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前文: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1】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创办第二家公司的时候,公司有个前台,女生。有点女汉子,非常独立,或者过于独立。她不会像很多行政妹子一样,会卖萌会专业假笑,她也不想。但她的领导告诉她要弥补不足,学习微笑,这样更有助于她的工作。没有办法,她开始学习,开始大家都觉得她挺热情的,但工作的时候她还是那么独立,或者显得不合群。大家不仅没有觉得她热情,反而觉得假,虚伪,学到了职场的油腻。工作不仅没有做的更好,还收获了很多诋毁。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事情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劣势?要么是你不想,要么是你不喜欢!比如最开始司机这个职业的薪资很高,因为缺乏人才。但现在恨不得人人都会,因为你需要,所以你想学习,或者因为你喜欢。以前的电脑人才也是如此,我最早看见电视剧里打字速度那么快就觉得是假的,我现在发现大多数人都能不看键盘,然后随心所欲,疯狂敲击键盘。要么因为你想,要么因为你喜欢。

当你不想或者不喜欢的事情,让你去做,是很难做好的。我见过很多明星说:“是因为粉丝的支持,不能辜负很多粉丝的支持才坚持,没有放弃的”。一个事情你不喜欢或者不想,当然需要坚持,如果你喜欢的话,不用坚持,会理所应当。

一个摊煎饼的大妈天天练习打字,就能去写字楼里上班领更多的薪水?第一,她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去不了写字楼坐班。第二,她去了写字楼里可能收入还不如她摊煎饼挣钱。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图:pexels

2、第二个误区:弥补不足,会让我们工作的更好

其实弥补不足是不行的,人无完人,那些挣钱多的人基本没时间完善不足,或者也不愿意完善,他都是不断的增强扩大优势。

我们可能还听到了这样的话:“我们是一个团队,你应该付出更多,你应该担当这个事情”,“你看谁谁是为了团队,什么事情都会去做,我们应该像他学习”等等,这个误区让我们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我们还以这个行政妹子的案例来讲解这个事情,比如很多小公司行政和人事都是一体的,或者一个部门的,或者干脆是一个人。行政妹子为了更好的担当更多,天天做一些不擅长的面试。这样一来,她的行政工作就会原地踏步,因为她没有专注自己的领域,没有追求做的更好,时间长了甚至会退步。那面试的人就会精准吗?也不会,因为那不是她的专业。在公司层面上,甚至会耽误公司选拔人才。那行政妹子是不是出于好心呢?当然,这个无可厚非。那对公司和她自己有利吗?可能更多的是弊大于利。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3、 第三个误区:为了团队,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那我们就应该本位主义吗?不是,团队的每个人应该都是做自己擅长的,有优势的。记住,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相对完美的团队。

这3个误区一定要牢牢记住,要不然都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你当然没有时间进步,当然做不了最满意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的绊脚石,接下来再讲讲成功路上的“油门”是什么!

图:pexels

理解到底什么是优势,与学会找到优势

我曾经面试过很多员工,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在工作中有什么优势?”。很多员工就会答:“我觉得我的性格挺好的”,“我挺有耐心的”,“我挺有亲和力的”。

你觉得这些是优势吗?

我们是否见过一个人因为性格好,赚很多钱的?我说的是“因为”,也就是看你性格好多给你一些钱。一个人有耐心,我们就多给他钱呢?一个人有亲和力就他钱呢?好像也都没有。

说这些回答是对的,那有点太别扭了。但要说不对,好像又有几分道理。我个人也不完全否定说是错的,只能说不精准,不了解优势的定义。

什么是优势呢?我认为优势是由「天赋、技能、知识」三部分组成的: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第一,是天赋。比如长的帅,我只要开直播,女粉丝就刷礼物。比如天生幽默,我也没去演戏,就是平时生活的样子,往舞台上一站,别人看见我就想笑,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就是天赋,你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不用练习,老天爷赏饭吃,天生带的被动技能。

第二,是技能。比如我会敲代码,我会平面设计,我会摊煎饼等。这些都是优势,并且可以换饭吃,换钱花。这个技能就是后天学习的,不可能一个人一出生就会敲代码,就会平面设计。我说的是当前人类发展的水平,若干年后是否带有这样的技能天赋,我们不去思考。

