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卻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好郝問情


誰孝順不好說,要看父母怎麼想吧。舉兩個例子。

我姥姥姥爺,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哪個兒子過得不好八十歲了都想貼補點他們。大舅、小舅掙錢多,但離家遠,一年可能回一次,給錢多點。二舅在身邊,給錢少,但照顧的多,姥姥更喜歡二舅些。對他們來說,年紀大了,用不了多少錢,陪伴更重要。

再說說我公公、婆婆吧。家裡五個孩子,四個姑娘一個兒子。大姑娘和小姑娘離家近,其他都遠。我和老公一年回兩次,三姐回兩三次,二姐一年回一次。我們三個遠的每次回家給的多些,也會給他們買衣服什麼的。大姐和小姐近回的多,每次回去也總帶點吃的用的回去,所以回的多了就每次給錢少些。再來說說家庭經濟條件,除了大姐,我們四家都買了房,小姐家前幾年最先買了車。問題來了,公公婆婆開始嫌棄大姐了,說掙錢少,用她錢用的少,嫌棄大姐夫沒用。其實,家裡大姐照顧的是最多的,每次父母生病都是大姐照顧的。但是公公婆婆就是嫌貧愛富啊,尤其是公公,表現特別明顯,你有什麼辦法!


初出茅廬小戰士


這種事情我覺得還是陪在身邊的孝順點,我老公的大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地定居過年才回來一次,二兒子也是長年在外打工,小兒子是在家裡搞了點養殖,雖說大兒子和二兒子過年過節都會打錢給大爺,小兒子很少給錢,因為他們負責家裡的一切開支,外人都說看人兩個大兒子多好,每年都給他爸幾千塊錢還寄很多好東西,也沒人誇小兒子,但是我認為難道給錢了就算孝順嗎,如果他小兒子不想管老人大可以也給點錢撒手不管,誰不想圖個輕省。記得去年過完年,大兒子和二兒子都走了,有次老公大爺在別人家喝喜酒,可能沒忌嘴喝多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把三輪車騎回來的,當時騎到家門口的時候人就倒在地上不動了,也沒人看見,後來過了好長時間鄰居看見了趕緊去叫他小兒子,小兒子和鄰居一起把大爺扶起來還好是酒喝的太多了睡的太死了。大爺後來醒後自己都說不知道是怎麼回來的。經歷這次事,幸好沒有大事,幸好還有個兒子在家,那些給再多錢的有什麼用,老人一旦出事了,在身邊的那個才是最孝順的,老人年齡大了,需要的是陪伴是在身邊的看護。


家有倆夾克


我父母在去年之前,只要我們給他們買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他們都很開心,但自去年開始,他們嘴上誰不說,其實更願我們回去幫他們做口飯,收拾收拾房間。

我家樓上住一對老夫婦,年紀和父母相仿,三個孩子,一個在國外,一個在深圳,最小的留在身邊,每逢過年過節,兩個在外地都會給寄錢寄物,甚至看居住條件不好,又給買了一套房,留在身邊的不僅不給錢,還白吃白住,不過,老太太已明確告訴那兩個大的,將來自己的房子錢都會留給身邊這個,他們不用惦記,因為,每天三餐,看病住院都是身邊這個在照顧,人到這個年紀需要的不是錢,是人。

所以,你說是每年給十萬元錢孝順,還是在身邊不給錢孝順?

