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郭举人吃泡枣,《废都》中庄之蝶吃的泡荔枝,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东西?

一日风流段延庆


先说陈忠实的《白鹿原》,在小说中让郭举人吃女人下体浸泡的红枣,在开头就写白嘉轩一口气娶了七个女人却死得离奇,对这部小说来说,就是埋下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隐喻,他们是小说中人物命运发展和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的一种基调。

《白鹿原》反映的时代处于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那个年代娶七个老婆并不意味着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吃泡枣真的是陕西一带的一种隐秘的风俗。

其实吃泡枣也好,娶七个女人也罢,庄之蝶吃的泡荔枝也可以,其实都在强调一个问题:女性的工具性和男权之上的社会。

听父辈们讲,那个时代只要给口饭吃,你想娶几个老婆都行,所以,在白鹿原上的白嘉轩为了娶老婆传宗接代差不多耗光了家底,本身就有点戏剧性的设计,实际上要娶六个老婆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很多读者把阅读的着力点放在七个老婆这个数量上,而白嘉轩是因为什么原因娶这七个老婆才是重点:前六个老婆死状怪异,白嘉轩是为了传宗接代才娶七个老婆。

为了传宗接代娶七个老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死状怪异就显得荒诞了。

这就是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故事情节合理而又荒诞。

在白鹿原上,自白嘉轩前六个老婆怪诞地死去开始,一些重要的情节都怪诞而合理的展开了——

白嘉轩听了风水先生的话,玩了点手段得到了风水宝地,而他相信这会给他家的后人带来好处;

被视为白鹿原上的精灵,出生时被赋予神话色彩的白灵,一心革命满腔热情的她竟然死在自己人手里;

郭举人让白小娥用下体泡枣,来实现延年益寿的效果;

满腹经纶,为人师表的朱先生能够被军阀礼遇,却在文运中被掘坟鞭尸;

心术不正的白孝文,却混进了革命队伍得了个善终;

诸如此类,在小说中即合理又怪诞的情节,是不是有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色彩?

这样的情节设计效果,就是陈忠实想要得到的效果,他的深意正在于此:所有的的怪诞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中能够找到依据,但他们又是善良的人心所不忍直视的环节。

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能够将历史中某些隐秘的细节撕开一道道缝隙,让读者窥探个究竟,这是陈忠实的伟大,也是《白鹿原》的成功。


布谷公社


我们先看一看《白鹿原》的原文中是怎样来描述这个隐秘而生动的细节:“长工头压低声说郭举人娶下那个二房女人不是为了睡觉要娃,专意儿是给他泡枣的。”

可见,泡枣这事是秘而不宣,但又是众人所心知肚明的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同是陕西作家的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到作家庄之蝶泡荔枝,应该算是对流传于陕西民间的这种传统养生秘方的改良与创新版。


那么,两位作家为什么写这些东西呢?是不是虚构的情节?

实际上,关于泡枣这回事,百度上有人是这样描述的:“泡枣也叫阴枣、牝甘,在古代正式称呼为‘阴枣’,在道教书中经常出现,是陕西民间千古流传的方法”。

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晒干去核的红枣放进入女孩的下体里,吸收精华,拿出来时,放进去的那个干红枣已膨大成圆润滚实状,追求养生者如获至宝,直接吃掉。

想必,庄之蝶也是受到陕西这一民间秘方的启发,将红枣改良成口感更好的荔枝。

二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养生,强身健体和增强某方面的能力。


既然不是虚构的情节,这样的事情在生活就是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秘方制作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和实施得了。

首先,要吃下这个玩意就是一种挑战,口味重的那是一个极致;再就是要寻找泡枣或泡荔枝的工具就不很容易。

所以,陈忠实将这个情节写进小说,目的就很明显了,也只有旧社会的地主或者权贵才有资本享受这种养生之道的。

在《白鹿原》中,田小娥是这个泡枣的工具,从泡枣的工具到与黑娃私通,再被鹿子霖诱奸,到最后被愚昧的民众给弄死,如果我们将发生在田小娥身上的所有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会发现,田小娥,作为泡枣工具的田小娥,其悲剧命运被埋下了伏笔。


