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飯發現碗中有根頭髮,隨後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逃生的?這件事結果如何?

秉燭讀春秋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儘管出生於貧苦之家,早年更是接連遭遇了痛失父母、流浪行乞、出家為僧的困苦生活。但是朱元璋卻在亂世之中投身於行伍之間獲得一線生機,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了驅除韃虜蒙元統治,建立了漢族的大明王朝。



儘管早年的朱元璋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沒有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朱元璋卻憑藉著個人努力,在義軍中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力量,鍛鍊自己的軍事能力,並且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你很難想象他會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彌補早年因貧困和流離失所而沒有接受到的教育。這也決定了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能夠有效的管理百姓和建立健全大明王朝的法律法規和社會制度。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每一個開國皇帝身上,都註定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各類秘史傳聞在民間廣泛流傳,而朱元璋這樣一位布衣天子更是擁有著各類傳奇的故事。當然其中大多數的故事都是由民間藝術加工和演繹而來。並非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姑且一說,君姑且一聽,一笑置之罷了!


相傳朱元璋在一次用膳時。突然發現御膳之中有一根頭髮。十分苛刻,又十分嚴厲的朱元璋此時已是九五之尊,顯然不允許有人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面對那根在御膳之中的頭髮突然變得十分的憤怒。趕緊命人將御膳房製作本次御膳的廚師叫來。

今晚御膳房的廚師經常為朱元璋製作御膳。但是卻很少能夠有機會獲得皇帝的召見。當太監來御膳房宣旨時又向廚師透露了皇帝此時已經大怒的消息。廚師見了朱元璋之後馬上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不敢抬頭。更是不知如何言語。


朱元璋呵斥到廚師:“朕的御宴佳餚中為何會有一根頭髮?難道你不知這是欺君罔上的大罪嗎?”廚師戰戰兢兢,早已經嚇破了膽,不知如何對答。只顧猛地用力磕頭,突然頭上的帽子掉在了地上,露出了錚亮的腦袋……

原來皇宮之中的御廚,為了防止在做菜時不小心有髮絲落入御膳之中。而全部理了光頭。朱元璋見狀哈哈大笑了起來,自知自己冤枉了為自己每天烹飪御膳的御廚。給予了廚師豐厚的賞賜!

另外還有宮中主事在旁邊搭話道:“皇上,在御膳之中的哪是一根頭髮,這分明是一根龍鬚!”


朱元璋捋了捋自己的鬍鬚。更覺得這位主事的話十分受用,心想可不是嘛?既然廚師們都是光頭,那這御膳之中的頭髮一定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更是引得龍顏大悅!

民間關於朱元璋的傳說故事有太多太多。其中大多數都是由民間百姓虛構和杜撰而來。並沒有太多的現實依據和史料記載。這一方面體現了朱元璋在民間百姓心目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同樣也體現出了朱元璋作為一個傳奇皇帝,完成了由布衣之身向九五之尊的蛻變,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併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奠基者和開拓者。而引發了民間百姓的追捧和敬仰。


珞珈山的貓


朱元璋吃飯時,發現碗裡有根頭髮,龍顏大怒,喊來做飯的廚子,責問他:“是不是你掉的頭髮?”

廚子跪在地上,緊張地不敢抬頭,戰戰慄慄,架不住他這麼一哆嗦,頭上的廚師帽忽然掉地上了,赫然露出一個大光頭。

朱元璋氣笑了。

這算是一個演繹版的說法。事實上,假如這位廚子露出光頭,難免會讓朱元璋聯想到這是在影射他本人曾經當過和尚的經歷,這位廚子多半是難逃一死。

實際上,故事是另外一種版本,記載於明代祝枝山所著的《野記》裡。

“太祖進膳有發,召問光祿官,對曰:“非發,龍鬚也。”因即捋須,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說的是朱元璋一看到碗中的頭髮,龍顏大怒,喊來光祿寺的官員,問他這根頭髮的來路。

光祿寺是負責皇帝飲食的部門,祝枝山在這裡沒說具體是哪位,到底是卿、少卿或是丞,考慮到不管是誰,他們作為後勤單位的頭目,肯定在拍馬屁方面具備深厚的功底和特殊的心得。

所以這位光祿寺官員看著頭髮,馬上就脫口而出,“陛下,這哪裡是什麼頭髮,分明是您的龍鬚啊!”