佛曰,父母與子女有四種緣分,一種報恩,一種還債,這兩種是善緣。

但我們常說,孝順的孩子都是來報恩的,因為孝順的核心是當一個衰老的時候,當一個人對你沒用的時候,你依然感激他在你弱小的時候,養育過你,給予過你,現在他老了,你也不會不管你,而是願意回報他,照顧他,善待他,這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我們稱之為孝順。

在父母年邁之際給他們很多很多錢卻不願照顧他們,這不叫孝順,這叫還債,因為缺少了情感和責任。


清風曉築514


孝順是老人的主觀感受,不能簡單用金錢或者陪伴時間來量化評價。究竟誰孝順,要去問父母。

我家兄弟多,我和弟弟畢業後在外上班,會給父母生活費。在老家的哥哥雖然不在一起住,但是每週會去看望兩三次。有事叫一聲可以很快上門。

我離老家400公里,兩個月左右回去一趟,看看老人和哥哥。

我覺得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老人滿意了,就是孝順。


怡江風331


兄弟兩個一個出錢,一個出力,我覺得單憑這個說孝順不孝順並不合適。

或許這是兄弟兩個商量好的分工。

一個有錢,但是沒時間,就出錢。

一個有時間,但是沒錢,那就多陪陪老人。

兄弟兩個分工不一樣而已,但是願望都是一致的,就是照顧好老人家。

都孝順。

我們家附近就有這樣的例子。

老大沒本事,家裡窮,就留在家裡伺候行動不便的老母親。

老二掙錢多,但是工作忙,他就每個月打錢給老大,供給哥哥的老母親的開銷。

兄弟兩個各司其職,且不會有什麼不滿,這是很和諧,很理智的處理方式。

兩個兒子都很好。


冷風吹1111


當然是後者,我個人覺得,對於父母的孝順,有很多種,如陪伴、聊天、帶父母出去旅遊、給父母錢、多打電話、跟父母同吃同住等。

那麼,如果真要說,什麼是最孝順?首先,就是你要陪伴。父母最希望子女能夠陪伴她,陪他們聊天,說話,特別是年紀大了的父母,子女有多大出息、掙多少錢,真的是次要的,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健康冷康、平平安安,他們期待子女能夠多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帶他們出去轉轉。

我高中畢業後,就離開父母,上大學、工作,一直生活在外面,跟父母在一塊的時候非常少,所以,非常愧疚,一個星期給打幾次電話,跟他們聊聊天,父母來給我帶孩子那一年,每天下班,哪兒都不去,都陪伴父母,不玩手機。

記得前面回家過年,是時隔13年後,第一次在老家,全家人一塊過年,那7天時間裡,哪兒都不去,所有同學聚會都推掉,甚至高中十幾年沒交的同學聚會,也推掉,就是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多陪伴下父母。

我覺得,自己常年在外,不夠孝順,反倒是在跟前的哥弟他們,離的近,比較孝順。給錢,是孝順的一方面,但是跟多陪伴、關照相比,差遠了。這個大兒子常年不在家跟前,給10萬元/年,又有什麼用?老人要那麼多錢,沒用,還不如在跟前的弟弟,經常照顧父母管用的多。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現在孩子們都大了,都有出息了,而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首先孩子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兒子們都各有出息了,雖然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錢,但是很少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而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父母錢,我認為還是二兒子孝順,主要原因是雖然二兒子沒有大兒子有錢,但是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願意照顧自己父母的生活起居,而且父母生病這些都是自己在照顧,所以二兒子比較孝順。

雖然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但是大兒子這麼有錢了,那為什麼不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住呢!為什麼不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呢!其實主要原因是自己有錢了,自己的媳婦還是嫌棄自己的父母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兒子就沒有二兒子孝順了,雖然每年給十萬錢,但是父母老了還是多希望自己的兒子陪在自己的身邊,所以父母會認為不怎麼給錢的二兒子孝順一點。



我相信很多父母老了如果遇到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二兒子陪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不怎麼給錢,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會認為二兒子會比大兒子孝順一點。

喜歡我寫的就關注我,評論點贊,喜歡情感領域的問答就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關注


這個問題要看實際情況,大兒子為什麼不怎麼回家?是因為工作的關係,還是就是不願意回家,如果是因為工作脫不開身,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十萬元相對來講也不算少,也是一種孝心的表現。但若就是不願回家看父母,僅僅就是想用錢來養老,那麼我認為大兒子是不孝的,別說是十萬,即便是一百萬也算不上孝。

