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在私募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知名私募基金淡水泉旗下产品增持某个投资标时,就是该标的的抄底时刻,又被称为“淡水泉时刻”。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今年1季度,“淡水泉精选1期”出现在了肥料行业龙头企业金正大(002470)的前十大股东名单。这一次,“淡水泉时刻”是否会再次上演,悬念待解。

//

行业龙头地位不改

上游成本冲击有阵痛

//


专业做投资的都知道,比观点更有力的是数据,比数据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所以我们在看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时,比增长更重要的是增长背后的逻辑。

2018年,受供给侧改革、环保等因素影响,国内尿素、磷肥、钾肥等原料肥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复合肥行业作为原料化肥行业的下游行业和种植业的上游行业,呈现两头受挤压的状况。一方面上游原料化肥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不高,农民对高价肥的接受意愿不强,行业效益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2018年,在上游原料肥、基础肥有先天优势的企业业绩表现相对较好,专注在下游肥料产品研发、销售的企业压力较重。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数据源于各企业公开年报)


中化化肥就是显著的例子,企业主要盈利来源是基础肥(氮肥、磷肥、钾肥),依托自有矿产资源及规模优势,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同比增长34%,营收占比为65.16%,利润占比为87.23%,一举实现扭亏。

“家里没矿”的金正大,复合肥是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在原料肥行业一路走高的2018年,金正大公司的复合肥产销量连续九年居国内第一位,实属不易。公司普通复合肥营收84.26亿,毛利率达19.59%,较上年同期增长2.59个百分点,整体处于行业中上水平,间接说明金正大品牌在农户心里有一定的溢价能力。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数据源于金正大年报)


复合肥这个定海神针在手,金正大的持续造血能力无忧。各种前瞻性的业务探索、创新、试错也就有了本钱,这在行业转型刻不容缓的节骨眼上,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金正大2018财年整体经营毛利率22.2%,同比上年的16.15%有显著增长,其中高毛利的植保肥料、盆栽土产品对收入、利润贡献增加,显示出新型肥料领域布局初步见到成效。

从股市表现来看,受到营收、利润双降的冲击,加之中美贸易战外部因素影响,金正大股价自4月30日以来加速下跌,已经来到上市9年来的最低点,但从资金流向来看,主力资金抄底建仓痕迹明显,这是不是黑天鹅带来的“黄金坑”?有待后市验证。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统计数据来自雪球app)


//

研发费用投入高增长

筹谋行业技术门槛走高

//


原料肥市场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序曲,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化肥零增长向负增长升级,供给侧改革势必要向行业下游延伸。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至少面临两方面影响:一是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产能小、工艺相对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加速离场;二是绿色环保、肥效更高的新型肥料、特种肥料、土壤改良产品成竞争新赛道,技术门槛变高。

行业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复合肥行业产能利用率常年维持在25%附近,也就是说,全国2亿吨左右的产能,实际产量仅约5000万吨。这对于经济效率是巨大的浪费。

2017年行业规模前三的上市公司金正大、史丹利和新洋丰复合肥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比重分别为3.42%、3.33%和2.95%。行业CR3从2014 年的6.9%逐年提升至2017年的 9.7%。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利好龙头企业。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智研咨询:《2018-2024年中国复合肥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而在植保、土壤改良等新兴领域,金正大依靠实打实的技术投入,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2018年金正大集团拥有研发人员726人,同比增长3.42%,研发投入5.74亿元,同比增长30.52%,双双创历年新高。公司拥有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高端研发平台,行业内首屈一指。

对比新洋丰,金正大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是3.71%,前者是1.12%,绝对金额上,后者接近前者的两倍。

仅2018年,金正大完善和开发作物专用解决方案1200余套,完成营养方案和新产品试验3610个。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不可否认,研发投入的商品化需要时日,新型肥料产品从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红利也有一个过渡期,需要消费端农产品品牌化提速激活相关产品消费需求。但无论如何,监管和行业领跑企业都不希望这个新赛道重蹈复合肥产能过剩的覆辙,一定会通过更高的技术、环保门槛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竞争。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但不知何时上。如果对方向是什么的判断正确,那么对何时应验大可不必过虑。”

//

金丰公社模式快速复制

规模化夯实护城河

//


除了不惜成本的研发投入,最能体现金正大这家企业战略眼光的要属其控股的农业服务平台金丰公社。

作为全国首家现代农业服务平台,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的金丰公社,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2.67亿元,在全国22个省份建立了170家县级(含完成工商注册和正在建设)金丰公社,服务带动社员230万余人,累计服务土地面积1125万亩,帮助广大社员降低种植成本12%,粮食增收超过10%,综合收益超20%。

金丰公社依托金正大集团的渠道、用户优势,坚持“能下地、真服务、有情怀”的服务理念,围绕广大农户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开展了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服务模式,延伸农资套餐、金融保险、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

说的简单通俗一点,金丰公社要做的就是让专业的人来种地,让种地规模化,把这个效率提升的蛋糕在农民和各参与方之间做一个合理的分配。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万亿以上。

在这个万亿级市场里,金丰公社目前没有相当量级的竞争对手,一年多的时间,金丰公社已经跑通全国22个省份,只要速度够快,凭借规模化带来的效率、成本优势,软服务也有硬的护城河,甚至在农业服务领域再造一个金正大也不无可能。

中金公司在最近发布的研报中对金正大股票给予增持建议,看好“亲土1号”及金丰公社发展。而素有A股股神之称的雅戈尔投资从2012年起,已持有金正大达7年之久。

//

价值投资需要细心考察

也需要耐心的坚守

//


笔者认为,对于手握新型肥料制造技术和现代农业服务两张王牌的金正大,短期的成本冲击也好,需求低迷也好,财务管理不尽完善也好,都不构成看空的实质性理由,真正的价值投资需要在农业大周期下来观察一个企业的占位。

听其言,观其行,对于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也是如此。从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金正大21年来专注农业领域,没有去做任何不相关的多元化布局,连很多同行都或多或少参与的房地产都未涉足,由此判断,这不是一个想赚快钱的企业。

从企业领导人万连步来看,虽然为人低调圈外鲜为人知,但在业界还是很有口碑的人物。据业内人士透露,万连步最大的两个爱好就是走市场和跟管理团队开会,一走市场至少是一两个星期的连轴转,让陪同人员叫苦不迭。管理层会议上,会随时问肥料、土壤方面的专业知识,市场推广的执行细节,让每个高管都紧张冒汗,是一个全身心放在企业上的实干家。

雪球网友海阔天高267分析称:金正大表面上看上去负债率这么高,但是财务费用极低,去年甚至是负值,说明账面现金真实。通过贸易虚增利润,看不到动机,而且公司要回购8-15亿。董事长和高管还在不断增持。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综合来看,农业作为大国的立国之本,又是中国经济所剩不多的价值洼地,其长期价值显而易见。其中优秀的投资标的需要细心考察,也需要耐心的坚守。

对于金正大以及所有A股上市公司而言,在深耕业务的同时,也亟需在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加强投资者沟通等方面投入更大精力,以赢得投资者的信心与信任,避免不必要的误伤。

金正大:是质疑也是期待  “淡水泉”流入“黄金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