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卻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好郝問情


兄弟兩個一個出錢,一個出力,我覺得單憑這個說孝順不孝順並不合適。

或許這是兄弟兩個商量好的分工。

一個有錢,但是沒時間,就出錢。

一個有時間,但是沒錢,那就多陪陪老人。

兄弟兩個分工不一樣而已,但是願望都是一致的,就是照顧好老人家。

都孝順。

我們家附近就有這樣的例子。

老大沒本事,家裡窮,就留在家裡伺候行動不便的老母親。

老二掙錢多,但是工作忙,他就每個月打錢給老大,供給哥哥的老母親的開銷。

兄弟兩個各司其職,且不會有什麼不滿,這是很和諧,很理智的處理方式。

兩個兒子都很好。


冷風吹1111


這種事情我覺得還是陪在身邊的孝順點,我老公的大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地定居過年才回來一次,二兒子也是長年在外打工,小兒子是在家裡搞了點養殖,雖說大兒子和二兒子過年過節都會打錢給大爺,小兒子很少給錢,因為他們負責家裡的一切開支,外人都說看人兩個大兒子多好,每年都給他爸幾千塊錢還寄很多好東西,也沒人誇小兒子,但是我認為難道給錢了就算孝順嗎,如果他小兒子不想管老人大可以也給點錢撒手不管,誰不想圖個輕省。記得去年過完年,大兒子和二兒子都走了,有次老公大爺在別人家喝喜酒,可能沒忌嘴喝多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把三輪車騎回來的,當時騎到家門口的時候人就倒在地上不動了,也沒人看見,後來過了好長時間鄰居看見了趕緊去叫他小兒子,小兒子和鄰居一起把大爺扶起來還好是酒喝的太多了睡的太死了。大爺後來醒後自己都說不知道是怎麼回來的。經歷這次事,幸好沒有大事,幸好還有個兒子在家,那些給再多錢的有什麼用,老人一旦出事了,在身邊的那個才是最孝順的,老人年齡大了,需要的是陪伴是在身邊的看護。


家有倆夾克


誰孝順不好說,要看父母怎麼想吧。舉兩個例子。

我姥姥姥爺,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哪個兒子過得不好八十歲了都想貼補點他們。大舅、小舅掙錢多,但離家遠,一年可能回一次,給錢多點。二舅在身邊,給錢少,但照顧的多,姥姥更喜歡二舅些。對他們來說,年紀大了,用不了多少錢,陪伴更重要。

再說說我公公、婆婆吧。家裡五個孩子,四個姑娘一個兒子。大姑娘和小姑娘離家近,其他都遠。我和老公一年回兩次,三姐回兩三次,二姐一年回一次。我們三個遠的每次回家給的多些,也會給他們買衣服什麼的。大姐和小姐近回的多,每次回去也總帶點吃的用的回去,所以回的多了就每次給錢少些。再來說說家庭經濟條件,除了大姐,我們四家都買了房,小姐家前幾年最先買了車。問題來了,公公婆婆開始嫌棄大姐了,說掙錢少,用她錢用的少,嫌棄大姐夫沒用。其實,家裡大姐照顧的是最多的,每次父母生病都是大姐照顧的。但是公公婆婆就是嫌貧愛富啊,尤其是公公,表現特別明顯,你有什麼辦法!


初出茅廬小戰士


孝順是老人的主觀感受,不能簡單用金錢或者陪伴時間來量化評價。究竟誰孝順,要去問父母。

我家兄弟多,我和弟弟畢業後在外上班,會給父母生活費。在老家的哥哥雖然不在一起住,但是每週會去看望兩三次。有事叫一聲可以很快上門。

我離老家400公里,兩個月左右回去一趟,看看老人和哥哥。

我覺得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老人滿意了,就是孝順。


怡江風331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視各家情識而定吧。如果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十萬元可以讓老人解決很多問題,如果家庭還算富足,而且老人年紀也大的,陪伴可能就更好一些。

至於誰更孝順一點,外人真不好評論,老人心裡有杆稱,不同的父母會作出不同的考量。父母的評價往往都是帶有一點感情色彩在裡面的,心裡更愛誰,誰就是孝順的。與錢或者陪伴無關。

就本文中老大的情況說說,每年給十萬元但很少回家,我覺得他還是挺孝順老人的。可能有些人要噴我了,說錢了不起了,有錢你就可以做甩手掌櫃啦。其實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父母在不遠游‘’的祖訓可能在年輕一代人的心裡也難得到落實了。你能說他們不孝嗎?他們也想留在父母身邊,可是生活要繼續。都是普通人家,子女們也有自己的家要養,要買房買車,要供孩子上學,在外經歷多少的苦,也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他們的錢也來之不易。但他能每年拿出十萬,也代表了他的孝心。自己不能親力親為,花錢表孝心更符合大兒子的情況。

再來說說二兒子吧,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二兒子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選擇留在家鄉照顧父母,其孝心實屬難能可貴。我發自內心為老二點贊。

要知道,人一旦踏進老年人這個門檻,身體機能是一年不如一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毛病。老人身體沒有大病還好,給他們做做飯,洗洗衣服,陪他們聊聊天,生活倒也和和美美。

最怕的就是老人生大病,那日子真讓人崩潰。一個大病的老人,身邊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離不開人,留在身邊的孩子將會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考驗,不管是從精神,還是體力都會讓人力不從心。這時遠在外地的遠水救不了近火的。他回來照顧也是暫時的,有了錢,當然自己照看的同時也可以請人照看。減輕一下負擔,生病必定要花錢,錢在此時也可以派上用場了。但此時最累的往往都是留在身邊的孩子。

