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山、泰山等景点早已通了索道,却还有人在干挑山工?

司马大师说


黄山的挑夫给我印象很深,因为长期登山,他们的小腿肌肉特别粗壮,肩膀那也因为长期挑重物,鼓出一个大大的肌肉包,他们一边挑着沉重的担子一边“呦呵呦呵”地给自己鼓劲。上山前,黄山的导游一定会提醒你,登山时看到挑夫一定要先躲,因为他们的担子很容易撞到人,而且他们是不躲游客的,所以远远看到挑夫我都会赶紧闪开,一是怕被担子撞到,第二也觉得他们这么辛苦,让他们先行是应该的。

至于为什么不用索道运货,这点也问过导游,导游的解释是用索道运货成本太高,挑夫挑货是按公斤收费,100公斤的货200多元,而索道运送一趟要400多元,很明显挑夫的成本低得多。

就算用索道运了上去,从下索道处到各大宾馆,还需要走一两个小时,这段路程还是需要挑夫来挑。

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些挑夫都是当地村民,挑了半辈子山,没有别的技能,每个月能通过挑山赚几千块钱养家,这是他们唯一的收入。

日挑货物数万斤,百折不挠,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挑夫就好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已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同黄河碛口的纤夫拉船,洱海上的鱼鹰捉鱼,重庆的棒棒军,每一处景区都有它特有的文化符号,而挑夫,也成为了黄山,泰山的一项文化特色。

所以政府也在大力维护着这个职业,对挑夫们进行统一管理, 建造了专门的宿舍和餐厅,提高了运费,可是挑夫们年纪渐大,年轻人又不愿吃这个苦,挑夫的人群渐渐萎缩,古老的职业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看小明


题主说的没错,黄山和泰山确实都有索道上山,但是为什么会有挑山工呢?两者表面看似矛盾,其实是合理的。有人说挑山工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为了延续这种文化,所以在有了索道之后,还保留有挑山工,其实这是不对的。
远方君去泰山,在下山途中,就遇到过挑山工。据我了解,这些挑山工并不是请来作秀的,也不是表演。确实是有需求,他们肩上挑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物品,有饮料、食品等。并且看上去还挺沉。


挑山工一个个也都是脚下稳步前进,头上大汗淋漓。这确实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薪资应该还可以,远方君觉得不方便问,也就没打听。那么问题来了,就如题主所问,既然有索道,为啥不通过索道运送,这样运货量大,价格上也更划算。但是你们忽略了一条,索道是有特定路线与特定停靠站的,货物只能运输到特定地方,而沿路还有很长的区间处于空白地,货物并不能直接通过索道送达到每个店铺。
以泰山来说,登泰山

有四个入口,却只有两个个入口可以乘车到中途,再坐索道上山,并且想到山顶,还需继续换乘索道,直到山顶最后一个商业中心——天街。而经典的上山路线红门入口是最多人选择的入口,这边绝大路段没有索道,只能步行的。步行到了中天门,才能坐索道。泰山上山路途遥远,一般正常人也得爬四五个小时,沿路有大量店铺,这些店铺的货物有的必须直接从山脚人工运上去,有的也得从中途人工挑过去。所以,挑山工是必不可少的。
泰山是五岳之首,每天都有大量游客上山,可想而知消耗的货物也是巨大的,这也就要求山下的货物必须源远不断往山上运,还得合理分配运送到沿途各个店铺中去。索道运送是一个途径,而人工运送却也是必不可少的,更灵活的运送方式。这样,对挑山工就是一种刚需。


最后,挑山工如今不仅仅是一群运送货物的劳动者,还是一种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优秀精神!


远方君游中国


1.不得不说,黄山或泰山的挑山工,是景区的一大文化特色。譬如泰山的挑山工,就是泰山一道移动的风景。个人感觉应该和泰山日出、泰山石刻一同组成泰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知道挑山工这个名字最早的是从小学语文课本上得知的。前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关于泰山的散文《挑山工》,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挑货上山的挑山工,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其实何尝不是歌颂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呢。相信这篇文章也在不少人儿时的记忆里埋下奋斗的种子。自从冯老先生的《挑山工》入选语文教材,多少人儿童,多少人因为这篇文章要去爬泰山,去亲身体会感受泰山的挑夫精神。可以说,挑山工已成为泰山的一张名片,说是中华人民精神的名片也不为过。客观来说,本人去爬泰山,多少都有这个因素在里面。想想看,身无任何负担的从十八盘爬泰山都已非常吃力,何况肩挑几百斤重物的挑山工,你会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此时,你会为普通人民身上散发的力量莫名的感动。说实话,泰山上让我感动和佩服的两个群体,一个是挑山工,一个就是穿梭在山道上的义务救援队。

3.挑山工,又名担山工。是个古老的职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君清帝等历代帝王祭祀泰山,所用的祭祀用品和泰山上的建筑材料都由他们他们人力挑上去。后来上山用的吃喝用品、柴米油盐、大到机器设备、电缆电器都是由他们跳上去。可以这么说,泰山能以今天这个负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展现出现,挑山工背后的默默付出不可或缺。

