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哪一句詩詞讓你感到孤獨和悲傷?

威森貓


1、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世間的任何有形之物,丹青都能畫出,而“一片傷心”是抽象感情,所以縱然丹青妙手,也難描繪,黃叔燦《唐詩箋註》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的神。”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亡國後的李煜在詞的境界上有了極高的提高,這也是他成為一代詞帝的原因,這一首《虞美人》是他的絕命詞,詞的最後他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仇恨,極為貼切形象,這不僅顯示了仇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也正是因為如此,宋太宗讀了這首詞後才會對他下毒手,因為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亡國之君留在終究是個隱患。

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王翰這首筵席上的勸酒詞,雖然看似曠達,但卻充滿了悲痛,也說明了戰爭的殘酷,雖然詩意本身有種視死如歸的豪情在內,但讓人聽來也是倍感傷痛。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的這首詞寫於宋朝皇帝南渡之後,在戰亂中她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物皆休,而當她想要開口說話的時候眼淚先流了出來,讓人看到她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讀來感人肺腑、動人心絃。

5、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沈園二首》

陸游和唐婉因為自己母親的阻撓而離婚,之後曾在沈園相遇過一次,當陸游老年再遊沈園時,他很希望能和唐婉再次相遇,而且現實太過殘酷,如今的沈園不僅心上人不見了,就連景色都不復從前,於是詩人竭力尋找可以引起回憶的景物,於是他看到了“橋下春波綠”一如往日,但這個景色引起的不是驚喜而是“傷心”的回憶,


最美詩畫


我不知道這首詩算不算?但我想到孤獨,腦海裡的第一首出現的詩就是這首,一位年邁蒼老的老兵,站在荒蕪的門前,望著落日,守著孤墳。。。

《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我記得這首詩好像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學的,它相比於我們推崇的千古名句,好像稍顯平淡了一點,詩風不華麗不張揚,甚至說它針砭時弊也少了一點力量,它不是李白、杜甫、蘇軾等大詩人寫的,甚至創作者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它還是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也許有的人會說這首詩的主旨主要是描述了封建社會兵役制度的黑暗,主要還是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我想說這都沒錯,可是站在那位普通老兵的立場上,他真的什麼都失去了,是一種沒有希望的孤獨,再也沒有愛情,友情和親情了。

年少離家,他或許懷著對家人的思念,或許離開了他心愛的姑娘,不能再見。一直在戰場上拼殺,或許也收穫了難忘的戰友情,但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了。家人和心愛的姑娘相繼死去,只留下孤墳,真的是無處話淒涼。

人是很怕孤獨的一種生物,可是他的命運呢,我們都知道,世界對普通人總是殘酷的,就這樣終老一生就是他的命運了,無人陪伴,這太殘酷了





你好文化君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這兩句詩我已忘了出處,但一直覺得這兩句詩很豪邁。劉伶的詩也寫得好,醉倒何妨死便埋,這真是看透了人生啊。

我原以為這些詩就已經夠讓人孤獨和悲傷的了,直到突然有一天……

我的母親病了,4月1日我的母親腦出血暈倒了。我從外地趕回來的時候,母親已經說不出話來,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氧氣管、食管、注射管……母親已經沒有了意識,醫生說準備手術。過了兩天,醫生又說還好渡過了危險期,不用開刀了。在母親意識模糊的那段日子裡,我和妹妹輪流著通宵守護在母親身旁。漸漸的母親有點意識,能說幾句話了,但還分不清白天與黑夜。那幾天母親整天發脾氣,我都有點熬不住了。

再過了幾天,我發現母親長了褥瘡。開了點藥,必須按時搽才能消滅褥瘡。由於長時間打吊瓶,母親的胳膊腫的像蘿蔔一樣。按照醫生的叮囑,我切了許多土豆片敷在母親的胳膊上,漸漸的母親的胳膊消腫了。

在醫院裡住了20多天,母親出院了,半身不遂。我不再上班,專心照顧母親。父親早幾年就有哮喘病、腦梗、肺纖維化……原本是母親照顧父親,現在母親病倒了,我要照顧父母,家裡的地也顧不得種了。慢慢的母親可以拄著柺杖走幾步,我開心極了。母親康復的路還很遙遠,希望母親能早點康復……

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醉臥沙場君莫笑啊啊啊


我不知道,這首詩算不算?

男兒勵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是偉人十六歲離開家的時候寫下的,之所以感到孤獨和悲傷,倒不是說這首詩本來意思,而是偉人的一生。

當年的偉人是多麼雄心勃勃?

到了偉人的最後時段,他又寫了首《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就不解釋了,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只說下背景,那是偉人去世前一年寫的,是寫給病重的最親愛的總理的!

總理在十九歲離開家鄉遠赴日本留學時也寫下一首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現在讀來也是激情澎湃,卻又帶著絲絲感動,又帶著淡淡憂傷……

我覺得這兩個人是最孤獨的人,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體會不到那種情感了,那種發自內心的感動!

是真正讓人民當家做主的人,又是最孤獨的人,現在有些人失去信仰,一切向錢靠攏,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他們?

