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厂严重缺工人,怎么解决?

河南小胡


要解决一问题就得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这样才能一针见血。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去工厂上班了,我分析得出一下几个结论。

1、现在工厂工作时间大多数都在12小时左右,有时还要加班。工作时间太长,没有自己的娱乐的时间。

2、工资待遇低,和自己的工作时间不是成正比的。

3、现在物价不断上涨在厂里上班顶多拿4000-5000的工资,这算高工资了,但是出去生活费也就没剩多少了。

4、工作时间不自由,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感觉自己就向是一个机器人一样。早上6点起床12点下班。

我们大概得找出了几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如和解决。

1、要合理安排工作时。

2、工作时间与工资要成正比,多劳多得。

3、对员工待遇要好。

4、多组织一些健康的活动,要让员工知道我们们是平等待遇的。

你们还有什么要的建议吗?分享一下吧!




天天友成


关于这个问题我回答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是在一家总产值在全国占五百强之内的一家民营化工企业,虽是民营企业,但企业的福利待遇是按国家的标准做的,所以外界对企业的评价很好。

早几年企业招工,虽然对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及年龄(35岁)有一定的要求,但每次招工都是爆满,因为工人看好的是厂里的福利及可观的年收入。然而随着这几年工厂效益的下滑,企业的招工也出现了难招的局面,为此工厂也调整了招工条件,一方面放宽了招工年限,年龄调整到45岁,另一方面增加奖励,老带新奖励500元。尽管这样,今年的招工还是寥寥无几,做为工厂的一名亲临者,我觉得企业现在招工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太低,工人的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2、工厂的制度太苛刻,工人难以接受。3、工资与绩效挂钩,工人身心疲惫。

4、工作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

以上几方面是工厂招工难的主要表现,同时现在工人对于工资的要求以及对自己健康的重视是现在工厂招工难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现在工厂对于这个问题都在大力发展自动化,这是解决当下招工难的唯一出路。


老四杂谈


所谓工厂缺工人,缺的是“干活多、拿钱少”的工人吧?

现在很多工厂在经营管理上走入了一个怪圈。不在产品品质、经营效率这种关键地方下功夫,却总是在压榨工人、偷工减料等方面投入很多精力。

说两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案例。

一个是做玻璃加工的工厂,年营业额在3000万左右。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给他算过一笔账,每年光是不必要的浪费就差不多近300万。后来我们给他导入“6S”管理,优化了流程。运行一年半以后,光成本每年就节省将近200万。

另外一个工厂是做塑料加工的。规模比较小,生产工人200多人。厂子老板找到我们的时候,抱怨“人不好找、工人不好管”。后来我们给他导入了合伙人模式,工人一下子减少了150多人,只剩下了50多人。项目做完以后,工厂的成本下降了,经营效率也提高了。


剑心成长笔记


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变了,企业的运行模式也在飞速的变化。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9年。当时一心想做成一个地大人多的大公司。但后来发现,现在的信息与资源流通性非常强,变化也非常快。公司的人员各种想法也非常多,很难管理。

2012年,我把销售部分包给我的二姨子,经济独立核算。2014年,我把第二个门市承包给我的另一个亲戚。后来又把包装部门与模型部门承包分离。他们都还是用我们公司的品牌。但在经济管理上是完全独立的。

我想说的是,现在企业应该知道自己的核心优势,把以前的管理模式变成合作模式,让大家的优势互补,还减少了很多的后勤成本。





白耀亮


招工难,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过完春节,进入招工季,很多工厂就吵吵嚷嚷说招不到人,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大肆报道所谓招工难,工厂严重缺工人。

招工真的难吗?这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那些待遇好,福利好的工厂,人们挤破头想进都进不去。

真正招工难,严重缺工人的工厂,一般来说,可能是没有好好善待工人,没有真正能留住人的工厂。

一、解决招工难的问题,首先要留住人。

1、要用事业留人。

要让工人真正把工作当成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

让工人真正有成就感,让工人能够随着工厂事业做大做强而发展。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成功人士和创业者都是从工厂出来的。

而现在,很多工厂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冷冰冰的。工人辛辛苦苦半辈子,也没有什么发展,他怎么会长期待下去?

2、用薪酬和待遇留人。

中国有近14亿人口,任何时候都不会缺人。严重缺工人的工厂,一般来说是薪酬和待遇不行。

(1)要给出行业中等以上的工资水平。现在工作机会很多,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了。为什么?时间熬的长,加班多,工资收入少。

一般来说,工厂应该给出本地区同行业中等以上的工资水平才会有有竞争力。起码也要和所在地区的快递员、送餐员、司机等工资水平差不多。

(2)要有比较好的吃住条件。尽量把工厂食堂伙食搞好。尽量提供免费的住宿,如果是夫妻在一个工厂,能够提供夫妻房。

最必不可少的是,宿舍或者生活区要有免费网络(WiFi)。现在年轻人闲的时候没有网络一分钟也活不下来。

3、用感情留人。

要真正把工人当成人来看待,尊重人,关心人,温暖人。比如,逢年过节聚聚餐,发些红包等。

有一家快递企业,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工人,给他们的父母每个月一二百元的生活补助。

钱虽然不多,但是让工人的家属感到心里很温暖。比直接加在工人工资上效果好。这样算是把工作做到人心上了。

腾讯的马化腾,每年春节之后的开工首日,都要坚持亲自发红包。员工们排很长的队伍领红包,现在已经成为春节后的一道风景。红包开始只有几十元,现在也就几百元。

从技术上来说,通过手机发红包“秒到账”,从金额上来说,腾讯很多员工年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很多人也不缺这几百块钱,但是为什么大家要排这么长的队伍去拿?

