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這麼炎熱,雲南人該咋過?

又到一年防汛時。今年入汛時間早,南方地區3月6日入汛,提早了26天。多地水庫正在有序騰庫迎汛,水利工程全面體檢,同時加快補齊山洪災害等防汛短板。在此同時,旱情苗頭不容忽視。四川南部、雲南中部等地局部地區土壤輕度或中度缺墒。(5月9日《人民日報》)

今年夏季,雲南或將持續出現不正常天氣,這種可能性正在增大。除了“旱久必澇、大澇大旱”的常識,在國家水利部門的預警通報中,也有這樣的提醒。因此,如何統籌兼顧防汛抗旱,特別是防止旱澇急轉,避免出現防澇抗旱“兩張皮”甚至導致極端事件,無疑成為雲南當下應該引起注意的重要問題。

四月以來,雲南氣象臺連續發佈18條高溫黃色預警,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瀾滄江河谷地區最高溫度35攝氏度以上。“雲南氣溫居然與海南有得一拼”“熱得紅到發紫”“我和烤肉就差一撮孜然”,這看似網友的調侃,反映出來的卻是高溫天氣已經引發雲南居民的生活不適。

今年3月以來的降水數據同樣值得關注。3月以來雲南全省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7.1%,4月以來全省累計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204站次,打破歷史記錄。此外,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較多發生,3月1日至5月4日全省發生大風1461次,和最近5年同期相比多54.6%。

持續的高溫少雨,對雲南意味著什麼?很大可能將直接導致夏季乾旱。夏季本就屬於高溫季節,如果再加上乾旱天氣,“熱成一條狗”恐怕還算比較輕的。對於通常處於“望天吃飯”的農業生產來說,乾旱則將降低多種作物收成。傳統烤煙基地元江縣,因持續高溫乾旱致使烤煙苗移栽進度緩慢,就是乾旱影響雲南農業生產縮影。而據2019年第一季度的氣象統計情況看,雲南部分地方已經超過一個月持續處於4級以上高危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麗江東南部和楚雄北部一度達到極高的5級,抗旱防火形勢緊迫,不容閃失。

天氣那麼熱,雲南該咋辦?筆者建議,首先,相關部門應針對春夏乾旱導致的農作物栽種問題,應及早部署錯季作物補償措施。對當季作物實施抗旱保苗基礎上,還可根據地形、土質等實際情況,改種秋玉米、秋紅苕、土豆等作物,幫助農民抗旱減產不減收。其次,雲南當統籌安排應急措施,避免大風和強降雨誘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因此引發的物價波動、缺水斷電等民生問題,給城鄉群眾生產生活安全造成損失。

2012年前後,雲南多部分地區曾遭遇過長達4年的持續乾旱,數十萬人出現飲水困難,數百萬人的生產生活受到乾旱影響,3000多萬畝耕地栽播困難。回望幾年前發生的抗旱救災,有些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旱災曾經給雲南帶來過傷痛,但云南亦應從中汲取豐富的抗災經驗。儘管今年夏季是否會有旱災尚無定論,但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