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电影《何以为家》有什么感想?你怎么评论这部电影的?

老衲常用飘柔1


《何以为家》是一部非常棒的社会题材电影,他描绘了黎巴嫩首都贫民的生活状态。错的不是你,错的是这个世界,你对这个世界报以希望,它却还你绝望。

问题其实不在于赞恩和像赞恩一样的孩子们有多惨,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贫穷和改变贫而多生的观念,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并不是你是个女人就能成为一个“母亲”,对男人同样也是。

具体回答参见我的主页第一篇文章《每周电影推荐 何以为家》篇。谢谢!


浮鸥说电影


看完电影,并没有觉得如传闻中的那样,有什么泪点。要说悲惨,倒是可以,毕竟孩子们生活在那样纷乱无助的环境里。

小男孩扎因的境遇,更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他父亲和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成长,孩子有了,就生,多少无所谓,反正是生理需求的结果。至于,孩子怎么长大,那不是他们要思考的问题。

父母把孩子当成猪养,自己并不比猪高级。但是,扎因比父母高级,他有人类的感情,他心疼自己的妹妹,让妹妹远离那些不怀好意的男人。妹妹来了初潮,他帮着解决。父母要把11岁的妹妹嫁给他们的房东阿萨德,扎因奋力阻拦,但没用。他后来去阿萨德家把妹妹带回来,却遭到父母的殴打。终于在最后,扎因得知自己的妹妹死了之后,拿着刀捅伤了阿萨德。

与其说扎因对阿萨德表示愤怒,不如说他对自己的父母很生气和绝望,他不能杀了自己的父母,只能把满腔的愤恨发泄到了那个丑陋的、导致自己妹妹死亡的男人身上。

还有的把电影翻译成《我想有个家》,这个可能比《何以为家》更能贴合小扎因的想法。《我想有个家》表现的是内心里的强烈渴望,《何以为家》更多的是有一种迷茫的意思,更像是一个流浪已久的人对归宿的追问。

扎因没有真正的家,父母只是生育的机器,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会喘气儿的生物,顺带还能帮着他们赚钱。所以,后来扎因遇到泰格斯的时候,看到她那么艰难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扎因也是被触动了。他帮着泰格斯看孩子,可能也有一部分渴望家庭和父母关爱的念想。

孩子是弱小的,他们的出生并不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扎因指责那样猪狗不如的父母,我完全理解和赞同。

电影的结局没有完全现实化,而是给了人虚幻的希望,也算是给观众一点安慰吧。其实,现实哪有那么多幸运,背后仍旧是千疮百孔,多少人还都在生存线上挣扎。


欲半成空


看了这个电影,真的是感悟很深,何以为家,电影名就值得大家深思,我不明白在那个年代,明明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去关心和爱自己的孩子,却还生那么多,看着真的很难受,本来就泪点滴。不过,小男孩还是很坚强的,这是一种精神,无论生活待你怎样,你都要温柔对待生活,保持一个善良的心。他们那个时候很苦,很难,但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不妥协的心态,我真的是很佩服,自己确实。。。。。。,曾经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感到烦恼,那是因为没经历过什么,现在不一样了,毕竟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爱哭的小女孩,是时候该长大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很幸福,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或许人不会一直一帆风顺,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也不会一直倒霉,毕竟老天也是一直看着你的,你的努力他终究会看到,你微笑的样子很美,请保持下去吧!


开心的Alice啊


战争是罪恶滔天的!

而且最受苦受难的是普通人!

普通人会因为战争而丧失尊严与勇气!而这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

电影把战争对于一个人的间接影响血淋淋的呈现出来!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所以这个世界要尽量避免战争!有很多的矛盾可以通过沟通化解是上策!

祈祷这个世界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李博华导演


经典的拿奖题材电影,带给我的揪心感很大,泪点好像也仅仅只有最后那张带着唯一笑容的身份证,一直没解释出于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说是卖惨电影,倒不如说这个孩子真的惨,结局也有说真实难民故事改编,不过像这样的孩子,估计不仅仅他一个,许多许多,倒是像一个公益电影,呼吁当地没条件的少生孩子,让政府多给予难民帮助吧。我心里分数大概在7.5-8之间。看完之后就想起了之前看到很多日常中的评论,美国自由啊,瑞典要饭也饿不死啊,投错胎之类,其实对比越南,老挝,非洲国家之类的,生活在当今时代得中国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至少我很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