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大將藍玉功成名就,幹了什麼最後被扒了皮?

小顒小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藍玉謀反。

滿清建立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篡改《明史》,將明朝所有歷史全部改寫一遍。

為了證明滿清的合法性,就把明朝寫的異常垃圾,像一坨屎一樣。

甚至,連朱元璋的相貌都被篡改了,變成一個鐵鏟臉。搞笑的是,你就算篡改,也順帶把朱元璋子孫的樣子也改掉啊,卻沒改。

這就形成了爺爺、兒子、孫子長相完全不同的畫像。

藍玉案件也是如此。

明史直接說藍玉是被栽贓的,根本沒有謀反,只是朱元璋想除掉他。

但其實明史的國內史學界泰斗陳梧桐教授,中國明史學會理事卻認為:藍玉謀反的事實是確鑿無疑的,但朱元璋將藍玉案擴大,進行大規模的誅殺,又必然造成大量的冤獄。

其實,藍玉本來就囂張跋扈,傲慢自大,桀驁不馴。

此人手握兵權,又養著家兵家將,仗著和太子朱標有親戚,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藍玉的問題很多。

歷史記載:

第一,藍玉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數量高達幾千人。他們乘勢橫行霸道,無所不為。

藍玉本人也是如此。他曾強佔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大怒,竟然將御史趕走。


第二,縱兵胡來。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衛將為了確認身份而未能及時開門,藍玉便縱兵放火,自破城門而入。

第三,藍玉北征俘獲元太子妃。如此重要的俘虜,他不但沒有向皇帝彙報,反而納入自己的妻妾行列。結果太子妃不從,羞愧自殺。


第四,藍玉北征歸來,朱元璋親自設宴為他慶功。宴會開始,朱元璋致辭,大力的表彰了藍玉,還提議大家一起向藍大將軍敬酒。對這樣的恩寵,藍玉不跪不拜,隨口說道:“藍某掃滅這些妖魔小丑,如探囊取物,何足掛齒。”藍玉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裡。


還有種種。


太子朱標死後,藍玉失去政治靠山,開始恐懼。

另外,胡惟庸謀反被殺後,藍玉認為自己和胡惟庸有很多關係,恐怕也難逃一死,開始策劃政變幹掉朱元璋。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

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

其實藍玉功勞很大,又桀驁不馴,本來就是凶多吉少。

他又策劃謀反,無論成功與否都是死路一條。


薩沙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大明太子朱標因病不治死去,舉國譁然,哀慟不已。

有眼力的朝臣聞風而感,大明的天要變了。

朱標死後,朱元璋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將近20天。這20天裡,沒有人知道皇帝想了什麼,做了什麼。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所布爪牙錦衣衛指揮使蔣王獻傳回消息,大將軍藍玉擁兵自重,密謀造反。朱元璋以雷霆之勢捉拿大將軍藍玉,經吏部、刑部多方審訊,證據確鑿。藍玉被叛夷三族,午門死剝暴屍三日。

洪武二十六年的隆冬,南京城的午門外,站滿了熙熙攘攘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老百姓。此時午門橫樑上已經倒掛著三個活像剝皮青蛙的人。恰逢寒冬滴水成冰,如果不是看過這三個倒黴鬼被活剝的場面,會讓人產生看起來死的不是那麼悽慘血淋淋的錯覺。

輪到第四個人時,百姓們分明從主刑官口中聽到“藍玉”二字。然後人群便一片轟動。

“大將軍藍玉啊?!聽說是謀反?!”

百姓個個面面相覷,議論紛紛,眼神裡充滿了不相信。大將軍藍玉,多大的官啊!換做是誰也不會相信的。

(人物還原藍玉)

藍玉的死法,朱元璋算了唸了點舊情,讓錦衣衛先把他勒死再剝皮,便是死剝了。

說實話,時至今日,藍玉當初到底有沒有密謀造反,仍無定論。藍玉之死,極有可能是一紙“莫須有”。

但是此前大將軍藍玉的囂張跋扈,狂悖至極滿朝皆知。彼時,太子朱標還健在,朱元璋仍然在日日打著將江山傳給朱標,而後三代至萬世永駐的打算。朱元璋一手給朱標打造了輔助他江山永固的常藍系,並且對常藍系對朱標的忠心毫不質疑。

