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豪宅娶老婆,菜地藏著80萬…這個公司多名高管攜款潛逃!

“錢又沒有了。”兩年前,傳銷頭目劉海萍(化名)落網時,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披著“民間互助理財”外衣實施傳銷,劉海萍及同夥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迅速聚攏起數千名傳銷人員,通過一個人為可以後臺操作的網絡平臺,玩起了“錢生錢”遊戲。

隨著遊戲崩盤,這個隱秘的傳銷團伙,漸漸浮出水面。

煙臺市公安局萊山分局快速反應,在公安部經偵局的指揮下發起全國集群戰役,將這個傳銷團伙一網打盡。

該案被列為公安部部督案件,先後在全國各地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30多名,主犯全部落網,追繳贓款2300餘萬元,查封、扣押住房、車輛若干。

2019年4月4日,該案由萊山法院審理,該犯罪團伙中涉案的23人被依法作出判決,以劉海萍為首的10名主犯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分獲實刑及鉅額罰金。

買豪宅娶老婆,菜地藏著80萬…這個公司多名高管攜款潛逃!

傳銷老手的“錢生錢”遊戲

小宋告訴民警,“大潤生物科技”是一個“民間互助投資”平臺。公司有專門的技術團隊,製作了一個網上運營平臺。新會員必須實名加入,每人投資額度為1000至20000元。投資後,什麼都不用做,錢就可以增值。增值週期為5天,收益率為20%。進入增值期需要排隊,排隊需要交300元激活會員資格取得排單幣。

也就是說,如果會員投了1萬元,5天后就可以收回1.2萬元。這種極為誘人的高額回報,來自不斷加入的新會員投進來的錢。5天為一週期,出局後重新排隊。

想要多投資獲得更多的回報,就要不斷髮展新會員加入。沒發展下線的,只能投資1000-5000元。發展5人以上的,可以投資1000-20000元。

從表面上看,這個平臺稱之為民間小額投資互助平臺,會員投入的錢從平臺上看都是會員之間相互賺錢,公司沒有拿會員的錢。

劉海萍是整個傳銷遊戲的核心,她負責租用辦公樓,招聘客服,給員工發工資。實際上,每天,新會員投到平臺上的錢,有6%直接從後臺拿走。這部分錢,分給劉海萍40%,作為劉海萍的分潤和公司日常管理費用,其餘則由公司幾名高管瓜分。

以新會員一次投資100萬為例,其中6萬被直接抽出來給劉海萍及其高管。餘下在平臺上匹配給上線,讓滿5天的上線攜20%的高回報及本金出局。

經偵民警調查發現,公司高管基本都是長期從事傳銷的人員。有自己的團隊,有的還做過自己的傳銷平臺。他們手下都有幾百甚至上千名相信傳銷會讓自己一夜暴富的傳銷人員。他們瘋狂地向平臺上投錢,又瘋狂地發展新會員。有人為了多投資,同時使用了幾十張身份證在後臺註冊新的會員名。

但是,總有人為所有人的分錢遊戲買單。2017年6月,後加入的會員發現平臺不再為他們返現,開始聚集到大潤生物科技總部要說法。這些傳銷人員心知肚明,只要再拉來新的會員,平臺就有啟動的一天,他們就可以繼續不勞而獲,繼續分錢。

所以,在現場面對民警的詢問,沒有人願意道出實情。而此時,

公司多名高管已經狂賺百萬甚至數百萬,攜款潛逃了。

可怕的是,大潤生物科技公司2017年4月成立,到案發時僅兩月時間,該案已在內蒙、河北、吉林等20多個省份發展會員26000多人。

2017年6月15日案發當天,萊山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偵辦此案。依舊坐陣公司繼續發財夢的劉海萍戴上手銬的第一句話就是:“錢又沒了。”

夢想一夜暴富的一群人

一輩子夢想暴富的劉海萍,沒想到苦心經營得來的500多萬元在身上還沒捂熱,便離自己而去。

這個出生在長島的中年女人,投資海參養殖失敗後,一直在尋思快速致富的辦法,直到她認識了資深傳銷人員陳海洋。

已經40歲的陳海洋曾因參與組織傳銷罪,在內蒙古被判刑。出獄後,他不思悔改,依舊沉迷傳銷。他巧舌如簧的把錢生錢的傳銷法則灌輸給了劉海萍,由劉海萍打造平臺,陳海洋則拉著數千人的傳銷大軍入夥,讓這個平臺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迅速壯大。

