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5年,已经30岁还是科员的公务员该怎么办?

司马公昭


先给体制外的朋友解释一个名词 就是职数 在机关事业单位里 有两个东西很重要 一是编制 这个大家都懂 第二个就是职数了 这个东西严重限制着晋升通道。越高级的机关 职数被限制的级别就越少。比如乡镇一级 通常最高级别才是正科 那么能给全镇公职人员提供的科级职数就肯定非常少 别说参加工作5年才科员 很多人退休了也就是科员。而到了中央国家机关 正处级以下非领导职数几乎不受限制 只要不是太次 退休起码是个正处级 稍微努力一点 就是副司局级 大部分省直机关也差不多。假如题主的起点是县级以下单位 5年还没晋升副科 确实有点慢 但其实也正常 因为半数以上的人估计都没机会。这个弊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 所以新的公务员法才要推行职务和职级并行 也就是说 不管你在哪工作 到了一定工作年限 就算没有机会职位晋升 起码可以享受到科级待遇 尤其是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意义重大。


小二哥1217


以个人经历为范本,谈一些看法吧。

本人23岁法学本科毕业进入公务员队伍,偏远乡镇工作半年后,偶尔得到一个机会,越过县一级,直接调入市政府某要害部门。在此之后的6年时间,工作能力和人品得到了主要领导赏识,职务却没有得到晋升,原因嘛,前期是因为论资排辈,没挨到我;后期是因为个人性格和处事方式不被部分领导认可,所以在同资历人员都被提拔为副主任科员后,我还是科员。

30 岁那年,我参加选调考试,考到了另一个单位,一个看重能力且对性格多样性持宽容态度的单位。从此,两年一个台阶向上走,调入当年提拔为副主任科员,两年后副科长,再两年后主任科员,再两年后科长。

分享个人经历,是想说,30岁得不到提拔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分析清楚为什么没被提拔。是因为个人能力?还是个人性格?抑或是论资排辈的机关陋习?搞清原因后,要考虑的,一是这些因素能否破除,二是破除这些因素代价是否划算?比如性格,在我看来,我宁可换单位,甚至换工作,我也不想改变,否则我会觉得自己为了功名在突破人格底线,会觉得自己像是面对骨头摇尾乞怜的狗。再比如,如果你所在的机关文化把论资排辈当作常态,如果推算在短时间后前路会畅通,忍忍也能过去,如果前路拥堵,除非你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你的人生和职业,否则建议你重新规划你的职业和人生,要么想办法换单位,要么跳出铁板体制换职业。

其实我年轻时,也曾想过跳出体制,但奈何没有满意的机会,也怕父母妻子担心,最终放弃了念头。人无法做到纯粹为自己活,世事也不可能尽遂人意,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直面人生的坎坷,正如总书记的7.26讲话:“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来时去顺


其实,凡事往开了想,盟主当年一进公务员队伍就是人社局(人事局)科员,算是权力部门了,而且当时盟主在公务员管理岗位工作,从盟主手上录取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下千人,刚到年限,局里又给解决了副科待遇,当年盟主感觉意气奋发。然而几年后,盟主发现,当年从自己手上招录招聘进来的人一个个都提拔了,盟主急了,走人,往更高处爬,爬到高处才发现,其实无论在哪里,没人没钱没关系都不好混。所以,后来,索性一咬牙离职,干了几年公考培训师,钱没少赚,总感觉看不惯机构做事风格,感觉完全是磨刀霍霍向羔羊,良心下不来,索性单干。

对于你的状态,盟主建议:

一、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平心而论,公务员队伍中,警察算是高收入群体了,你们的警衔工资其他单位的人只有羡慕的份,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二、抓住一切时间学习。成绩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代表未来,值班、出差间隙都可以学习,学习才能赢得发展。

三、把握向上发展机会。警察序列相对独立,县局、市局机关都是你的目标,能进则进,进去了完全就不一样了。


体制内老兵


我在基层乡镇工作十年,公务员,现在依然是科员,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像我这样的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序列的认识的不少,大部分都是科员,还有二十多年、三十多年的,这个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一份工作。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优秀那么有能力,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那么有机会,不是所有人通过努力就能够进步,不是所有人都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基础,我们是公务员,就是公务员,就和建筑工人、教师、快递员、厨师、清洁工一样的一份职业而已,一样上班拿工资生活。

或许有一点不同,就是岗位名称的区别。

或许多给公务员这个职业多一点理解,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区分来对待,我们说起自己职业的时候不那么尴尬。

或许原先的公务员是一杯茶、一份报纸就是一天班,说实话,上班这么多年没见我那个公务员同事这样清闲过!!!!!!