而贾平凹的《废都》中的泡荔枝情节,因为写的现代社会,女人肯用自己的下体为庄之蝶泡荔枝,与整个小说情色基调是一致的,不少人看《废都》都是当情色小说来看。

所以,陈忠实写的泡枣和贾平凹写到的泡荔枝,两者在小说情节与任务性格命运的塑造手法可谓异曲同工,看懂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的用意又是什么了。


名师巨典


这个嘛。

写实的,确实有些这么子龌蹉事情,很多的孔孟之徒满口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到背地里,尤其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行动起来,用的手段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古今中外圣人君子大人先生大体如此,不说也罢。

具体到泡枣,郭举人为了所谓的延年益寿,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也,反正他的利益也没有什么损害是不是,反正也要吃枣,反正也要娶小老婆是不是,泡一下再吃有何不可?问小老婆的感受?死道友不死本道足矣。小老婆不就是拿来用的吗?怎么用?关你关你们关道德关其他所有人屁事!

具体到泡荔枝,毕竟现代医学发展了,没有人信这个可以延年益寿了,但是中国文人有一个臭毛病——慕古,总以为古人的生活有趣味,现代人鄙俗。庄之蝶就是这种人的典型,小老婆是不可能明娶了,在保姆身上偶尔过一下古人的隐秘生活岂不美哉!荔枝刚买的反正要吃,保姆无衣无遮的摊着双腿仰面躺在那里,是不是?其时其景,气氛如此刚好,恶趣味一下下啦,书就好卖的不得了。

说到书好卖的不得了,当时,此两本书卖的可以用疯狂形容,当年大家买书多数要去新华书店的,每一个新华书店店员手边都要摆着一摞《废都》以保证随手拿取,以节省销售时间,买书的人太多了。

笔者@张李化 这里有一本第一版新华书店发行的《废都》要看究竟的请点关注,那天我抽出时间,评下此书,敬请观看!

可以相信以后再也不会有那种洛阳纸贵,满城买一本书的图书销售情景出现了。

为什么呢?

这就要回答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东西和为什么这样写,咋不学《红楼梦》那种描写闺房隐秘的笔法呢?旁描不行吗?暗示不行吗?找个焦大喊出来不行吗?一定要白描直叙呀?纯文学呢?又不是下流小说网络爽文,不要高大上拉?

这就要回到时代背景了,90年代初,社会大氛围还是以读书为荣的,有钱人还是暴发户被鄙视的,不过也毕竟市场经济了嘛,出现了很多书商,书商嘛!为了迎合市场,做的各种下流龌蹉的图书各种地方摆卖,甚至生理卫生课程式样的图书也摆在了乡村集市和衣服鞋帽并行摆卖,就是如此猖狂。

弄的很多真正的文人小说家迫于市场压力,作品里面没有颜色都会被认为不会 写作的地步了,当年多少作家文人放弃纯文学写颜色通俗呀。

说真的,陈忠实、贾平凹两位先生还是比较要脸的呢!和当年的很多作品比起来已经含蓄的不行不行的了,这也是他们可以在新华书店卖的原因,当年很多书商作家的书是进不去新华书店的,真的害人哪。

那么,可以总结本答案了。

作者为什么写龌蹉文字呢?

一 写实

二 迎合市场

就这么简单。

(关于龌蹉文字的定义,题主暗示了未明言,是不是)


张李化


《白鹿原》中郭举人吃泡枣,《废都》中庄之蝶吃泡荔枝,作者对这些“大尺度”、“重口味”的情节大写特写,美其名曰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偷窥心理,增加作品的“卖点”而已。

1、《白鹿原》小说中有一段田小娥为郭举人“泡枣”的情节,原文如下:

长工头李相问黑娃,郭举人六十多快奔七十的人了,为什么身板这么硬朗?黑娃说是因为他尽吃白米细面,山珍海味,鸡鸭猪羊肉。李相说,不对,是因为郭举人吃泡枣儿。“郭举人娶下那个二房女人不是为了睡觉要娃,专意儿是给他泡枣的。每天晚上给女人的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淘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郭举人自打吃起她的泡枣儿,这二年返老还童了。”