朱元璋半信半疑,捋了捋自己的鬍子,果然掉下來一兩根,“噻,最近的新陳代謝有點快呢”。嘆了口氣,愣神的工夫,擺擺手把光祿寺官員轟走了。

題目中的廚師,是沒有權利見到皇帝本人的,皇帝哪是誰想見就見的?

但這位光祿寺官員的回答,很明顯是救了做飯的廚子一命。

這種保障宮廷膳食的機構,到了清朝,逐漸演變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追溯機制,誰採買的食材,誰清洗的,誰烹飪的,誰端上桌的,都有專人記錄,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保證調查出這根頭髮的來源,並讓“肇事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歷來現實


朱元璋這個人,早年境遇確實悽慘,17歲的時候碰上饑荒瘟疫,爹孃或餓死或病死,17歲的他連塊安葬爹孃的地也沒有,好在好心的同鄉送了一塊地給他,他才安葬了爹孃。

爹孃一死,他沒了生計,怎麼繼續活下去呢?他去皇覺寺剃了光頭當了和尚,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然顧不上了。

沒過多久,他離開了皇覺寺,一路討飯,差點病死在路上。

這麼一個乞丐和尚,驟然之間當上了天授君權的皇帝,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人有了嫉妒,便少不了在背後說幾句閒言碎語。

後來,朱元璋又砍了不少人的腦袋,更是被無數人痛罵,殘暴!

於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皇宮裡的“秘事”一件一件地被人給捅了出來。

這不,昨日深夜,老朱在批閱奏章的時候,一個不知怎麼進了他辦公室的宮女說來給他送宵夜——一碗粥,老朱瞬間怒了,讓人將這個宮女拖出去砍了。

今日,又有人傳出了老朱的一件糗事。

朱同學自從當上了皇帝,可謂是殫心竭慮,生怕因為自己一絲一毫的懈怠讓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還沒等他屁股捂熱便被人給剔下來了。

所以,他會為了批閱奏章熬到深夜,也會為了工作錯過了吃飯時間。

他突然聽到了幾聲“咕咕”的響聲,茫然抬頭向四周看了看,“咕咕”聲又響了起來,再一聽,原來是自己餓了。

於是,他喊了一聲,來人,朕餓了,趕緊讓人備好膳食。

一個老太監應聲出現在了殿門處,揖手回道,是,皇爺!

不一會兒,這個老太監便返了回來,對老朱說,皇爺,膳食已經弄好了,您移個駕,過去吃吧?

老朱一聽,怒了,我可是皇帝,吃個飯還要我挪步過去?太放肆了!讓人給朕端過來!不然砍了你這個狗東西的狗頭!

老太監聽了皇帝的話,心裡打了個冷顫,趕緊說,是,是,皇爺饒命,我這就去讓人將膳食給您端過來......

老太監去的路上,腳步一直在打票,他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心裡不禁鬆了一口氣,真是又從鬼門關裡走了一遭呀!

又過了一會兒,老太監領著一群婀娜多姿的手裡端著大盤小盤的菜餚的宮女又回到了老朱所在的宮殿,皇爺,膳食端來了......

這一開口,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

老朱抬頭看了看老太監,又看了看小宮女們,最後看了看小宮女手裡的好酒好菜好肉,點了點頭,唔,知道了。

老朱手一抬,隨便點了一個小宮女,讓她將自己捧著的菜餚端到自己面前,然後拿起碗和筷子,用筷子在碗裡隨意地攪了攪,正要吃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碗裡有一條黑黑的、細細的東西,不過,他看不太清是什麼東西。

於是,他用筷子挑起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拿在手裡捏了捏,放在鼻孔下聞了聞,終於確定了這條黑黑的、細細的東西是——頭髮!

