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在昨天留言中詢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自己40歲的時候一定會被裁員,那你會做什麼?

甲骨文的這次裁員,並不是因為公司虧損,很可能是政治因素。哪怕你技術能力很再傑出,業績很好,但整個研發或者部分都不要了,也同樣沒辦法。雖然賠償不低,但很多已經習慣了很舒服的過日子,再重新進入職場,要花上不少時間和精力去嘗試。

這個問題,我想過很長時間,我是東北人,在97、98年的時候,東北開始國企員工下崗再就業,這事情在整個東北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東北有大量的國有企業,有些家庭一家三代人都在一個國企裡,突然之間下崗。對於無數人的家庭造成了非常震撼影響。

我當時正在上高中,雖然家裡沒有人下崗,但親屬家、朋友家、同學家,鄰居都有因為這事下崗的。有些家庭夫妻在 40歲、50 歲時突然失業,家裡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有人因為這事自殺。可以去看看紀錄版《鐵西區》、電影《鋼的琴》,裡面就記錄著當時的情況。

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通過觀察得出兩條結論:

第一,在任何的時候永遠不要把希望放到別人身上。

那些國企員工從來就沒想過,有一天國企還會倒閉或破產,總是覺得遇到事情,企業會管的。而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時,完全反應不過來。

不管你在外企、私企、國企,或者公務員,甚至是教師也好,如果你把所有的期望、安全都寄託在這方面,萬一你在某一天遇到一些意外。或者產生什麼變化,突然被裁掉,你怎麼辦?

別以為這事不會發生,教師取消事業編制,這事以前很難想象。外企中的 Moto、諾基亞、北電、思科、Oracle 這些頂級外企,在 10、20 年前特別風光,不會有人想到,有一天還會倒閉或裁員,但也發生了。更不用有多少國企說倒就倒了。

公務員現在看起來是很安全,但誰知道,在未來幾十年會不會也出現下崗或裁員呢?

第二,一技之長用處並不大

當年觀察過身邊的 下崗的親戚家、同學朋友家、鄰居、有很多人都有非常出色的技術能力,比如鉗工、車工、電工、焊工等等。有的人水平非常不錯,但是因為整個國企的員工突然下崗。水平再怎麼高,可能滿大街上的人全都是。很難找到工作。

在這之前,我一直有一個印象覺得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讓你活下去。

在當時國企員工大下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除非你的一技之長能做到人群中,頂尖中的頂尖。才會有機會。要是單純得有一技之長。在常規情況下足以支撐,但是如果你面臨這種大範圍裁員的時刻,你會發現,跟你有同樣技能的人到處都是。

你的技能只比其他人稍微強一點,根本就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這一點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大學畢業之後,家裡人一直就是想讓我去考公務員,或者找一個事業單位去上班,正因為看過國企員工下崗的事情,覺得我不能在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上班,雖然呆的很爽、工作不會太累,但要是等到 40歲、50 歲時再遇到這種情況,我怎麼辦?後來找了一家 IT 企業上班,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當時就考慮過:如果我40歲的時候,要是會被裁員,我會做哪些事情?

過了這麼多年,總結了三條建議:

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第一條經驗:嘗試副業

千萬不要只靠工資收入。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做兼職 給別人裝機、做網管、給報紙雜誌寫稿。你會發現你一旦建立起了一條收入渠道,實際是很爽的一件事情。

等後來上班之後,也沒有放棄做一些副業。跟同事接一些私活、做郵件服務器、網吧裝機等等。沒賺到大錢,但在最缺錢的時候,副業上的收入幫了我不少忙。

在上班時嘗試過一些不少兼職或者副業,想建立起了一條很穩定的副業,實際上是不太容易。但在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不少的機會,並且能學到很多知識。

第二條:建立個人品牌

工作幾年後就已經從一個技術人員開始向管理轉變,然後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會更加多遠一點,從技術轉管理這種世界最大的轉變呢,就是你要去做資源整合。實際在公司裡面,想做管理,你需要去整合各方面的資源,讓這些資源為你所用去達成目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這種思路轉變。

後來在07年的時候,嘗試寫博客。在最開始的時候寫博客,看的人並不多,在博客上掛一個Google的廣告,,掙得第1個100美金,大概是花了一年時間,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月能有100美金左右吧,就相對比較穩定,後來又更多一點,這對我來說也是,雖然寫作本身的實際上是花了不少精力,但是這件事情本身也是給我帶來了一些收益 ,同時學到了更重要的一步:建立個人品牌。

在 2010 年的時候,跳到一個工資不高,但是有很多空閒時間的工作。當時就去嘗試了,另外一個兼職就做培訓師,剛開始的時候實際上是完全沒有錢賺,講一節課錢很少。

但是還好,因為我一直做管理諮詢,對於演講、PPT、培訓,基本上還算有些經驗。花了幾個月時間,碰到一些機會、找到合適的途徑出去講課,很快的就能做到,講一天的課收入相當於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就把那個工作辭掉了。

在這個時間就開始發展個人品牌,利用其它的時間,寫豆瓣、知乎、微信公眾號、做諮詢,同時還嘗試做一些投資和在其它公司入股。去嘗試各種可能的事情。失敗好多回。

過了幾年微信公眾號、慢慢的能帶來一些固定的收入。寫文章,能獲得一些廣告、講課。在這個過程,一個有知名度的個人品牌,會給你帶來非常多的機會。

一旦有了個人品牌,你會發現各種合作都會主動找上門來,賺錢並不困難。

第三條:建立多條互不相干的收入渠道

在讀各種書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觀念,一定要建立多條互不相干的收入渠道。大概能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建立好幾條完全不同的收入渠道,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對這件事情考慮的就更加清晰。

