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果不用原子彈,日本照樣會投降,為什麼還非用不可呢?

用戶61640732596


對於美國非要在日本放原子彈,我認為肯定是有原因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我還不知道,我個人猜測可能有幾個方面。

一,畢竟美國吃過小日本的虧,報復日本肯定是要下重錘子的!正好這個原子彈夠重,還沒有實戰過,這次派上用場了。

二,美國和蘇聯的實力相當,伯仲之間,但是蘇聯沒有這個原子彈,美國有!所以說美國應該是老大,老大也要拿出點拿的出手的東西對不?原子彈,拿兩個原子彈放放看。

三,日本人,我是說當時的日本人,自己找死,說要玉碎,玉碎你個頭,直接給你化為烏有,省得以後再粘上了。

四,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遲與來早,1945年,來的剛剛好,不遲也不早,乙酉年,日落西山,酉為雞,機下蛋,原子彈!

補充一下,這個原子彈投彈到日本,符合全世界的心意,連當時的日本人也是願意的,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人願意去死,與其慢慢地玉碎,不如來個痛快的,所以美國就成全了日本,乃至全世界人的願望,有人說扔兩顆原子彈不夠,太少了,美國說製造跟不上,只能扔兩顆。


乙丙丁6


因為日本人的獸性和瘋狂,日本人認為投降是對自身、對家庭、對祖國、對天皇的汙辱!他們對於敵人毫不手軟,對自身也是一樣,在軍國主義的鼓動下,日本全國都已經陷入了令人恐懼的恐怖主義狀態下。


美國為什麼要用原子彈,作為美國唯一一位參加了兩次對日本原子轟炸的空中飛行員查爾斯·斯文尼給了很好的答案。

  1. 日本作為一個法西斯國家,搞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來對鄰國進行征服,認為自己是命中註定要統治亞洲,對中國進行殘酷的屠殺和掠奪,屠殺無辜的男人、女人、孩子,沒有絲毫的憐憫和猶豫,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30萬手無寸鐵的平民被屠殺,這是事實!
  2. 日本認為美國是阻止其實現在亞洲“神授”命運的唯一障礙,於是日本對駐紮於珍珠港的美國海軍進行了偷襲,數千名美國水兵在睡夢中永遠的沉睡在美海軍亞利桑那號軍艦裡,許多士兵甚至不清楚為什麼會受到突然襲擊!
  3. 科雷希多的陷落及隨後對盟軍戰俘的屠殺,7000名美軍和菲律賓戰俘慘遭毆打、槍殺、被刺刀捅死,在戰時,日軍的殘暴也是令人髮指的,巴甘省的死亡進軍充滿恐怖!
  4. 隨著美國在太平洋向日本緩慢、艱苦、一步一流血地進軍,日本顯示出了自己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殺人機器,不管戰事如何絕望,無論結果多麼確定,日本人都戰至最後一人。為了取得可能大的榮光,日軍全力以赴去殺死儘可能多的美國人!
  5. 美軍開進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為越瘋狂,塞班島美軍陣亡3000人。硫磺島美軍陣亡6000人,傷21000人。沖繩島美軍陣亡12000人,傷38000人!

日本政府在美軍逼近日本本土的時候提出“一億玉碎”瘋狂口號,並不是說說嚇唬美國的,他們是真的為這個口號進行著,日本的【神風敢死隊】駕駛裝載炸彈的飛機撞擊美國軍艦,在沖繩海域,日本人自殺性的攻擊要了5千名美國海軍軍人的性命。日本用言語和行動表明只要美國人踏上日本本土他們就處決所有盟軍戰俘,他們強迫盟軍戰俘為自己挖掘墳墓!



在1945年8月6日之前,美軍飛機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幾個月的轟炸,一個個日本城市化為火海,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死去,可是日軍發誓絕不投降,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人民,不管死多少人都要換取他們的光榮和榮譽!就算在一次為期十天的轟炸行動下,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的許多地方化為灰燼,日本人也不肯投降,甚至在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後 ,日本軍部認為美國只有一枚炸彈,日本還可以繼續堅持!

