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孩子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了起来给他,他会再扔掉?

纣王在坏终是王


宝宝扔东西,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发生,而且几乎每一次扔,都是伴随着不一样的情绪,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愤怒。这是为什么呢?

半岁的宝宝为什么丢东西?

当宝宝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大肢体动作的能力正在快速地发展,因此前往“诗和远方”的欲望日益强烈。而宝宝把手里抓到的东西扔向更远的地方,其实是对其视野的一种拓展,也是间接地表达:“本宝宝想去那里”。宝宝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扔东西”,脸上还会伴随欢乐的笑容。这是宝宝们对自己“新技能get√”、“发现了新大陆”的自信心提升的表现。

一岁以后的宝宝为什么丢东西?

一岁以后的宝宝,已经发展到“能走想跑”的阶段,在面对自己能够到达的“新大陆”时,就如同“兔入萝卜仓”般喜乐。于是,宝宝“扔东西”的行为变得愈发频繁,而且当粑粑麻麻把东西捡回来给宝宝的时候,宝宝还会再次扔出去,甚至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


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开始自己创造游戏了。而这个游戏就是:“听听把东西扔向远方地面时的声音”。在宝宝的理解里,粑粑麻麻把东西捡回来,是关注到我了,认同了这个游戏很好玩,鼓励自己继续玩啊!

一岁得宝宝会认为,扔东西意味着:“新技能get√”、“发现了新大陆”,“有新游戏可玩了”。而粑粑麻麻们理解不到宝宝的这些“发育里程碑”的话,就会出现:家长怒火中烧地不断捡玩具,宝宝心情愉快地不断扔玩具。在此,知食君有两点建议:

第一,粑粑麻麻们可以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设计一些把东西扔进框中的小游戏,比如用小篮球进行投篮游戏、小足球滚球进龙门游戏等。让宝宝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充分满足到“拓展视野”、“学习技能”等成长欲望。当然,必须确保宝宝“扔出去”的玩具足够软和安全。


第二,跟宝宝一起玩敲琴、玩具鼔等小型乐器玩具,又或者当玩具掉到地上发出声音时,粑粑麻麻可以及时引导宝宝安静聆听个中的声音。从“声音与游戏”中满足孩子的观察与学习的欲望。


最后,知食君建议,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玩具,都需要粑粑麻麻跟宝宝一起参与,一起玩乐。简单粗暴地只给宝宝递上玩具,只会让宝宝的诉求继续得不到满足,甚至在“扔东西”的时候,都是满脸怒容,而非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食说


因为对孩子来说,扔东西是个很好玩的游戏。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1岁多的宝宝特别喜欢扔东西。他们抓住你手里的东西,还研究一会儿,看上去很认真的样子,然后突然扔到地上,嘴里还嗯嗯啊啊开心无比。

更让你无语的是,宝宝还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等着你给他捡起来!

于是你深呼吸、心中默念:是我亲生的、我不生气,我给捡起来,结果小家伙拿到手里,看一看,居然又扔出去了就这样:扔出去,你给捡起来,再扔出去,再捡起来,多来几次,脾气再好的妈妈也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恨不能抓起他的小手打几下。

其实大可不必那么生气,也不要太担心,你想,为啥同样面对扔东西这件事,你这么生气,小家伙却那么开心?因为扔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个麻烦,对孩子来说,却是个游戏。

其实小孩子在6个多月的时候,就已经会扔东西了。

只是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看见宝宝扔东西,通常不会生气,还会觉得很好玩,而且几个月的孩子,再调皮还能翻天不成?周围也没啥危险的东西,爬床上,把能扔的东西都扔了,也不过就是几个玩具而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能淡定地觉得孩子只是好玩。

可是,当孩子再大一些,一岁多了,能走了,活动能力强了范围也大了,嘴里还能蹦出几个字了,我们更担心孩子的安全,同时,对孩子的游戏要求也“高”起来了。好像只有玩摇铃、躲猫猫,这些我们成年人可以理解的活动,才称得上是游戏。孩子在那里扔东西,就不是游戏了?

错错错,首先得弄清楚,到底是谁在玩游戏,谁才是游戏的主人,当然是你的宝宝啊


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绝对不是你给她设计好了,教给她玩的。这样的游戏他很可能没有兴趣,看都懒得看一眼,他更喜欢那种自己发展起来的游戏。

这还真不是家长的错,不是你设计的游戏有问题,别说你是个普通家长,即便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跟自己的孩子玩的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尴尬。

比如劳伦斯.科恩,亲子类畅销书《游戏力》的作者,就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的女儿过生日,劳伦斯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心理学家的优势,给孩子们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又拿出自己心理学家的专业本领,给孩子们一一讲解这些游戏,没想到孩子们围在身边傻傻地看着他,毫无反应,好像他是个外星人……最后还是他的妻子过来给他解围,妻子说:“孩子们,冲到公园那边,再冲回来!”孩子们立刻欢快地跑起来,跑了好几次,然后乱做在地上,哈哈笑个不停,大口喘气,一个大点的男孩还说:太好玩了,我们再来一次吧!

