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片云天外立,短棹雨中行——历代《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是书画作品的名称。历史上,很多书画作品都名为《风雨归舟图》,如苏显祖《风雨归舟图》、戴进《风雨归舟图》、蓝瑛《风雨归舟图》、谢彬《风雨归舟图》等。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南宋 苏显祖 风雨归舟图

立幅绢本,通高96厘米、宽49厘米。

展开画卷,只见烟云莽莽,雨气濛濛,远山郁郁森森,如巨斧劈皴;近水波纹涟涟,似细羽轻摇。河中梢公披蓑撑篙逆流行舟,桥上乡人荷伞顶风急步断魂,神态生动。两岸泥石树丛,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画右上方,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沈周题七律一首:“小桥槐木映沙陂,可似幽人北卧帷。领略风雨诗思好,规摹粉本墨痕迟。兴成挥汗凉生肘,吟罢披襟月入池。何时借我西窗榻,相对寒灯订后期。”右下角署“苏显祖”隶书款。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元代 佚名 风雨归舟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绢本浅设色,纵143、横81.8公分。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幅画的动势。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这件《风雨归舟轴》影响了后来的明代宫廷画家,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范。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明 蓝瑛 风雨归舟图

镜心,设色、绢本,20×30cm。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明 张宏 风雨归舟图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清 谢彬 风雨归舟图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清 金农《风雨归舟图》

长54.5厘米,宽126厘米,画面纵向,上方是雨中迷蒙的远山和山脚下岸边随风雨起伏的苇丛。中间留白处是大片的水面。画面右下方,工细写出峭立的山岩和岩石上经受狂风骤雨的树木。而这一切作为铺垫,衬托了风雨交加的水面上,一叶孤舟正在顶风逆水而行的场景。船头一人撑伞蜷缩,船尾艄公身裹蓑衣在奋力摇橹。画面全以淡墨勾描渲染,风雨大作的气氛和小船赶路心切的情态跃然纸上。徐悲鸿认为,金农的《风雨归舟图》是中国画中的奇迹,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支柱之作。

关于此图,还有一件轶事:民国时期,徐悲鸿曾觅到过一件南唐名家董源的巨幅中堂《溪岸图》。张大千见此画后,非常喜欢,想用自己的藏品与之交换,当时他知道徐悲鸿正在迷恋金农,于是请谢稚柳做说客,想用他手中的《风雨归舟图》交换董源的《溪岸图》,徐悲鸿慨然应允。于是,徐悲鸿用《溪岸图》交换了一张张大千收藏的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风雨归舟图》。

中国画-历代《风雨归舟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