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樣板戲嗎?感覺怎樣?

好客232964104


問題:你看過樣板戲嗎?感覺怎麼樣?

樣板戲,一個時代的標誌,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時,中國大地正在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舊有的文藝形式全都靠邊站,境外的文學、文藝作品進不來。在哪個特殊的年代,掌管著文藝戰線的“旗手”,“四人幫”之一的江青是當時的權威。在她的主持和推動下,相繼排演出一批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和芭蕾舞劇。其代表劇目有: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等劇目,還有老百姓不曾多見的革命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這些劇目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劇場陸續上演,後來相繼拍成了電影在全國上映。

在當年文藝作品單調匱乏的時代,這些劇目的上演,無疑會感染教育一兩代人。劇中的人物都高大上,光彩照人,楊子榮、郭建光、李玉和李鐵梅、馬洪亮等主要人物的亮相,給當時的中國的文藝舞臺增了光添了彩。也有很多後來的英雄或模範都是以這些劇中的主角為楷模,而鼓舞后人為了國家而甘願奉獻自已的一生。

對江青的問題,國家早有結論,老百姓無權評價。

單就在那個特殊年代主持推廣樣板戲一事,她也做了應該做的工作。畢竟給那個單調的年代和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增加一抹陽光。


發燒友959


上世紀60~70年代,我不止一次的看過現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龍江頌》、《海港》,舞劇《紅色娘子軍》,鋼琴伴唱《紅燈記》,交響音樂《沙家浜》等樣板戲,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如上所述的前3部,尤其是《沙家浜》,我還看過劇本。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父親是大隊業餘劇團的團長,導演,會拉二胡,京胡,有時他會把劇本帶回家裡。

由於看過電影(紅、沙、智3部),常聽(廣播)京劇選段,時間久了,便學會了好多段,迄今扔能唱出好幾段,如李玉和“臨行喝媽一碗酒”,智鬥一場中阿慶嫂與刁德一、胡傳魁的對唱,少劍波“把剝削根子全拔掉”,等等。

樣板戲堪稱紅色經典,傳播的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百聽不厭。曾有文章介紹說,江青、于會泳等對京劇唱腔的改革和創新付出了許多心血。


仕林外傳


對於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樣板戲可不是一般的熟悉。從66年文革開始到七十年代初,中國的文藝作品除了樣板戲,幾乎一無所有,其他的一切文藝作品,包括電影、小說等文學作品、戲劇、曲藝等,都歸類於毒草,無一倖免。天天聽的、唱的、看的除了樣板戲沒有別的。我當時上中學,在學校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主唱京劇樣板戲,由於當時勤學苦練,會唱的段子很多,直到現在,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劇的主要長唱段,我不看戲詞,可以一句不拉地唱下來,包括女聲唱段。我曾在舞臺上一個人演唱智鬥片段裡刁德一、阿慶嫂和胡傳魁三人的唱段,是當時我們宣傳隊的保留節目和壓軸戲。




龍吟方澤


小時候經歷過那個“全民看樣板戲”的年代,自然而然看過好多次。

看“樣板戲”,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京劇,我的最早京劇知識啟蒙就是來自“樣板戲”。後來才知道,樣板戲遠遠不是京劇的全部,京劇還有巨大的傳統戲資源,那才是京劇的本源。不過,童年時期有過許多次看“樣板戲”的經歷,畢竟還是為我的京劇興趣奠定了基礎。其中的某些精彩唱段,我非常熟悉,例如紅燈記裡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臨行喝媽一碗酒”、“血債要用血來償”。

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的若干舞姿與唱段(“北風吹”等等),也在我心中留下深的印象。

總之,“樣板戲”對我最初的音樂、舞蹈興趣起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某些精彩的詞句(“智鬥”唱詞、《智取威虎山》裡一些俏皮話等等),也對我的語文知識有所啟發。紅燈記裡宣傳的抗戰精神對我有著思想啟蒙。