老朱勃然變色,怒聲說道,狗東西,為什麼膳食裡會有頭髮!

老太監一聽,嚇得立刻趴在地上,哆嗦著說,我也不知道呀,我又不是廚師,不然讓廚師過來問問吧......

讓廚師過來!

等到廚師來了,老朱便斥問道,說,為什麼膳食裡會有頭髮,小心我砍了你的狗頭!

廚師聽了,總覺得脖子涼颼颼的,想了想,咬著牙說,皇爺呀,這可不是頭髮。

老朱一聽,頓時產生了疑惑,這不是頭髮是什麼,難道我真老眼昏花了?於是,他又問,這不是頭髮,是什麼?

廚師看了一眼老朱,突然笑著說,皇爺,這是龍鬚!

老朱心裡一個咯噔,龍鬚?然後不由自主地用手捋了捋鬍鬚,攤開手一看,果然,手裡有一兩根鬍鬚。

原來,自己竟然掉鬍鬚了,老朱心想,看來自己最近確實太累了,也是時候放放手裡的工作,好好放鬆放鬆了。

不過,他很快回神過來,看著老太監、廚師和一幫秀色可餐的宮女,臉上也不禁發熱了,這真是太尷尬了。

所以,老朱只好又厲聲罵了老太監和廚師幾句,便讓他們退下了。

老太監和廚師一起走出宮殿,剛出門,兩人便互相瞅了瞅,皆是一臉的慶幸,然後交換了一個你懂、我懂的眼神,雙雙嘆了一口氣,彷彿是在說,可算是保住了小命!

讓人疑惑的是,如此尷尬的事老朱為什麼不殺人滅口呢?不是說他生性殘暴,愛砍人腦袋嗎?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呀!

這個故事出自於祝枝山之手,他在《前聞記》的龍鬚篇中寫到:

“太祖皇帝嘗進膳,於膳中得發一莖。召光祿官問之,對曰:告陛下,此不是發。上曰:是何物耶?對曰:龍鬚也。上眾自捋聖須,隨手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實際上,光祿官也不是廚師。

不過,祝枝山是怎麼知道這個“秘辛”的呢?

祝枝山雖然和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可是,他在19歲好不容易中了秀才,考了5次鄉試才在31歲中了舉人,中了舉人以後,他先後參加了7次會試,卻屢屢落榜。

後來,他兒子中了進士了,他還是沒中,所以他便放棄了,不然太丟人了。

所以,祝枝山沒當過京官,也沒機會參與整理過皇家典籍,或者朱元璋的起居注和實錄,更何況,朱元璋亡於1398年,祝枝山生於1461年,他們兩個人生活在兩個時代,祝枝山怎麼可能會知道朱元璋的秘辛?

這篇《龍鬚》看著是光祿官在拍朱元璋的馬屁,實則仍然是在說朱元璋這個人殘暴。

所以,祝枝山很可能是因為自己總是考不上朱元璋定下的八股,一氣之下,寫了這麼一篇《龍鬚》來誹謗和噁心朱元璋。


吾與吾國


朱元璋吃飯發現碗中有根頭髮,隨後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逃生的?這件事結果如何?

吃飯吃出頭髮,應該算是比較少見的情況。大部分的人看到碗裡有頭髮,要麼重換一碗,要把頭髮挑出後來繼續吃。可是,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碗裡挑出頭髮,就算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了。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曾經就在吃午飯時,在飯裡挑出過頭髮,身為帝王的他,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眾所周知,朱元璋脾氣暴躁,大臣中很多都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在位期間,因為一句話說錯了就人頭落地的大臣,更是不在少數。

其實可以理解,朱元璋出身貧寒,自卑感和君王的尊貴感融合在一起,造就出他古怪的脾氣。

幼時的朱元璋,曾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而無能為力,所以在稱帝后他成了一個擁有極端控制慾的帝王。