2、贾平凹的《废都》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主人公庄之蝶把荔枝放入柳儿的XX,然后吃掉。而且有人引经据典,说这种做法在古代已经相当风行且备受推崇,源于道家房中术,具有滋补身体的“疗效”。

3、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吃阴枣的行为来自于陕西民间,所以陈忠实、贾平凹在小说中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是为了真实反映地方特色,更是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贾平凹在一次访谈中有谈到,大意是说《废都》写了吃喝拉撒,但不能不写到性,性是刻画人物的需要。好吧!

4、其实,明白人都知道,文学作品中写性,写一些隐私性的东西,就像影视剧中拍“床戏”一样,即使是为了刻写人物形象,也可以点到为止,完全没有必要大写特写!而这些作者、编剧们之所以热衷于写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卖点,为了畅销,为了票房,人为地制造猎奇效应,满足一些人的偷窥心理,对于大部分读者(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是“放毒”,不可取也!

读者朋友们怎么看?欢迎把您真实想法写在留言区!


麓风轩


我是白铅华,出版社的编辑,喜欢小说、诗词,欢迎来liao!

估计大家看的“泡枣”“泡荔枝”都是自《白鹿原》《废都》而来,我就是陕西的,我来说说。

风俗?也许真是。

先说的我的好奇,“泡枣”还能理解,可是“荔枝”就有些难受了吧,那疙疙瘩瘩的。

进入正题,这应该不仅仅是陕西特有的封建风俗,应该好多地方都有这个东西。我应该在别的书中看见过。而这“泡枣”广为人知,应该就是来自于《白鹿原》的妇孺皆知吧 。

这就类似于一些地区,貌似在浙江一带的童子尿煮鸡蛋,就是当地的一些封建迷信吧,说是吃了能治百病,延年益寿。现在我们看来,也就是糊弄人的。

小说之中写,只是为了突出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愚昧的思想。

小说中写了这个东西,我认为就是为了突出体现当时那些人的愚昧思想,以及反映封建社会的愚昧,进而揭露社会之中的盲流。

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揭示地域文化。不管是封建思想,还是愚昧无知,这也算是一种地域文化,一种民族文化,就比如外国一些民族,新婚媳妇要送去酋长那里一样,这无可厚非。不是我推崇这种低级思想,而是我们应该认清它是封建的,错误的,才能去避免犯类似的错误。了解这些文化的背景,才能认识这中文化是糟粕,应该被摒弃。

应该是当时的一种写作方式。

根据我的了解,在当时的八九十年代,写小说的,往往会往其中掺杂一些“文(yan)学(se)”桥段,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其中,不乏一些文学巨著。就比如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不来一些风骚片段,就没人看一样。

据我所知,现在的《白鹿原》是修订版,不知道大家看过原版《白鹿原》没有,据说也有很多露骨的内容。当初出版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还是某些评论家让陈忠实先生做了删改,才得以顺利出版。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指点。


白铅华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而小说中郭举人泡枣、庄志杰泡荔枝,其实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笔者曾经读过一部小说,讲的是封建地主的,这家的老太爷有个嗜好,终年煮着一个砂锅,砂锅之中煮的什么事物,除了他的贴身小伙计之外没有人知道里面煮的是什么,因为他锅里煮的事物,都是他授意这个小伙计去找的,他这个砂锅里都煮的什么呢?小至大家耳熟能详的童子尿紫河车,大到小媳妇的月事带鼻涕浓痰等等,实在是匪夷所思,那么这位老太爷为什么要这样做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在小说《白鹿原》中,黑娃去给大地主做长工,因和郭举人的小妾日久生情,最终突破道德的城墙,成就了鱼水之欢,作者通过黑娃和田小娥的聊天,告诉我们郭举人虽然身板硬郎,但是大房管的比较严,因此对于和田小娥的夫妻之事控制的很紧,郭举人在田小娥空闲的时候,就让田小娥给自己泡枣,美其名曰“经特殊泡制后,可以强身健体”。

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呢?