所以你看,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我们成年人看上去,觉得一点儿都不符合逻辑啊,甚至在我们成人的概念里,这样做都不能称之为游戏吧?可是小孩子却乐在其中。

在空地跑来跑去,看见一个洞,过去用手指抠半天,看见一个小东西,扔下去捡起来玩半天,等等等等。这种看似荒谬,重复地做法,其实是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很多小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自发游戏。你要是不让孩子这样做,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孩子的自发游戏,正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源泉。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就拿扔东西游戏来说,小孩子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地反复扔,这就是感知的过程,他在感知东西的摸上去的感觉、扔出去的重量,扔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弹起来的样子……

然后,他看着你,让你给他捡起来,他好再接着扔,这不正是宝宝和你之间的互动吗?

宝贝们在这个重复扔、重复捡的过程中,感知着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发展着自己和父母的感情。

作为爸爸妈妈,你在这个游戏中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在宝宝的脑海中,留下了最初的印记,所以,宝宝扔东西,你不能粗暴地阻止他:“不准扔”!而是指导他怎么扔。

小宝宝没有分辨能力,可能看见什么扔什么,所以贵重、危险的物品尽量收好,准备一些安全、无伤害性的玩具给她扔。

小孩子既然喜欢玩扔东西游戏,就让他玩个够,给他各种能扔的玩具,比如各种重量、大小的球,各种重量、大小的沙包,陪孩子一起扔,给他示范各种各样的投掷技能,让扔出水平,扔出技能。

等孩子大一点,两岁多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了,就要耐心地教会小朋友,什么东西可以扔,安全,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危险。什么时候可以扔,不影响,什么时候不可以扔,会打扰别人。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以前我孩子也这样,给他拿一些玩具玩,他一个个都扔掉了,那时候的我也不懂,有时儿子扔了我就赶紧捡起来给他,他老是扔,我忍不住有时就训斥儿子,有时候我就不管他了,任他该怎样就怎样,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孩子是到了手臂 敏感期和空间敏感期,这是每个宝宝要经历的,孩子在几个月时,就喜欢乱扔东西,这时的父母不要管他,说明宝宝又进步了,撕纸,扔东西,乱拿,等等证明孩子懂的越来越多,但孩子的这个行为虽然是孩子的成长期,不要管孩子,但孩子越来越大到了一两岁孩子已经懂点事了,如果孩子还是乱扔东西,家长就要给孩子讲不要乱扔,要物归原处,以便孩子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好习惯。从孩子稍懂事起,家长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纠正那些不好的行为。这样更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威岩妈咪家


据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的。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我记得我家孩子喜欢扔掉手里的东西,我捡给他,他会再扔掉的时期,大概发生在孩子七八个月的时期吧,具体记不太清了。不过我在怀孕期间就看过一些育儿书和育儿公众号之类的知识,里面讲到过孩子会随着他生理心理的发展,会出现手部动作敏感期,会出现对空间,对因果都有初步认识的这样的时期,可能会让成年人以为孩子不听话或者故意调皮捣蛋等等。因为我有了预期,所以我也没有过度关注或者大惊小怪,当时的感觉是这样的:哦,我家宝宝到了手部动作敏感期了。


之所以这么淡定,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曾经读到过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性格比较平和。原本也不会因为孩子扔东西而生气。

对于父母应该怎么做的方面,我想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从很多网络经验上来看,有的说不要给孩子正面强化,孩子扔完的东西不要立刻给他捡回来,有的说应该让他多加练习,反而应该给他提供丰富的玩具让他扔。

我的做法似乎有些随心所欲吧,因为我家孩子并不是力气很大,会砸伤人砸坏东西的类型,况且,我早早就已经把细碎和危险的物品都收起来了。孩子扔东西时,我都不会阻止,给不给他捡回来倒是随我心意了,我捡回来他再扔出去,感觉像是和他玩,我不捡回来的时候,她也会努力爬去捡,我觉得反而觉得也会锻炼他大运动。



十八线mama


我是一个6个月的宝宝,虽然只出生了半年,但是我已经有了很多的本领。

我还可以坐起来了,这可比躺在床上有意思多了。躺在床上只能看天花板,没意思。现在我能够看着面前的窗户,外面的树叶被风吹的摇晃。我还能看到屋里妈妈走来走去,她在给我做好吃的,因为我开始添加辅食了,好美味呀。