他要的就是絕對衷心,絕對臣服,若是不忠,就要項上人頭。其實這也暗示了他在吃出頭髮時,註定不會平息怒氣。

朱元璋有個妻子,是大家都知曉的馬皇后。朱元璋很寵愛馬皇后,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時候是馬皇后陪他挺過來的。

馬皇后死後他也沒有再冊封皇后,可想而知馬皇后在他心目中地位之高。二人時常一起吃飯。這一根頭髮的故事,就是在二人吃飯的時候發生的。

有一天,二人在共進午膳時,朱元璋突然龍顏大怒,下令把做飯的廚子抓起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朱元璋在菜裡吃出了一根頭髮。吃出頭髮,原本是小事,況且朱元璋也算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稱帝前飢一頓飽一頓的,飯裡摻著泥土也能吃的很香。

稱帝后朱元璋雖然也節儉,可吃出頭髮,這讓皇帝的臉面往那兒放呢?再者,此時的他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當然會勃然大怒。

同樣的,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出身貧寒的人了,他乃一國之君,是名副其實的真龍之子。這事要是傳出去,對他的名聲影響也是極大的。

此時的朱元璋勢必要廚子給他一個交代了。對於一個御膳房的廚子,他主要任務就是伺候好皇帝、妃子等飲食。

可是皇帝勃然大怒的召見他,想必他定是嚇得六神無主。但是,這頭髮,到底是哪裡來的,他也說不清楚啊。

廚子面聖,皇帝質問,情急下拿走了自己的帽子,竟然是一個光頭。廚子囁嚅道,正是害怕御膳房的廚子在做菜是不小心將頭髮掉下去,惹怒皇上,所以人人都剃了個光頭。

問不出個所以然的朱元璋,也不好直接為難廚子,只好叫廚子退下。廚子命是保住了,可是,這頭髮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朱元璋實在是難嚥下這口氣啊。這廚子也不知情,但是這事必須得找個人出來做個交代。

找誰呢?於是朱元璋就找了一個官員,問他為何飯菜會出現一根頭髮,並且勢必要官員給他個交代。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生存必須會溜鬚拍馬,這官員也是有眼見的人,知道這事必須得想個法子。

於是他對朱元璋說:“啟稟皇上,這不是頭髮”。這話一說,朱元璋就更生氣了,難道這官員是存心挑戰他身為皇帝的權威嗎?膽敢指鹿為馬,朱元璋更為氣氛。

朱元璋問到:“這不是頭髮,那這是什麼?”這官員又回答,“這是真龍之須啊”。

此言一出,朱元璋龍顏大悅。看了看自己的鬍子,摸了摸自己的鬍鬚,似乎像是那麼一回事。

這說法也妙,不僅沒有影響到他皇帝的尊嚴,還顯示了他做皇上的尊嚴,這一番讚賞,讓朱元璋很是高興。其實,對於朱元璋而言,正是因為他是從底層做上來的皇帝,他最怕的,就是他的身份,從骨子裡帶來的自卑感。但是,不管怎樣,朱元璋絕對是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


史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吧 明朝的開國皇帝,有一天他和馬皇后吃飯,馬皇后 曾經和他同風雨 共患難 是一對實打實的患難夫妻,現如今朱元璋登上皇位,自然對馬皇后寵愛有加

吃著吃著飯吃了一半 突然發現 盤子裡有一根頭髮 朱元璋龍顏大怒,馬皇后也一時沒了主意 不知道怎麼替那些人開脫, 隨既傳喚來了廚子,廚子出來一看 皇上怒了 ,當時三魂 七魄全都嚇掉 ,當即跪下 顫顫巍巍的摘下帽子 帶著哭腔說:小人是光頭 這真是冤枉他們了, 朱元璋一看還真是但還是非常的質疑,心想這還了得



隨即傳話來了 管理御膳房的 光祿寺 光祿寺的和尚摘下帽子也都是光禿禿的禿頭,這時候有一個人跳出來說:這分明是龍鬚啊,大家只見朱元璋 手裡還居然攥著一根鬍鬚,此事總算平息 也是虛驚一場……


姐依舊霸氣2018


朱元璋在執政期間,殺了眾多功臣,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不好,關於他的故事在民間也是有眾多演繹!


