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01

教育部今年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

4月2日,教育部公開2019年部門預算。在關於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情況說明中,今年教育部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

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內容主要包括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和學位論文抽檢等三項。該項目總撥款金額為32312萬元,人才計劃專項經費30868萬元,學位論文抽檢800萬元,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644萬元。

其中,在學位論文抽檢的實施方案中,教育部表示,2019年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每篇抽檢的學位論文送3位同行專家進行通訊評議,而3位專家中有一位專家評議意見為“不合格”的學位論文,將再送兩位專家進行復議。

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方面,從2019年起至2021年,每年都要有獲得授權滿3年的新增學位授權點接受專項評估。此外,還有專項檢查。根據中央巡視和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情況,選擇個別專業學位類別,不定期隨機抽取一定數量培養單位,委託有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專家實地考察方式對培養單位教學質量和管理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北京青年報)

02

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腦死亡是腦功能的永久性喪失,這意味著人類生命的終結。如今,臨床器官移植的器官極大依賴於腦死亡患者,其器官捐贈為全世界器官移植的器官供應約四分之一。而在一些國家,評估腦死亡對於節省醫療資源和減輕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來說也很重要。

用於診斷腦死亡的公認標準基於神經學檢查。目前用於診斷腦死亡的指標逐漸在完善,例如> 6小時的預測試,不可逆的昏迷和內分泌紊亂。評估腦死亡的理想輔助測試需要滿足非侵入性,敏感性,普遍可用性,以及及時且易於在床邊進行。然而,目前的測試方法都不符合所有這些標準。


一週科技盤點 | 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近紅外光譜(NIRS)是一種非侵入性、方便、連續、相對廉價地監測腦血流動力學變化的新技術。近紅外光譜(NIRS)技術利用近紅外光照射組織,通過記錄組織中的漫反射光和修正的Beer-Lambert定律來定量組織中的血紅蛋白濃度。來自中國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看到了使用近紅外光譜來評估腦死亡的可能性——這是近紅外光譜之前從未被考慮過的功能。

他們收集了18名腦死亡患者和20名健康受試者的近紅外光譜數據,試圖用一種定製的便攜式近紅外光譜儀來評估腦死亡。

傳統的腦死亡評估複雜、耗時、甚至是侵入性且不太可靠。NIRS技術具有非侵入性、實時性、可移植性、多參數和操作簡單等優點,並由 FIO2‐varied O2 吸氣協議支持。這一成功的應用表明,直接近紅外光譜測量在腦死亡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具有不同的地方,即Δ[HbO_2]和Δ[Hb]。這表明近紅外光譜(NIRS)技術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腦死亡評估方法,與腦電圖等常規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這項研究可能為評估腦死亡和其他腦功能障礙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方法,”研究小組成員Ting Li說。


03

通過顏色變化檢測火災的探測器

火災探測器感知煙霧或熱量並觸發警報,已是在最好的情況下提醒人員疏散並防止可能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了。因此,快速和準確的檢測系統以及避免假警報是非常需要的。

實時的、基於視頻的火災探測是目前最可靠的報警技術,它利用攝像機識別煙霧和火災的特徵。然而,這項技術不能在燃燒前階段識別即將開始的火災——從安全角度考慮,最理想的當然是燃燒前期就識別。

在自然界中,溫度的變化會引起某些生物的顏色變化。一個常見例子是秋季時葉綠素分解代謝導致植物葉片從綠色轉變為黃色、紅色、橙色或棕色。在葉綠素代謝的啟發下,四川大學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依靠顏色變化來指示熱量積累的火災探測方法。

一週科技盤點 | 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該方法使用一種基於鄰苯二甲腈的前驅體分子傳感器(PMS),該傳感器在180°C左右形成熱穩定的酞菁(PC),該溫度遠高於大多數日常應用的環境溫度,但低於木材和高分子材料等可燃材料的點火溫度。從PMS到PC的化學轉變伴隨著從白色到綠色的顏色變化。


一週科技盤點 | 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在此基礎上,他們研製了一種基於圖像識別算法的火災預警組件(EWC),實現了火災預警系統的實時監控。與肉眼觀測相比,該算法顯著縮短了EWC的響應時間。275°C時在20秒內觸發警報,3秒內檢測到明火,使該設備在燃燒前和燃燒後階段都有效。

DOI: 10.1002/adfm.201806586


04

可擦除重寫的發光薄膜

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的Reineke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了厚度不到50µm的簡單塑料薄膜,它比人的頭髮還薄。他們在這些透明的塑料薄膜中引入了有機發光分子。

一週科技盤點 | 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一開始,這些分子處於一種不活躍的黑暗狀態。通過局部使用紫外線照射,可以將這種黑暗狀態轉變為活躍的發光狀態。

