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一般认为,黛玉是个“小性子”、小心眼的人。这还真不是偏见,黛玉确实心思细腻。比如湘云听说起了诗社,高兴之下就要“邀一社”,却完全不顾忌自己菲薄的零花钱,能不能支撑起一顿豪华的聚餐。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同样是寄人篱下,黛玉就小心翼翼得多了。不仅时时忧虑“我是一无所有”“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担心自己的吃穿用度会惹“那起小人”“多嫌”,甚至在丫鬟不给自己开门的时候,也会想到“虽说是舅舅家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不敢坚持叫门。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心思细腻的人,有时会有轻微的“迫害妄想症”,认为别人会对自己不利。黛玉以宝钗为“假想敌”,是不是也属于“迫害妄想症”呢?

黛玉是仙姝降世,带着“还泪”的使命而来。她的感情、她的注意力,都是以宝玉为中心的。换句话说,凡是宝玉关心关爱的女孩子,黛玉都会有点敌意。就是实在轻微、构不成敌意的时候,她也会多放一点关注在这些女孩子身上。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比如宝玉私祭金钏儿,别人也许不知道,黛玉却一定知道,否则不会借戏说事:“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这像是才女的话吗?妻子投井而死,丈夫就妥一碗水对着哭--能哭得出来吗?你确定他不会喷饭?实际黛玉是在调侃宝玉:祭金钏儿非得在她的生日,非得到城外僻静的地方,你随便祭祭不就行了?但是这样不通的话,宝玉却听进去了,后来还用来教育藕官:“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这是恋人间的一种心意相通,别人无法参与其中的。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再比如刘姥姥胡诌了个少年夭折的标致小闺女茗玉(有的版本没有写出这个名字)在雪下抽柴,宝玉“闷的心中筹画”,还没说出来,黛玉已经借雪下吟诗来调侃:“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咱们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其实这时候宝玉对这位茗玉小姐的关心,还没有完全表露出来,黛玉实际有点先知。但是她的感觉非常准确,接下来宝玉就“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又派茗烟去探访庙宇。而大家都听了“雪下抽柴”的故事,黛玉说出来,却只有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话”,宝玉理解了她针对他的调侃。这是恋人间特有的默契。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再比如,宝玉替彩云瞒赃,并不涉及男女之爱,但仍是对美好少女的怜惜。所以黛玉行酒令,随口就说:“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窃盗的官司。”可是她并不是针对彩云,因为彩云红了脸黛玉很后悔。她的目标只有宝玉。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再比如,婆子说一句“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了”,黛玉就知道宝玉马上会联想到宝姐姐。“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还真不是嫌周瑞家的势利,而是对打扰恋人独处的干扰者的不满。原来我没想通这个道理,还真的分析过三春与凤姐的住处,看周瑞家的是顺路还是故意冷落黛玉。后来才想明白,果然接下来宝玉就问“宝姐姐在家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宝钗不来,正好宝黛独处,少了碍眼的。宝玉这一问,想必几天也没想起来宝姐姐,却被周瑞家的以送宫花为名提醒了,怎么叫黛玉不含酸?“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是冲周瑞家的发脾气,却不是为了几支小小的宫花。

宝玉是“情不情”,凡是美好的他一律关心关爱,包括死去的、甚至包括传说中的。而在大观园中,迎探惜三春,不管是自身的出色程度,还是与宝玉的感情深度,都比不上钗黛。黛玉当然不会对她们吃醋。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而另一个出色的才女湘云,黛玉也是暗含醋意。或者说,未尝没有把湘云当作“假想敌”。“公侯的小姐”“贫民的丫头”之辩,“幺爱三四五”之嘲,都是“假想敌”的外在表现。

但是对湘云的酸意与敌意,很快就过去了。而对茗玉小姐,对金钏儿,对彩云,甚至都算不上醋意,只是寻机调侃宝玉而已。只有对宝钗,直到宝玉挨打、“因情感妹妹”之后的次日清晨,黛玉还在笑话宝钗“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她假想的“敌意”,浓烈而又持久,这又是为什么?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心病必须心药医。黛玉的敌意,只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宝玉。宝玉固然是“情不情”、怜爱每一个美丽少女。但是对宝钗,他的怜爱也的确持久了一点:看到宝钗的玉臂就发呆,听宝钗说半句忘情的话就“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甚至听婆子提一句“姨太太”,就想起来几天没见宝姐姐了。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但是,宝玉对宝钗的怜爱,是对众多“不情”中比较深的一个,与对黛玉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感情完全不同。但是这个话,他不好说,她也不好听。他们的爱情,要在试探、猜疑、争执、解释中摸索很久,才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大观园中优秀女子很多,为何黛玉偏以宝钗为假想敌?

宝黛找到爱情的光明,宝钗可还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摸索。这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姑娘,要到亲口听宝玉说出“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之后,才会了解到自己爱情的虚妄,才会放弃对爱情的痴想,才会把自己与黛玉放到健康的关系中来--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或者更早一点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之后,钗黛二人就消除了疑忌,再也不是“假想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