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東煤礦率先實現“單班不超百人”目標

□通訊員 梁錫洋 記者 左豐岐 報道

本報滕州訊 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滕東煤礦在取消夜班生產的基礎上,嚴控單班入井人數。連日來,該礦單班入井人數最大峰值96人,一般動態保持在60人-80人之間,在山東能源集團率先實現了“單班不超百人”目標。

今年年初,該礦按照棗礦集團“單班入井人數中小型礦井不超過100人”的規劃部署,早謀劃、早佈局、早行動、早落實,制訂“路線圖”“時間表”“責任清單”掛圖作戰、層層壓實責任。今年一季度,該礦全面實施了採掘單位“定編定員”競聘上崗、勞動組織再優化,綜採工區由108人降至35人,綜掘工區、開拓工區由每隊120人降至64人。同時,堅持“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實行了工長兼驗收員、安監員兼瓦檢員等“崗位跨界融合”措施,實施“區域化管理整合”,成立了綜合服務工區,打造物料配送“順豐快遞”。

“推進‘單班百人’礦井建設,我們毫不含糊、毫不手軟、絕不遲疑,堅決秉持‘無人則安、少人則安、少時則安’安全理念,堅定不移推進‘自動化換人、智能化減人’工作,不鬆手、不鬆勁,釘緊釘牢、夯緊夯實。”該礦礦長劉金輝說。

該礦摒棄“人多好乾活”的思想,倡樹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之風推動目標落實,為減人提供新思維、新路徑。以“質”減人。打造本質安全“人機物環管”,實施本質安全型星級區隊和班組評比、掘進目標管理、精品工程創建、精煤戰略等舉措,向管理要安全、要效益,要保障。以“智”減人。實施了井下原煤運輸系統、泵房等地面集控,綜採工作面採煤機記憶割煤、支架自動跟機智能化開採,打造了高效快速掘進線等,推動“自動化換人、智能化減人”。建成了容量為1800噸的主井煤倉,在三採區建設了容量均為1200噸的煤倉和矸石倉,打造連續化運輸線,實現了系統優化集約高效生產減人。

該礦加速推進採掘勞動組織優化“5788”的定員標準,井下單位實行“三六”工作制,取消職工現場交接班,對違反規定的按違章處理。綜採工區實行大班工作制和“彈性檢修+生產”工作方式,職工休息時間大大增加,收入不降反增,隊伍的士氣和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從事綜採工作30年了,一鍵採煤、7人工作面、大班生產在過去不可想象,由‘藍領’變‘白領’,休息好了、技能高了、腰包鼓了,幸福滿滿。”綜採工區職工魯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