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國退步幅度最大的省會城市太原,今卻為何不如一個江陰?你怎麼看?

tuoshan


山西的問題比較典型,作為一個資源型的省份,山西煤老闆曾經輝煌過,但是隨著煤炭價格的平穩和國家整頓力度地加強,山西相對落後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約山西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產業結構單一、官商生態惡劣、交通不便、政策支持不足等。

所以山西要發展,首先就是改善營商環境,大力推進數字政務建設,多提拔一批耿彥波這樣的市長,避免塌方式腐敗。

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山西要發展,重點是產業,煤炭行業之後山西應該發展什麼產業?我想第一個應該是煤炭行業的做大做強,其次是依託太原理工和中北大學的軍工行業,再次就是依託大同-平遙-太原的旅遊業……在此基礎上山西要大力吸引煤老闆們回晉創業,山西商人在當代曾和浙商、潮商並列,是著名的紅頂商人,只要營商環境做好了,山西還是大有希望的!因為山西煤老闆的資金存量還是很大的!

然後山西需要重點改善的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這是閻錫山都懂的道理,只有交通搞上去才能吸引人才,只有人才才能發展產業。有了產業科技才能發展,然後依託好山西文化,山西的復興還是大有可為的。


青年史學家


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太原,今年北京211小碩畢業,想回來工作來著奈何沒有啥合適的機會,對於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理解。

從地理位置來講,山西處黃土高原,山比較多,交通很不便,去北京還好,去南方的車基本都要繞道石家莊,時間上會增加不少,同時,同時交通不便也導致各種運費增加,我從北京寄順豐去上海和寄回太原的價錢差不多,從北京寄郵政包裹回太原大概是4塊一公斤,從太原寄包裹到上海菜鳥盡然說要8塊一公斤(他說山西出去的車少),另外一點體驗不好的地方是天貓超市,尤其是生鮮板塊,你把地點切換到北京,那品種又多還經常有優惠,然後你再把地點切換到太原,生鮮基本沒有啥,看起來又貴又不新鮮。

從教育方面,山西的一本錄取率百分之不到十吧,在全國也算倒數的,山西就一個211太原理工,平心而論在211裡算一般,這也導致了從本省直接產出的人才較少。

從吸引人才方面,感覺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政策,以我周圍的情況看,我得山西籍的同學們想回來的挺多但最後基本都沒有回來,山西沒有啥好的單位(我們專業能夠去的單位),工資也極低,但招起人來還特別牛(尤其是太重,親身感受),太鋼,太重,電科三十三所,還有兵器工業和中車的幾個單位,這些單位實習期基本三千多,轉正可能有五千多吧,你說我們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最後給5000塊,心酸啊!


30614027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太原人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2002年,可以說是煤炭的“黃金時代”,一說起山西大家都會聯想到煤老闆,同時衍生出了洗煤廠、焦化廠、冶金廠、煤化工等產業,一小波人通過煤炭積累起了鉅額財富,什麼私人飛機、悍馬車隊、北京買樓、7000萬嫁女、娶女明星等事件屢見報端。

藉著煤炭經濟,以及煤老闆的一擲千金,太原開了不少豪車店、名品店、大酒店。但是太原的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都沒有長足的進步,大多數太原的老百姓還是很窮的。

隨著煤炭經濟下行,煤老闆一蹶不振,太原經濟也受到了打擊,工廠停工、職工下崗成為常態。2010年12月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設立了“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太原經濟正在復甦。

太原2003年以來GDP總量:

2003年 515.59億

2004年 643.09億

2005年 895.49億

2006年 1013.38億

2007年 1255億

2008年 1468.09億

2009年 1545.24億

2010年 1778.05億

2011年 2080.12億

2012年 2311.43億

2013年 2412.87億

2014年 2531.09億

2015年 2735.34億

2016年 2955.6億元

2017年 3382.18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見,2003-2008年太原經濟增長基本和全國平均水平保持一致,雖然不比那些高速發展的城市,但至少還能有不錯的增長;2008年、2009年、2010年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和煤炭危機的影響,太原經濟發展乏力,一直到2013年太原GDP漲幅遠遠落後全國平均水平,這也是造成了太原發展緩慢的原因。

2014年到目前,太原經濟發展比較正常,2018年前半年GDP總量1729.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高於全國(6.8%)和全省(6.8%)2.3個百分點。

江陰市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是一座濱江港口花園城市,作為全國百強縣第一名,隸屬於無錫市。2018年上半年無錫市實現地區GDP 1877.3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214.28億元,名義增長速度為12.88%。

通過數據來看,太原GDP總量和增速都落後於江陰。

我沒去過江陰,沒有身臨其境體驗到。但是太原這幾年的發展,個人認為還是很不錯的,交通路網逐漸完善,地鐵即將通車,教育醫療資源也大有長進。

最後再說一句,如果離不開太原,我們就期盼他能發展的更好!


瘋狂太原人


太原現狀之我見

1、經濟方面:遙想80年代的太原,小到香菸、洗潔精,再到酒類、飲食、紡織、服裝、家電,乃至鋼鐵、化工、化肥、軍工、汽車、配電類產品,甚至銅鋁冶煉,無一不全。誇張點說,即使完全把太原封閉起來,太原城自給自足,毫無問題。然而,時至今日,所有的一切,無不衰落、凋零,導致年輕人的就業,無可選擇!這是政策的問題嗎?否!這說明,第一、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20年,管理和前瞻的判斷,出了大的問題,乃至於好端端的“家業”,敗得一塌糊塗。第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煤炭,對於太原而言,實是最大的敗因,讓人不知進取,只是倒騰。最新的段子中,上述工業廠名基本已經被房地產所取代。

2、城市建設方面:自2013年以來,確實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可以這樣說:太原漂亮了!耿市長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太原的城市面貌,山清水秀也不為過,再有5年,必能與任何一座城市媲美!

