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看過的第一部黑白電視的品牌是什麼,證明你已不再年輕了?

樂導網創


家裡第一臺電視機是一臺熊貓12寸黑白,兒時的記憶是深刻的,那是1983年一個晴朗的上午,老爸從外邊騎著一輛自行車回來,車子停穩,卸下後座上綁著的電視機,拆開包裝,桌上放平通上電,那時的電視機天線是能伸縮的那種,室外天線是老爸自己做的,看到的第一個電視節目,是山東版的水滸魯智深,正演到倒拔垂楊柳,外婆正在擇著韭菜,到後來每天到了晚上,家裡都是來一起看電視的鄰居,很熱鬧,那時都住著平房,鄰里們關係好的很,我們一幫小孩子每天一起玩的開心,雖然那時沒有電腦網遊智能手機,但人們都是真誠的,誰家有事大家都熱心幫忙。正是這臺電視趕上了央視第一屆春晚,在當時來說雖然年齡很小,有些東西搞不懂,但聽到很多好聽的歌曲還是蠻開心的。時光荏苒,現在老父外婆都走了,家也搬了,電視也換過幾次,但那些曾經幸福的時光永遠不會忘記。


666飛鳴鏑666


九零後、零零後對黑白電視這個稱呼,肯定會比較陌生,也會認為那只是對畫面的一種處理方式而已。


記得我們家買電視機的時候,應該我已經上小學了,哥哥在上初中。幾十年過去了,那時一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和哥哥搶頻道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長大後,離開了家,家裡的電視也是換了一個又一個。只到前兩年,父親去世,在父親的遺物中才發現了,我們家裡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是一臺17吋的鶯歌電視,後面的電視天線已經遺失了,電源線也是用絕緣膠帶纏過多次。

後來我也在想,我們家換過大大小小的電視機十幾臺,為什麼父親偏偏只留下了第一臺最小的電視機?也許那也是父親的一種情懷在裡面吧!父親當過兵,為人和善。他的兄弟姐妹多,爺爺去世早,家裡的重擔落在父親肩上,退伍後,部隊安排父親在縣城工作,父親書讀得少,他的上面有一個會讀書的哥哥,可因為那時社會上講究家庭成份,當時爺爺在世的時候,被評為上中農,大伯高中畢業後也因此沒能有好的工作安排。

父親為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大伯),毅然放棄了縣城的工作,找部隊幫忙讓弟弟頂替了自己的工作。回到農村後,父親一邊要農耕,一邊又要照顧全家人的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成家了,爸爸也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母親,再後來,哥哥、我和妹妹相繼出生了。


那段日子應該是父親最勞累的,地裡的農活和我們的讀書,是父親和母親最不願輸給別人的地方。別人家有的東西,別的孩子買的新衣服、新書包,父親就通過在村上的一個工廠沒日沒夜地乾重活,去換取我們想得到的一切。

轉眼我也上學了,村裡也有人家買了電視,並且村裡有人說,父親的哥哥在城裡混得可以,為什麼不讓哥哥買一臺,父親當時不懂什麼是電視,對村民的話也沒有說什麼,父親騎車到鎮上後,打電話給自己的哥哥(大伯),問清情況後,父親回到家後,也沒向大伯要電視什麼的。父親戒掉了抽了多年的煙,後來才知道父親是為了給我們買一臺電視機。

父親終於給我們買了一臺電視機,我們也是相當的興奮和驕傲。由於當時的年紀小,對父親的辛苦和付出也不知曉,只是覺得那段時光是幸福的。

也許就是這件事後,父親與大伯間的聯繫越來越少,其中的緣由也是父親過世後,母親告訴了我們。當然父親也沒有責備大伯的意思,只是父親在那時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沒能再幫到自己的哥哥。當我們成家有了子女後,把父母接到城裡,父親還一直在我們面前唸叨,城裡壓力大,什麼都要花錢。也許這句話,一方面是在告誡我們要節儉,另一方面也是在想念著自己的親哥哥。

父親是肺癌晚期,在和病魔鬥爭了幾年後,父親突然給我說,想去大伯家坐坐。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很少去大伯家。那天,父親讓我在大伯家附近找了一個好一點的酒店,到大伯家接上了大伯大媽兩人。父親還讓我點了一個粉蒸肉,其他的菜都是我安排的。菜飯上桌後,父親給自己的哥哥夾了一塊肉,並告訴我,這是大伯最喜歡吃的。那頓飯,我看到了四位老人的開心和幸福!