我可以说话,虽然爸爸还听不懂我说的什么意思,但是妈妈可以明白,每天我和妈妈都会对话,我说一句,她跟我学一句。听到妈妈学得和我一样的时候,我会高兴的挥舞我的手臂。

说道手臂,没想到他们这么棒,这是我在之前几个月没有体会到的:

  • 我想拿什么东西,手臂向前伸就可以够到。我的身体因为手臂而变长了。

  • 如果手里的玩具不想玩了,我一撒手它就掉到地上。我的小手好像一个夹子可以开合
  • 我的两只手还可以互相做游戏,左手的玩具可以递到右手,右手的又可以递回左手。
  • 我的小胳膊还很有力气呢,挥舞手臂,我一下子就能把手里的小球扔出很远
  • 我用手臂扔出去的玩具小黄鸭和毛绒球,落地的声音也不一样呢,小黄鸭能够发出吱的一声,而毛绒球什么声音也没有,我非常喜欢扔小黄鸭

有一次,我又把小黄鸭扔出去,“吱”的一声可真好听,然后妈妈帮我把小鸭捡起来放在我手里,我又扔出去。看着妈妈冲着我鼓掌,还露出了笑脸,我知道妈妈一定是喜欢我的新本领,我也非常喜欢和妈妈做这个游戏,我要好好地给妈妈表演。

我喜欢我的手臂和我的双手,现在我已经过完了1岁生日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我发现我的手臂变得特别的强壮,并且非常的灵活,小手也可以拿捏很细小的东西,这一定是我这半年来不断成长的结果。

不过我要开始学习新本领了,我的双腿和双脚也要锻炼一下,我要开始走路了,不过我还会和妈妈经常玩我发明的这个游戏的,嘻嘻。

给我加油吧!爸爸妈妈。

关于这个问答的回复,我都写在这篇“童言”里了,谢谢宝妈们的关注。

点击关注“泡泡育乐园”吧,我们有专业的育儿顾问和咨询师,可以给妈妈和宝宝更好的帮助。

泡泡育乐园


为什么我家孩子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了起来,他会再扔掉。看到题主提出这样问题,我不由想到我的孩子年幼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

我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扔东西。

那时孩子小,拿根高凳子和矮凳子放在房子的外面,让他坐在外面的走廊上吃饭。吃饭的时候他可乖了,自顾自的在那个地方吃。吃完饭之后,他就开始有行动了。他就把他的不锈钢碗和勺子往地上丢。他把碗和勺子丢到地上之后,听到了发出的铛的一声,儿子就会哈哈大笑。旁边走过的叔叔阿姨看见之后,就走过来逗他,把碗和勺子给他捡起来,叫他再丢。那时的儿子可听话了,只要叔叔阿姨捡起来,马上啪的一声就往地上丢去了。


就这样翻来覆去的丢那个碗和勺子,他感觉到是其乐无穷。当时我就想,孩子可能是非常喜欢听那个碗和勺子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但是有一天,儿子又有了新的举动。做什么呢?他往地上丢帽子。那帽子丢在地上可没有声音,那孩子究竟想干什么呢?我想可能他是想看帽子从他的手里往地下丢的时候在空中划过的抛物线吧。

丢帽子成瘾的时候,是有一个下雨天,旁边有个叔叔从他身边经过说,小朋友又来抛帽子。我儿子真听话,赶快把头上的帽子往地下一扔,一下就打湿了。

换了一点干净的帽子之后,没有半个小时又打湿了,我想多半又是哪位叔叔阿姨在逗他丢帽子。那一天就被打湿了三顶帽子。

后来我说:“各位叔叔阿姨,行行好吧,今天不要再逗了,再逗就没有帽子可戴了。”

其实不管是丢帽子还是丢碗丢勺子等等之类的,就是孩子在探寻这些东西在空中飘落的形状和落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还有他的手臂不停的挥动的感觉。这是孩子在探寻他感到非常新奇的一个世界。

有时候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为了不破坏东西,尽量让孩子丢那些不易碎的物品。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育儿经验,欢迎你浏览今日头条号“睿心妈妈”,了解更多的育儿方面的经验。


睿心妈妈


我家老二快一岁了,刚好处在这种行为模式里。我想可能是宝宝强烈的好奇心作祟,因为家长会把宝宝扔掉的东西再捡起来这种配合他的作法,会让宝宝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像我儿子不管抓着什么东西,奶瓶也好玩具也好,卫生纸,小枕头,妈妈的手机,抓起来就往地上扔,我一捡起来,他再次抓着丢地上,而且我估计这也是他对空间的一个探索。

再举个例子,一次我抱着宝宝刚走进阳台,刚好阳台的窗户没关。他立马把手伸向外面扔掉自己手中的玩具,而且明显感觉到,他是抓住这个机会,身体往前一倾迅速到连我都没反应过来。惊得我那一刻心都跳出嗓子眼啦,立马把阳台上锁啦!

