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你愛另一半嗎?

這個問題也許很容易回答。

那“你愛自己嗎”?

身邊有許多人,逛一趟商場,給老人、孩子、愛人買了衣服,卻忘了自己;一刻不停地忙工作,忘了吃飯、忘記喝水,忽略了自己;將別人的事掛在心上,對自己的事卻不上心;老想著讓周圍的人滿意,討好地說話、違心地做事,卻沒有照顧自己的情緒、自己的需求。

其實,這些事,從根本上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不會“愛自己”。

我們從小學習了太多如何付出、如何滿足別人的要求、如何為別人著想,卻唯獨忘了要“愛自己”。美國心靈導師路易絲﹒海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愛是愛自己”。

而愛自己,並非天生就會,也需要終身學習。

有這樣一本書,專門教人如何“愛自己”。作者將十年前的一場重病看做生命的開示,用了十年時間來實踐愛自己這件事,並收穫了生命的自由與真正的自我。

那些由心而發的故事娓娓道來,於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告訴你,如何隨心所欲做自己、愛自己。這就是臺灣知名心理諮商師周志建博士的《把自己愛回來》。

周志建本來的工作是做心理諮詢,他開工作坊、開私塾、做演講,幫助他人獲得成長的力量,啟發他人愛自己。可是,十年前,他得了坐骨神經痛,從脊椎、腰椎到大腿、小腿整條神經一直抽痛,站不能站、坐不能坐,整日整夜撕心裂肺地疼。不僅身體停擺,所有工作也停擺,病痛折磨了他整整一年。

然而,當十年後回看當時的病痛,他卻說這是一份生命的禮物。正是因為這件事,他才知道,原來自己也需要好好愛自己。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一、接納生命中每個發生,學習愛自己

剛開始,周志建怎麼也想不通,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夜裡,他責問老天很多問題:為什麼會得坐骨神經痛呢?為什麼偏偏是我呢?但都沒有答案。日子漫長又絕望,直到半年後,用盡了所有的努力都無效之後,他終於“認命”了,他慢慢接受了最壞的情況:“這個病可能會跟我一輩子”。他也體悟到,生命面前,自己是如此渺小,以前總以覺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這個病,讓他學會了“臣服、謙卑”。

他意識到,自己能做的只有每天老老實實做復健,其他的,就交給老天吧。生命本就無常。

他每天寫“疼痛日記”,慢慢地,心靜下來了。

這場病,對他來說,有如禪修。原來的他非常忙,每每腰痠背痛之後,還坐在電腦前打字;深夜累到睜不開眼,也不去休息。不僅忙,還快,走路快、吃飯快,總是風風火火、一刻不停。

在忙和快的表象下面,其實是“恐懼”,他充滿了“害怕事情做不好”的焦慮,把身體當成工具,活在“功成名就”的期望裡。

而得病以後,他不得不慢下來。慢慢走路時,他看到了天邊的夕陽、水中嬉戲的水鳥以及路邊搖曳的小花。他吃飯也慢,細嚼慢嚥中感受到食物的自然味道,哪怕嚼一根胡蘿蔔都覺得香。晚上一感覺累了就入睡,能敏感地知道身體的狀態了。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是的,他的感覺回來了。

現在,他學會了陪伴自己、善待自己、欣賞自己、愛自己。他會帶自己去吃好吃的養生早餐,為自己做豐盛的飯菜,出門爬山、散步,看美麗的風景。生活朝向他喜歡的樣子延伸,簡單、自在,不喜歡的應酬不去,不自在的事情不做,恣意地過輕鬆人生。

愛自己,是需要學習的事。

一年以後,終於治好了坐骨神經痛,但他說其實是“坐骨神經痛治好了我”。

看完他的故事,我想到了Selina任家萱的故事,也與傷痛有關。

八年前,在拍爆破戲時,突發意外,Selina全身燒傷面積達54%,痛苦可想而知,她的人生墜入絕望。她後來坦言,當時內心充滿了恨意,她一直在追問老天“為什麼是我”?

接納並不容易,但只有接納了,才能往下走。

正如同埃克哈特﹒託利在《新世界》一書中所說,“受苦會驅使人往內心深處走”。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八年後,當她回看那次意外,她發現了不一樣的意義。傷痛喚醒了她的另一個自己。她說:我不斷和自己對話,是不是因為太想成就什麼,而遺忘了、忽略了真正的自己。

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發現自己有三段人生。第一人生是出生後自然成長的人生,第二人生是八年前燒傷後的人生,面對人生驟變以及要很努力地活下去的人生。而今年,是她第三人生的開始,她打破束縛,敢於做真實的自己,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她參加了《女兒們的戀愛》節目,開啟了甜蜜的愛戀,找回了那個充滿戀愛喜悅的自己。當被問及要不要和小她11歲的張軒睿繼續約會時,她坦言之前覺得年齡差距不可逾越,後來覺得“我管那麼多幹嘛,開心就好了。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把限制或是柵欄一個個都打開”。被問及面對周圍不同的聲音怕不怕時,她很坦然“我沒有什麼在怕的”,因為生命的絕望、最深的坎坷都經歷過了,內心已增加了淡然,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都是風景。她還接了新的工作,不再批判否定自己,她說我“不再因為膽小而不做某件事情”。她給自己新的一年定了很多願望,但不再追求有力量的東西,