大家要的就是这种气氛,要的就是这种彩头,要的就是这种福气,要的就是这种祝福。

看来从感情留人这方面,腾讯还是很会做工作的。这难倒不值得那些留不住人的工厂深思吗?

但是仅仅留住人还是不够的,还要开源和利用先进的技术。

二、解决招工难的问题,要想办法开源。

1、要到艰苦边远地区招人。

中国区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5000块钱一个月可能招不到本地人。

但是5000块钱一个月对于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工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工厂要想法设法走出去,多开阔思路,到一些东西部地区,到一些人口大省,主动出击、放下身段招工。

有的工厂发动在职工人招工,招到一个人,提成多少钱,也有一定的效果。

2、直接搬到中西部地区。

如富士康工厂原来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在人口大省河南设立工厂,既减轻了用工压力,也能很好地带动当地致富。很多工人能够在本省或者家门口上班,招人自然不愁。

三、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最根本的要依靠技术进步。

1、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厂的那些脏活、累活,重活和一些机械、重复、枯燥的劳动确实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干。

很多地方在实施机器人换人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机器人能做很多的工作,替代大量的人类劳动。

也许有一天,工厂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

无人超市已经到来,无人工厂还会远吗?

2、实施工业+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这样才能改善工厂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工人的待遇。

现在已经出现了订单式工厂,全部在网上接单,有了单之后才生产,真正做到了零库存。

相信这样的工厂会越来越多。

这种“精准”的工厂,想必对于工人的需求应该是“少而精”,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了。

朋友们,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呢?


金甲谈职场


用工荒现在越来越严重,有些青年宁可在家也不去工厂打工,是因为他们全部都是懒汉?不是的

研究生毕业去争取一个环卫工人的编制而不可得,这不是新闻,万里挑一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原因不言而喻,待遇福利问题

五险一金,医保等等社会保障基本涉及不到民工这块,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年寥寥无几的假期,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

问题解决不难,提高待遇,按劳动法保证工人权益,以建筑工人为例,除了极个别大城市,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民工吗?

另外一个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往往没有发展,是真正的血汗工厂,劳动强度大,且学不到任何技能,没有一点前途可言,吃的也是“青春饭”,年纪大了自动被工厂,被社会淘汰

国内工厂还有一个通病,拼成本不拼质量,工人的工资就处于被压缩范围之内,更别提其他福利了,所以一旦有机会或不能坚持下去,用功荒是自然而然的事

生活压力大,收入上不去,连二胎都不敢生,这是普遍现象,而且是连带反应,看病,养老,教育

人人心里都有杆称,有本帐,都会权衡轻重缓急,不是缺人,是工厂的待遇不能吸引人,为什么待遇上不去,这就只可意会了


老衲姓贫


今天早上出门时遇见了一个陌生小伙子问我:附近有没有好一点的工厂招工?

我告诉他招人的单位很多,去中介看看。他回答我说:中介介绍的那些公司口碑都不太好。

这从侧面反映了工厂缺人,劳动力缺工作,二者并存。

为什么会这样呢?

1、工人在工厂不被尊重、呼来吼去的,存在感严重不足;

2、各种罚款、扣绩效工资等等伤了工人;

3、工作时间与薪资收入不对等;

4、承诺不能兑现;

5、工厂以外的其他岗位更具诱惑力;

6、培训不够充分,不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支撑以后的发展和生存;

7、跳槽成为了大众的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走人;

8、缺乏人文关怀,过于冷冰冰;

9、大城市用工成本被房价推高,虽然工人拿到的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在物价推动下消费偏高。

10、请假困难,于是直接走人。


历史作家煮史问道


中国社会充满了过度消费的氛围,却很少有大格局的培养消费群体的热情。看似一个工厂招不到工人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却是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歧视劳动者,无论是薪资还是企业社会地位,马云刘强东们用低价低质的网购赢得了市场,却抛弃了良性发展的社会,中国即使人更多,消费还是有限的,大量注量不注质的产品占有了市场,高质量的产品没销路,工厂的利润微薄,没热情开发高质量产品,工人工资降低,劳动强度变大。这样的人会有地位吗?其实恰恰这样的群体才是社会消费的主力。服务业发展的很迅速,是个好事情。如果需要服务的人少了,服务业还能坚持多久。996被出身草根的人推崇,反映了社会一大批身居高位的人的心态,不是蝼蚁了,看什么都是蝼蚁。中国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坐在负责任的位置上。


郁忧无


建立国家人才库,信息互通。学校学生要根据用人信息来培养。改变师徒培训为系统培训,学生在中学就分兴趣班,(电子、机械、钳工、机加工、焊工、化工、农技、厨师)每个人必须学习三五种技能,取消英语主科。实行技工考核工资制。日本和德国工人都非常稳定,可以借鉴他们的办法。制定利润分成方案,企业利润提成奖励员工,重奖那些有特殊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创新,国家实现终身嘉奖。国家向全国公布创新攻关项目,收集有价值的信息,系统地向大众提供外国最新科技成果。


手机用户铁劲草


黄掉一大批企业,用人需求就小了,用工荒的问题就缓解了!企业少了,竞争少了,利润就高了,人工费就有条件上涨了!这20年来,一直说用工荒,我感觉一直是这样解决的!我们单位,和20年前比,员工收入增长10倍!和10年前相比,员工收入增长5倍!和1年前相比,员工收入增长40%!企业去年销售额和20年前比,也涨了10倍,却发现没啥利润了!今年如果销售额下滑,肯定亏损!员工收入下降的话,人肯定会被其他工厂挖走!现在大家都在挺着!看谁先死掉!好消息!已经有两个同行坚持不住,老板不干了,说是分破烂呢!😄曙光在前头!我们又能活下去了…… 可能人家也是这样想的! 😔唉 上海工厂月薪1万招车工至今还没招到!日子真不好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