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农村的妈妈生病都不去大医院看病,随便找个小诊所抓几副药应付一下,儿女该怎么办?

上岸的大鲨鱼


住农村的妈妈生病都不去大医院看病,随便找个小诊所抓几服药,应付一下,儿女该怎么办?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说起母亲,真是越老越小,越老越像小孩。小时候的我不太听话,没少挨打。现在的妈妈虽然也不听话,但我已长大,就由着她,随着她吧。不过,我的母亲跟您母亲正好相反,头疼脑热就往医院跑,小则验血验尿,大则B超CT。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我的父亲去年12月份刚刚去世,因为肝癌。我的母亲也像变了个人一样,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稍有不适就硬拉上我们子女去市里的大医院检查,不论我们有没有时间,时刻准备着来一次说检查就检查的旅程。

有时候还偷偷背着我们去检查,有一次,她自己去做胃镜,因为是无痛的需要打麻药,由于没有家属签字,在医生再三要求下,她才给我们打了电话,当时我在外地,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赶回来,医生诊断无病。

有一次她非要坚持再去做检查,我没有时间,当时手头工作很多。说话有些激动,结果妈妈哽咽着说:“我怕!我怕!我怕自己得病,我更怕给你们添麻烦。你爸得病的这两年,你们是怎么过的,抛下小家小口,医院家里来回跑。我疼你爸,他走了,我更疼你们“,我听后相拥而泣。自那以后更尊重她的选择,只不过多了些耐心和解释。

关于您的问题给您支两招

把我的故事告诉她,平时妈妈生病的时候可以给一些“小吓吓”,比如就跟她说: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虽然是小病也有可能发展成大病,我们全家人合力照顾你是小事,您还得受罪不是,注意掌握分寸。

去大医院给妈妈办一张就诊卡,告诉她这是给您办的医疗保险卡。一年交好几千块钱呢,您啊有个小病小灾一定得去大医院瞧,要不然咱就吃亏啦!善意的谎言还是要有的,这两招用起来,二坤感觉肯定会有用。记得全家统一口径,不要露馅,去医院子女陪着,手续全程不让他接触。

其实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疼着子女。看病是为了以后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看病是为了现在不给儿女添麻烦。真是“娘活一百岁,忧儿九十九”,可怜天下父母心,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吧!您的母亲有什么“淘气”的行为吗,不妨评论出来哦。

我是二坤,三农问题,为您刨根问底儿。欢迎关注,不迷路。本题“我们的淘气用打,妈妈的‘淘气’怎么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3

农把式二坤


一般小病在农村没必要去医院看的,去一次医院小则花几百块钱,多着上千块钱,去本地小药店看看,花个几块十几块钱就可以治好了,对于农村人,要卖多少青菜农作物,要卖多少天,才能赚个一两百块钱回来,去一趟大医院就要花几百块钱,那么父母辛苦一个月的劳动成果一下就没了,父母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作为子女的我们,只有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陪父母去赶集卖点农作物,就能体会父母的辛酸了,只要父母开心就好,作子女的只能陪随他们去做就可以了。


开着爱情摩托


我浅谈下个人观点,我认为大病必须进相对大医院诊疗,普通一般小病没必要进医院,以前有句头疼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腹泻拉肚子一般氟哌酸 泻立停,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也就延缓 预防而已,平常饮食清淡 脉通 心脑康 阿司匹林预防下,这病即使住进大医院也就控制病情而已,也没特效,彻底治疗的技术。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提到过,现在人太过相信医院 大医院,过度医疗很严重,现阶段医院人满为患,不得不让医院拒收轻微患者入院,一般疾病基层完全可以处理,国人或许相对富有,非要拖关系找人进大医院找名医,一方面还说医院要人情关系。就一个普通感冒有些人非要兴师动众不去医院挂水静脉他扭着不好,事实人心里作怪而已。古代中医就提出过是药三分毒,大毒病去其七,小毒病去其六,药补不如食补!父母有病确定要医治,关键是治病,不一定是多大医院的问题,如果小病去大医院长途跋涉 劳图奔波 并非利于疾病治疗,孝顺的心情可以理解,要经常电话沟通,回家看看,条件允许每年做下体检,按大夫提示注意饮食起居 劳逸结合会更好!


鑫桂杂苑


我们村邻居,男,今年七十岁了,每当病发风寒发热,咳嗽,拉肚子总是回家躺床上七天就好了,村里人都知道他这个习惯,就不奇怪了。他邻居,五十多岁了,患上了高血压,决定向他学习,不吃药,但他不躺床上休息,继续打工挣钱,五年后并发了尿毒症,国家每年补贴给他五万五千块,让他去透折,他妇人经常去庙里,神坛里烧香磕头。他们都不相信村医,去医院也怕花钱,就爱在那熬着。说是他们没钱,他们一说买房子,买汽车都是大把票孑。


高丘寺吴医生


现在的社会是金钱和势力眼社会。没有钱不努力没有办法成家。成家后上老下小吃不好穿不好人家骂没出息。家里只有老人独守,四五十年代的老人节俭。不乱花钱,她们想的都是不要给儿女添加负担,而国家的医保也没有办法保。生病进医院还没有得到治疗已经用了几百上千的费用,有的老人到医院看感冒病,首先是抽血,化验血,尿,大便,照心电图,CT等等的。住院什么门槛费和杂费。到头来病没治好,有的还进了停尸间。所以农村老人宁愿在小药店或诊所治病,也不原进医院。


难以释怀的痛搬运工


农村人穷,得个小病不敢去大医院,老百姓都知道大医院贵。到小诊所拿药便宜,又互相了解,放心。


常兆友


这可能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好的诠释!作为儿女的……你们知道后,心里会咋想!一个“孝”字真的不好写,那个“人”字看似简单,做起来更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