改革開放後,再看“樣板戲”,其中的公式化的特徵就太明顯了,劇中不少主要人物大多是性格刻畫單薄的宣傳工具,缺少了鮮活的生動性。

戲曲發展中,百花齊放才是春。現在再看待“樣板戲”,不必再以當年“樣板”眼光去仰視它們、視為金科玉律,而是報以平常心,揚其所長,去其所短。


曉帆輕舟


樣板戲如數家珍,也是我們這代人難以割捨的情懷。

李玉和李鐵梅、楊子榮少劍波、郭建光沙奶奶、洪常青吳清華、嚴偉才崔大娘、方海珍韓小強、江水英李志田、大春喜兒、柯湘雷鋼等劇中人物,耳熟能詳,而且其唱段膾炙人口,我現在還經常哼唱朗朗上口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臨行喝媽一杯酒,渾身是膽雄赳赳……"等,自娛自樂。



我以為,樣板戲一反京劇過去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獨霸舞臺之勢,將工農兵"高、大、尚"正能量形象以京劇形式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影響了我們幾代人。


樣板戲雖然是特定年代的產物,但是,只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就是經典中之精品。


老夥計610322


你看過樣板戲嗎?感覺怎樣?

樣板戲是中國京劇的一個戲種,她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支奇葩。而樣板戲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演化,昇華而來的。樣板戲發揚光大了京劇的政治內涵和藝術內涵,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樣板戲也可稱之為中國現代京劇。說心裡話,這不僅僅是一個戲種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帶有政治色彩的敏感性話題。文藝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先說一下切身感受吧,小時候不懂戲,但從樸素的感情出發,一看到關鍵時刻啊啊呀呀的,那個急呀,甭提啦!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戲曲本身和內涵的理解,漸漸地有了更深的認識。說心裡話,我不懂京戲,興趣也不大,但是我喜歡樣板戲——就是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的現代京劇。今天,我不用細數現代京劇的曲調,每一個樣板戲都讓人看的熱淚橫流,熱血沸騰,心潮澎拜。一個又一個樣板戲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旋律,那氣魄,那內涵,無不震撼盪滌著一個人的肉體和靈魂!當你看到,聽到現代京劇《打虎上山》,你不為人民英雄楊子榮的光輝形象震撼嗎?你不為那催人奮進的號角而熱血衝騰嗎?你不為我們是偉大的中華兒女驕傲嗎?革命樣板戲是中國的現代京劇,她是在毛澤東偉大時代和思想旗幟下孕育和產生的,對於中國京劇是有著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的,也是對世界文藝戲曲的豐富與開創!革命樣板戲,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


春風暖人心王榮國


樣板不樣板不重要,關鍵在於它歌頌了黨的英明偉大,歌頌了祖國英雄,歌頌了人民群眾,鞭撻了反動、落後、沒落勢力,對於激勵人民的鬥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藝形式方面也是精以求精的精典之作,不可挑剔。當然,光有樣板戲是不夠的,文藝應該是百花盛開,但應該有個起碼要求,為人民服務,歌頌工農兵,頌揚民族英雄,歌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而現在的一些文藝作品是什麼,一些作品嚴重脫離實際,瞎編亂造,戲弄歷史,很難看到工人,農民的形象,極力迊合一些人低級趣味的需求,宣揚黃賭毒,腐蝕著人們的思想。

文藝不是純粹的愉樂工具,更重要的是團結帶領人民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建立信仰,武裝精神,傳播正能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搖旗吶喊。


直言60


在樣板戲流行的年代,全國人民都看過,不僅看過,還看許多遍,甚至大都能唱幾句。


其實樣板戲,像《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由小說、電影改編過來的,又哪裡是文革的產物。改編成了京劇與芭蕾舞后,成了樣板戲,到處演,到處放映,當然的確有看夠的感覺:再好吃的飯,天天吃也會夠的。所以後來再放樣板戲,還真引不起人們興趣了。

但樣板戲的藝術是一流的,三觀也是正確的,而且在文藝與戲曲史上都是一場革命:人民成為舞臺的主角。 說文革只有八個樣板戲是不準確的,後期各種文藝作品遍地開花,只是內容偏左,但也確實出現不少優秀作品流傳到今天,成為紅色經典。