等到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後,日本天皇才面對現實宣佈投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方還聲稱他們可以而且應該繼續戰鬥,一個陸軍軍官團體發起叛亂,試圖截獲和銷燬日本天皇向日本人宣佈投降的詔書!


日本人的瘋狂為自己招來了原子彈,一顆還不夠,扔了兩顆才讓日本人從瘋狂中震驚而醒過來,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的“一億玉碎”是很有可能的,日本人民死亡人數豈止是廣島長崎死去的幾十萬人,又還會有多少美國人和中國人死於非命?日本本土的戰爭已經不是軍隊之間的戰爭,是日本國家拼盡全力你死我活的戰爭,戰爭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是為了徹底摧毀對手的戰爭潛力,工業設施、人口都是戰爭機器的一部分,這些都是為什麼要扔原子彈的原因!

可以說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是否會無條件投降還不能確定,要死多少人會投降還不能確定,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在1944年曾經犯了個錯誤,嚴重低估了德國繼續戰鬥的意志,這一個錯誤判斷導致了數萬盟軍在阿登戰役中成了毫無必要的犧牲。根據太平洋戰爭的情況,可以預期到日本是比德國更瘋狂的敵人!根據日本戰時行為的判斷,美國如果對日本本土的進攻將是漫長而代價高昂的!


所以說原子彈是否結束了戰爭?答案是:是的!原子彈非用不可嗎?有人問杜魯門總統是否還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杜魯門給了個響亮的回答:“沒有!”


摯潷畫畫紅塵


由於我的文章被人抄襲,我不得不提醒諸位,如果看到,請幫助本人舉報此人。

回到主題,我覺得,提問者說得太幼稚。

廣島,是日本陸軍集結總部,約有731萬日本陸軍和各類裝甲兵在此集結。

長崎,是日本海空軍集結地,日本海空軍有511萬海空軍在此集結。

當時的一億玉碎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日本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不管日本投不投降,廣島和長崎都跑不了。

第一是美國為了防止日本藉此反撲,早就把這兩個島嶼加入了必殺名單,而對於東京,對美國來說,轟炸不轟炸都無所謂。

第二,當時的蘇聯已經進軍滿蒙,如果其勢力從滿蒙進入東北,再由東北進入朝鮮半島,美國會有被蘇聯穿插迂迴的危險。再加上美國當時是想借助中國的人力優勢,分割日本、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釣魚島、整個南海、泰國和委內瑞拉,想要支配亞洲,進而遏制蘇聯。

但由於中國當時深知被侵略的痛苦和無助,也對這些國家抱以同情態度,再加上蔣介石集團想要抽出兵力打內戰,無心侵略別的國家。因此,蔣介石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為了遏制住蘇聯擴張勢力範圍的腳步,美國必然也必須會使用核武器,這是歷史必然。

雖然美國最近在跟中國打經濟戰,但我們中國人是明事理的人。你日本兩個島嶼本來就該被轟炸,誰讓你作孽太多,滅絕人性呢。那是你咎由自取。

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或許是日本人,想借經濟戰之勢改變並扭曲歷史。我告訴你,這不可能。說一句狠話,就算是當時的中國,也照樣會使用核武器轟炸廣島和長崎。

錯了,就要認錯,就要改過,而不是掩蓋真相,扭曲事實。如果日本不想再次被核武器轟炸,想要真正獲取原諒,就應該歸還中國和南朝鮮的國土,對慰安婦事件和中國勞工事件有個正確的交代。而不是增加國防預算,妄想開啟第二次中日和美日戰爭。

人在做,天在看。天,就是世界人民。人,就是當初發動侵略戰爭的罪人。德國之所以被世界人民原諒,不是世界人民沒骨氣,並不是他們忘記歷史,而是因為德國的認錯態度良好,做法也不錯。人家德國一心搞經濟,你日本偏偏頂著經濟壓力搞軍力。誰不知道你日本是什麼種?