從大伯家回來後,父親去世了,臨走時,父親眼角流下了淚水,我知道,這是父親的一種解脫,也是父親的一種不捨。父親留下的那臺電視機,是父親的驕傲,也是父親心中對大伯的一種怨(雖說當時他們間的對話,我們已無從知曉),可父親從來都沒在我們面前提過。父親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與大伯的見面,我想也許只有他們兩個老人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

父親的這臺電視,我也會一直保存下去。太多的故事和情感,也只能交給時間了。

歲月催人老,人生如過客!

珍惜現在,好好生活!


大話西遊402


丹東菊花電視機,不是買的整機,是購件人工組裝的。咳咳,順便說一下,不是我家購買和組裝,是鄰居家購件組裝的,每天晚上到人家蹭電視看,院子裡立著天線杆,畫面或聲音不清楚時得有人出去轉一轉天線杆調整角度,黑白電視淨是雪花點。主要節目:大西洋底下的來人、鐵臂阿童木、排球女將、霧鎖南洋、血疑,再後來一休、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人在旅途、霍元甲、渴望、編輯部的故事……





消融子


演霍元甲那年我家還沒有電,敵營十八年,是在我們老鄉家看的,記得他家是個十四寸黑白電視的春筍電視,電子管的,好像有個穩壓器之類的東西,開了電視需要叭叭擰兩下。霍元甲開播後可以說萬人空巷,萬人著迷,我們時常去隔壁鄰居家看,隔壁阿姨比較愛乾淨,而且電視在她和叔叔睡覺的家放著,時間久了難免露出不悅之色,那會家裡經濟確實緊張,但是父親還是咬著牙給我們家買了我們家第一臺電視,21寸孔雀牌,鄰居家是9寸的,大概過了兩年我家換了松下21搖,質量真好,淘汰的時候好好的,孔雀電視送回老家準備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嫌麻煩,因為是我們村第一臺電視,左鄰右舍每晚不看見雪花花不散,便給了我叔,雖然就能收見一兩個臺,但帶給小山村的歡樂也是很讓人振奮的,遠去的是往事,留下的事回憶,回憶總是美好的,第一臺電視陪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澎湃181757463


我80年3.8日結婚,在79年託人在上海買了四大件,一是蜜蜂牌縫紉機,二是鑽石電風扇,三是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四是14吋飛躍牌黑白電視機,這幾樣花掉了我所有積蓄。

電視臺價格360左右,那時電視收看用一根鋼管,再套一根小鋼管,用高壓鋁線彎成三個圈,用膠木板隔開,雙排線接收器成功了,十幾米高架在房頂上。

那時是國營企業,所有材料都是廠裡的不花一分錢。

我記得這個電視看了好幾年,88年才買了彩電。


王老歪49681976


我來回答

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品牌早已忘記,但是它帶給我的震撼改變,卻是終生難忘的,那是1987年一個秋天的下午,打了一天沙包,渾身臭汗的我,回到家時看到座子上的那個木疙瘩,研究了半天竟然不知道它叫電視劇機,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除了手電筒以外的任何電子產品,這時爸爸從窯頂下來說天線安裝好了,可是我們家沒有插線板,不能通電,我記得很清楚,哪天晚上我們一家五口人就那樣看著沒有電源電視機,傻傻的笑了半晚上,直到睡著,一連兩天,插線板還沒有買回來,我就守著電視機,那種感覺現在依然清晰,茶飯不思,度日如年一樣,小朋友叫我也不去玩,他們就陪我在我家玩,我給他們講電視機有多好看,我都沒有看過,他們竟然都聽的津津有味,直到第三天插線板至於回來了,安裝好了以後第一時間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在,我打開了電視機,一片雪花,什麼都沒有,很神奇,但是也很失落,我爸就去調整天線角度,終於調到兩個頻道,一個二頻道是一個四頻道,當時在播放霍元甲,那個熱血沸騰啊,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當時電視劇不多,新聞也不多,綜藝幾乎沒有,,,中午兩點以後,六點以前,晚上十點以後,早上六點以前是沒有節目的,只有黑白條紋和雪花,就和現在上班一樣的,一旦有電視劇了,大人小孩齊聚我家,聚精會神觀看,結束後,在分析品評一番,熱熱鬧鬧,的結束,到後來,村子裡電視劇機慢慢多了,也越來越大了,那樣的景象就在也沒有發生了,現在我的小孩比當年的我都大了,他們在看到任何電子產品時都不在有我當年的那份激動了,也好畢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的眼界和見識早已經不是一臺黑白電視機的水平了,但是我卻經常懷念那臺電視機,懷念哪些給我童年帶來快樂的電視劇,懷念我那逝去的青春!