原來,藍玉姐姐嫁給了大將軍常遇春,二人所生之女,又嫁給了朱標為太子妃,藍玉女兒又嫁給朱標胞弟蜀王朱椿。當然,這一切姻親都是朱元璋良苦用心替朱標張羅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朱標死的早。

當時,大將軍藍玉自恃捕魚兒海一戰名震天下,時常居功自傲,又仗著朱元璋的禮遇得意忘形,時有占人良田,毆打御史之事。


(影視劇捕魚兒海戰役:藍玉)

此外,藍玉事事喧嚷以皇帝的行事作風為典範,做起了朱元璋起兵時廣收義子的事,義子個個與朱元璋當年手下義子如出一轍,只知有父不知有皇。藍玉團滅北元后,竟強佔了元妃,元妃見辱自殺,釀成元俘兵變。後凱旋迴朝時,只因守門將領夜深霧重辨人不全未開城門竟下令強攻城樓,殺守將。回京後,朱元璋封其為太子太保,其上旨反問“難道我不夠資格作太師麼?!”

看到這,莫說謀不謀反,單他在攻城殺守將時便可作造反處理了。但是朱元璋忍住了,因為太子朱標需要他,信任他,而他也算忠於朱標。

後來,朱標一死。朱元璋把自己關了20多天,出來後,大明的天果然變了。

殺藍玉,傳位嫡長孫朱允炆。

原因很簡單,朱允炆與藍玉非親非故,鎮壓不住。


不書公子


藍玉作為朱元璋手下第一悍將,立功無數,也因此很受朱元璋賞識,並且還讓自己的兒子娶藍玉的女兒為妻,二人結成兒女親家,但是建國之後,藍玉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更重要的還有謀反的跡象,朱元璋忍無可忍,最後將其殺害,並且扒其皮,昭示天下以儆效尤。



藍玉是一介武將,帶兵打仗不含糊,但是政治上的利害關係掌握的卻不是太好,導致最後慘死的下場。

居功自傲

居功自傲是很多武將的毛病,很多打天下的武將認為,我們曾經與皇帝同甘共苦,經歷種種磨難,或者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最後奪取天下,就應該共享天下,皇帝就應該對自己施加大大的恩典。但是卻不知皇帝當初有多重用你,建國之後就有多提防你,你曾經建立的功勞越大,皇帝對你的警惕就越大。



藍玉就不知道這個利害關係,一味的想要獲得的更多貪婪成性,更重要的是絲毫不知收斂,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認為連皇帝都欠自己的。藍玉在很多場合都表現得很不得體,也經常口出狂言,即便是對皇帝也談不上多少敬畏,更是做出了許多魚肉百姓和各種各樣的荒唐事,如打仗歸來到喜峰關時,因守城士兵沒有及時開門迎接,竟然直接帶兵破門而入,等等,這些都惹得朱元璋很不快。


擁有兵權而不自重

藍玉是出了名的實力派,帶兵打仗毫不含糊,由於常年參與戰事,手中兵權自然不會少,而藍玉當時身為天下之總兵,掌握天下之兵權,這很自然的便會遭到朱元璋的猜忌,但是藍玉卻絲毫不在乎,一點也不知道收斂光芒,反而如朱元璋當年一樣,大肆的收義子義孫,擴充自己的實力。更重要的是藍玉的這些義子們以及身邊的軍衛只聽藍玉的將令,而不聽朱元璋的皇命,朱元璋讓其退下,他們卻無動於衷,而當藍玉讓他們退下的時候,才乖乖的退下,從這時起便引起了朱元璋的殺心。


藍玉的催命符-朱標的早逝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並且朱元璋為朱標培養了他自己的勢力,以便在自己百年之後,兒子朱標能夠坐穩皇位,而這其中的一個核心人物就是藍玉,藍玉和朱標關係要好,因此藍玉也算是太子的人,所以藍玉種種令朱元璋所不喜的行為,朱元璋都能夠忍。但是朱標英年早逝了,這一切便不在相同,曾經為太子培養的人現在反而變為了自己孫子登基的攔路虎,而藍玉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朱元璋自己本人都有些管理不住藍玉的跡象,何況自己的孫子呢!於是朱元璋暗暗下定決心,要除了藍玉。