總之一句話:美國在1945年8月6日轟炸日本廣島是正義和正確的行為,他們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對一個符合正確條件的國家在正確的地點作出了正確的決定。








華龍智庫


美國當時為什麼用原子彈,美國解釋為攻佔日本會擴大傷亡,美國承受不起很多人都信了,但也忽略許多史料證據。以愚人之見

歐州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丘吉爾鐵幕政策圍堵社會主義,東方戰場還未結束,美國滿足蘇聯要求瓜分勢力區,朝鮮分南北日本也被瓜分只是還沒投降,當時蘇聯已攻佔了庫頁島,準備大舉進攻日本。美國恰巧厡子彈試驗成功,原子彈是德國為二戰研製,真正的威力只有用於戰場實驗。羅斯福簽字愛因斯旦反對無效,只能無奈說惡魔誕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人們將用石頭木棍。實驗開始日本變成地獄,宣佈無條件投降。東方的鐵幕打開了,社會主義陣營被封鎖。那我們再回顧分析當時,不用原子彈會如何,日本海上已被封鎖,防空能力不足,工業實力衰退,能源缺乏已無力反抗,美國和蘇聯每天轟炸一邊,能堅持多久,南北夾擊能堅持多久。美國投原子彈是純粹報復實驗,維護同盟政策。圍堵時期也對中國核恐嚇,偉大領袖毛主席,用超強的戰略智慧積極應對,在走獨立外交政策時也被蘇聯恐嚇,毛主席同樣應對自如,毛主席說原子彈一定要有,沒有別人老拿那東西嚇唬你,1964年中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從此不再愛訛詐。


滾滾洪流874


我覺得,提問者說得太幼稚。 廣島,是日本陸軍集結總部,約有731萬日本陸軍和各類裝甲兵在此集結。 長崎,是日本海空軍集結地,日本海空軍有511萬海空軍在此集結。 當時的一億玉碎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日本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不管日本投不投降,廣島和長崎都跑不了。 第一是美國為了防止日本藉此反撲,早就把這兩個島嶼加入了必殺名單,而對於東京,對美國來說,轟炸不轟炸都無所謂。 第二,當時的蘇聯已經進軍滿蒙,如果其勢力從滿蒙進入東北,再由東北進入朝鮮半島,美國會有被蘇聯穿插迂迴的危險。再加上美國當時是想借助中國的人力優勢,分割日本、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釣魚島、整個南海、泰國和委內瑞拉,想要支配亞洲,進而遏制蘇聯。 但由於中國當時深知被侵略的痛苦和無助,也對這些國家抱以同情態度,再加上蔣介石集團想要抽出兵力打內戰,無心侵略別的國家。因此,蔣介石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為了遏制住蘇聯擴張勢力範圍的腳步,美國必然也必須會使用核武器,這是歷史必然。 雖然美國最近在跟中國打經濟戰,但我們中國人是明事理的人。你日本兩個島嶼本來就該被轟炸,誰讓你作孽太多,滅絕人性呢。那是你咎由自取。 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或許是日本人,想借經濟戰之勢改變並扭曲歷史。我告訴你,這不可能。說一句狠話,就算是當時的中國,也照樣會使用核武器轟炸廣島和長崎。 錯了,就要認錯,就要改過,而不是掩蓋真相,扭曲事實。如果日本不想再次被核武器轟炸,想要真正獲取原諒,就應該歸還中國和南朝鮮的國土,對慰安婦事件和中國勞工事件有個正確的交代。而不是增加國防預算,妄想開啟第二次中日和美日戰爭。 人在做,天在看。天,就是世界人民。人,就是當初發動侵略戰爭的罪人。德國之所以被世界人民原諒,不是世界人民沒骨氣,並不是他們忘記歷史,而是因為德國的認錯態度良好,做法也不錯。人家德國一心搞經濟,你日本偏偏頂著經濟壓力搞軍力。誰不知道你日本是什麼種? 總之一句話:美國在1945年8月6日轟炸日本廣島是正義和正確的行為,他們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對一個符合正確條件的國家在正確的地點作出了正確的決定。


yq081588


這是美國發揚救世主精神,要救日本於水火之中的偉大義舉!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參考下二戰時期的歐<strong>洲戰場:

為什麼德國的敗局已定,蘇聯一定會消滅納粹德國,美英盟軍還是要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開闢第二戰場呢?

