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样板戏吗?感觉怎样?

好客232964104


问题:你看过样板戏吗?感觉怎么样?

样板戏,一个时代的标志,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中国大地正在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旧有的文艺形式全都靠边站,境外的文学、文艺作品进不来。在哪个特殊的年代,掌管着文艺战线的“旗手”,“四人帮”之一的江青是当时的权威。在她的主持和推动下,相继排演出一批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和芭蕾舞剧。其代表剧目有: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剧目,还有老百姓不曾多见的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剧场陆续上演,后来相继拍成了电影在全国上映。

在当年文艺作品单调匮乏的时代,这些剧目的上演,无疑会感染教育一两代人。剧中的人物都高大上,光彩照人,楊子荣、郭建光、李玉和李铁梅、马洪亮等主要人物的亮相,给当时的中国的文艺舞台增了光添了彩。也有很多后来的英雄或模范都是以这些剧中的主角为楷模,而鼓舞后人为了国家而甘愿奉献自已的一生。

对江青的问题,国家早有结论,老百姓无权评价。

单就在那个特殊年代主持推广样板戏一事,她也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毕竟给那个单调的年代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一抹阳光。


发烧友959


上世纪60~70年代,我不止一次的看过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舞剧《红色娘子军》,钢琴伴唱《红灯记》,交响音乐《沙家浜》等样板戏,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如上所述的前3部,尤其是《沙家浜》,我还看过剧本。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父亲是大队业余剧团的团长,导演,会拉二胡,京胡,有时他会把剧本带回家里。

由于看过电影(红、沙、智3部),常听(广播)京剧选段,时间久了,便学会了好多段,迄今扔能唱出好几段,如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智斗一场中阿庆嫂与刁德一、胡传魁的对唱,少剑波“把剥削根子全拔掉”,等等。

样板戏堪称红色经典,传播的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百听不厌。曾有文章介绍说,江青、于会泳等对京剧唱腔的改革和创新付出了许多心血。


仕林外传


对于6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样板戏可不是一般的熟悉。从66年文革开始到七十年代初,中国的文艺作品除了样板戏,几乎一无所有,其他的一切文艺作品,包括电影、小说等文学作品、戏剧、曲艺等,都归类于毒草,无一幸免。天天听的、唱的、看的除了样板戏没有别的。我当时上中学,在学校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唱京剧样板戏,由于当时勤学苦练,会唱的段子很多,直到现在,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的主要长唱段,我不看戏词,可以一句不拉地唱下来,包括女声唱段。我曾在舞台上一个人演唱智斗片段里刁德一、阿庆嫂和胡传魁三人的唱段,是当时我们宣传队的保留节目和压轴戏。




龙吟方泽


小时候经历过那个“全民看样板戏”的年代,自然而然看过好多次。

看“样板戏”,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京剧,我的最早京剧知识启蒙就是来自“样板戏”。后来才知道,样板戏远远不是京剧的全部,京剧还有巨大的传统戏资源,那才是京剧的本源。不过,童年时期有过许多次看“样板戏”的经历,毕竟还是为我的京剧兴趣奠定了基础。其中的某些精彩唱段,我非常熟悉,例如红灯记里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临行喝妈一碗酒”、“血债要用血来偿”。

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若干舞姿与唱段(“北风吹”等等),也在我心中留下深的印象。

总之,“样板戏”对我最初的音乐、舞蹈兴趣起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某些精彩的词句(“智斗”唱词、《智取威虎山》里一些俏皮话等等),也对我的语文知识有所启发。红灯记里宣传的抗战精神对我有着思想启蒙。

改革开放后,再看“样板戏”,其中的公式化的特征就太明显了,剧中不少主要人物大多是性格刻画单薄的宣传工具,缺少了鲜活的生动性。

戏曲发展中,百花齐放才是春。现在再看待“样板戏”,不必再以当年“样板”眼光去仰视它们、视为金科玉律,而是报以平常心,扬其所长,去其所短。


晓帆轻舟


样板戏如数家珍,也是我们这代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李玉和李铁梅、杨子荣少剑波、郭建光沙奶奶、洪常青吴清华、严伟才崔大娘、方海珍韩小强、江水英李志田、大春喜儿、柯湘雷钢等剧中人物,耳熟能详,而且其唱段脍炙人口,我现在还经常哼唱朗朗上口的"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临行喝妈一杯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等,自娱自乐。



我以为,样板戏一反京剧过去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独霸舞台之势,将工农兵"高、大、尚"正能量形象以京剧形式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样板戏虽然是特定年代的产物,但是,只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就是经典中之精品。


老伙计610322


你看过样板戏吗?感觉怎样?

样板戏是中国京剧的一个戏种,她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而样板戏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化,升华而来的。样板戏发扬光大了京剧的政治内涵和艺术内涵,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样板戏也可称之为中国现代京剧。说心里话,这不仅仅是一个戏种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敏感性话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先说一下切身感受吧,小时候不懂戏,但从朴素的感情出发,一看到关键时刻啊啊呀呀的,那个急呀,甭提啦!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戏曲本身和内涵的理解,渐渐地有了更深的认识。说心里话,我不懂京戏,兴趣也不大,但是我喜欢样板戏——就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现代京剧。今天,我不用细数现代京剧的曲调,每一个样板戏都让人看的热泪横流,热血沸腾,心潮澎拜。一个又一个样板戏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旋律,那气魄,那内涵,无不震撼荡涤着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当你看到,听到现代京剧《打虎上山》,你不为人民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震撼吗?你不为那催人奋进的号角而热血冲腾吗?你不为我们是伟大的中华儿女骄傲吗?革命样板戏是中国的现代京剧,她是在毛泽东伟大时代和思想旗帜下孕育和产生的,对于中国京剧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的,也是对世界文艺戏曲的丰富与开创!革命样板戏,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春风暖人心王荣国