綜上三點,便是藍玉身首異處的原因,可以說藍玉的這種性格與其所作所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會有好的下場,更何況遇到的是朱元璋,所以便有了最後被扒皮的下場。先不說藍玉的所作所為,就朱元璋自己都是千古難得一遇的狠辣的皇帝,明初三大案前前後後共受此牽連十多萬人,可見朱元璋的狠辣,而藍玉面對朱元璋還自己找死,所以最後死的不能在死。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提到藍玉,我不禁想到了漢朝的韓信,同樣是為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同樣功高蓋主,擁兵自重且鋒芒太露,犯了為人臣子的大忌,韓信

藍玉

藍玉最後下場被處死扒皮,原因可以總結為兩個,第一是藍玉性格上存在著很大的缺陷,藍玉,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藍玉還是是太子朱標的舅岳父,朱元璋也把他比作了衛青、李靖一樣的英雄。

但很快藍玉開始恃功自傲。北征回來的時候,藍玉在抵達了長城喜峰關,由於守關將領沒有及時開門,藍玉竟然下令隨行士兵攻打關口。對大明邊關進行攻擊的事實,讓朱元璋覺得這些兵馬大有成為“藍家軍”的態勢,而且藍玉還自持功高變本加厲。不但強暴故元王妃,而且還非法侵佔民田,御史查問此事時,藍玉竟然派人將其趕走。同時藍玉還效仿朱元璋,收養了很多幹兒子。而且他還越過朝廷,私自安排了一些人進入軍隊任職。甚至藍玉還嫌棄自己官小,對朱元璋頗有怨言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此後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採納他的建議,藍玉越發怏怏不樂。最讓朱元璋受不了的就是藍玉竟然質疑皇權:藍玉曾經向朱元璋奏請過一些事情,但朱元璋卻不置可否。藍玉發表感慨說:“上疑我矣”。

如果這些朱元璋都可以視而不見,那唯一的理由就是,當時藍玉剛好符合朱元璋的政治規劃,當時藍玉作為太子朱標的舅岳父,一心輔佐太子,對太子忠心耿耿,《明史》曾記載藍玉向朱標密告朱棣有不臣之心,以此可見兩人的親密程度。所以想把藍玉留給朱標。 但意外發生了。公元1392年,朱標突然去世了,朱元璋安排的一切都破滅了,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立了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悲劇的是,朱允炆還不是藍玉外甥女的兒子,而是朱標側妃呂氏的兒子。朱允炆根本駕馭不了藍玉這名驕兵悍將,這便是藍玉被殺的第二大原因,也就是朱元璋的整治規劃的破滅,公元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藍玉謀反,此時距離朱標去世不足一年。

很多人說朱元璋殺藍玉證據不足,但到了這一步,所有的證據罪名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兩點;1:藍玉有謀反的實力,並且他本人也有一顆桀驁不馴的內心:2:此時朱元璋已經疾病纏身,皇太孫朱允炆威信不足。


趣說談史


一代名將竟落了個被剝皮萱草的結局,不免令人唏噓,主要原因恃寵而驕,目中無人,飛揚跋扈。其中原因我認為應該從表面和內在兩個方面來說。

表面原因有三點:

一、侮辱元妃

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北元,俘虜了北元皇子、皇妃、公主及文武官員共三千多人。在班師回朝的路上,藍玉似乎高興的忘乎所以了,看到元妃貌美,竟然侮辱了元妃,元妃不堪受辱自盡而亡。這件事的影響非常惡劣,不僅違反了朱元璋的軍令,而且讓北元更加仇視明朝,埋下不安定的種子。

二、毀關破城

有人可能會奇怪,戰爭中攻城撥寨不是很正常的事嗎?但關鍵藍玉毀壞的是明朝的關隘。原來,在藍玉回師途中,夜裡路過喜峰口關隘,由於是夜間,守城兵士沒有及時開門迎接於他,藍玉竟然下令毀關破門而入,驕橫撥扈可見一斑。