因為還有一種東西比勝利更為重要,那就是“戰後利益”!

1945年3月,經過硫磺島戰役的勝利,美軍的轟炸機已經可以覆蓋日本本土。隨即美國對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狂轟濫炸,日本本土遭受到巨大破壞。

美軍初期在對日本進行晝間精確轟炸,但結果差強人意,美軍指揮官柯蒂斯·李梅經過分析,將戰術改為夜間低空高強度燃燒彈轟炸。

從1945年3月到1945年7月,燃燒彈轟炸共造成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800萬平民流離失所,244萬幢建築物被毀。96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燬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

經過這樣的大規模轟炸,在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的情況下,日本只能做困獸之鬥,所以提出“一億玉碎”計劃,企圖在本土阻擊盟軍登陸。

看起來日本的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為什麼杜魯門還要批准使用原子彈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理由:

1、減少美軍及盟軍傷亡,敦促日本投降

1945年7月的日本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除了將大量年輕人,尤其是文科生送上戰場做炮灰,用神風特攻隊遲滯美軍的進攻外,日本還計劃將天皇遷到偽滿洲國繼續負隅頑抗。

可以說日本的頑強程度超出了美軍的想象。1945年3月美軍發起沖繩戰役,美軍以傷亡7.5萬人的代價,消滅日軍11萬人。加上之前的硫磺島戰役的慘重傷亡,美軍高層意識到日本不可能和德國一樣放棄抵抗,如果美軍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困獸猶鬥的日本人勢必要對美軍造成更加慘重的傷亡,這個傷亡人數,美軍估計高達100萬! <strong>

所以,美國急需一款大殺器,一個能徹底震懾日本的大殺器。1945年7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成功試爆原子彈,美國終於擁有了原子彈。隨即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軍B-29轟炸機將原子彈投放到日本廣島上空,這個日本工業城市中心瞬間化為灰燼。不過日本高層向民眾隱瞞了廣島原子彈真相,美國不得不在8月9日對長崎再次投放一顆原子彈。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高層天真地認為,此時的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但當長崎的上空騰起蘑菇雲時,日本才意識到,美國的原子彈不止一顆,而且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可以投放更多,甚至可能轟炸東京,到時候日本全國就會化為一片焦土。

所以,為了保住天皇,日本決定向盟軍投降!

所以,以原子彈的24萬傷亡代價,避免了日本一億玉碎,美國可謂拯救了大部分的日本人。

2、先下手為強,避免日本被蘇聯佔領

美蘇在二戰期間是盟友,美國也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在法西斯這個共同的敵人被消滅後,美蘇的對抗是遲早的事情。

早在1943年,美英盟軍就開始為戰後利益劃分而積極部署了,典型的案例就是美英盟軍從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

1944年6月,美英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開闢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戰看起來是美英盟軍在德國背後插了一刀,幫助蘇聯減輕壓力。實際上是為了爭奪西歐地盤,防止整個歐洲被蘇聯赤化,因為此時的蘇聯已經取得了對德國的戰略優勢,德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在二戰還未完全結束時,美蘇雙方就開始了明爭暗鬥。具體到日本,從1941年12月9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軍就一直是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的主力。

此時的蘇聯主力在歐洲和德國作戰,在遠東則和關東軍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基本沒有參與太平洋戰爭。

對於美國而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勢力範圍,美國不想讓蘇聯來分享勝利果實,所以對於日本,美國想著“吃獨食”!

