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台湾还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这么多年了,台湾还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这么多年了,台湾还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韩国瑜表示高雄所以需要自经区,是因为高雄财政太困难了,成立自经区可让高雄脱胎换骨。 图/翻摄自韩国瑜脸书

“自由经济示范区”最近成为热议话题。由于韩国瑜在议会答询时跳针一直强调“发大财”,却提不出具体说明;结果让质询的议员爆红,他则被讥口号治市。但不知自经区为何物的,何止韩国瑜,蔡英文和苏揆都反对自经区,害怕混淆“台湾货”。事实上,经济部次长王美花已说明自经区没有“洗产地”的问题,但蔡英文还在用错误的理由误导民众。台湾多少人还在乎事实?还在乎经济?

韩国瑜为了高雄拚经济而重提“自经区”,有助于将他目前偏重农业及观光的施政再升一级,推向多元产业转型。他既然提出此议,就应设法了解自经区的内涵,才知政策上要如何连结“发大财”的目标,不能只有简单的口号。但反过来看,质询的议员又真在乎高雄的发展吗?恐怕也不尽然,他们只是趁韩流赚个露脸的机会,嘻笑怒骂过后,高雄的困境仍将丢给市民去担忧。民代问政只要出一张嘴,何其轻松!

高雄议会的景象,映照的是台湾的民主空洞化。对于韩国瑜重提“自经区”,从总统府、行政院到相关部会都是一片摇头否定,认为不可行。所有的反对意见,全都贴合“辣台妹”近期调性。

唯一说出实话的官员,是经济部次长王美花;她说,海关对进口货品加工、加值再出口,都有具体掌握与规范,不会有“洗产地”的问题。她比较担心的是,如果准许自经区的产品内销,会造成很大的混乱。那么,新法何不把内销拿掉?

如果经济部次长说自经区没有“洗产地”问题,为何总统和阁揆却一再拿这个理由来恫吓人民?而倡议自经区的市长,却连它是什么样的概念都说不清楚?其中症结,可从两个面向观察。首先,台湾蓝绿政治有一种根深柢固的相互毁灭倾向:你主张的,我全力杯葛;你反对的,我偏要做。其次,拚政治太容易,而拚经济太困难:自经区从发想到成形,需要一套繁复的制度设计与国际接轨;但政治人物只要略施口舌,即足以推翻一切,让专业人员的努力变成流水。

“自经区”的最初构想,来自萧万长的“自由经济岛”,计划提出距今已六年。如果当初付诸行动,今天的台湾,可能已到了收成季节。但时隔六年我们还在重提规划案,还在争议不休,这不是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是什么?

其间,我们可以观察到三项极讽刺的变化:第一,“自经区”在马政府不同官员手上不断地变质,又因地方的不同需索,增生到了超负荷的地步。例如最初是为融入世贸体系,计划先松绑金融、国际医疗等重点服务业,并不需要设置实体自经区;后来却贪功把制造业和农业都加入,在法制松绑上都大大增加了难度和复杂度。第二,民进党在野时,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等人都曾极力争取加入,因此自经区才会衍生出“六海一空一农技区”的遍地开花景象。但如今民进党执政,满脑子都是短期政策,便把自经区说得一无是处。第三,自经区全名为“自由经济示范区”,所谓“示范区”(pilot zone)就是实验区之意,先在小区试行成功,再推广至全岛。但现在蔡政府却夸称,要做就要把全岛都打造成自由岛;说得像真的一样,但她的全盘计划在哪里?

诸如此类的戏码,廿几年来不断上演。从亚太营运中心开始,到ECFA被污名化、到服贸协议破功、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无影无踪,台湾始终在追着自己的尾巴跑,始终在原地打转,台湾则是不断空转。王美花说没有“洗产地”问题,但蔡英文说有,这不是空转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