第三,是知识。我懂历史,我懂化学,我懂商业运作原理,我懂合作等等。这些也是后天学习的,也不可能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张嘴就说:“中国现在发展迅速,未来房价还会上升,爸,妈,赶紧去买房!相信我,我懂房地产行业。”我估计你要是听见了都能吓死。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图:pexels

那怎样描述优势呢?我们还是拿行政妹子举例,她的优势是:

和人相处的时候很随和,没什么脾气;

在沟通过程中我能很轻易的找到大家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的观点,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6年,了解公司的结果及需要的配置。

这三点分别代表了天赋、技能、知识。

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来天赋是先天的,但后天通过刻意练习也有可能优化。但无论是天赋还是技能,知识,都是我们的优势。有的人可能觉得知道自己的优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势。要想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或者现在理解的优势对不对,请你现在配合子桓,我们一起来深度思考!

1、 先回想自己截止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几件事情,这个“成功”是不可度量的,是相对的

比如,“我曾经做行政工作的时候,接待客户,并协助沟通谈下了一个大的订单”,“我曾经做销售工作,把别人都拿不下的单子拿下来了”,“我曾经写了一篇有关美食的文章,阅读10万+,并且转载多少多少次”。

每个人工作内容不同,不一一举例了,大家需要回想,最好拿笔写下来,客观一些。心理学叫做“自我效能感”,当你做的事情觉得很“成功”的时候,这个就事情在告诉你:“这就是你的优势”。

2、 再回想一下,有没有一些事情,你明明不擅长,但内心却又冲动。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比如,“我不会演讲,不会公开讲话,但我内心总是再驱动我,让我想上台”,“我不会做销售工作,但特别想做销售工作”等等,这些叫做灵感,也就是你的直觉帮你分析:“这是你的优势,去做吧”。

3、 再回想一下,有没有事情你去做的时候,成长很快,得心应手的。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比如“我刚开始参加工作,让我和各个部门沟通的时候,我感觉成长很快,很容易上手”,“我第一次做销售工作,成单非常快,感觉自己成长很快”等等,这些事情给你一种“进步感”。这个就是实战在告诉你:“你非常擅长这些工作”。

4、 最后再回想一下,有没有一些事情,不管过程多累,但好像还想再做一次这个工作。

比如“我不擅长演讲,但是每次演讲完,我下次还想做演讲”,“我不擅长谈客户,偶尔接触一次客户,我下次还想再接触客户”等等,这些事情仿佛让你有“二次需求”。这个就是你的心在告诉你:“这个将会是你的优势”。

努力回想,分析并记录下这4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你的优势往往伴随着这4个特征,“成功的感觉”,“灵感推动”,“进步感”,“二次需求”。我不仅用这个方法总结了我自己的优势,并且还帮助过很多人,比如前面一直提到的行政妹子。

这个行政妹子也总结过:“我接待客户的时候,最终成单了蛮有成就感的。而且的确有想再接触客户,销售的欲望。做销售类工作让我觉得自己成长很快,不管客户有多能搞定,我也还是想再次做销售工作”。很明显通过这个模式来分析,她的优势其实是销售类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做深度分析,先把这个案例分析到优势类别。她自己分析的优势可能有相貌,声音,沟通技巧,行业理解等等,综合判断应该运用到销售类别的工作上更容易有成就。


从小公司月薪4k到BAT月薪50k,这个妹子用了什么方法?【2】


图:pexels

还有一个维度来判断优势,就是感觉

当你做一些事情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就是优势。比如“当我把别人搞不定的订单搞定时,我感觉自己很强大”,“当我组织活动大家玩的很高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强大”。当你感觉到强大,或者比较正面的词汇时,都可能是你的优势,比如自信、兴奋、强大等。

相信你已经记录下了很多事情,如果没有那就再想想,多花一些时间思考自己比欣赏别人的表演要重要的多。

最后总结关于优势的三个特点:

优势就是天赋、技能、知识;

优势有“成功的感觉”,“灵感推动”,“进步感”,“二次需求”这4个特征;

优势让我感觉到积极正面。

整理你的回想,结合这三条判断,一定会找到你的优势!

如果还没有找到,就继续找,先别着急往下阅读,否则意义不大。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优势,那请继续阅读,接下来我会告诉你怎么发挥优势!

1天不到1块钱,1年内不限次职场提问。——子桓说你不知道的暗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