三、蓄養義子

藍玉隨著地位的提升,變得有些肆意妄為。藍玉蓄養了大量的莊奴、義子,這些人只聽從藍玉一人的命令。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里,多行不法之事。藍玉自己更甚,強佔民田,有御史前來查問時,藍玉竟仗勢將御史趕走,簡直是無法無天。

這些都是藍玉被殺的表面原因,這些理由雖然足夠充分,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沒有後面內在原因的話,朱元璋可能只會責罰藍玉而不會殺掉他。

內在原因:

藍玉功成名就之後的種種言行,朱元璋都很清楚,但是朱元璋並未追究藍玉責任,這一切都緣自一個對朱元璋很重要的人——太子朱標。

藍玉和太子朱標什麼關係呢?藍玉是常遇春的內弟,而常遇春的女兒是朱標的妃子,按輩分朱標得叫藍玉舅父。正因為這層關係,藍玉和太子朱標的關係很好。朱元璋也很看重這層關係,藍玉就是朱元璋留給太子朱標的鎮國利器。朱標即位之後,國家有難之際,藍玉就能披堅執銳、定國安邦。

但是事與願違 ,朱標不幸早亡。朱元璋打算讓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接班,這一班驕兵悍將哪是一個小孩子能對付得了的?所以,藍玉就被安上造反的帽子,不僅被殺,人皮也被剝了下來,真是可悲可嘆。


愛歷史


藍玉被剝皮,實際上是朱元璋對藍玉的“特殊照顧”。在我國封建歷史上,明朝的刑罰是最殘忍的,假如藍玉不被剝皮的話,就要被一刀刀的凌遲處死,承受的痛苦要遠大於剝皮。況且剝皮不一定是活著剝皮,可能是先將藍玉斬首,再進行剝皮。藍玉被處以極刑,一方面是他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朱元璋的問題。

先說藍玉自身的問題,藍玉在明朝的地位,相當於明朝剛剛建國時期的徐達。徐達每一次出征之後,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兵權交給朱元璋,從來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也從來不敢在軍隊裡面拉幫結派。反觀藍玉,每一次出征的時候,都十分的驕傲跋扈,因為邊關守將開門晚了一會,藍玉就直接帶兵攻關。在出徵北元期間,藍玉還強暴了北元皇帝的妃子,把戰前朱元璋的訓誡當做了耳旁風。

在戰爭結束後,朱元璋刻意的打擊藍玉,把他的封號從梁國公變成了涼國公,並且多次當場批評他。藍玉還是不知道收斂,在朝廷內部拉幫結派,朱元璋封藍玉做了太傅,藍玉發牢騷說“難道我的功勞不配做太師嗎!”這些都是藍玉自身的問題,不過從這幾件事來看,藍玉只是性格魯莽囂張跋扈,並沒有觸犯死罪。

再來說一下朱元璋的問題,朱元璋生性多疑,一生殺戮功臣數萬人。徐達對朱元璋這樣忠心耿耿,朱元璋依然不信任他,還將他故意抱上龍床,然而自己在外面看著徐達的表現。徐達從床上滾下來磕頭直呼死罪,朱元璋才放過了他。藍玉同徐達的表現截然相反,面對著朱元璋這麼一個多疑的皇帝,藍玉最終的結局已經註定。藍玉能夠多活幾年,主要是因為朱標的緣故,藍玉是朱標的死黨,朱元璋看在兒子的面子上,一直沒有殺藍玉。到了朱標去世後,朱元璋自然不會對跋扈的藍玉手下留情。


史海泛舟擺渡人


背景

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在朱標死後借藍玉案大量屠殺有軍事才能的人,認為對君權的潛在威脅,但靖難之役時建文帝少人可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大將軍藍玉和大批人,而藍玉是洪武時期的主要將領之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他率15萬大軍出塞追擊蒙古軍隊,直到捕魚兒海(即今貝爾湖),俘獲男女七萬七千人,大勝而歸。此後,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戰功,被晉封為涼國公,位居大將軍之職。藍玉統兵多年,在軍中頗有威望;麾下驍將十餘員,個個勇猛善戰。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擁兵;而藍玉卻自恃功高勢大,驕橫不法。在軍中,他擅自黜陟將校,進止自專,甚至不聽君命。某次北征還師,夜扣喜峰關,關吏沒有及時接納,藍玉就縱兵毀關強行進入,這一舉動顯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1]。在地方上,藍玉霸佔東昌民田,私蓄奴婢,縱奴作惡鄉里。此事後為御史舉劾,但藍玉竟怒逐御史[2]。他還讓家人私買雲南鹽1萬餘引(每引200斤或400斤),進行走私。又因奏請多未採納,一直對朱元璋心懷不滿。這些做法,終於讓朱元璋動了殺心。

