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曹操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受到最多妖魔化的歷史人物。曹操之子曹丕建立的魏朝,立國不過四十餘年,後來的司馬兩晉很有意願對魏朝奠基者曹操進行妖魔化。而《三國演義》對曹操的醜化,幾乎近於對董卓的直書。

無論在中國,還是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等地區,歷史愛好者和文藝青年對於四川成都有著特殊的好感。有一種解釋是,成都滿足了文人出將入相,或隱退自守的兩種典型想象,對應的歷史人物分別是和杜甫,以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作為承載。諸葛亮的美譽有多高,曹操受到的憎惡也對應就有多深。

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近日引進出版了日本已故著名中國史專家、“東京文獻學派”代表人物、生前長期執教於明治大學文學部堀敏一的《曹操》一書。這本書非常深入全面的考察了曹操生平,辨識了《三國志》等史書與《三國演義》有關曹操事蹟給出的不同說法,客觀公允的評述了這位“亂世奸雄”。

日本史學界、漢學界對於中國古代歷史向來十分關注,而日本民間對於曹操等漢末三國的歷史人物的知曉程度也相當高。儘管日本學者和大眾讀者,如同中國研究者和讀者一樣,在感情上更加傾向於諸葛亮,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很容易先入為主將曹操認定為惡意篡漢的奸賊,但畢竟仍能保持相對的距離。

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透過堀敏一的這本《曹操》,其實可以幫助我們去梳理挖掘後世文人並不待見曹操的深層次原因:

不同於許多開國帝王,或是有名將相出身低微的“低起點”、“零起點”,曹操屬於“負起點”。歷史學界根據典籍,認定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在成為宦官曹騰的養子,並從原先的夏侯姓,改為曹姓後,才開始進入所謂的上層社會。但對於曹嵩和曹操來說,閹宦出身將註定使得世家和文士兩個階層對之採取鄙視態度,將之認定為皇族的家奴,這當然與自認階層身份更高的前者們存在很難彌合的鴻溝。事實上,赤壁之戰戰敗之後,曹操在其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始推行比之前更加嚴酷的統治,抓住藉口殺戮敢出面挑戰自己權威的世家子弟,這已經表明儘管曹操通過挾持漢帝,掌控了朝廷大權,但仍然不被世家接納為同等身份的成員,也終於放棄了繼續尋求雙方和解的努力。

曹操是相當少見的世俗主義、現實主義政治家。《曹操》這本書相比其他許多曹操傳記,較為詳細的介紹了曹操參與討伐太平道起義的經過,以及之後辭官返鄉,直到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之間的沉寂歲月。這本書將太平道的興起,認為是“正在孕育的個人宗教的萌芽”,曹操不僅參與了相關的討伐戰役,而且從其畢生經歷來看,對於太平道等民間宗教的救世濟民的觀念也相當不認同。有意思的是,曹操晚年擊潰了曾數十年盤踞漢中、政教一體化的張魯政權,但張魯餘部卻因為投降而獲得了貴族待遇,在曹操去世後積極傳播其宗教觀點,並最終發展為中國民間的道教。後來,儒釋道越來越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史家也難以擺脫其觀念影響,這必然導致作為世俗主義政治家的曹操,要被書寫為冷漠無情的代表。

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曹操因其現實主義而取得了對袁紹、袁術等世家精英發展為的強勁對手的勝利。官渡之戰爆發前,曹操一方謀士,與大儒孔融辯論時,指出袁紹一方因大量任用世家名士,所以治理低效,無法做到令行禁止,政治變成了清談。某種意義上講,曹操統治晚期,以及他去世以後建立的魏朝,已經“復活”了袁紹幕府的論政格局。世家精英主導政治的特點就是如此。

曹操的崛起,其實打破了世家精英對於政治權勢的壟斷地位。如前述,作為閹宦後裔的曹操,雖然擠入了官場,但出仕初期並不如意,屢次任職,而後或遭打壓而貶斥,或主動辭官。如果不發生漢靈帝去世後的董卓進京、諸侯並起,世家會繼續壟斷大漢朝的朝政,曹操縱然能夠憑藉幹才繼續任職,也必然無法逃過不斷立功但又不斷闖禍而降職、丟官的結局,他年輕時的夙願是擔任徵西將軍,這其實不過是個無法實現的怨念罷了。正是天下大亂,才給了諸如曹操、劉備、孫堅這樣的人以機會,而因為在亂世崛起,打亂了世家格局,所以無論是曹家,還是劉備、孫權,在發展的初期和中期都顯然只能唯才是舉,打敗世家的諸侯代表,有了一統中原或是割據一方的勢力後,才可能迎來表面上與世家的和解,即吸納世家子弟入朝為官,過渡部分權力,換來世家對其統治的支持。

雖然,後世的人們都知道曹操相對於袁紹、袁術、劉表、孔伷、孔融等世家子弟的優勢,但後者們卻常常能給人以一種善待知識分子的錯誤印象。相比之下,曹操雖然強調唯才是舉,但是對於有意挑戰權威的文人從來就不是很客氣,且其重用的很多寒門子弟的個人操守確實有些問題。其實,二袁等人幕僚隊伍中,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郭嘉等寒門子弟的投靠根本不受重視。同為世家精英,二袁為主,其實多少也就是個利益上的代言人,怎麼能不善待其他人呢?

所評圖書:

書名:《曹操》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曹操為何不受史家待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