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雙手在懸崖峭壁上鑿出近10公里“天渠” 事蹟還被拍成電影


這條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溝渠地處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全長9400米;現在溝渠裡每天流淌著甘泉,滋潤著草王壩村、團結村等幾個村莊,成為當地的幸福渠、致富渠。

而提著這條渠,人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叫黃大發的老人,他今年已經84歲高齡了。因為老人的堅持和努力36年,這條渠才修建成功,給世代沒水的深山裡的山民帶來了福音。人們也把這條渠以老人的名字取名叫“大發渠”。去年,老人的事蹟也拍成電影。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地處深山,當年村民吃水都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去挑水吃。1959年,24歲的黃大發擔任草王壩村的大隊長,因為村裡喝水成問題,農田澆水更成問題,吃飯只能靠天。“別的村能吃上米飯,我們只能吃包沙飯。那是旱地裡種出來的苞谷,吃起來口感不好。”當地村民說。


在草王壩村大山那邊有一條螺絲河,24歲的黃大發就帶領村民,想從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渠來,將螺絲河的水引到草王壩村來。說幹就幹,黃大發帶領村民在大山裡鑿隧道引水,無奈由於技術有限,隧道只鑿出一百多米的距離就幹不下去了。鑿渠引水的想法暫時擱置下來。

1989年,雖然過去三十年了,鑿渠引水的想法在黃大發腦海中一直沒有磨滅。他向上級部門申請,已經54歲的他到楓香水利站學習水利技術。一位同時學習的學員說,黃大發文化程度低,那時他連釐米、分米、米都搞不懂。

通過努力學習,學成歸來的黃大發開始帶領村民在懸崖上鑿渠。年近五旬的黃大發,帶領村民爬上300米的懸崖,他們用鐵錘、鋼釺、鋤頭一點點在懸崖上鑿。

一次,黃大發不慎掉下懸崖,村民們把他從懸崖下救上來。村民們表示,我們生怕老支書沒命了,不然這條渠就修不成了。這期間,黃大發家庭也遭到大變故,女兒和孫子不幸突發疾病去世,這也沒有動搖黃大發修渠的信念。

經過5年的努力,1992年,這條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天渠”終於修成,草王壩村結束了人畜用水和農田灌溉的問題。這條“天渠”一邊是陡峭崖壁,一邊是萬丈深淵,繞三重大山,過三座絕壁,穿三道懸崖,所到之處常人難以立足。

天渠修好後,黃大發並沒有停止,他又帶起村民搞起了種植業和養植業,使村民們發家致富。

以前的旱地也變成了塊塊良田,旱地變成了水稻田。村民們實現天天吃米飯的願望。

村民們的收入慢慢增加了,他們蓋起了新房。2017年4月25日,黃大發也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發的事蹟也被搬上銀幕。2018年8月3日,以黃大發為原型的電影《天渠》首映式在北京舉行,黃大發也來到首映式現場。

2018年8月3日,以黃大發為原型的電影《天渠》首映式在北京舉行,黃大發也來到首映式現場。

退休後,黃大發除幹農活外,巡渠成了他必做的功課,只要十天半月不去水渠看看,他就渾身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