样板不样板不重要,关键在于它歌颂了党的英明伟大,歌颂了祖国英雄,歌颂了人民群众,鞭挞了反动、落后、没落势力,对于激励人民的斗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艺形式方面也是精以求精的精典之作,不可挑剔。当然,光有样板戏是不够的,文艺应该是百花盛开,但应该有个起码要求,为人民服务,歌颂工农兵,颂扬民族英雄,歌颂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而现在的一些文艺作品是什么,一些作品严重脱离实际,瞎编乱造,戏弄历史,很难看到工人,农民的形象,极力迊合一些人低级趣味的需求,宣扬黄赌毒,腐蚀着人们的思想。

文艺不是纯粹的愉乐工具,更重要的是团结带领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建立信仰,武装精神,传播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摇旗呐喊。


直言60


在样板戏流行的年代,全国人民都看过,不仅看过,还看许多遍,甚至大都能唱几句。


其实样板戏,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由小说、电影改编过来的,又哪里是文革的产物。改编成了京剧与芭蕾舞后,成了样板戏,到处演,到处放映,当然的确有看够的感觉:再好吃的饭,天天吃也会够的。所以后来再放样板戏,还真引不起人们兴趣了。

但样板戏的艺术是一流的,三观也是正确的,而且在文艺与戏曲史上都是一场革命:人民成为舞台的主角。 说文革只有八个样板戏是不准确的,后期各种文艺作品遍地开花,只是内容偏左,但也确实出现不少优秀作品流传到今天,成为红色经典。


样板戏则是经典的经典,因为那是十年磨一戏,所以将来看这十年,如果能有这八个样板戏成为经典而永久流传,那倒是不小的文艺成就了。

现在全国人民虽然不再一起看样板戏,但样板戏的魅力却经久不衰,喜听与唱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她太美了!太阳光了!太精湛了!太正能量了! 巧的是,我刚刚订了两个月后在北京大学演出的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演出票,很期待这一场艺盛宴的到来,感觉一定美极了。


订票后写了一个微博,以见对样板戏的感情有多深:

【艺术盛宴】女儿问北大有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的演出看不看,时间是三个月之后。不假思索说看。我们这代人大都有白毛女情结,少年时代不知看过多少遍《白毛女》的电影、话剧、舞剧、画书、剧本,插曲都是经常唱的、口琴二胡吹奏的,前一阵还写了一篇痛斥为黄世仁翻案的网文。时代越久远,这部作品的意义越突显:妇女的解放,人的解放,多么伟大!而那个不平等的社会又是多么万恶!难忘上次有国家大剧院观看上芭的《天鹅湖》,美的惊艳绝伦!



大洲文苑


什么样板戏?不过是一种文化怪胎。样板是谁封的?经过观众投票了吗?经过评委评判了吗?所谓样板戏,只是政治需要的工具,是为树立文艺旗手服务的。要想树立文艺旗手的绝对权威,就必须把所有的对手及潜在对手一竿子全打下去。先是批判鬼戏,再批判写落后典型,又批判写中间人物。人民作家赵树理是共产党一手培养的,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等,结果被打成写中间人物的典型,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难道文学艺术就只能表现英雄人物吗?写落后人物,是批判态度,写中间人物,是帮助态度,写先进人物,是学习态度,写什么都行,只要作者站在人民立场上,写什么都有教育意义。所谓样板,则是脱离生活,脫离实陈,把英雄人物和群众隔离开来,一个个高大全,没有亲人,沒有朋友,不食人间煙火,一遍一遍修改,不够高了再拔高,不够伟大再添大,一句台词,一个曲调,一个亮相,一个眼神,都得是英雄模样,必须做到纤尘不染,否则就是歪曲英雄形象。试想这样的英雄是能够学习得了的吗?为了让文艺旗手独占文艺舞台,把别的文艺形式全打成文艺黑线,八亿人民八个戏,从早晨到晚上,从年头得年末,收音机里颠来倒去,你不听也得听,万马齐闇,一花独放。而且各单位政治学习,还要齐唱样板戏,没有人敢不唱。更有甚者,现在还有人大肄吹捧,并拿样板戏为江某人翻案。当然不是说这些戏一无是处,经过广大演职人员的努力,八个戏在艺术上确有很高的成就,将它们作为百花园中的一支未尝不可,是否是样板,一百年后再下结论吧!


陈老师224723857


实事求是的说,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也是毛主席时代的京剧改革诞生的京剧经典,不可否认,硬要否定那就不是实事求是。这样的的结论是断然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时间过去愈久逾证明京剧样板戏是经典。最近看到一篇回忆文章,作者好像仍然有什么顾虑,文中主要谈六几年抽一批人到北京加工提高创作京剧《奇袭白虎团》(以下称白剧),当时可能山东京剧团还没有排此剧,全是一流演员出演,其中拍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佘老太君的演员演《白》中的阿妈妮,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不排了,多年后说提起那剧演阿妈妮的演员还张口就唱那段唱腔,可见唱腔设计的有多美。该文主要回忆《白》剧主要作者于会泳的创作手稿、配乐的设计唱腔设计,好像说过去现在将来对京剧都有长远的意义,还说于会泳对《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等京剧都有贡献,还独自创作完成《杜鹃山》(指音乐,配乐、器,唱腔设计等),看到此文我感到作者富有实事求是之勇气,该给予称道赞扬。其次不要一味一边倒下去。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吸收京剧样板戏成功的经验,不然京剧就没有希望,或者说希望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