那麼怎樣才能吃獨食呢?要知道,根據1945年2月的《雅爾塔協定》,斯大林答應在對德作戰3個月後對日作戰,德國簽訂投降書的時間是1945年5月8日。

所以,美國必須抓緊時間,趕在蘇聯對日本發動全面進攻,登陸日本本土之前讓日本投降,所以原子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證明美國的做法很有效,原子彈的蘑菇雲深深震撼了日本,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蘇聯完全佔據了庫頁島、搶佔了南千島群島,距離日本本土的九州島一步之遙。

如果日本不投降,蘇聯從日本北部登陸,今天的日本很可能像朝鮮半島這樣南北分立,屆時日本的復興和崛起更無從談起!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是在保護日本的領土完整。

3、威懾蘇聯,為戰後在遠東爭取更多利益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美國總統杜魯門很驕傲。

對於杜魯門而言,原子彈不僅是殺傷日本人的恐怖殺器,更是殺雞給猴看的重要利器。這個猴,就是蘇聯!

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成功後,杜魯門興沖沖地告訴斯大林這一消息,不曾想斯大林不以為然,杜魯門大失所望。

不過令杜魯門沒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並下定決定研製屬於自己的原子彈。

1949年,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時距離美國原子彈爆炸只有4年時間。

4年時間不長,但是對於美蘇爭霸,4年還是太漫長了,因為在這4年時間裡,蘇聯損失了很多利益,特別是在亞洲地區。

比如1941年英蘇佔領伊朗後,蘇聯一直沒有撤兵,1946年,杜魯門向斯大林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蘇聯不撤兵,美國將對蘇聯實施核威脅甚至核打擊。在蘇聯還沒有原子彈耳朵情況下,斯大林不得不嚥下這口氣,從伊朗撤出了全部軍隊!

因為原子彈的巨大威懾,使得斯大林在遠東地區和美國爭奪時有氣無力。半島戰爭爆發後,美軍越過38線一路北進,轟炸丹東等我國城市,由於朝鮮軍隊一潰千里,所以美軍肆無忌憚,興奮之下,居然不小心誤入蘇聯國土,將蘇聯遠東地區的一個機場炸了。

事情發生後,美國高層很緊張,生怕斯大林發怒報復。但是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動靜,原來斯大林更緊張,他以為這是美國對蘇聯進攻前的試探,所以內心更加害怕,所以對於美國的挑釁斯大林只能裝作不知道。隨後斯大林開始答應援助我國入朝參戰!

雖然蘇聯已經試爆了原子彈,但是在美國面前,蘇聯還是矮了一頭,可以說美軍的原子彈對蘇聯造成的陰影面積還是很大的!它幫助美國戰後在遠東地區取得了更加可觀的利益!

對於日本而言,美國的做法驅逐了蘇聯的勢力,使得日本沒有被蘇聯共產主義感染,幫助日本獲得了戰後崛起的良好條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帶你去看有深度的歷史!



眾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在夏威夷的火奴魯魯珍珠港的美國艦艇和軍事設施,這場偷襲戰直接導致了美國加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要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是沒有直接參與進來的。當然,這裡所說的參與,是指直接派遣一定規模的部隊參與到戰爭中來。如果說是物資支持和軍事顧問等等,這些還是有的。

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的艦艇和飛機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其中還有5艘主力艦艇也同樣沒躲過這場厄運。除了軍事裝備的損傷之外,還導致了數千美國軍人和民眾的死亡。

可恨的是,日軍受日本天皇的直接批准和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在轟炸珍珠港之後,又將這種在人類歷史上最殘暴、野蠻和不人道的戰爭罪行持續了四年。 這些暴行發生在日軍所侵佔的地區,例如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群島等等。此外,還有夏威夷群島以西和澳大利亞以北的太平洋所有島嶼都受到了日軍的損害。這一狀況直到美國成功佔領了菲律賓和沖繩島才宣告結束的。

但是在突然間,美國和盟國部隊已準備發動一次難以想象的規模最為龐大的進攻,其代號是“滅亡行動”,這便是直攻日本本土的計劃(摘選《進攻日本—日軍暴行及美軍投擲原子彈的真相》)。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接著在同月9日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據記載,大約有19萬人被炸死。投下最後一顆原子彈後的第六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迅速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但同時也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多數人認為,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是為了快一點結束戰爭。理由是:如果不投,那麼美國就必須進攻日本本土,這樣一來的話,為這場戰爭買單的人就更多了。