對於年邁的父母來講,很多時候陪伴比金錢更為重要,他們對金錢已經沒有太大的追求,最需要的是親情的陪伴。

在養老問題上,特別是多子女家庭的養老,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孝與不孝的標準,兒女之間大家都論心,基本按照“有錢出錢,沒錢出力”的原則,儘自己的所能養老。實際上,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這種模式在農村很常見,進了城的子女家庭條件好,但不能經常回家,因此就會從經濟上給予父母一些補助,而在農村守在父母身邊的姊妹,雖然經濟條件差一些,但他們可以經常在父母身邊照顧,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互補型養老模式。

我認為,對父母而言,最大的孝就是家庭的和睦,兄弟姐妹之間把關係搞的和諧美滿就是最大的孝。反之,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埋怨,惡言相向,像仇人一樣對待,那麼父母即便是每天喝蜜也感覺不到甜。


元芳有看法


就憑感覺,這個提問是有缺憾的。為什麼?不明確在家的兒子媳養母了嗎?是拿哥嫂給的十萬元養父母的,還是沒用哥嫂的錢養父母的呀?如果沒用哥嫂的錢養父母,自已出錢養父母,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養老看病,這就是孝順!那就要比十萬元要孝順和敬重。如果用哥嫂給的十萬元養父母,那也是等值。為什麼這樣說呢?十萬元是夠父母請保姆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和費用的了。難道你是保姆不成?話說回來,如果大兒子給十萬元的是事,要看他工作性質,離得開還是離不開這樣一個實質性問題,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如果沒回來看父母陪父母,那也是他《她》們確是走不開,應理解他們,在離得開而不回來,又不寄錢回來。那才稱不孝,是這樣才能說:弟弟、弟媳婦才能孝道獨鍾。


許萬華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視各家情識而定吧。如果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十萬元可以讓老人解決很多問題,如果家庭還算富足,而且老人年紀也大的,陪伴可能就更好一些。

至於誰更孝順一點,外人真不好評論,老人心裡有杆稱,不同的父母會作出不同的考量。父母的評價往往都是帶有一點感情色彩在裡面的,心裡更愛誰,誰就是孝順的。與錢或者陪伴無關。

就本文中老大的情況說說,每年給十萬元但很少回家,我覺得他還是挺孝順老人的。可能有些人要噴我了,說錢了不起了,有錢你就可以做甩手掌櫃啦。其實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父母在不遠游‘’的祖訓可能在年輕一代人的心裡也難得到落實了。你能說他們不孝嗎?他們也想留在父母身邊,可是生活要繼續。都是普通人家,子女們也有自己的家要養,要買房買車,要供孩子上學,在外經歷多少的苦,也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他們的錢也來之不易。但他能每年拿出十萬,也代表了他的孝心。自己不能親力親為,花錢表孝心更符合大兒子的情況。

再來說說二兒子吧,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二兒子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選擇留在家鄉照顧父母,其孝心實屬難能可貴。我發自內心為老二點贊。

要知道,人一旦踏進老年人這個門檻,身體機能是一年不如一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毛病。老人身體沒有大病還好,給他們做做飯,洗洗衣服,陪他們聊聊天,生活倒也和和美美。

最怕的就是老人生大病,那日子真讓人崩潰。一個大病的老人,身邊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離不開人,留在身邊的孩子將會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考驗,不管是從精神,還是體力都會讓人力不從心。這時遠在外地的遠水救不了近火的。他回來照顧也是暫時的,有了錢,當然自己照看的同時也可以請人照看。減輕一下負擔,生病必定要花錢,錢在此時也可以派上用場了。但此時最累的往往都是留在身邊的孩子。

象他們這種要說誰更孝順,我覺得沒有可比性。我只能說,他們家中這種組合對父母來說是最完美的,有小兒子在家噓寒問暖,陪伴左右,又有大兒子在外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撐。在外也有了炫娃的資本。

他們都是孝順的,只是方式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