多了不說了,別說詩歌了,我現在看到他們的名字,就感到孤獨和悲傷!


楊角風發作


孤獨與悲涼, 莫過於那句,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江城子——宋代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人生在世,感情諸多。有很多感情都難以割捨,孤獨與悲傷,在所難免,


於是,古人就勸誡後人要,父母在,不遠遊,不讓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懊悔出現;


為解友人離別之愁,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氣概,有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借酒消愁。


為解佳人相思之愁,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情話,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的幽怨,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真情。


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暗戀,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高調示愛。


可是,論到孤獨,我總是能第一時間想起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漫漫人生路,求的一紅顏知己有多難,卻不曾想,她竟先我而去,整整十年了,我想你啊,止不住的想你。

屋子裡還有你喜歡的琵琶,那臨摹過的字帖,梳妝的鏡臺,還有我為你畫過的畫

我想念你做過的小菜,唱過的小曲,身上淡淡的幽香,那個時候,你就靜靜地坐在我懷裡,咱們兩隻手一支筆,坐在那,一坐就是半天,

你那時著青袖紅衫舞過得那支舞我還清楚的記得,只是為何,這麼快,就陰陽兩隔了!


我愛你

十年了

我依然愛你


讀史談今賦新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讀完令人憂從中來。李商隱的一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美得心醉,成千古名作。大家都讀過,不妨一起再來回味

樂遊原,在長安南,是長安城的最高點。站在原上,大唐都城盡收眼底。原上有著名的青龍寺,南臨秀美的曲江池,真所謂“占斷城中好物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愛,留下了很多動人的篇章。如詩仙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張祜的“近日南方惆悵盡,樂遊原上見長安”;杜牧的“清明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但是,最膾炙人口的還是李商隱的《登樂遊原》,真可以說是橫絕千古。

詩曰: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知道,李商隱的詩以辭藻華麗,意境朦朧著稱。但這首詩卻是明白如話,毫不雕飾。開頭兩句:臨近傍晚,心情不好。駕著車去原上排遣鬱悶。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去樂遊原的原因。平淡敘事,毫無特別之處。

那他到原上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的“意不適”驅散了沒有呢?引出下面的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可以稱得上是千古描寫夕陽最美、最為人知的詩了,但也是最有爭議的兩句詩。

茫茫古原上,一輪夕陽慢慢西沉。舉目而望,落日入金,霞滿天空,整個樂遊原都被染成了金紅色。遼闊的空間,飽和的色彩,一幅“蒼原如海,殘陽如血”的畫面如在眼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爭議就在這個“只是”上。兩種解釋得出兩種不同的結果。第一種:“只是”通常解釋為但是,或者是隻不過,表示轉折。夕陽如此美麗,但是黃昏降臨,這一切美景都會淹沒在黑暗中。再美好的景緻都會轉瞬即逝,人身如此,繁華的大唐亦是如此,這是詩人無力挽回美好事物發出的深深的慨嘆。

李商隱少年盛名,卻生於頹敗沒落的晚唐時節,又在朋黨之爭的夾縫中煎熬,真是“一生襟抱未曾開”。看到日落前的瞬間美景,想到日薄西山的李唐王朝,想到自己落寞無奈的人生。家國之悲,身世之感頓時湧上心頭,日落如何?垂暮如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逝去。這是詩人無可奈何的悲哀。詩人的“不適”沒有得到排遣,卻陷入了更深的哀愁中。

第二種:“只是”在唐朝是“真是”的意思,就像李商隱那個“只是當時已惘然”一樣。那就成了“真是”近黃昏,沒有轉折意思了。那這首詩蘊含的情緒就和上面正好相反了。

滿腹心事、情緒不高的詩人來到古原,看到長空流丹,古原生輝,天地之間展現出了最壯美的一幕,他的心情豁然開朗。在這闊大的場景中,巍巍帝顯得是那般渺小。滄海橫流中,漢唐也不過是轉瞬即逝,個人的這點兒憂愁又算什麼呢?詩人從愁悶中解脫出來,心情釋然。這就是詩人遊樂遊原的結果。

詩無達詁,兩種解釋都有道理,我們也不必錙銖必較。不過,每當看到夕陽西下,霞染長天時,我們最能想起的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就是這首詩的成功。


每天讀宋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每次不自覺哼起這首歌,都有一種寧靜悽美的孤獨感,讓人從俗世中抽離片刻。你不再是好兒子,不再是好丈夫,不再是好父親,也不再是好領導,好下屬,你只需要面對你自己。



零下清晨


讀哪一句詩詞讓你感到孤獨和悲傷?

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非常思念家鄉,有一天,踏上魂思夢繞故鄉的泥土,此時,塵滿面,鬢滿霜,走路蹣跚,隨著村莊的越來越近,心裡越來越慌亂。

少年離家,多少年在外面窮困潦倒,混得一天不如一天,到老了想回家過日月,可是走出去的人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心兒跳個不止,父母都已不在,兄弟姐妹各奔東西,村前的那株依依楊柳也不見蹤影,眼前的一切是如此陌生。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不敢打聽家鄉的一切往事、近情,太陌生了,自己衰老、疲憊的狀態,不想讓他們看到,他們也肯定認不出自己了,大半輩子都過去了,誰還能認出我呢?

