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我报名参加了期待已久的『跃儿教育15周年特邀洪兰教授专题讲座』。

此刻,坐在电脑旁回顾慈爱、睿智又幽默的洪兰老师分享,最先进入脑海的是一张图。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Tech Support”

by R. Kikuo Johnson

平日里,喜欢花花草草的我对智能机器设备保持着些许距离,在现场看到这张图时,颇为吃惊。

这张图是2017年10月份《纽约客》杂志的封面。

封面中,一位人类乞丐坐在路边乞讨,匆匆走过的机器人向他的杯中投掷螺丝和螺母,更有趣的是,他身边躺着自己的小狗,而机器人手上牵着的却是一条机器狗。

无疑,这是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可能会面临的状况的大胆设想,也就是说,机器人可能会取代未来的很多职业,那时人将失去工作,沦为行乞者,而施予者是机器人。

其实,从近两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中,我们亲眼见证着越来越多的职业正被机器人取代,比如,那些最容易被自动化编辑的、重复性工作

而在未来的20年,也就是现在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的时候,由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面临的挑战和生存压力将会愈来愈大。

由此,作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监护人(父母/教师),我们不得不在每日的生活及教育中,为尚不成熟的孩子需要成长起怎样的能力,做出思考与规划。

人工智能时代,孩子需要成长起怎样的能力?

在未来人机共处时代,与机器人的高智商相比,人类情商的珍贵性开始凸显。我们唯有去激发更多机器所无法替代的潜能,才有可能改变“行乞者”命运,得一席生存之地。

哪些潜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呢?洪兰教授给出这样的提示:

创新能力(想象力和执行力)

人文素养(快速掌握新讯息和跨领域的能力)

高度的EQ(控制情绪)

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能力?洪兰教授提到,21世紀的新教育将会非常重视6C的培养。

  • Collaboration(合作)

  • Communication(沟通)

  • Content(內容)

  •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

  • Creative innovation(创新)

  • Confidence(自信)

21世纪的新教育,不是单单培养某一种能力,而是找到各项能力背后的基础和能力之间的交互进行培养。

洪兰教授在讲座中结合大量的实验研究及生活案例,进行了详实的分享。

以自信的培养为例,自信不是让孩子每天早上对照镜子大喊三声“我最棒”就可以,自信的建立需要深厚的基础,比如幼年时期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幼儿的第一需求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

教授,利用恒河猴做了一个实验。

哈洛将刚出生几天的小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交给两个“代理妈妈”来抚养。一个是能够提供奶水的“铁丝妈妈”,另一个则是全身包裹着舒适绒毛能够给小猴子带来温暖的“绒布妈妈”。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结果显示,每天24小时中将近有18个小时,小恒河猴会呆在“绒布妈妈”怀里,而只有约3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它提供奶水的“铁丝妈妈”怀里吸奶。此外,实验者还发现,小猴子即便是趴在“铁丝妈妈”身上吸奶时,一部分身体依旧会停留在“绒布妈妈”的身上。

不难发现,参与实验的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个能够给它带来温暖、安全、情绪安抚的“绒布妈妈”呆在一起,而不是和那个只给它提供奶水却无法依恋的“铁丝妈妈”呆在一起。

实验者进行进一步实验,在笼子里投放新颖玩具,搬离“绒布妈妈”。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结果显示,即使在笼子里投放了新颖的玩具,小猴子依旧会边玩玩具边和“绒布妈妈”时刻保持链接;当实验者将“绒布妈妈”搬走时,小猴子表现出两手抱头蜷缩在墙角绝望的情形。

此刻,回归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充分考虑到幼儿对安全感的需要,创造安全的、可信任的环境极其重要。

同样,李跃儿老师在《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中也有写到:

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精神胚胎需要获得的第一份营养便是安全。

如果婴儿获得了安全感,那往后的发展中,婴儿便能很好地发展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幼年时安全感没有建立好,或者受到损伤,那往后的日子里,孩子就会把一生本该应用于发展的力量和创造的智慧,用来寻找安全感。由此,孩子的发展就会被耽误,就会受到阻碍。

如何满足幼儿的安全需求,在“跃儿学堂APP”李跃儿老师解读《关键期关键帮助》的专辑里,可以免费收听更为详尽的内容。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你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跃儿学堂”,即可下载。

也可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跃儿学堂APP”,免费收听李跃儿老师解读《关键期关键帮助》。

教养的过程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爱因斯坦

洪兰教授分享了同卵双胞胎的大脑区域扫描对比图,在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哥哥和弟弟大脑活化的区域依旧存在差异,更何况基因和后天生长环境不同的孩子。

所以,不要跟别人家孩子比,因为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环境也不同,比是不公平的。或许在比的过程中,孩子改掉了所有的缺点,但同时也失去了发展自身优点的机会。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就如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倡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所呼吁的那样:

不仅要关注个人的疾病和损伤,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力量和优秀品质;

不仅要修复生命中损伤的方面,同时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方面;

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痛苦的创伤,同时也要致力于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以积极的心态开展积极教育,有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而积极情绪促使我们的注意力广度大大扩展,创造力大大提高,更快乐。

发挥幼儿的积极天性

研究表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基因”。比如,我们的孩子是有积极的、善良的天性。

洪兰教授一个有趣的实验案例:一岁左右的孩子如果先前了解实验者不友好的行为,在他们的老师离开后,会不愿意靠近该实验者。反之,愿意靠近友好、善良的实验者。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审美力与幼儿天性有一定关系。审美力是既能发现外在美,又能发现精神的美。

善良的、积极的天性是促进人类继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这启发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天性,以激发机器人所不具备的更多潜能。

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天性,在“跃儿学堂APP”贾新超博士《积极教育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专辑里,可以免费收听更为详尽的内容。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你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跃儿学堂”,即可下载。

也可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跃儿学堂APP”,免费收听贾新超博士《积极教育在学前教育的实践》。

每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过去的经验成就现在的你。

对于能够享受先人智慧经验的人类来说,珍惜有限的生命,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最后,诚邀你加入跃儿教育公益学习平台——跃儿学堂APP,和李跃儿芭学园老师一起成长。

跃儿学堂APP所有内容均是免费的。截止目前,我们已在成长板块更新了13个专辑内容,含167个子集;专业板块分类更新了67篇专业文章,内容在持续更新中。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教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你可以随时前往跃儿学堂APP【你问我答】板块进行互动。每年李跃儿芭学园全国教师培训#一块地#收集的问答,也将陆续更新至本版块,敬请期待!

在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跃儿学堂”,或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跃儿学堂APP”免费学习

▷ 更多分享,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跃儿学堂APP免费开放 | 陪伴幼儿教育者终生成长

养育孩子是科学,更是艺术 | 洪兰教授讲座

2019年跃儿教育第十届全国教师培训 | 广州&北京

春天孩子玩什么

0-7岁玩这样的工作材料,孩子在关键期发展得更好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