4.随着时代的发展,挑山工已成为一个即将消失的历史记忆。现在盘山公路已修到中天门,车可以开到这里。中天门到南天门有索道。03后从桃花源到北天街货运索道也已建成,挑山工只能挑些矿泉水和小食品等零活。

5.据说,泰山上挑山工也只能二三十人了,老一代挑山工已经挑不动,年轻人吃不了苦,现存的挑山工可能是最后一代。趁现在,趁有空,赶紧去爬爬泰山,去一睹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和风采吧。

6.虽然修了索道,但现存的挑山工多是老一代挑山工,他们干了一辈子,这是他们的生存技能,生活来源,里面有他们的无奈和坚持,更有不屈的精神。

7.也许,以后挑山工会消失,但至少目前景区也不会放弃这个名片,应该会大力的扶持。

8.人,终归还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俗话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挑山工应该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新时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泰山挑山工精神,勇作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探寻文粹的小村炮儿


泰山和黄山两座名山,我都有幸参观过,可以说两座山各有特色!

共同点:

1.都很出名,威名远扬!

2.风景都很优美,植被覆盖率高!

3.文化层面都有设及,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者石刻文化!

不同点:

1.泰山的政治意义相对来说更大!从古代的封禅大典,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2.泰山日出比较有名,当然黄山的日出也很有特色,这也是多年来人们形成的口语化或者宣传作用的结果!

3.黄山的美,尤其是雨后登黄山,看云、观雾、听风,甚至很多道路更加险峻,很多美景更加赏心悦目!

4.黄山三大顶峰,每隔几年就休养生息一座山,轮流开放,行程“三足鼎立”的开放格局!

5.黄山气候比较湿润,而泰山气候空气相对干燥!黄山的山竹从下往上,郁郁葱葱!泰山的青松长的奇形怪状!真可谓美有不同,赏心悦目!

6.泰山的台阶相对宽敞,比较陡峭,从山下一览无余就能观看到山顶!黄山则不同,相对狭窄,只有在个别位置抬头看山,才能有不同的观赏景观!这也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想象一下,皇帝封禅大典,那场面,浩浩荡荡,路窄,走不开啊!还要注意山中的野兽和其他不可控因素,所以要求泰山的道路尽可能宽阔!

7.黄山山顶比泰山山顶更长,道路更崎岖!看日出和欣赏美景炽热!因为黄山的日出和泰山的日出相比较要晚一点,所以太阳的光辉会因为离海平面更高一些,感觉更加红彤彤!

关于挑山工的问题

1.我曾经亲自和他们攀谈过,总体是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不管到哪里都是干出大力的活!

2.自己又不想离家太远、外出打工,再说这活,每天只一趟,还不影响家里的农活!

3.这活不是天天都有,家里有些时候有急事,人也走不开!

4.更重要的是,可以欣赏美景、锻炼身体,就是的确太辛苦!吃的也是力气饭!年龄大了,就干不动了!

5.可以这么辛苦的工作,通过身体力行,告诉孩子,以后要好好学习,做有文化的人,做一个迎难而上的人,做一个用于接受挑战的人,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6.索道的成本比较高,即使用索道运上去,很多景点还是要靠人力送达,所以综合人力、成本、新鲜度等综合考虑,还是挑山工更合算!


奋斗的道路上只有奔跑


黄山泰山我都去过,两座山都有挑山工,而且已经很久远了,没有索道的时候他们就挑山,有了索道继续挑山。根本原因是钱的问题,索道运输是要钱的,挑山工也是为了挣钱讨生活的。谁便宜商家就会用谁,现在看还是挑山工便宜,所以用挑山工。以黄山索道为例,一个人90块钱,运人多挣钱,如果按这个价钱运货商家一定不合算。索道两头还是要人挑,不如让挑山工门对门服务了。在黄山我和挑山工聊过,皖南基本没有工业,就业很难,能找到挑山工这个活就不错了,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还要托人找关系呢!


列假陈兵


90年代我爬黄山,看到那里的挑夫,100斤大米从山下用肩挑到玉皇顶20块钱,抬滑杆一个200斤的大胖子从白云岭抬到山上100块钱说实话那里还是穷哦那个不是为了生活,刘海粟80岁上黄山就是抬上去的,


我屋美丽


去年年底又去了一趟黄山,也好奇这是为什么,问了挑夫,他们说用索道是要收费的,而且只有一段路有索道,其他地方还是要挑的,坐索道不划算,人和货都要收费,他们都是各商家雇佣的,这样挑可以挣更多钱。黄山上一砖一瓦都是他们挑上去的。


笑冬风666


有机会去黄山的齐云山,快到一天门的地方,进挑山女茶馆看看,喝口茶,交流一下,会深有感触。





皖南穿山甲


1.景区索道主要以客运索道为主,货运索道数量少,运力有限,需要挑山工补充运力;




2.索道运行条件苛刻,受天气及时间限制;




3.山上商家分布太散,货运索道运上山的货物,还要有挑山工送到商家。



魅力三门峡


人工费便宜而且还形成山路上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商业性的就不会从人性角度考虑的。有人说用索道缆车费用高,是吗?索道缆车🚡二十块钱的费用(只是考虑运营成本,没考虑前期投资)可以卖票的价格二百元。主要原因是人不值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