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在教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现象,“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哥哥姐姐教大学”,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得到初步改善,但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教育现象,就是教师的“阴盛阳衰”,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学上表现突出,学前教育就更不用说了,这也导致现在的男生普遍缺少阳刚之气,动不动就哭鼻子、掉眼泪。而如何改变教育上的“阴盛阳衰”的问题,这想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有人说提高教师待遇,这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学男教师少的问题,但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还要了解中小学男教师稀少的原因:

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一、社会认同度较低

俗语“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这主要是针对男人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俗语,主要是社会上对男教师的认同感较低,这种现象尤其在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近五十年的时间表现最为严重。一来,工资水平较低,难以养家糊口,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每年老师都会有一两次的罢课,主要原因是工资低还不能按时发放,一拖就是三个月到半年,这还是在临近2000年的时候,这让老师如何养家,尤其还是个大男人。因而,有很多男老师在那个时候选择离开教师行业,另谋出路。

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二来,教师职业上升空间狭窄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男老师更不被社会认同,通常的感觉是没本事的男人才窝在家里当老师,在社会上的认同感和存在感相当低,更别提什么职业幸福感了!职业上升空间狭窄近十年老师的职业待遇有所提高,且国家现在仍然在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近几年教师行业成了比较热门的一个行业,每年全国各地的招聘都会吸引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教师招聘(以东部沿海地区最热,西部较冷),但我们会发现参加教师招聘的还是以女性居多,例如我在2015年参加的一次教师招聘考试上看到一个考场30人,只有3位男性,这种现象主要还是教师职业的局限性,进入教师行业几乎上升空间为零,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教师,熬到退休,最后仍然会被人看做是一辈子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虽然有能在这一行做出“状元”来的,但“状元”也就这一个。

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三、缺乏职业幸福感

在教师待遇不断提升的同时,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在不断增大,以及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这也是男教师比较少的一个原因,当在社会上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时候,回答老师,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嗯!工资怪高(编制内的教师都知道教师工资的构成,并没有所说的真的怪高!),活很轻松。另外,如今只要说给教师涨工资网上是一片反对、讨伐之声,且教师已经是和农民工最直接的比较对象了,只要教师涨工资就是对农民工兄弟的最大不公。因而,男性选择教师职业还是非常少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在这个职业上获得肯定和幸福感!另外,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基本上都局限于在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期间,一旦没有了这一身份,态度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因而,要解决男教师少的问题不仅要从待遇上提高,还要从各个方面让教师尤其是男教师获得认同获得肯定和幸福感,让自身感觉自己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