話說這一天朱元璋跟馬皇后準備一起用膳,正想來個愉快的燭光晚餐,卻遇到了糟心事,朱元璋舉起筷子的時候,猛一眼瞧見碗裡有一根毛髮,這還了得,堂堂的一國之君用膳的時候吃出了一根頭髮,這衛生是怎麼管的?龍顏大怒的朱元璋喊來了做這頓飯的廚師,廚師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到了皇上面前就跪在地上不敢抬頭,朱元璋問道:“你可知罪?”廚師回道:“奴才知罪,只是不知罪從何來?”朱元璋拍著桌子說道:“這碗裡的頭髮怎麼解釋?”廚師聽到這話一顆心才放下來,趕緊將頭上的帽子摘下,露出了一顆油光錚亮的光頭,回道:“奴才不知怎麼來的,奴才在進宮時就將自己的頭髮剃了,一直留著光頭,就是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發生!”朱元璋見他是個光頭,知道錯不在他,就將廚師放了!


既然不是廚師的錯,那就把負責御膳的光祿寺主事喊來問清楚,這個管皇宮後勤的頭來到朱元璋面前,看到頭髮的時候就明白了,虧的他腦子轉的快,看到朱元璋的鬍子就做起了文章,脫口而出道:“皇上,這哪裡是頭髮,分明是您的龍鬚啊!”朱元璋半信半疑,捋了捋自己鬍子,還真的掉下一兩根鬍子,馬皇后趁機求情,朱元璋見此情景,哈哈一笑,擺擺手讓光祿寺主事退下,一場風波在這位主事機智應對下平息了下來!

這個傳聞出現在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前聞錄》裡:太祖進膳有發,召問光祿官,對曰:“非發,龍鬚也。”因即捋須,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這種秘聞也就在明朝才敢寫,祝枝山在《前聞錄》裡雜七雜八的寫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從天子到百姓,從宮廷秘聞到鄉野異事,從人物傳奇到鄉土風俗,概莫能外!這則故事並非是寫朱元璋想殺人,主要是說光祿官的聰明機智,“龍鬚”的說法即撇清了自己的責任,又給足了皇帝的面子,順便輕輕拍了皇帝的馬屁,讓朱元璋不會發火,實在高明之極!


摯潷畫畫紅塵


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蹟廣為人知,他一生做過乞丐、和尚,卻最終登上龍椅,建立了大明王朝,一生堪稱傳奇。

而關於他本人,卻存在很多爭議。他性格暴躁、殺伐果斷,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胡惟庸案,死者達到三萬餘人。

民間傳說,朱元璋吃飯發現碗中有根頭髮,隨後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逃生的?這件事結果如何?

這個故事來自於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所著的《前聞記》。原文是這樣記述的:"太祖進膳有發,召問光祿官,對曰:"非法,龍鬚也。"因即捋須,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說的是,朱元璋在吃飯時看到飯菜裡有根頭髮,於是勃然大怒,找來光祿官,也就是掌管膳食的官員,質問為何在碗裡有頭髮。

眼見皇帝龍顏大怒,光祿官巧妙地回答:"這不是頭髮,是龍鬚啊。"常年在皇帝身邊侍奉,這位光祿官自然是深諳說話的學問。他沒有直接說是鬍鬚,而是說"龍鬚",即體現了皇帝的尊貴,又點明瞭鬍鬚的主人,撇清了自己的責任。

朱元璋一聽,半信半疑地摸了摸自己的鬍鬚。果然只是輕輕一捋,便掉下來了幾根,於是他也多少有點兒不好意思,但又礙於九五之尊的面子,便斥責了光祿官幾句,讓他退下了。這件事情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

後來這個故事流傳到民間,被口耳相傳,光祿官變成了廚師,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則更加的詼諧。按照民間口述的版本,朱元璋正吃著飯,卻發現碗中有頭髮,便喊來了做菜的御廚,質問直接責任人。

