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多半都拥有这项技能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报名门槛(论文、专利不再作为可利用资源)外,五大学科竞赛的作用更加得到凸显,尤其是C++信息学奥赛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10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多半都拥有这项技能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招生模式打破唯分数论的高考制度,来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2018年之前,全国90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约一半认可考生提供的发明专利、论文出版等材料。但这催生了各种形式的造假,购买专利署名,也有培训机构声称可帮助考生花钱买论文和奖项。这次自主招生改革算是一个及时的补漏纠错之举,很多人对此表示赞同,因为依靠高校加强审核、严格筛选,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

高校在这次自主招生取消论文和专利作为申请材料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五大类学科竞赛获奖要求。清华大学提出的报名“最低门槛”中表示,2019清华自主招生不再承认研究创作和突出才能等作品,明确规定考生最低需满足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四等奖其中一项,这些难以弄虚作假的学科竞赛得到了公众认可。这一升学信息需快速渗透到家长群体中,便于及时调整自主招生的准备方向。


10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多半都拥有这项技能


截自清华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

从上可见,最低申请条件的七项中,后三项都是与编程相关的,编程或信息学的受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在上海交大近两年的招生简章中,“获得高中阶段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一等奖”这两项都是除五大学科竞赛获奖之外唯一的申请条件。


10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多半都拥有这项技能


在我国,编程能力也已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推广编程教育。在2018年浙江省把信息技术加入高考后,2019年广东省也将信息技术(含编程)加入高考,多个地区也将编程纳入中考、甚至小升初考试。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课标,也提出了高中生“学会一种编程语言”的要求。而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时就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的充分重视,“编程课”将会在10年内成为所有的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响应少儿编程和人工智能趋势,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得到了各高校的青睐,对未来有强应用性的C++编程,在升学方面也体现出了极强的竞争优势。

20 年前,学英语不是为了成为翻译员;10年前,学习电脑不是为了成为打字员;今天学习编程,不是为了让孩子们都成为程序员,而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门,走进更广阔的未来世界。最后愿关注自主招生的家长和同学快速进入备战状态,迎接自主招生,取得好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