概述

藍玉親家葉昇被牽連入胡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指控藍玉謀反,並在藍玉府庫內搜出近萬把倭制武士刀[3]之說,朱元璋《太祖皇帝欽錄》說:“藍總兵通著府軍前衛指揮、千戶、百戶、總旗、小旗造反,凌遲了。”抄其家產,誅其三族,此案連累一萬五千人被殺,包括一公爵、十三侯爵、二伯爵,[4]《名山藏》雲:“(朱元璋)使詹徽從太孫錄玉,玉不服,徽叱曰速吐實毋徒株連人。玉大呼徽即臣黨矣。太孫曰有是哉。捽徽下先斷其手足戮之市中。 ”文士王行曾在藍玉府中授課,亦被殺,[5]史稱“藍玉案”。未久潁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宋國公馮勝等也在一兩年內相繼被殺,俞本《記事錄》雲﹕宋國公勝、穎國公友德等為黨逆事伏誅﹐家屬悉令自縊﹐毀其居室而焚之。《國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庚申條寫:“會寧侯張溫、都督蕭用等以黨誅。”至此,明初開國功臣幾被殺盡,僅存湯和(稍後亦病死,家屬都以為善終)、耿炳文等人。朱元璋最後說:“邇者朝臣其無忠義者李善長等,陰與構禍,事覺,人各伏誅。今年藍賊為亂,謀洩擒拿,族誅已萬五千人矣。餘未盡者,已榜赦之。猶慮奸頑無知,尚生疑惑,日不自寧。今特大誥天下,除已犯已拿在官者不赦外,其已犯未拿及未犯者,亦不分藍黨、胡黨,一概赦宥之。”[6]

朱元璋南北榜案又指一些官員是胡監黨人而凌遲他們。

顧誠《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說朱元璋在閏五月去世的,二月間病體纏身之時仍力疾作出“凌遲”在押成丁“胡藍黨人”和斷沒田口家財的決定,可謂至死方休。

建文帝時赦免胡藍黨人。

《蜀警錄·蜀亂》記載張獻忠入蜀王府,見端禮門樓上奉一像,公侯品服,金裝、人皮質,頭與手足俱肉身。訊內監,雲明初涼國公藍玉,蜀妃父也,為太祖疑忌,坐口謀反,剝其皮。傳示各省,自滇回,蜀王奏留口口口樓。獻忠遂效之,先施於蜀府宗室,次及口口文武官,又次及鄉紳,又次及於本營將弁。由是剝皮之刑繁興矣。

魯迅在《病後雜談》中說:“大明一朝,以剝皮始,以剝皮終,可謂始終不變。”

被殺者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五月初一日頒佈《逆臣錄》,列名《逆臣錄》的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涼國公藍玉

景川侯曹震

鶴慶侯張翼

會寧侯張溫

瀋陽侯察罕

普定侯陳桓

舳艫侯朱壽

懷遠侯曹興

東平侯韓勳

全寧侯孫恪

宣寧侯曹泰

西涼侯濮璵

東莞伯何榮

徽先伯桑敬

吏部尚書詹徽

戶部侍郎傅友文

事後

藍玉黨案結案後,朱元璋公佈的該案案犯供狀,現存兩個手抄本,分別藏在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者名為《藍玉黨供狀》,不分卷,已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雜史類,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後者名為《逆臣錄》,分為五卷,已經王天有、張何清點校,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海浮山頑石


幫了朱元璋。


側畔沉舟w


義子太多,手下只聽將令,不聽聖旨


關東長白山


被朱元璋懷疑的就沒有個好下場。。。

老朱不是一般的狠人,他對權力和安全的追求超乎尋常,什麼大將、功臣、宰相,通通弄死,不然就吃不好睡不好。

印證了一句話:皇帝都是孤家寡人,寡情薄倖之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