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公元前119年,即漢武帝元狩四年,漢匈漠北大戰爆發,這是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大會戰。戰前,年邁的李廣覲見漢武帝,要求以前將軍的身份隨大軍出征。正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將征戰沙場一輩子,就缺一個封侯的戰功,完成自己圓滿的夙願了。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漢武帝本不贊同李廣出征,概因其年歲過高,不適合遠途勞頓,更因為經歷過先前數次經歷,漢武帝認定李廣命數不好。但最終老將苦苦央求,漢武帝還是鬆口同意了,但卻發給衛青一道密函,讓其臨場合理安置,不讓李廣充當前軍先鋒。

當漢匈雙方主力行將接觸時,衛青根據武帝意思,調李廣為東路進行策應包抄,改由公孫敖為前將軍,隨衛青直抵匈奴單于所在地。這一變動讓李廣極度憤怒,但還是按照衛青的計劃行事,只是臨行之前未曾告知衛青就率軍出發了。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李廣孤軍包抄,結果路遇風沙,迷路,措施期限,未能及時到達目的地,導致合圍匈奴失敗,單于因此逃脫。戰後漢武帝需要詢問戰報,衛青傳喚李廣的幕府人員,對質受審。然而剛毅的李廣,仍然以為衛青有意針對自己,表明此事與幕府人員無關,罪在自己一人,並直言道:“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隨即拔刀自刎而亡!

李廣的兒子李敢,同樣參加了漢匈漠北之戰,並因此戰多了匈奴左賢王的旗鼓,被封為關內侯,這一侯爵意義重大,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影響頗深。然而李敢封侯,父親卻自殺,這讓他心中忿忿不平。和李廣一樣,李敢同樣誤以為是衛青有意臨時改變軍事部署造成父親身亡的。年輕氣盛的李敢為此竟然闖入大將軍府,找衛青尋仇,甚至出手大傷了衛青。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然而衛青對老將軍李廣本身就心懷敬意,雖是依武帝密函行事,但終究心中有愧。因此在李敢鬧事之後,不僅沒有因此報復李敢,反而將此事壓制下去了。但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此事最終被霍去病知曉。

漠北之戰,李敢正是隨霍去病一道出徵的,在軍職上比霍去病低,更別說是同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比較了。李敢打傷了衛青,霍去病則藉助陪同漢武帝圍獵,李敢也在場的時機,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殺了李敢。這讓武帝震驚不已,只得對外公佈李敢是被鹿角頂死的。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在司馬遷編纂的《史記》裡,衛青和霍去病的功勞被完全記載,但同時亦不乏對二人的鄙夷言語,反而對李廣李敢之死頗為同情。

其實真要深究,李廣、衛青並無太大過失。李廣失期絕非故意,也未造成嚴重後果。衛青則按照漢武帝旨意行事,並沒有私利在裡面,不需要對李廣的死負責。但李敢以下犯上,行為太過出格,激怒了霍去病。而霍去病驕橫跋扈慣了,即便面對袍澤,亦無半點情誼可講,渾然未將他人性命放在眼裡。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霍去病射殺李敢,有恃無恐,一定原因是來自於漢武帝的寵幸。衛青為武帝朝立下赫赫戰功,所以當霍去病名聲鵲起之後,漢武帝開始刻意提拔霍去病並打壓其舅舅衛青。這也導致二人之間出現了微妙的裂痕。霍去病仗著皇帝的寵幸射殺李敢,未嘗不是向舅舅表露心跡的成分在裡面。

然而霍去病的跋扈讓皇帝震動,他對衛青的感情更讓漢武帝重新看待這位年輕名將。兩年之後,霍去病英年早逝。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記載霍去病的葬禮,卻對其死因避而不談。西漢褚少孫在他的《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稱其為病死,除此之外再無過多記載了。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史記》作者司馬遷是秦國大將司馬錯(南征巴蜀,與張儀出現政爭的那位)八世孫,而李廣的關隴李氏家族(亦為唐朝的開創者)是秦國大將李信的後人。這些自先秦時期貴族階層演變而來的豪族世家,本身就與衛青、霍去病等黔首甚至是奴隸一躍飛黃騰達的將門存在利益衝突。

霍去病無法容忍李敢以一個小小的校尉身份,竟然敢打傷大將軍大司馬。但在李敢的視角中,以裙帶關係上位的奴隸,其地位顯然不如豪族子弟高貴。這同樣是司馬遷鄙夷衛、霍的緣由所在。

衛青撤換李廣軍職,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舅甥倆和李家有何仇怨?

相較之李廣的豪族背景,沒有根基的衛青作為統兵大將,顯然更符合皇帝集權的目標。正是由於沒有家族根基,衛青在面臨漢武帝指令之時,只能照辦。而霍去病在違背漢武帝想法後,雖與衛青並列大司馬,卻再未得寸功。

綜上所述,當我們將視角拉回到兩千年前的時代背景中去,就會李敢和霍去病等人行為背後所隱藏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