樣板戲則是經典的經典,因為那是十年磨一戲,所以將來看這十年,如果能有這八個樣板戲成為經典而永久流傳,那倒是不小的文藝成就了。

現在全國人民雖然不再一起看樣板戲,但樣板戲的魅力卻經久不衰,喜聽與唱的人依然很多,因為她太美了!太陽光了!太精湛了!太正能量了! 巧的是,我剛剛訂了兩個月後在北京大學演出的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演出票,很期待這一場藝盛宴的到來,感覺一定美極了。


訂票後寫了一個微博,以見對樣板戲的感情有多深:

【藝術盛宴】女兒問北大有上海芭蕾舞團《白毛女》的演出看不看,時間是三個月之後。不假思索說看。我們這代人大都有白毛女情結,少年時代不知看過多少遍《白毛女》的電影、話劇、舞劇、畫書、劇本,插曲都是經常唱的、口琴二胡吹奏的,前一陣還寫了一篇痛斥為黃世仁翻案的網文。時代越久遠,這部作品的意義越突顯:婦女的解放,人的解放,多麼偉大!而那個不平等的社會又是多麼萬惡!難忘上次有國家大劇院觀看上芭的《天鵝湖》,美的驚豔絕倫!



大洲文苑


什麼樣板戲?不過是一種文化怪胎。樣板是誰封的?經過觀眾投票了嗎?經過評委評判了嗎?所謂樣板戲,只是政治需要的工具,是為樹立文藝旗手服務的。要想樹立文藝旗手的絕對權威,就必須把所有的對手及潛在對手一竿子全打下去。先是批判鬼戲,再批判寫落後典型,又批判寫中間人物。人民作家趙樹理是共產黨一手培養的,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等,結果被打成寫中間人物的典型,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難道文學藝術就只能表現英雄人物嗎?寫落後人物,是批判態度,寫中間人物,是幫助態度,寫先進人物,是學習態度,寫什麼都行,只要作者站在人民立場上,寫什麼都有教育意義。所謂樣板,則是脫離生活,脫離實陳,把英雄人物和群眾隔離開來,一個個高大全,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不食人間煙火,一遍一遍修改,不夠高了再拔高,不夠偉大再添大,一句臺詞,一個曲調,一個亮相,一個眼神,都得是英雄模樣,必須做到纖塵不染,否則就是歪曲英雄形象。試想這樣的英雄是能夠學習得了的嗎?為了讓文藝旗手獨佔文藝舞臺,把別的文藝形式全打成文藝黑線,八億人民八個戲,從早晨到晚上,從年頭得年末,收音機裡顛來倒去,你不聽也得聽,萬馬齊闇,一花獨放。而且各單位政治學習,還要齊唱樣板戲,沒有人敢不唱。更有甚者,現在還有人大肄吹捧,並拿樣板戲為江某人翻案。當然不是說這些戲一無是處,經過廣大演職人員的努力,八個戲在藝術上確有很高的成就,將它們作為百花園中的一支未嘗不可,是否是樣板,一百年後再下結論吧!


陳老師224723857


實事求是的說,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也是毛主席時代的京劇改革誕生的京劇經典,不可否認,硬要否定那就不是實事求是。這樣的的結論是斷然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時間過去愈久逾證明京劇樣板戲是經典。最近看到一篇回憶文章,作者好像仍然有什麼顧慮,文中主要談六幾年抽一批人到北京加工提高創作京劇《奇襲白虎團》(以下稱白劇),當時可能山東京劇團還沒有排此劇,全是一流演員出演,其中拍京劇電影《穆桂英掛帥》佘老太君的演員演《白》中的阿媽妮,可惜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就不排了,多年後說提起那劇演阿媽妮的演員還張口就唱那段唱腔,可見唱腔設計的有多美。該文主要回憶《白》劇主要作者于會泳的創作手稿、配樂的設計唱腔設計,好像說過去現在將來對京劇都有長遠的意義,還說于會泳對《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等京劇都有貢獻,還獨自創作完成《杜鵑山》(指音樂,配樂、器,唱腔設計等),看到此文我感到作者富有實事求是之勇氣,該給予稱道讚揚。其次不要一味一邊倒下去。三要堅持改革創新,吸收京劇樣板戲成功的經驗,不然京劇就沒有希望,或者說希望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