沒想到這位廚師直接誠惶誠恐地脫掉了帽子,露出了光頭。原來,御膳房為了防止頭髮掉到飯菜裡這樣的事情發生,讓御廚們都剃了光頭,朱元璋見了,也知道是自己錯怪了他,氣也就消了。

關於朱元璋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有一些明顯是在抹黑他的故事,基本上是那些嫉妒朱元璋從布衣變成皇帝的人編造的。

除了"龍鬚",還有兵部不得掛牌子的故事。

說的是朱元璋接到舉報,說京城的六部機構辦事處翫忽職守,消極怠工。朱元璋非常重視,便親自前往檢查,結果各部的辦事處都好歹有人當值,唯有兵部空無一人,於是他生氣地下令,把兵部的牌子摘掉,並斬了本應當值的官吏。

此後一直到朱棣稱帝之間,兵部辦事處都沒有掛過牌子。

正如那句:"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朱元璋出身悽苦,比在嬌生慣養環境下長大的皇帝更加嚴厲,更加揉不下半點兒沙子。他小時候深受貪官汙吏之苦,當皇帝后便著重整治貪腐。

當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一躍掌握王朝的最高權力,往往很難控制好,所以他常常做出許多不太恰當的行為。不過這些行為還掩蓋不了他開創大明基業,讓中原土地重回和平發展的卓越貢獻。


煮酒君


朱元璋能從一個放牛娃一路奮鬥到了權力的最頂端,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本身就是一個勵志的不能再勵志的故事。也因此,圍繞著朱元璋展開的故事非常的多,正史也好,野史也罷,都不放過朱元璋身上的任何一點,而今天的這個故事便是記錄在野史筆記中的一則小故事。

朱元璋稱帝后的勤奮程度在古代皇帝中是排得上號的,每天處理政務常常忘記了時間,這一天,等朱元璋覺得肚子餓了才停下,然後讓太監們準備傳膳。很快,飯菜就上來了,朱元璋看著可口的飯菜胃口大動,一個人大口大口的吃起來,突然,朱元璋在將湯匙伸到湯中的時候,撈起來了一根頭髮,雖然很短,但是還是讓朱元璋給發現了。

朱元璋瞬間就沒有了食慾,讓太監去傳光祿官過來(並非廚師),光祿官一聽皇帝宣召,問了問太監,太監也摸不著頭腦,只說是皇帝吃著吃著突然怒了。

光祿官在來的路上想了一千種可能,又想了幾千種解決的辦法,最後還是忐忑的到了朱元璋跟前。朱元璋看了看光祿官,說:“愛卿往前走走,來看看這湯裡有什麼?”

“臣愚鈍。”

“愚鈍?愛卿看看這是不是一根頭髮?”

光祿官哪能看不到呢?不過是在思考對策罷了,突然,他靈光一閃,說:“皇上,這不是頭髮,這是一根龍鬚啊!”

朱元璋一聽,陷入了沉思,不自覺就用手捻了捻鬍鬚,竟真的有兩根鬍鬚掉落。這可真是應了光祿官的說法,罷了,不計較了,撤了吧。

於是一場可能到來的罪責並沒有落下來,光祿官機智的化解了這場危機。這就是故事的整個內容,在整個故事中出現了一個光祿官,並沒有具體說光祿官的品級,光祿官隸屬於光祿寺,而光祿寺是自隋唐開始作為一個專門負責皇室膳食、祭品用品、水果等的部門。當年瓦崗老大李密在敗給了王世充後選擇投靠李淵,李淵熱情地接待了李密,並稱兄道弟,但在授予官職的時候就讓李密做了一個光祿卿,即光祿寺的長官,從三品。李密覺得受到了侮辱,這也為後期李密的反叛埋下了因子。