悲傷,孤獨不禁湧上心頭,世上最悲催的事情無非是想回家然而卻怎麼也回不去了……





勵志小屋


問題:讀哪一句詩詞讓你感到孤獨和悲傷?

引言:

縱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能讓人感到孤獨悲傷的文學作品,如過江之鯽層出不窮,我們就不一一列舉。

今天,懷著感恩的心情,崇敬的目光回顧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這首《訴 衷 情 》: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首詞的創作背景:

據相關文獻記載,1975年毛澤東主席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當他老人家獲悉周恩來總理病情不斷惡化,治療前景不容樂觀,不由得黯然神傷,在悲憤的心情下,便寫下這首《訴衷情》給自己親愛的老戰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毛澤東這位一生“與天地鬥其樂無窮”的偉人,這位面對國內外所有艱難險阻,從不服輸的老人,而在此時此刻,內心也許感到了孤獨和無奈。

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政權的永不變色,是主席畢生的夙願。但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這位唯物主義者同樣需要抉擇。

對於這一命題,他也做好了“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的思想準備,特別是當他得知老戰友也重病在身,也許他那顆雄心,或多或少也有了一絲孤獨和淒涼。


據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1976年下半年,毛主席老人家彌留之際,經常一個人獨自吟詠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的《枯樹賦》: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悽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慷慨悲涼,催人淚下。

憂國憂民,家國天下,一位偉人同樣也有平常的情懷——這首詞字數雖然不多,但讀來情感真摯,讀來滄桑心碎,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所以說偉人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孤獨無奈,悲涼傷感,從這首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臺!感謝文友提問邀答!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


兵法天下


1.人間事事不堪憑,但除卻、無憑兩字。

——王國維《鵲橋仙·沉沉戍鼓》

沉沉戍鼓,蕭蕭廄馬,起視霜華滿地。猛然記得別伊時,正今日、郵亭天氣。北征車轍,南征歸夢,知是調停無計。人間事事不堪憑,但除卻、無憑兩字。

這兩句的含義是:人間萬事無常,但唯有這種無常是永恆的。這種孤獨和悲哀不指向某個具體的人或某種具體的情感,而是指向更深層的人類共通的悲哀。在瞬息萬變的時光長河中,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因為聽到我們的呼喚而停止變動,甚至如我們一般的微小個體也終將在浩渺的時空中消散殆盡。人間萬事皆無常,唯有無常卻永恆。

2.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的這首《西江月》寫於被貶儋州之際,詩人經過政治變動被貶至此,心中萬般憤懣悲哀化為一句"世事大夢一場"。這是一種對於人生虛空之感的悲哀,我們一路上不斷追尋著、向著理想中的目的地前行,忽而發現自己什麼也抓不住,自以為擁有的其實都是虛無,箇中孤獨悲哀自不必多言。人生幾度春秋走過,幾番起起落落,終不過是大夢一場。

3.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盡負,死生師友。

——顧貞觀《金縷曲二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這首詩歌是清代文人顧貞觀為獲罪被流放的好友吳兆騫所作。顧貞觀面對獲罪的好友,既愧疚也無力,又想到自己這些年同樣境遇悽悲,故發此感慨。這兩句詞雖是詞人為好友所作,但卻與今天每一個漂泊在路上的我們何其相似。我也在這世間,苦苦飄零許久了啊!十年遊蕩,十年辛苦,卻終究庸庸碌碌,深恩盡負。

4.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劉過《唐多令》

我買了桂花和好酒,想要和好友再來一次少年時的暢遊,卻再也沒有少年時的瀟灑意氣了。年少的劉過和我們一樣,充滿了對未來和理想的無限暢想。但幾十載光陰倏忽而過,目睹了山河破碎,經歷了人生變故,他的心境再也不似少年時的無憂無畏,即使再飲桂花美酒,卻再也不是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了。年少的我們也曾不諳世事,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暢想和期待,但經歷了人生的奔波起伏,少年的心性被現實消磨,一切再也不是舊時模樣。鮮衣怒馬轉頭成空,再回看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5.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想要將滿腹心事付與瑤琴一曲,卻無奈知音稀少,縱使彈斷琴絃,又有誰能懂箇中心思?我們總是希望心事有人聽,悲喜有人知,然而知音卻難尋。眾生雖芸芸,卻無幾人能聽我弦中之音。

6.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春天還未到來,鬢角卻已經發白。在這人間,別離太久,竟是悲也不成悲。情感在倏忽歲月間似乎變得遲鈍和麻木,並不是不再悲哀當初的離別,只是這種悲哀在心中已經積累的愈發沉重,而自己已經在日復一日中習慣於這份沉重,就彷彿自己也感覺不到這份潛藏於內心的悲哀了。"不成悲"的表象之下恰恰是一份更深的深入骨髓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