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固軍舊院看看幾處地名的由來就足以佐證名不虛傳。

固 軍

固軍位於萬源東南面的中河左岸,與宣漢的石鐵、河壩、成虎、樊噲等鄉鎮接壤,是周圍數百里之內不可多得的水碼頭,山民們多從這裡乘船走向達州,重慶,武漢、上海等地去見大世面。秦末,劉邦作漢中王時,派樊噲入川拓展地域,招兵買馬,常駐前河中游一險要之處。那個地方的人後來紀念樊噲,就將其地取名樊噲,就是現在宣漢的樊噲鎮。鎮後山有個將軍坪,也是因樊噲操練兵馬而得名。其間,劉幫親往察看,問樊噲:“你的後方如何?”他說的後方就是指中河中游處。樊噲哈哈大笑道:“我那個地方固若金湯!”待後,劉邦回程,路過一看,果如樊噲所說,欣然賜名:固軍。這裡,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上連經常出土新石器時期石斧、刮削器的井溪,下接宣漢國家級文物遺址的羅家壩,是當年巴人生息繁衍的好地方。公元347年就開始建縣以上機構,先後建立東關縣、幷州、南晉郡、永昌郡、宣漢縣和南幷州,管轄今萬源、城口全境及宣漢部分地區,直到627年,整整280年。1929年,固軍人李家俊領導爆發了震驚全川的川東固軍壩起義。

萬源固軍舊院看看幾處地名的由來就足以佐證名不虛傳。


舊 院

舊院也在萬源的東南面,南鄰固軍壩,北望八臺山,東沐龍潭河,西奔高速路。這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大壩子,有中河支流黃溪河水飽灌的良田萬畝。要說建城池,天然是個好地方。公元935年,五代十國的後蜀因舊院、井溪到宣漢渡口直上城口明通有鹽井16口,猶以明通附近的明井、通井最有名,故在舊院這個地方設與縣同級的明通院,用以“催科賦稅”。967年,宋太祖時省設在萬源曾家的宣漢縣後,這片險峻且遼闊的大巴山就統歸設在舊院的明通院管轄。1102年,宋徽宗時升明通院為明通縣,管轄今萬源、城口全境及宣漢、通江的部分地區。1285年,元至元二十二年同時廢設在今宣漢普光的東鄉縣和今萬源舊院的明通縣,舊院建院、縣結束,整整350年。後人因這裡曾經建個明通院和明通縣,就稱為“舊院壩”或“舊縣壩”。民間也有叫“舊鄉壩”的,那是習慣性地把“縣”叫成“鄉”了。至於明通二字仍還給原來明井、通井那個地方,就是今重慶城口縣明通鎮。明朝期間,縣址在今太平鎮的太平縣為加強對城口地域的管轄,便在舊院設明通巡檢司,專門管理今城口縣域的事務。1929年,李家俊、文強領導的川東固軍壩起義在舊院龍潭河建立由李家俊為主席的縣農會和由文強為書記的四縣(萬源、宣漢、城口、開縣)行動委員會,直屬中共四川省委領導。從舊院得名開始就有名的“舊院黑雞”,被稱為世界稀有、中國唯有、萬源獨有、舊院僅有的優良品種。

萬 源

萬源是指萬源城區的太平鎮,地處花萼南麓、後河上游。後河水彎彎繞繞,連接老城、河西兩壩,構成一幅陰陽和諧圖。這裡,上有觀音峽關門,下有石冠寺鎖口,正好處於有名的“秦川鎖鑰”之中。早在1400多年前,即公元547年,梁末移設在今達州通川區的宣漢縣到這裡,就開始建縣,歷經宣漢縣、和昌郡、宣漢縣、太平縣、太平廳、太平縣、萬源縣、萬源市,計建縣、郡、廳、市544年。1914年,民國三年袁世凱總統以“縣東北有萬頃池,鄰邑之水多源於此”為由,親批將太平縣更名為萬源縣。萬源即萬水之源,萬水之源的地方就是萬頃池,萬源的萬頃池與上海的黃浦江一樣天下有名,因為那個兩千多年前治理黃浦江的春申君黃歇,就是萬源萬頃池人,這是一千多年的經史典籍把萬頃池和春申君與明通縣、太平縣、萬源縣連在一起記載得非常清楚、別人外地無法與爭的事實。1934年,中共領導的紅四方面軍與萬源人民一道,在這裡打了一場紅軍戰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頻繁、戰績最輝煌、意義最深遠的萬源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