人间情爱为何物


结合自身以及身边的例子,谈一谈个人观点。

其实30岁还是科员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基层,以题主来说,基层民警入职5年还是科员,再正常不过了。

不知道你所在的地区和政策,在我这边的基层派出所,一般科级岗位最多也就一两个,所长都还有很多不是副科级的,我这边的一个乡镇派出所所长干了20年还没有提拔到副科级,这次机构调整他调整到了公安局内部科室,落实副科还得到明年才可以。再就是我一个同学是军转干部,分配到基层派出所,也是干了五六年了还是科员。所以这种现象很常见。

看问题来说,你肯定是对前途和工作很迷茫,这也正常。作为基层民警,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作息时间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是公安工作性质决定的,在这里想向你说一声:辛苦了,有你们的保驾护航,群众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才能得到维护。

但是,你还要认清工作性质和自身,你的工作本身就决定了你的工作量和前途,可以说,如果想进一步提拔,那么就只有努力工作这一条路可走,因为在基层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努力工作、服从领导、听从上级,这样才能更快的提拔。

再有,你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你要走的路。如果你打算继续从事民警,那么就像刚才所说的,努力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下一步中央和地方都对年轻干部很重视,优秀年轻干部提拔锻炼的机会很多,不要对自己灰心,一旦有了机会就要努力抓住;如果你想换个环境,那么就再努力考试,力争考到上级机关单位去,到了中央、省级机关后提拔、待遇各方面都要比基层强很多。

所以,请不要灰心,要努力加油,前途还是很美好的!


红尘入世亦不闲


入职5年,30岁,科员。这大概是你目前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基本上奠定了一个青年才俊的未来。无论从职业经历,还是年龄,以及目前所取的层级,如果未有大的突破,一眼就能望见未来的图景。

在我的人生中也像你一样,办公室的同事曾对我说过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这样的工作就像在等死。”一个已知的未来会让人丧失工作的激情和活力。然后在某一天,我选择了闯荡江湖,未知对我来说有致命的诱惑。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浸泡多年的老油条,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心境,打破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已知是自己的当务之急,面对未知的恐惧又让自己徘徊不定。

面对这种境况,该如何决策?有这三个建议供你参考:

一是别盲目冲动。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公务员辞职一万人,其中98%的人后悔。毒鸡汤虽能让人热血沸腾,外面的世界却异常残酷。公务员虽有万般不好,外面的工作那才叫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很多体制内的人才到了体制外,才发现什么都干不了。本来当爷的,结果是你给人家当孙子人家还嫌你笨。

二是找到工作的乐趣。

每一项工作都有每一项工作的意义,如果你把副科正科当做你人生的目标,你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心系苍生,做出实绩,这才是公职领域晋升的正途。很多人在乎晋升却不问自己工作做的如何,团队协作做的如何,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那是因为你还不够突出,怀了一两个月只有你自己知道,不能性急,继续努力,难道七八个月人家还看不到吗?

三是提升自己等待机会。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素齐备才有可能成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一些资源和人脉,不管是仕途上还是其他的职业理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样自己的经历才是宝贵的财富,而不是成了无用的沉没成本。

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拥有什么?自己的路径在哪里?急迫又稳健地走好自己每一步,不出数年,定有所成!



考德上面试


入职5年,30岁了还是个科员,何去何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1、如果是在中央部委,混了5年还是个科员,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差。在这个层面的大机关,只要不是实职,级别基本上到点就可以调,5年时间,足够捞到正科了,你居然还是个科员,人缘差得不是一点点。讲真话,小公觉得你不适合混体制,趁早辞了吧。

2、如果是在省直机关,情形大致和中央部委差不多,级别基本上到时间就调,如果混了5年还是科员,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实在找不到原因,建议也辞了吧。

3、如果是在市直部门,5年还是科员的,虽然进步慢了点,但也不少见。如果还想待在体制,可以继续熬着,到退休弄个正科是没问题的。没准,还能捞个副处待遇。这就要看你的命了。

4、如果是在县里,5年还是科员的太正常不过了,别说5年,有的十年十五年都还是科员,能怎么办,还不一样在耗着。

一句话,在体制混,别太在乎提拔的时间长短。按正常年限来算,一年转正后科员,三年后副科,两年后正科,三年后副处,两年后正处,三年后副厅,两年后正厅,从科员到正厅起码要15年,基本上都要到四十岁左右才能达到这个层面,这还是一路顺风顺水掐着时间点来的。可是有的人硬是在三十出头就能爬上这个层次,人比人,能比吗?所以,想在体制混,还是老老实实干革命吧,其它的,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吧。


80后小公


本人是体制内人,利用5年从科员成功入围副科级。赶上精准扶贫的大好政策机遇期,想想还是很幸运,谈谈自己的心路历程吧。

首先是虚心学习,掌握基层工作的基本手法,方式方法不对,累死你也出不了头,基层的群众工作,其实就是那么几个大的方面,通过学习观察老前辈的套路,熟悉了全部工作,才能谈怎么干,干的好。