這顯然是一個強有力的答案,但是也有歷史學家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有位麻省理工的歷史教授說,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原子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震懾蘇聯,而且還表示,扔第二顆原子彈,簡直就是在犯罪。

同時,這位教授還看了解密的絕密檔案。他發現,在1945年11月之前,美國也沒有任何大規模進攻日本的計劃,就算是有,那也是定在1946年3月以後的。但是原子彈卻是在1945年8月投下的,比進攻計劃早了半年多。

況且,當時日本國內已經對戰爭十分失望,厭戰情緒高漲,所以即便美國不投下原子彈,日本也會很快投降。那為何美國非要在這個時候投下原子彈呢?



我們前面也說了,主要目的是為了震懾蘇聯。因為這樣一來便可以迫使蘇聯停止在東歐的擴張,同時也能阻止蘇聯對亞洲的擴張。

我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們看一下投擲原子彈的時間就知道了。

美國投擲原子彈的時間,正是在蘇聯出兵東北、日本正在召開決定投降的會議的時候,投下的。

除此之外,有學者還挖到其它的一些機密文件。比如戰爭一結束,美國又要回到以往的兩黨競爭的狀態裡去了,原子彈項目花了大筆資金,如果毫無用武之地,杜魯門和民主黨在政治上會很不利。所以這又在投原子彈的天平上增加了砝碼。

所以,這位麻省理工的這位歷史學教授認為,就算投第一顆原子彈有點必要,但投第二顆原子彈,簡直就是戰爭犯罪了。但是話說回來,戰爭也不僅僅是你死我活的慘烈戰場,而是在很多時候都是政治因素的驅使而已。

資料參考:《進攻日本—日軍暴行及美軍投擲原子彈的真相》,《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沒落計劃》,《二戰全史》等;


方圓文史


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和美國的兵力資源有關係,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人口不太多的國家,這也限定了其兵力動員的能力。

縱觀蘇德戰場,蘇聯勝利的一個絕大部分優勢就是兵力充足,蘇德戰爭打到莫斯科保衛戰前期就陣亡了四百萬的軍隊,加上後面的三年多的戰爭,總計死了2300萬人。在蘇軍後期反攻下的每一場戰爭勝利,其實損失都要大於德軍,但是蘇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愣是打贏了戰爭。德軍二戰死亡了500萬人左右,而蘇聯則是他的4倍還要多。

反觀美國,科技、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都是世界第一,人口卻是不多,這樣美國更願意拿高科技來打仗。恰逢原子彈在二戰末期試爆成功,把核武器投入戰場不是不可能。

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美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蘇聯儘快在中國東北出兵,因為美國知道在沒有原子彈造出來的情況下,單靠美國要讓日本投降,美國還得打一年半的時間,還要損失100萬的軍隊,這個損失美軍是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

再加上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越接近日本本土,日軍越是抵抗的厲害,硫磺島一戰讓美軍的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日軍,這讓美國高層不得不為自己的士兵性命考慮。他們不敢想象,要是登陸日本本土,美軍會付出怎樣的犧牲為代價。同時日本還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日本這種全民決戰的決心,讓美國不得不動用了原子彈這種威力極大的武器迫使日本投降。


歷史長流水


胡說八道的提問,日本鬼子當年提出來一億玉碎計劃啦!也就是說,日本鬼子要全體玉碎同美國人拼命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的原子彈實驗成功了,於是除了一顆原子彈用於試驗以外?美國人把剩下的兩顆原子彈都投放到達日本本土。由於日本鬼子當時並不知道美國人還有幾顆原子彈?才被迫無奈的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就算這樣?日本鬼子也不能完全算無條件投降的,事實上,還是和美國人達成了保留下來日本天皇的條件的。蘇聯人,隨後攻擊了位於中國東北三省的日本關東軍。簡直就是摧枯拉朽,一路橫掃盤踞在“偽滿洲國”裡的日本鬼子,從而使日本鬼子徹底喪失掉了最後談判的本錢。只能夠無條件投降,全盤接受《波斯坦公告》裡的條件。宣佈日本的《終戰詔書》,最後宣佈承認戰敗啦!