在平臺裡,陳海洋如水蛭吸血,迅速把自己餵飽。這個原本一窮二白的中年光棍,短時間內給自己找了一個漂亮媳婦,又在開發區高檔小區全款買下豪華住宅,成家立業。然而,不義之財來得快,散得也快。案發後,陳海洋被判入獄7年,妻子隨後與他離婚,財產被全部罰沒。

公司副總裁呂小林,原本是黑龍江的一名退休幹部,2015年因參與傳銷被判刑。本案案發前,已經賺得上百萬的呂小林和妻子跑回了內蒙古赤峰老家。他先花30萬元給兒子買了一輛高檔轎車,餘下的錢不敢帶在身上,用老母親的身份證存在銀行一部分。另一部分放進鐵桶,深埋在自家菜地裡。民警後來在菜地裡挖出了80多萬元現金。

“技術男”的敢與不敢

劉雷是本案主犯中唯一一名年輕人。1989年出生,到案時,他的孩子剛剛出生沒多久,妻子還在坐月子。

劉雷畢業於南方一家中專,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對編程方面的精通,讓他在圈內小有名氣。劉雷被公司一名高管拉入夥,主要負責平臺的開發與維護。

自負的劉雷在設計平臺時,故意留下了漏洞,並把這個漏洞告訴了自己的親友。利用這個漏洞,劉雷的親友在平臺上瘋狂獲利。在案發前,平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問題,有人建議劉雷將後臺數據刪除。然而,考慮再三,劉雷最終沒有敢把這些重要證據刪除。

案發前,劉雷與好友一起逃到了棲霞,後在濰坊落網。非法賺取的500多萬元一分未花,全部退贓。

公司高管衣某從事傳銷多年,本案獲利190多萬元。他潛意識裡覺得,這樣賺來的錢遲早會被警察找回去,既不敢花,又不敢存進銀行。後來,他聽信別人建議,以為錢買了保險就不會被追繳,於是便拿出50萬元贓款買了保險,案發後被全部追回。

經偵君提醒

如何識別傳銷犯罪

騙局一:掛羊頭賣狗肉

這是最傳統的傳銷,多以銷售護膚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的名義發展下線,目的就是瓜分下線繳納的入門費。一旦交了入門費,那後面賣什麼東西、提不提貨、有沒有使用價值,都無所謂。這種以產品為噱頭,實則是拉人頭的傳銷,叫道具型傳銷。

騙局二:超級工程帶你富貴帶你飛

這類傳銷多打著相應國家政策號召的旗號,歪曲利用國家經濟政策、區域性發展政策,以“資本運作”“投資工程項目”等為名的傳銷活動,可以說是“最氾濫的傳銷”。

騙局三:善心變魔心

這類傳銷常常以“慈善救助”“愛心互助”等為名而進行的傳銷。他們號稱有官方背景,披著偽慈善外衣,大玩“資金互助”遊戲,欺騙善良群眾上當受騙,可謂“最無恥的傳銷”。

騙局四:虛擬貨幣類炒升值

隨著比特幣被熱炒,這種以投資“虛擬貨幣”升值為噱頭,打著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等幌子,藉助於網絡,以電子商務為包裝掩護的傳銷活動,是當前“最時髦的傳銷”。

騙局五:免費午餐吃不吃

如果有人承諾你“購物100%報銷”,那你就要小心了。這些傳銷組織打著電商或者微商的旗號,依託網絡商城,用少量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返利”為誘餌,引誘人員加入。可以說是“最隱蔽的傳銷”。

騙局六:金融互助,我騙人人,人人騙我

金融互助類傳銷以“資金盤”的俗稱揚名網絡世界,號稱打造互助共贏平臺,參與人必先“舍”後“得”,最明顯的特徵是發展“下線”。它是金融詐騙犯罪與傳統傳銷相結合的產物。金融傳銷將傳銷的方向和設計點集中於資本,大玩資金遊戲和金錢刺激,讓更多的參與者深陷其中,無法“破局”,可以說是“最狡猾的傳銷”。

騙局七:紅包變炸藥包

玩網遊、搶紅包是很多人喜歡的休閒方式。但當它們和“互聯網金融”“遊戲理財”掛在一起,謊稱可以邊玩邊“致富”,那就是個騙錢的坑。此類傳銷 最大的特點是加入門檻低,玩家之間通過掃二維碼加入遊戲順序,形成上下線關係,下線在遊戲中消費,上線可抽取不同比例佣金,形似“金字塔”,可謂是“傳染最快的傳銷”。

(文中人物全部為化名)

綜合齊魯晚報、煙臺經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