再厲,為首都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京郵電大學經管系學生萬芊芊則表示:“建設青藏鐵路是我們的先輩們在零基礎上克服惡劣天氣、複雜地形做出的探索,這是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天路精神’,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不論對待科研還是生活,也一樣要學習和秉承這種精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