拿其中一渠道為例子:

最早在 98 年時就開始接觸股票,2000 年之後,特意花了幾年時間去研究,最初嘗時就發現,全職做這個東西,很難生存,基本就是附帶的學,在玩股票的過程,交了一些學費,沒賠過多少錢,但是也沒掙到太多錢,只是小有收穫,但在這個過程中學了不少相關的知識,

中國股市大概每隔5~8年左右基本就會有一波輪迴。從熊市到牛市,如果你手頭準備一筆長期不用的錢,在熊市的時候,往裡投一些,然後過個3~5 年等到高點的時候,賣出去,換成貨基或短期存款。比如:2500 點以下,去買銀行股,儘量多買一些,在手裡留上幾年。或者在熊市的時候去買進一些可以分紅的藍籌股票,每年會有 5%左右的分紅。每到熊市時就重複這個策略。

當你知道這個規律之後,花上幾年時間去學習。只要這部分錢短期不動,能沉得氣,平均一年 20%的收益,問題不大。但說起來容易,想有真正有所收穫,要做好 5-10 年的準備和學習。這麼多年,直到前幾年和這次熊市才賺到一點錢,才學會沉住氣。

類似這樣的渠道,一旦建立幾條之後,到了一定程度,你的路會越走越寬,哪怕某一條的這種途徑突然之間斷掉,而對你來說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去彌補上。

等到這種時候,哪怕你被別人裁員,你也不用害怕。

雖然提了這三條建議,但我自己真正做到,也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

大家會更關心,要在當前的環境下要如何去做?

1、不要讓自己忙著連思考和學習的時間都沒有。

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我回顧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發現自己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在很長時間一段時間裡讓自己過於忙碌,當你讓自己連思考和學習的時間都沒有時間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犯錯。

這個時候會很難冷靜的去思考自己是否是做錯事或者走錯路。過於忙碌會擠佔你的大腦帶寬,讓你變苯、更容易衝動。

每隔一段時間,比如半年或一年,都需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放鬆和思考時間,去總結和反思,自己當前的行為都有哪些不足。是否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且當你特別忙碌的時候,基本就沒時間去嘗試副業或者去學習新的技能。

2、每年挑戰一次新的 100 天行動

在前面總結了一條:一技之長用處並不大 。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在大家都下崗的時候,除非你能做到最頂尖的水平,否則你的專業能力並不值錢。還有一層含義是,專業技能有用的時間越來越短。

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拿甲骨文來說,被裁的開發人員,平均 37 歲。在這個年齡段,很多以前擅長的技術已經過期了。Oracle 的各種證書在 20 年前很值錢,但在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早就不用 Oracle 了,而且甲骨文 內部的開發技術、框架、數據庫,跟互聯網公司各種技術路線完全不同。

並且一旦過了 35 歲之後,注意力、學習時間、學習能力都在下降,沒辦法跟 20 多歲時的精力相比,哪怕在某一塊能舉一反三,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某項技能,但可能還跟 20 多年的年輕人比加班、熬夜嗎?

相信有少數人能做到,但一定會有不少人並不一定能在短期學會新的技能。立刻轉變角色。特別在這個階段會面臨很多家庭的壓力,很難像 20 多歲時一心一意去研究技術。

除了你的專業技能以外,一定要做些新的嘗試和探索。這時候,100 天行動中 每年挑戰一次新的 100 天行動 就能用得上了。每一年都要強迫自己做一些新的挑戰和嘗試,在學習新的技能或知識時,能讓你的思維方式更開放,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你嘗試 3-5 年之後,很容易在你主業之外積累新的能力,要是發現新的機會,會很容易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我現在在學習巴西柔術,很有興趣,準備花上 5-10 年時間深入研究一下。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萬一過幾年,我再換種生活方式,開個武館賺錢,這也是一條路。

一定要讓自己的思維跳出當前的角度,從不同角度去重新思考問題。每年花上 100 天去嘗試一下新的領域或技能,要是有興趣,就可以再投入 3-4 年時間,去深入學習一下,然後根據情況做下一步打算。

3、減少負債,多積累一些資金來積累資產。

要是你知道40歲時會被裁員,從現在開始你會怎麼做?

讀了很多理財方面的書籍,也實踐了不少的很多建議。這一條是最有用的。不管你處於哪個年齡段,一定要想辦法去積累一些資金來獲取資產。

第一步要分清負債和資產。

資產的定義非常簡單:能提供正向現金流回報的才是資產。

比如汽車是負債。要是你的房產雖然在不斷的升值,但是不能出租,沒辦法給你帶來正向現金流回報也是負債。

真正能算得上資產的東西並不多,比如:高股息股票、高分紅類股票、基金、派息債券,能收租房產 ,長期穩定的分紅理財產品、版權、商標、版權的付費課程等等。

有些資產比較容易獲取,但收益不高。而收益高,風險低的資產,通常都要花上很長時間去尋找和建立。

要是你以 5 年、10 年的時間來做好準備,每隔幾年就會發現一些機會。但在發現機會的同時,風險也不小。像最近幾年 P2P、比特幣一點都沒碰,因為風險太高,不值得冒這個風險。沒有賺快錢的打算,慢慢來又不急,學會滾雪球,一點點的積累財富。

另外,時代已經產生新的變化,不要讓自己承擔過多的負債,在變化中你的風險會越來越高。要減少負債,增加資產。

希望各位讀者看完篇文章之後,思考一下,你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給自己列出一個長期的計劃,然後開始行動。每半年或一年做下重溫和回顧。

永遠都不要讓自己在四、五十歲沒有生存能力時被裁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