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渤海国”在哪里?是谁建立的?

聊以自娱2


导读:渤海国,公元698年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我国东北建立的政权。渤海国从公元698年建立到公元926年被耶律阿保机灭亡,共传15王,享国229年。


渤海国名的由来

唐朝六大都护府中安东都护府是用来管理大唐东北部少数民族区域。下设营州上都督府、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其中渤海都督府就是用于管理粟末靺鞨的军政机构。这也是后来大祚荣受封渤海郡王和渤海国名的由来。


渤海版图

作为唐朝的藩封国,长期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周边国家、部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交往,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故被当时的人们誉之为“海东盛国”。渤海国巅峰的疆域,南以浿江(今大同江)和泥河(今龙兴江)与新罗为界,北抵今三江平原一带,与北黑水靺鞨相接,东临日本海,西至今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接壤契丹。


渤海国的灭亡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契丹灭渤海国后,封皇太子耶律倍于渤海故地,因渤海在契丹东方,故名为东丹国。


历史莫名的喜感-民族关系的延伸

安东都护府下设的几个都督府要特别注意室韦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注意渤海都督府比较好理解:渤海国由靺鞨人建立,被契丹人灭亡。但是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帝国200余年后,又被靺鞨人的后代女真建立的大金帝国所灭(靺鞨到辽代称女真)。是不是很有历史的喜感?相当于女真和祖先先后建立了三个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的政权,并且一个比一个厉害。顺序是这样的渤海国---金国----后金国(大清)。

再看另外一个室韦都督府: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崛起时间稍微晚于女真建立的金国。但是一旦狂暴崛起,就一路远古世纪的霸王龙东征西讨,很快吞下3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比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更早的入主中原,面积远超大清的元帝国。从蒙古崛起摧枯拉朽般的灭亡金国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历百年征服西北蒙古割据势力,这两个民族已经跨越时空,相爱相杀了几百年。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圣立元年,(公元698--926年),我国曾有一国家,叫渤海国,698年建国,926年被当时的契丹国所灭。渤海国初名为震,是大祚荣袭其父乞乞仲象所受武则天授予的爵位震国公。

建国两百二十九年里,渤海国农牧,文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均繁荣昌盛,在纺织,冶炼,工业加工都颇有建树,是为当时中原人眼里的的盛国,。

渤海兴于高句丽,亡于契丹。当时的耶律阿保机乘渤海国内乱,起兵攻打渤海国,没多久,就把渤海当政国王擒拿了,渤海国亡耶律阿保机趁机让自己的儿子当了国王!改渤海为东丹国。五十七年以后,废东丹国号,东丹与中原融为一体。

渤海国昌盛时期,也是按照唐朝的模样建造自己的行政体系,设立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个县。

五京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坐落在离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渤海镇上,现在属于东京城林业局所在地,当时的原貌考察发现,当时的上京完全是以唐朝首都为模子建造,唐朝首都有三百八十一坊,上京有八十二坊。现今遗址也颇为完整,上京龙泉府,古井址,禁苑等。主要遗物有石灯钟钟,大石佛,大石龟等

建国200多年,虽然渤海国文化发达,但传世文献堙没殆尽,大部分靠后人考古挖掘,尤其是历史地位,归属问题一直是日本,韩国的争议。认为古代的渤海国属于它们的附属国,其实根据大唐历史资料,渤海国一直属于中国。






芒果绵绵冰呀


渤海国名字来源于唐玄宗皇帝时期赐给时任渤海国国王大祚荣的封号“渤海郡王”而来,但在此之前,渤海国已建立了近十五年的时间。

在唐朝建立时,东北亚一带活跃着一支非常强大少数民族-靺鞨,后来分为好几支比较大的部族。其中在今天黑龙江流域附近生活的靺鞨人称为黑水靺鞨,而在今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生活的靺鞨人称为粟末靺鞨。

靺鞨族历史悠久,在北魏时就已经和同是中国东北地区强国的高句丽连年征战。

夫余国衰落后,粟末靺鞨开始南下,而高句丽也在积极北进,他们的目的都是填补夫余国灭亡后的权利真空。因此粟末靺鞨和高句丽瓜分了夫余国故地。这段时期,粟末靺鞨在和高句丽的争雄中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

隋末唐初时,与高句丽斗争处于下峰的一部分粟末靺鞨部族因不愿臣服于高句丽,迁到辽西柳城一带,而未迁走的粟末靺鞨居民则被高句丽征服。成为高句丽对外作战的附庸军。

随后太宗高宗两朝不断对高句丽用兵,两边的粟末靺鞨均有参与,在战场上也互相杀伐。随着唐朝对高句丽军事行动的不断胜利,助唐作战的粟末靺鞨获得了大量俘虏,同时也不断受到唐朝赏赐。高句丽快亡国时,粟末靺鞨的实力已经为东北其他少数民族所忌惮。

武则天当政时期,契丹反叛,唐多次派重兵压境,均被契丹击溃。为粟末靺鞨脱离唐朝统治者的控制创造了条件。不久后后突厥崛起,不断入寇唐在东北的边州,契丹和奚也依附于后突厥,给唐朝造成麻烦。此时东北与中原的道路被隔断,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抓住机会,于公元698年立国称王。

公元十世纪,契丹崛起,而此时的渤海国已陷入分崩离析的危机之中,契丹趁机大肆进攻渤海国,不断掠夺渤海国领地。

公元925年冬季,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亲征渤海,第二年春季,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陷落,渤海国灭亡。


太极殿里的千牛备身


渤海国(698年-926年)“渤海国”名来自于唐朝所赐的“渤海郡王”封号。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是我国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初称“震国”。七年后(公元705年)归附于唐王朝,十五年后(公元713年)被册封为“渤海国”,由于谐音也成为北邵国,与南面的南昭国相呼应。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被契丹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靺鞨历史上最早出现在北齐,包括十余个部落,粟末部落分布在最南部,靠近内地和高丽,所以发展非常迅速,隋朝建立后,粟末臣服于隋朝,从政治上确立了从属关系,隋帝杨广在位时一起攻打过高丽,立有战功。唐朝建立后,在粟末靺鞨居住的地方设立了燕州,首领被封为燕州总管。696年,契丹发生饥荒,契丹向营州都督请求给与救济,但都督非但不就还凌辱契丹首领,引起了契丹人的强烈不满,6月16人契丹人在营州叛乱,杀死都督,没几天队伍发展道路数万人,武则天派兵讨伐,唐军大败,不过最终被杨玄基平定叛乱。契丹人的反叛削弱了唐王朝东北的通知,给靺鞨族创立地方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698年创立的自己的王朝,国号震,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建国后,唐朝一直忙于东突厥,无暇顾及震国的建国活动,使大祚荣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705年唐朝与东突厥关系缓解,唐中宗派使臣前往震国招抚,大祚荣欣然接受,双方达成和解。706年东突厥再次范进,唐朝损失惨重。713年唐朝又派使臣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受册封后,大祚荣去掉靺鞨,称为渤海,忽汗州都督府也称为渤海都督府





修阳历史趣事


看过余秋雨.《脆弱的帝国》,此国烟没在历史长河里无声无息


白与黑946


你问的是商周时孤竹国?其地今日辽宁营口至山海关地区!


维权78380048


渤海国应该是原东北东南地区以扶余人为主体建立的,扶余人是高度汉化的民族,他们效仿隋唐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完整的政权。后来渤海国被契丹也就是辽国所灭,并且逐渐地融入了汉契丹女真及高丽等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