壺梯山人LI


人生第一次看過的電視品牌:是桂林長海機械製造廠的蘆笛黑白電視,外殼紅白相間,是在一個族叔家看的,《霍元甲》《再向佛山行》《西遊記(第一部)》,哪時兄弟姐妹多,年年超支,無錢買,只有出外看,為爭位置還鬧得面紅耳赤,後來是一個海外親戚送的,也是一臺黑白電視,家裡可熱鬧了!院子裡三層外三層圍滿看電視的村民。進口美國連續劇《血凝》,很多人在追劇。如今不同了每人一部手機,隨時隨地可,方便多了,但有的智能手機,不怎麼懂用!遇著有的健不敢按,按下去怕返回不了頁面,又怕是陷井,只好慢慢摸索,求助年輕人,現在的智能大屏幕液晶電視,好多農村家庭是擺設!不懂遙控,非要給年輕人回來,才有得放,你不可能天天去求人家幫遙控,幫你調好,幾天鼓搗,又遙控不了。倒不如小孩會放,建議:照顧一下農村的留守老人,使智能電視更智能,就和老人機樣,使老人會用。


嶺南流韻


也來說說自己的第一部黑白電視機吧。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一九七一年吧,中國的電視廣播還剛起步。成都市只能叫試播,只有一個二頻道黑白信號,每天只播3至4個小時,白天沒有節目,晚上7點開始播放新聞聯播節目,然後播放一部電影就結束了。那時市場上已有2個品牌的電子管黑白電視機賣,即天津產的“北京牌”和上海產的“上海牌”,價格都是700多元一臺,而當時我們十年工齡的國企職工的工資也才30多元,也就是說不吃不喝得2年工資才能買得起一臺。作為普通職工肯定是買不起啦,但我要說,中國的工人正像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說的一樣,“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我作為那個年代“成都無線電工業學校”畢業的中專生,又在某大型通訊設備製造國企工作,於是萌生了自己動手裝配電視機的念頭。當時“北京牌”、“上海牌”電視機的電路圖資料都還沒有公佈,手中唯一的資料就是文革前出版的《電子技術》雜誌上的一篇製作直放式示波管電視機的文章。我在自己家中,硬是依靠一把電烙鐵,一個手搖鑽,一個萬用表,製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用園型示波管作為顯示屏的電子管電視機。兩年後,隨著成都紅光電子管廠開始生產電視機顯像管,我們可以買到國產的電視機顯像管了,自己終於在家裡裝配出了同買到的黑白電視機有著完全一樣收看效果的電視機了。要說我的第一部黑白電視機是什麼品牌,那就是“自力更生”牌吧。


電笑馬蘭


座標:河南省南陽地區 鄧州市(縣級市)

大概1988年,電視臺正在放《射鵰英雄傳》的時候,父親為了不讓我們老往別人家去看電視,就狠狠心買了一臺電視機回來,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那是一臺14吋的黑白電視,飛躍牌,535塊,當時我們住的樓裡的鄰居,大多是這樣的電視機,有金星牌,北京牌,熊貓牌,有幾家是彩電,也不是很大,可能是18或者是20吋的,已經很不錯了,有一家鄰居的彩電是東芝還是日立記不太清楚了,那家的男主人姓何,是從湛江轉業回來的,那時太小,不知道什麼職務,現在想來應該官不小,因為隨後就被安排為民政局的副局長,一家四口都從湛江回來的,人家的傢俱漂亮極了,我們都沒見過的。


小偉41473


1984年國慶節前夕,為了看北京國慶的盛大場面,自家有28○元,在親戚那借200元,通過關係找廠長特批,用48O元買了臺佳木斯電視機總廠生產的,14英寸黑白電視機,再也不用上鄰居家看電視了,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一旁,收看電視,直到1997年兒子和兒媳商量買了臺彩色電視機,那臺14寸黑白電視才淘汰了,一直放在床下,2○08年9月我搬家,才把這臺電視賣給收舊家電的,賣了2O塊錢。

這臺電視啥牌子,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