愛看愛思考


1945年5月8日,德軍投降,歐洲戰場上的戰爭已經結束,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爭仍在繼續。

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默果爾多沙漠核試驗場,成功實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早在1945年6月,原子彈研製成功前夕,就有科學家聯名建議當時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只在日本無人的地方做一次演示,給日本以警告,若不給日本警告就使用原子彈,是不可取的……”

到了7月,核物理學家西拉德聯絡芝加哥地區63名科學家,再次聯名向杜魯門請願。信中說,“作為總統,不要因同意對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彈,而開創原子能應用於大規模毀滅人類的先例”。

與此同時,愛因斯坦也表明了對核轟炸日本城市的反對態度。

當時美國科學界的主流聲音是:儘量避免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如果不得不使用,先在日本無人居住處進行核警告。

相比科學界的反對態度,杜魯門及美國軍政界的觀點呈現出極大的分歧。分歧的根本原因在於1945年7月日本失敗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否還有意義?

歐洲聯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與美國總參謀長、海軍上將萊西等人認為,核轟炸投降在即的日本毫無必要;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持中立態度;有與日軍作戰經歷的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則極力主張對日使用原子彈。

不過,雖然看起來敗局已定,但日本的態度也比較強硬。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了督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不過日本政府仍拒絕投降,堅決戰爭到底。

<strong>

美國是否使用原子彈的最終決定權

在總統杜魯門手上。

杜魯門的基本意見是:首先,“需要作出決定的,不是我們是否應該使用原子彈,

而是何時使用這類武器”;其次,“在戰爭結束前儘快在日本投下這枚核彈,以顯示美國的威力,方便日後與蘇聯人打交道”,最後,投放原子彈,是結束二戰的最迅速方式。

當議題進入在日本哪座城市投放原子彈後,美國軍界再次出現意見分歧。起初,臨時委員會上報的城市是京都、廣島和新瀉,在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強烈反對下,文化名城京都被排除出轟炸名單

<strong>

最終確定轟炸的城市是廣島和小倉

● 被炸後的廣島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軍轟炸機從吉里安島起飛,8點15分,在日本廣島投下人類歷史上首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

當天,廣島約有4.5萬人死亡,此後的四個月裡,約有1.9萬人死亡,死於轟炸和核輻射的廣島平民,累計約9到14萬。

不過,廣島的原子彈沒有讓日軍立即宣佈無條件投降,他們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託在蘇聯人身上,希望蘇聯出面調停。

1945年8月9日清晨,美軍轟炸機再次起飛。抵達小倉上空時,發現能見度太低,於是駕駛員決定飛向備選城市——長崎。

上午11點左右,長崎被轟炸,當場死亡人數約2.2萬,此後四個月內死亡人數約估1.7萬。

原子彈的威力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小男孩”和“胖子”的投擲讓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瞬間成為火海,兩顆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迫使日本裕仁天皇在一週後就宣佈投降,儘管日本軍方高層仍有一些主戰派拒絕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正式投降書,太平洋戰爭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如果你是1945年的杜魯門,你有以下幾種選擇:


1.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戰爭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結束;

2.向日本荒島投擲原子彈以示警告;

3.向日本廣島、小倉(或長崎)投擲原子彈。


你的選擇是什麼?

參考資料:
1.張開善:《美國在對日本投擲原子彈中鮮為人知的分歧情節》,《兵林史話》,2006年2月;
2.劉磊:《美國知識分子與美國核戰略思想的演變(1945—1960)》,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3.劉瑞:《美國核轟炸廣島長崎的倫理再反思》,雲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出品丨視知TV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