放下“必須堅強、勇敢”的包袱,而是真實、柔軟、沒有束縛地呈現自己。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受傷前的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工作。現在的她開始直面自己真實的感覺,開心是第一要素。她練瑜伽、旅遊、戀愛,為自己做美食,活出真實的自己,這就是愛自己。

沒有人願意經歷傷痛,但生命中每一個發生,都自有它的意義。接納生命的意外與無常,並而從中學習“愛自己”,便是傷痛最好的意義。

二、做自己的好父母,把自己愛回來

淑芳是一位國中老師,雖年過四十,她依然沒有結婚。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她除了學校,就是家,兩點一線、平淡無奇,她越來越害怕這種一成不變的日子。

為什麼她的生活這樣暮氣沉沉呢?

她找到周志建做諮詢。原來淑芳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她跟著媽媽生活,可是媽媽患有抑鬱症,很情緒化,沒安全感。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從不讓淑芳出門,把她抓得緊緊地。還經常批評她,最常說的一句就是“連這個都不會,以後誰敢娶你?”儘管母親過世多年,她卻一直過著母親要求的日子。在諮詢了半年後,淑芳終於分出了內化的“母親”的聲音,並開始傾聽內心自己的聲音。並明白,過去的遭遇是無法選擇的,但現在的她可以選擇做自己的好父母,愛自己。

於是,她下班後,開心地走出去,做陶藝、游泳、練瑜伽,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她不再孤零零的一個人,週末和朋友相約爬山、泡溫泉。

也不再隨意批判自己這不夠好那不夠好,而是把生命的主導權握在自己手裡,她的生活越過越精彩。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父母從你出生就很愛你,給你很多欣賞和鼓勵,不論你有沒有考上一流的大學、有無世俗的成就、美滿的婚戀,他們都純粹地愛著你,那麼你很幸運,你的自我價值感比較高,在愛裡,你也學到如何愛自己。

如果你的父母受困於時代及自身的成長經歷,沒有那麼懂得愛,對你也有諸多的挑剔、責罵,甚至體罰,從小你就得不到充分的愛,就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作為一個女孩兒,從未得到父母對哥哥那般的寵愛。那麼,你沒有從原生家庭那裡練習到愛這件事,也許你不甚懂得如何愛自己。

其實,我們都是沒有被愛夠的孩子。

但不論你有怎樣的原生家庭,現在的你已長大成熟,無需向誰討愛了,可以放棄“父母必須愛我”的想法,做自己的好父母,把自己愛回來。

三、選擇內心向往的生活,最是愛自己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書中講到一個年輕人的故事,讓我驚歎:這世上真的有人這樣活。

他三十多歲,大學唸的中文系,畢業後就在學校任教。但一年之後,他就辭職回到老家臺南白河鎮。

為什麼呢?學校是多穩定的單位啊?

他這樣說:“我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只適合鄉下的生活。我喜歡每天漫步在蓮花池的感覺”。

好“任性”啊,不過,他真的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這份“認識”已超越了很多人。

那他以什麼為生呢?

是導遊,而且他是一個用心的導遊。怎麼說呢?當年作者去白河旅遊的時候,這個年輕人一大早跑遍了白河鎮所有的蓮花池,發現一處最美的蓮花,然後帶作者一行人過去賞蓮。

他說“蓮的美有它的節奏,不同天氣、不同時辰,蓮花都有不同的韻味”。

他也很會用心生活。

他把家裡的豬圈改成畫室,可以畫蓮、寫字,他還在屋頂開了天窗,這樣晚上一抬頭就能看到滿天繁星。

作者忍不住問他:“你滿意這樣的生活嗎?”

他笑答:“我一天只要散步過一次,就覺得今天沒白活了”。真是通透。

也許有人覺得他消極,但他明明在積極地過自己內心深處最理想的生活。不同人有不同的追求,無所謂誰的好,誰的不好。但有多少人心裡住著兩個自己,一個白天帶著面具,一個夜晚焦慮無奈?有多少人能既自知,又敢做,又真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畢加索說:“做人,不能違背自己的心意。”違背自己的心意,也是活得不快樂的根源。

生活,全看你如何選擇。選擇內心向往的生活,最是愛自己。

《把自己愛回來》:10年前那場重病,讓我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無論生命之流朝向何處,無論經歷了怎樣的順遂或者波折,我們都要相信,我值得愛。全心全意,把自己愛回來,永遠不嫌晚。

不論世界是否待你以溫柔,願你被自己溫柔以待。

願你的內心世界,一切美好,充滿愛。

願你學會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