事后我在反思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我想应该现在他已经到了一个空间探索敏感期啦。因为他已经能够感触到,阳台外面是‘空的’。

当然,在此也提醒各位爸妈,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要记得给家里的所有阳台上好防护拦排除家里一切影响到宝宝安全的因素。


惜情惜缘惜福


看到这个题目她,我就会想起我家宝妞扔东西的模样,我一个人带孩子,有时候不得以丢下她一个人去干其他事情,就会把她放在推车里或者爬爬垫上,给她身她边放满玩具,可是我还没有走开,她就啪啪啪的把玩具都扔了,有时候又会去捡,看看玩具到底是被丢到哪里去了。起初我以为是她不喜欢,换个其他玩具给她,她照样还是扔,我感觉她是故意扔,就不理她,她就开始啊啊啊的大喊大叫。

宝宝这个时候还不会表达,只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感知自己的生活环境,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不停的捡东西、扔东西也是宝宝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过程。


妞妈的时光机


半岁的宝宝开始爱扔东西,恭喜你,这说明宝宝又长大了,学会了新技能。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到了半岁左右开始扔东西,这时候他们常常重复扔东西这个动作,并且表现得乐此不疲。


当时我家的宝宝也有段时间喜欢将她各种东西扔到地上,玩具布书袜子等很多东西都是她的目标,并且还会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像是要提醒大人帮他捡,当你帮她捡起来之后,她又会扔到地上,让人哭笑不得。



通常,半岁左右的孩子通常已经进入手的敏感期,他们发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大世界。于是,宝贝开始有意识地做动作,他们能做出扔的动作,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自主控制手臂,这就意味着他们又多了一个探索和感知世界的途径。宝宝会为自己掌握新的技能感到开心,而且他们也喜欢在不断的扔东西当中强化这种本领。


所以妈妈们不要为此烦恼,只要准备适合宝宝扔的东西,并且给他们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就行了,让他们尽情的去扔吧。接下来宝宝可能还会很快的学会新的衍生的本领,比如捡东西,再比如观察扔出去的东西的运动状态。这都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的过程,也是很有益处的。


漠小西育儿时间


如果你家宝宝有意识的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而且她非常喜欢玩扔东西的游戏,不断重复。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发火,这是孩子的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很多大人很恼火,宝宝扔一次玩具,妈妈捡起来一次,再扔,妈妈在捡,宝宝接二连三的去扔,妈妈脾气瞬间被点燃。这是很多家庭的写真,因为家长不懂扔东西是宝宝的游戏,她们习惯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带孩子的问题。事实上,这是每个孩子发育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行为,父母千万别错怪了孩子!



宝宝喜欢扔东西一般发生在一岁左右,宝宝之所以会喜欢扔东西是因为:

1.扔的动作,让她们感到一种乐趣。简单的扔的动作需要宝宝手、眼、耳、脑协调,扔出去之后,孩子往往视线会追出去,直到听到落地的声音,脸上甚至会展开开心的笑容。这是宝宝的发展,她会为了听到东西摔倒地上的声音乐此不疲,也是孩子在长大的表现,证明宝宝已经开始自己创造游戏了!

2.孩子东西扔出去之后,会引起家长的情绪,不管是开心的还是生气的。宝宝会观察到妈妈的情绪和自己扔的动作有关,当她发展这些微妙的关系之后,就会不断的想要去刺激大人的情绪。



总结来说,孩子扔东西是她在认知世界,也是她在创造自己的游戏,外界的一系列反应都会刺激到孩子的大脑。所以妈妈们如果发现你家宝宝也进去入了爱扔东西的阶段,千万不要阻止孩子,学会适当的去引导孩子。

为了配合宝宝的游戏,促进孩子的发育,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1.当物品掉到地上发出声音的时候,妈妈们可以告诉宝宝:玩具掉到地上有声音,你听见了吗?

2.当球掉到地上弹起来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说:小球球掉到地上会弹起来。

3.可以反问孩子:宝宝把什么扔到了地上?

4.也可以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告诉孩子玩具躲起来了。

5.如果妈妈总是捡东西觉得太累,可以自己设计扔东西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把东西扔进框中等。





妈妈可以配合宝宝去玩扔东西的游戏,在游戏中,亲子之间的互动,语言的交流,身体接触、眼神交流都可以有效的促亲子关系,所以,看似恼人的扔东西,其实可以变成亲密的亲子游戏。妈妈们千万别错过与孩子的亲密互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