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工廠“東南飛”現狀

中國工廠出海東南亞就是好方法?傳統外貿從業者說沒那麼簡單。

當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沒有趕上生產成本紅利消失的速度,不可避免出現了一個尷尬局面:“工廠要跑了!”

享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當前正面臨著東南亞國家“低成本優勢”的挑戰,外加中美貿易的再度不安,外貿代工廠的“圖譜”正發生悄然變化。

尋找“中國製造”之外的另一條路徑


分析:中國工廠“東南飛”現狀


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營銷中心總監翁林生告訴雨果網:“目前,中國已有部分廠商受貿易摩擦、人力成本上漲的影響,紛紛將製造基地進行外遷,有的從一二線城市遷移至三四線城市,還有的甚至選擇出海遷往東南亞、非洲等地。”

邵陽美麗來發製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袁巧遇也有同樣感觸,她表示:“在過去幾次拜訪製造企業交流過程中發現,有些企業的佈局正發生改變。比如,一個數萬人的工廠,近兩年他們把50%的產能都搬到孟加拉國、越南等地,20%以上遷往印度、非洲等,國內剩下不到30%,這些都是令人深感憂慮的事情。”

外貿代工廠遷移真的能解決當前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危機嗎?雨果網採訪多家在海外均有設廠的外貿企業發現,事實卻非如此。


分析:中國工廠“東南飛”現狀


浙江天喜廚電股份有限公司炊具銷售總監李湘傑直言,日益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或許是當下外貿代工廠遷移至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原因,但是企業自身競爭力下降其實才是問題的根源。“據我觀察,最近幾年外貿工廠遷移的大部分是屬於電子製造業的代加工廠或組裝廠,這些企業自身盈利能力較弱,廠房設備陳舊老化,抵抗產品更新換代和同行競爭的能力較弱,產品難以銷售,導致庫存積壓。”

袁巧遇也認為,勞動力成本優勢通常不是外貿企業海外設廠的唯一決策要點,這其中還要兼顧考量潛在內需市場發展、產業鏈配套、管理文化,以及經商環境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輸出等諸多因素。

弊端凸顯,外貿企業海外設廠的幾大攔路虎

有人將代工企業喻為一支遊牧大軍,哪裡工資低廉就往哪裡移動。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

儘管孟加拉國、越南、印度等已經成為外貿代工廠的首選,但打算遷移和初來乍到的外貿企業還有必要了解更多已經落地的企業在該地區的人和事。

1、勞動力成本低廉背後,員工效率令人堪憂

“前不久,在參觀越南洗滌用品加工廠的車間時,發現在車間裡幾乎很難看到手腳特別麻利的分揀工,工作氛圍過於安逸,而一些熱火朝天的緊張畫面更是難以捕捉。”江蘇隆力奇集團總經理孫德華透露,“在東南亞市場,員工培訓其實是一段十分艱難的旅程,通常情況下我們要花費近一週的時間對每一位新員工進行個人衛生、著裝以及紀律的培訓。”

2、斷鏈的產業鏈,廠房管理難度加大

外貿企業紛紛進行海外投資設廠,無外乎利用當地廉價資源,規避貿易壁壘以接近消費市場,但往往容易忽視了這些相對落後地區產業基礎薄弱,限制了其發展空間。

翁林生指出,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部分跨國公司的合作者曾一度勸其到東南亞投資設廠,但他很清楚制約整個廚房家電發展的重要瓶頸,關鍵還在於產業鏈的配套。

“首先,雖然東南亞人力成本比中國便宜了將近一半以上,但是供應鏈和運輸時間相對更加繁瑣;其次,當地市場工人工作態度和效率方面,也容易導致貨期不穩定;再者,除了簡單的產品在東南亞生產外,還有相當部分生產配料仍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就導致企業在成本預算上增添重重壓力。”

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商務經理全柳斌也深有體會,此前其也曾在東南亞投資了洗滌用品的工廠,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最重要原因還在於當地市場缺乏相關的配套,成熟技術工人屈指可數,因此,為了完善產業鏈的配套,企業開始將重心放之於國內工廠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一方面,投資上游的一些洗滌材料,另一方面,逐漸向下遊進行拓展。”

3、工人維權活動頻繁,影響工廠正常的生產活動

據孫德華介紹,在東南亞國家,當地工人普遍認為老闆和工人是理所當然的對立面,因此工人們維權意識很高,罷工行為屢見不鮮。比如,前不久,柬埔寨工人不斷要求漲薪,就發生接二連三的大規模抗議示威,這些現象令各大品牌不敢輕易下單,除此之外,還有孟加拉工廠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無不令人擔憂。

或許在部分外貿工廠眼中認為,要有效規避各項成本的上漲,最為便捷的途徑就是“到海外設廠”,而全柳斌對此則並不認同。他說:“只有真正在東南亞市場投資後才會明白,工人低工資其實並不意味著製造成本低。”比如,以洗滌用品為例,目前中國沿海城市洗漱用品廠流水線熟練工人月薪3500-5000元人民幣不等,而在越南,月工資水平約為2000元人民幣,但員工的工作效率卻要比國內低20%左右,另一方面,由於訂單下滑甚至不足等情況發生,不少當地工廠還面臨著被迫停止生產局面,生產設備也將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