其次就是根据工作实际,梳理思路,对症下药,有了方法,就得找问题的根源,找准了才能解决。具体的措施,根据实际在定论。

再次就是提炼亮点,推广学习交流。基层我们常说一句话,下去会干,站着会说,坐下会写。说的就是你干了工作,要会提炼总结汇报,以最精准最简要最深刻的表达吧工作汇报好,是引起领导重视的关键,这样,就把你的工作变成了上级的成绩,也成了服众的理由。重视,交流学习,培养带动,也就与提拔重用不远了。




乡野定西


基层民警入职5年还为科员,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具体原因我就不再详说了,这主要是受限于基层人员多,领导岗位少的客观情况。从问题里可以看出这位朋友现在处于迷茫彷徨的状态,想要改变目前这种生活状况。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的确很难,如果说这个朋友选择在体制内继续奋斗的话,那么我给你提几个建议,供参考。


  1. 提高写作能力。现在,笔杆子在各个单位都很稀缺,领导们对写作人才都非常看重。我有个朋友以前在派出所工作,就是因为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被领导看中,抽调到局机关从事文字材料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努力,宣传报道局里的工作很出色,被提拔为局里副主任科员。当然,写东西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差事,一般人不愿意去干这件事,但是吃得苦中苦,才能实现人生的重大突破,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命运。

  2. 参加遴选考试。现在每年中央、省市县各级机关都面向基层公务员举行遴选考试。遴选考试,既可以保持公务员身份,又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是改变基层科员命运的有效途径。若遴选考试成功,又具备基层工作经验,日后的发展空间很广阔。遴选考试的内容一般为策论形式,主要是考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比如起草讲话稿,安排会议,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等,侧重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你能长期坚持学习遴选知识,掌握遴选题型答题技巧,考上遴选几率还是很大的。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基层干警通过遴选考试进入了上级机关工作。
  3. 参加公共活动。如果你具有演讲、朗诵和歌唱等才艺,难么就建议你多参加上级和局里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每年各级机关都要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和辩论比赛,这些比赛就是你展示自身特长的载体和平台。如果你在这些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得到领导的关注,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时,领导首先就会想到你,你就具有比其他同事更多的优势,当机会来临时,你就会脱颖而出。
  4. 提升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我也建议你多学习业务知识,多破解大案要案,用自己的工作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基层做起,由普通科员,逐步晋升到队所领导和局领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捷径,但捷径大多是崎岖难走,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困境的时候,捷径的确可以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但要想走捷径,需要下苦功夫,下大力气,完成别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希望你能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取得成功。(注: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小蚂蚁2019


先讲个故事

湖北某地有个基层派出所的民警,也非常忙,然后他在工作之余,把自己负责的管片发生的很多事,写成了一本书,既体现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又刻画了基层民警的努力与艰辛,很受欢迎。

其实,留心的话就会发现,民警出书的还不少,而且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有网红警察、微博大V九江市公安局的段兴焱,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意见领袖,受到了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

他们也许一直都在基层、也许非常忙碌、也许职级都不高,但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其实你的纠结是所有身在职场的人职业焦虑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问题:

01

行业选择决定了发展的路径和通道

每个行业或者职业,一旦进入,就会在其约定俗成的路径上奔跑,按照游戏规则去玩,然后一步步打怪升级。你的职业选择决定了你的发展路径和通道。

但是也没有必要焦虑,因为在你的行业选择中,这种经历、资历的人非常多。所谓一眼到头,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已,因为同样的路径,总有人走出不一样的精彩。

就像上面的故事提到的,他们曾经是普通的民警,都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不同的是,有人工作过忙过就过了,他们从中体悟并记录,然后经过用心的整理,形成了人生新的财富和亮点。

02

沉没成本,该当如何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你的五年忙碌,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如果彻底离开,你的五年成本不可收回,或者对于新的职业选择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能离开,自己又会感觉机会成本太高,或者你感觉你本可以比现在更好。

那么,为何不现在就让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变得更好?除了忙,难道就只有忙?

03

职业规划的关键在于个人目标、定位和对成本的正确认识

没有任何工作是没有前途和意义的,前途和意义不在工作本身,而在做的人自身。比如你的工作,大家都累都忙,有人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职业规划,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追求的是财务自由,那显然你的路并不通向那里。如果你追求的是公平正义,那就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加努力,并且让自己的努力更有意义,比如像那些网红民警一样,传播正能量,提升宣传力。

当然,目标只是一方面,你还需要对自身的情况有清楚的了解,比如财务自由,你是做生意的料吗?问自己!并且忠实的回答,而不是因为对现有的工作心生厌倦而违心的回答,这样误人误己。

还有就是,如果职业转换,需要支付很多成本,财务的、社会的、家庭的,等等。另外,有些价值,不能用数字和金钱衡量,却重如泰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