明朝時期,光祿寺負責的仍舊是這些,光祿寺卿是其長官,從三品,下面還有正五品的光祿寺少卿、從六品的寺丞以及後面的典簿、錄事、署正、署丞、監事等等,這裡很難判斷朱元璋召見的到底是哪一個光祿官,不過既然能夠直接面見皇帝,又能從容化解危機,應該是光祿寺卿、光祿寺少卿和寺丞中的其中一位。

當然,這個也不能當真,畢竟這只是野史筆記中的一個故事,這則故事記載在明朝祝允明所著的《前聞記》中,名為《龍鬚》。祝允明就是我們熟知的祝枝山,書法造詣很高,是和唐伯虎齊名的“吳中四大才子”之一,一生文學成就很高,唯獨在科場上可以說是屢試不第,官場也不怎麼如意。

祝枝山比朱元璋晚近一個半世紀,很難說他寫的這些故事是從什麼地方獲得的,或許只是道聽途說,或許是民間故事,或許只是祝枝山自己杜撰的,不過都不重要了,讀來也就當個樂子。比起《龍鬚》這個故事,四姑娘更喜歡《龍鬚》之前的《驛兒屬對》故事:

朱元璋有一天在檢閱遠方驛夫,看到一個小孩子在裡面,朱元璋就問是怎麼回事,小孩說:“本來應該是臣的父親來服役的,但是他最近死了,因此臣代替父親來服役。”

朱元璋問:“你今年幾歲了?”

“臣七歲。”

“會不會作對子?”

“會。”

朱元璋出上聯:“七歲孩兒當馬驛。”

小孩子應聲對出下聯:“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很高興,就免除了這個小孩子的勞役。


蕭曉四姑娘


歷代皇帝中,朱元璋的故事最多,從小時候給地主放牛,一直到駕鶴歸西,段子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比一個奇葩,今天作者帶給大家的是一根頭髮引發的故事。

在民間野史中,朱元璋仁慈的一面比較少見,反倒是動不動發怒殺人,什麼功臣、宮女、和尚、種瓜的老農、吃瓜的群眾,分分鐘被他搞到人頭落地,這回倒黴的是個廚子。

話說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用膳,本來吃的挺香,卻無意中發現飯菜中有一個根頭髮絲(皇帝果然好眼力,名副其實的明察秋毫)。

吃飯吃到頭髮的事想必大家都遇見過,雖說有點噁心人,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最多把飯店經理或老闆叫來教訓一頓,讓飯店重做一份或者加送一道菜,然後給個差評,這事兒就過去了。如果在家裡或食堂吃飯,即便發現頭髮也只能自己挑出來,找不到人發脾氣。

可朱元璋是皇帝,飯菜裡發現一根頭髮不僅是衛生問題,萬一下回發現一根骨刺,把皇上卡出好歹怎麼辦?這是安全問題!

老朱找人叫來當值的廚子,向他展示了這根頭髮絲,旁邊的人都替廚子捏了把汗。

廚子仔細瞅了瞅,然後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答道,“回陛下,這不是頭髮。”

“哦?”朱元璋奇怪了,“不是頭髮是什麼?”

對方仍是不慌不忙,“此乃龍鬚也!”

所謂龍鬚當然是假的,因為所有人都聽出來他的意思了——這是陛下您的鬍鬚啊!

朱元璋一聽,下意識地捋了捋自己那把瀟灑的大鬍子,結果果然掉下來兩根毫毛,看來自己錯怪對方了,便不耐煩地揮揮手讓對方退下,這次“頭髮風波”宣告結束。

這個廚子的反應不可謂不快,而且深通語言表達藝術,如果直接告訴皇帝“這不是俺們的頭髮,是你的鬍子”,絕不會有好果子吃。

如果承認是做飯掉進去的頭髮,同樣免不了懲罰,“龍鬚”的說法既撇清了自己的責任,又給足了皇帝面子,順便輕輕拍了皇帝的馬屁,讓他不會發火,實在是高明至極。

當然,這種頗為投機取巧的回答也要看人下菜,有的皇帝根本不吃這一套,這樣說會被認為“油嘴滑舌,為人不老實”,可能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以說語言表達藝術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作為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乞丐皇帝,照理說,朱元璋本應該更加關心貧民百姓們的日常生活才是。但在明朝以及清朝的史料中,我們卻總是會看到類似於“朱元璋一言不合殺瓜農”“朱元璋因一碗粥殺宮女”這樣一些,表現朱元璋忘本的殘暴故事。