象他們這種要說誰更孝順,我覺得沒有可比性。我只能說,他們家中這種組合對父母來說是最完美的,有小兒子在家噓寒問暖,陪伴左右,又有大兒子在外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撐。在外也有了炫娃的資本。

他們都是孝順的,只是方式不同。





你每天都很好


給錢是孝順,陪伴也是孝順。

老人是幸福的,有大兒子的金錢關照,有二兒子的生活關照。只要一家相處和諧,那便皆大歡喜。

世上本無十全十美,不能要求大兒子有錢又有閒,既能給父母錢又能陪伴父母,同樣也不能要求二兒子有時間照顧老人,又要多賺錢。盡力而為,盡心而為,老人能感受得到,兄弟之間也能互相理解。

對於老人而言,最大的幸福是一家人健健康康、整整齊齊,相處和睦。




今夕若何夕


現在孩子們都大了,都有出息了,而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首先孩子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兒子們都各有出息了,雖然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錢,但是很少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而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父母錢,我認為還是二兒子孝順,主要原因是雖然二兒子沒有大兒子有錢,但是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願意照顧自己父母的生活起居,而且父母生病這些都是自己在照顧,所以二兒子比較孝順。



雖然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但是大兒子這麼有錢了,那為什麼不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住呢!為什麼不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呢!其實主要原因是自己有錢了,自己的媳婦還是嫌棄自己的父母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兒子就沒有二兒子孝順了,雖然每年給十萬錢,但是父母老了還是多希望自己的兒子陪在自己的身邊,所以父母會認為不怎麼給錢的二兒子孝順一點。


我相信很多父母老了如果遇到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二兒子陪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不怎麼給錢,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會認為二兒子會比大兒子孝順一點。

喜歡我寫的就關注我,評論點贊,喜歡情感領域的問答就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關注


孝不孝順從外人的角度還真不好說。

大兒子看起來是個業務繁忙的人,一年能給十萬給父母,說明他工作不錯,待遇較好,當然工作量也更加大→_→無法常伴父母膝下,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某種程度上他做得可以了,畢竟能一年掏出十萬給父母的人,還真沒那麼多。

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卻不給錢,但是我也不知道誰掏錢買菜做飯做家務,如果是住的二兒子家,他伺候父母,那他是真孝順,儘管他沒給錢。但如果是父母伺候兒子,管兒子吃住,那這個二兒子就是在啃老,這種人當今社會還真不少。

當然也可能大兒子是那種能用錢解決就不浪費感情的人,我這吃瓜群眾也不好說,所以嘛,孝不孝順?誰更孝順?還真要看父母自己的感受了。


臥看天上雲卷舒


說到孝順,其實在父母面前也不是說你拿錢就孝順了,更不是說你陪在父母身邊就孝順了。孝順是發自內心的一種關愛,是一種常回家看看的心理安慰。

每年給父母十萬塊錢,這些錢對父母來說能有什麼用?父母已不再講求吃講求穿了,只要能溫飽就行,物質對於父母來說已不在是主要的,精神的滿足才是父母最大的需求。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的心永遠都是最牽掛的,一年甚至幾年都不回家見一面。兒子是胖了還是瘦了,孫子長多高了,這些都是父母最牽掛的,心裡最想的。想,其實是父母最大的心病,是金錢安慰不了的思念。

對於常年在家陪在父母身邊的兒女,孝不孝順是最直白的,因為兒女的所做所為父母時刻都看在眼裡。如果婆媳關係不好,父母的日子就不好過,必竟父母老了,無能為力了,一切只能聽從擺佈。所以孝順不是你陪在身邊就說明孝順,陪在身邊不惹父母生氣,時刻關心愛護父母那才是孝順。

父母老了,曾經的兒女為了各自的小家都遠離了父母,這個時候對於父母的孝順應該象父母養兒女時那樣,要用心用愛去體現孝順,人老了心態就變小了,別把工作太忙當藉口冷落了父母,也別把父母沒用了當藉口來嫌棄父母,人都會變老的,父母現在遭受的一切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別等父母不在了而後悔當初,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老四雜談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父母,是願意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而遠離你,還是願意讓孩子碌碌無為卻能守在你身邊?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願意選擇前者,在自己老的時候又希望孩子在身邊。

題中父母有兩個兒子,兩項都具備,應該是圓滿的。大兒子遠離家鄉,卻每年給父母足夠的養老費用,讓父母衣食無憂,而且能滿足父母的自豪感和虛榮心,這也算是孝順,當然,如果可能至少一年能回來看父母一次,我想父母會更滿足。小兒子雖然無法給與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常年在身邊,讓父母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和親情團聚,這種陪伴本身也是一種孝順。

所以,我覺得兩者不應該拿去比較,而應該結合在一起,學會知足。就像一個段子裡說,老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小女兒開洗衣店,下雨的時候,老人為小女兒愁,怕她沒生意;出太陽的時候又為大女兒愁,怕她傘賣不出去。有人跟老人說,你為何愁呢,晴天也好下雨天也好,你總有一個女兒有生意,這不值得高興嗎。

道理是同樣的。

我如果是父母,我回欣慰,有兩個兒子,一個能幹,一個陪伴,多麼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