掩模照明或激光寫入激活可以印刷到箔上的圖案,其分辨率與普通激光打印機相當。類似於黑暗中的發光貼紙,圖案發光時可以讀取圖案的信息。 並且通過紅外燈照射可以完全擦除標記,並寫入新數據。

這些可編程透明標籤的工作原理是:塑料薄膜中的氧分子會從發光分子中“偷取”光能,使發光分子不發光,而紫外線輻射會引發化學反應,有效地清除層中的氧氣,因此,發光分子被激活並能夠發光。

而使用紅外光導致箔的溫度升高,從而導致氧滲透性的增加,從而使層再充氧,為發光分子發光猝滅過程,所以可擦除。

這些新穎的標籤可以製造成任何尺寸。每平方米不到兩歐元的低材料成本使其具有廣泛的應用:諸如條形碼、序列號等希望能夠隱藏信息的應用,按需讀出。此外,這些不可見的標籤可以將文件的安全性和防偽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Reineke教授進一步考慮到:

“這些隱形且可重寫的標籤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我們製造的這些標籤比傳統的條形碼更薄。或許是許多常用的信息交互技術的另一種替代方式。這些發光標誌可能會使電子設備在儲存信息方面被淘汰。這些系統的開發和優化開闢了一個廣泛的研究領域,以跨學科的方式將材料開發,工藝工程和基礎研究結合在一起。”


05

多色的力致發光材料

力致發光(ML)材料在諸如顯示器,人造皮膚和應力傳感器等現代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力致發光材料僅有有限種顏色。

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香港理工大學的Bolong Huang教授和深圳大學的Dengfeng Peng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Feng Wang教授及其同事研究出了一種能夠擴大ML發射範圍的通用方法。

ML材料用鑭系元素離子活化,鑭系元素離子被整合到氧硫化物晶體(CaZnOs)中,並顯示出從紫色到近紅外區域的強烈ML性質。

在機械力作用下,ML材料通過摩擦電效應累積表面電荷,引起空間電荷分離和團聚,引起了光子發射形式的能量釋放。

摻雜鑭的ML熒光粉,每種都具有獨特的顏色,可用於產生加密的防偽圖案。若用不同的ML材料標記,那就可以通過顯示的不同顏色提取出加密信息。

Bolong Huang教授:“摻雜的CaZnOS熒光粉中顯示出強多色ML發射,其強度與典型的CZOS:Mn材料相當。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了這項工作中的高性能ML機制,即鑭系元素摻雜的CaZnOS晶體。我們還建立了一種方法,通過調整 Tb3+– Mn2+摻雜的CZOS熒光粉的比例,精確地控制從綠色到紅色的ML發光顏色。明亮的多色ML材料在銀行防偽和安全應用上具有極大的潛力。”

DOI: 10.1002/adma.201807062


06

用於人工視網膜植入的有機光電二極管

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患有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如視網膜色素變性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感光細胞逐漸退化,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喪失。

多年來,電子視網膜假體因為其利用電刺激接收和組織視覺信息的剩餘視網膜神經元顯示出恢復視力的巨大潛力。

2012年首次提出的光伏視網膜假體由像素組成,這些像素獨立工作,將脈衝光轉換成觸發神經活動的脈衝電流。與傳統的眼外供電的視網膜下手術相比,光伏植入物是薄薄的並且無線,手術過程相當簡單。

在這個系統中,患者戴著裝有攝像機的視頻護目鏡,攝像機由便攜式計算機處理,投射到視網膜上。每個光伏像素將近紅外(NIR)光轉換成電流脈衝,然後通過刺激微電極和視網膜網絡將其傳送並傳播到神經細胞。

一週科技盤點 | 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腦死亡檢測新方法

柔性電子技術的最新進展為這一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來自埃因霍溫工業大學的René Janssen教授設計了一個靈活的平臺,該平臺基於溶液處理的單結和串聯有機光電二極管(OPD),集成了濺射氮化鈦(TiN)激發和返回電極。

他們結合實驗結果,模擬了微電極與OPDs像素在生理鹽水環境中脈衝近紅外(NIR)照明下的性能。

通過對單結OPD和串聯OPD的比較,證明了這兩種像素都能在脈衝近紅外光下提供模擬神經元所需的電荷,而只有電極尺寸較小(~35µm)的OPD才能覆蓋每脈衝神經刺激窗口的全部電荷,因為其有較高的開路電壓(VOC~1.4V)。

這項研究為未來的高分辨率視網膜修復術開闢了道路,但這些高分辨率視網膜修復術仍然面臨多種工程上和生物上的挑戰。

DOI: 10.1002/adma.2018046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