(朱元璋劇照)

明代才子祝枝山的《野記》一書中,還曾記載了一個朱元璋吃飯吃到毛髮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

書上記載,洪武年間的某一天,朱元璋正在宮中用膳。不過,他吃到一半,卻突然感覺眼前的膳食有些不對勁。仔細一看,竟然發現膳食中有一根扎眼的毛髮。

雖然朱元璋是從社會底層一步步混起來的,像這類不潔的食物,應該是吃過不少,但現在他可是皇帝的萬金之軀,怎麼還能吃這樣的東西呢?朱元璋感到非常惱火,憤怒地傳光祿寺官員上前問罪。

這個光祿寺,實際上就是當時專門負責皇帝膳食的機構。到了清朝,則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御膳房。而像皇帝吃到毛髮這類事件,實際上是非常罕見的。不過這種事一旦出現了,後果通常會非常嚴重。但凡遇到不太開明的君主,多半都是殺頭的重罪。

(御膳房主理的膳食)

因此,當光祿寺官員來到殿上時,他戰戰兢兢,幾乎不敢抬頭。而朱元璋則夾起毛髮威嚴地問他:“這是什麼東西?”

光祿寺官員瞪大眼睛,仔細地瞧了瞧,隨後才低聲說:“陛下,這可不是頭髮。”

朱元璋一聽樂了,這官員竟然死到臨頭了,還敢狡辯,於是他又問:“那你說,這是什麼東西?”

光祿寺官員趕緊說:“這是陛下您的龍鬚呀。”

朱元璋一聽,連忙又看了毛髮幾眼,隨後他下意識地捋了捋鬍鬚,張開手掌一看,還真有兩三根鬍鬚。

此時朱元璋有些尷尬,他只得怒斥光祿寺官員,並讓他“滾蛋”,便不再追究這件事了。

說起來,這位官員確實非常機智,眼看著大禍臨頭了,他竟然還能以拍馬屁的方式,化解這場死局,實在是讓人佩服不已。

不過,這個故事在民間實際上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

(祝枝山劇照)

同樣是朱元璋吃飯吃到了毛髮,但這次他卻是直接把主廚叫了過來,並且還要定他死罪。主廚在聽說要被殺後,連忙跪在地上磕頭求情,結果他的帽子就掉了下來,露出了一個大光頭。

朱元璋見到這個光頭後,明白了過來,隨後撤回了死罪的命令,也是隻能讓主廚趕緊滾蛋,不再追究。

這兩個故事,實際上都是在諷刺朱元璋器量小和愚蠢,是在說他想要殺人,卻找不到恰當的理由。

這兩個故事都只是記錄在如《野記》這樣的野史中,其真實性是存疑的。畢竟像朱元璋吃飯這檔子事,祝枝山又怎麼可能會知道呢?這也只不過是他根據民間的說法,經過加工,記錄下來的罷了。

實際上,在明朝和清朝期間,關於朱元璋的故事,實在有太多個版本,而這些故事也基本都是在抹黑朱元璋。

清朝的史籍中記載了一些抹黑朱元璋的故事還算是情有可原,畢竟在清朝初年,反清復明活動頻頻發生,史書中記載一些朱元璋的黑料,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可以理解。

那麼,明朝期間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抹黑朱元璋的故事呢?

說起來,雖然朱元璋光復了漢室的江山,並且還讓國家變得日益強盛,但民間百姓卻始終對他大肆殺害開國功臣的行為,耿耿於懷。除此之外,由於朱元璋是從底層打拼起來,大約不少人對於草雞變鳳凰的朱元璋,充滿了妒忌之心,故而才出現了無數抹黑朱元璋的傳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