其实作者是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那个时期人们思想的愚昧,同时也告诉大家,在哪个时代,普通底层人们的生活,完全被这些地主阶级控制,底层人民不过是高层阶级的工具,这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隐线。




而贾平凹小说《废都》中,庄之蝶也有类似的爱好,不过物品换成了荔枝。

在历史上,明嘉靖皇帝制作的“红铅丸”,则是以宫女的初红作为原材料,加入中草药、矿物石、秋石炼制的丹药,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然而嘉靖皇帝也不过才活了59岁。



作者之所以都写到这件事,因为这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常隐晦的事件,以现代医学来看,这样的做法完全是没有人性的,是对女性人格的无情践踏,也反应出古代人的愚昧无知。


古梁镛


纠结了很长时间才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忐忑。首先作者贾平凹,陈忠实都是老漁喜欢的作家,两人的文风同属于一个时代西部文坛的典型代表,把以农村题材为主的情节发挥到极致,以细腻的乡土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西部文学特点。《白鹿原》中郭举人纳妾泡枣的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土豪军阀的养身之道,在西北工作时就听说过这种残忍的养生方法,说的是西北军阀马步芳就有此癖好,这种养生之道在西部的土豪劣绅,军阀官僚中盛行,据说有返老还童之效,在这里就不作详细分析了。老漁觉得忠实先生的描写是对一种文化表达和批判,至于《废都》中庄之蝶吃荔枝只是“喻物”的描写方法,我觉得在这里平凹先生的描写可能是对风流书生的嘲讽吧。不管咋的,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就算老漁的看法吧






老渔破船


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文学陕军中的骨干和领头人,他们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扛鼎之作,题目中提到的《白鹿原》和《废都》分别是陈忠实和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

在这两部作品中,作家在陕西自然地理和人文风俗方面花费了大量笔墨,让读者通过阅读小说了解了许多人文、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确是受益匪浅,这也是这陈忠实和贾平凹作品的共同特点,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在两人作品中,也存在着大量自然主义的描写,比如《白鹿原》开篇就写白嘉轩娶了七房女人,《废都》中在许多地方都有“此处略去500字”之类的描写,题目中所说的郭举人吃泡枣、庄之蝶吃泡荔枝都属此类。

陈忠实画像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东西呢?

首先确定,这些肯定不是陕西一带的风俗,或者说是伪风俗。作者之所以加进这些描述,主要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目光。我也从事文字工作,对这些套路略知一二,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个人意见,欢迎指正!


民国年间那些事


好的小说能够真实的展现一段历史,又能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通过描写叙述一些人物的人生故事,能让读者勾画出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都是这样的。

单纯的看历史书挺没意思的,历史上都是记录的“大人物”、“大事件”: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什么大事,出了什么样的大人物…这样的历史记载,一般都看不下去吧。

那些平常人的平常人生、家庭琐事,他们在历史车轮的裹挟下,是怎样抬头奋进亦或是怎样埋没沉沦,这些故事更能够吸引人,通过这些平常人生展现历史也更难写。

架空历史状态,那样的小说都是意淫。


渡云天


伪文人假文人是追求美词的真文人,做不成而形成的。

伪文人假文人分两种:

1.把已有曾有美词美文重复千万次,有如自己发出的一样了的人。

2.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

第2种人不论啥都编入自文集里,但多是官场与民间暗处背人之事及语词被其采风考察发现后,入其集册的,从而骂咒他人的词,已前文章书籍中不见的,就成惊人语词了。

再就是争斗喑算打杀。

而写正常平常读者也不看。

本题述枣与荔枝,属土著补药传闻,真用途是随手不浪废物力,是废物再利用,逗人玩的词意,真补有动物内脏的吃啥补啥式,更有中药各补剂广泛流传着。

因而小说.文艺.文学仅休闲时解闷用,千万别当真了。即看其瞎编的有多玄,以谋一笑,别的都没用了,欣赏就是观瞎编的玄劲,看更高手的则是看作者幻境编到啥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