3、科教方面:這點與經濟方面類似,遙想當年(百年前),山西大學堂國內知名;建國初期,太原工學院亦乃全國知名院校,醫學院、財大、農大、師院……一應俱全,網絡全國各地人才,熱鬧非凡。然今日雖在,硬件也有發展,但物是人非,遠不復當年之勇,太原優秀人才只能外流,外地人才也不再進來,讓人扼腕。

4、交通方面:有一句俗語,山西不是“東西”,按理而言,在現在技術條件下,在背靠北京,鏈接東西南北的背景下,太原能成為交通樞紐,然而這幾年,僅一個大西鐵路,在西安至太原段早已通車的情況下,忻州至大同段卻遙遙無期!更何況,在其它較為地區高鐵已連成網狀,時速已300公里的現實之下,山西的半數高鐵時速僅150左右!看看剛剛通車的西成高鐵,還有已進入規劃的西安至重慶高鐵……反而西安已有成為樞紐的趨勢,已經繞開了太原,真是時不我待啊!

5、國內影響方面:建國初期,很多城市設立“太原街”,國內軍艦的四大金剛就有“太原”艦,時至今日,影響力的確早已沒落。

6、現實既已如此,如何發展?我以為:第一、正視工業能力的不足,大力發展工業開發區,優化開發區的基礎設施,讓有能力的企業進來,猶如大的房地產商一樣,給予優惠政策,發展新興工業。第二、“地上山西”盛名已久,發展旅遊業,優化基礎設施和餐飲、停車、衛生等條件,上下一盤棋,改變山西尤其是太原在全國的“髒、亂”形象。第三、發展創新山西的名優地方小吃,讓“早、中、晚”三餐真正有選擇,有傳承,乾淨衛生,在太原建設的大背景下,藉此促進太原成為國內的“宜居城市”,以此名片創造出真正的太原文化。


存在的我1971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朋友和同學現在還在江陰工作,三十年前我就去過江陰,近十年到哪兒出差也不下十次,可以說比較瞭解江陰,作為一個土著太原人有一定發言權。



首先,對於你把省會太原和縣級市江陰放到一起比較經濟發展,看似合理,但確是非常不實際和不客觀的。

把大太原和小江陰放到一起,立馬看出太原的落後和頹廢,立刻就顯出太原是多麼落後。可是放眼全國範圍,有多少個地方能比江陰發展的好呢?即使一些大城市的經濟體量大於江陰,完全是憑人口多和合並周邊縣區來做大GDP的,更不要說很多省區還存在在數據造假的成分。 反映真實水平的人均發展水平遠遠不及江陰市,甚至不如太原市,不知道題主的家鄉經濟水平是否也大幅落後江陰市呢?

江陰經濟發展水平比太原高可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太原人還打破頭爭著搶著進國營企業的時候,江陰的村集體經濟的規模就已經具有可觀的規模,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萬元戶。坐火車往南過了南京長江大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的洋樓,那個時候,大學生畢業時就出現江陰籍的學生不要國家分配工作,回村辦企業工作的情況。包括太原在內的大多數地區的人們的思想當時最少就已經落後十年了,相應的那個時候的經濟水平就已經有了足夠大的差距。

所以 ,對於太原與江陰差距巨大,早三十多年前就是明確的,不知提出這個命題的朋友出於什麼意圖?就是山西一省的經濟總量也僅能與無錫低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拿中國最先進的長三角地區與幾乎最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比,你簡直是沒得比了!



第二,包括江陰市在內的長三角地區,有很多先進的地方值得太原學習。要學習他們的思想觀念,政府服務理念,激勵機制,技術和管理,資本運作,吃苦耐勞等。總之,太原的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恐怕即便踏實苦幹上幾十年也追趕不上江陰的發展步伐。



第三,蘇南發展模式有不可複製的地方。比如,區位優勢就不能複製。江陰港是國家在九十年代初就確定的對外開放港口,具有聯動江海,承接南北的特殊交通樞紐的地位。

比如,國家政策的傾斜度難以複製,2011年江陰國家級高新區就得到國家批准成立。

比如,江陰深度融合上海,南京,蘇錫常等巨型經濟體,受到的經濟輻射難以複製。

比如,江陰也是著名的僑鄉,外資投資早,投資規模大,江陰一直是全國製造數第一的縣市。江陰有10家中國500強企業,12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17家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有47家上市公司。

比如,江蘇境內有數量眾多著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對外開放早且程度高,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獲得較為便利,各類人才聚集。



近代山西經濟曾經領先中國六百年,但我們今天確實是落後了,真對不起老祖宗啊!該是山西人清醒的時候了,儘管差距大,但是仍然還有機會。


茗茶泉水


我是山西龍城太原人,看到這個問題,很是有些汗顏,往往,在談及家鄉省會太原時,大家都把太原,放到三線城市,雖然無奈,但卻是事實。

太原發展乏力,個人認為,是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城市定位和政策,那真是換一任市長,一個花樣啊。這直接導致,幹啥也是半啦子工程。

第二,離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西安等核心城市過近,別說太原,整個山西省,都是人口淨輸出城市,人口大量減少。

第三,山西省內交通,一直讓人詬病,山西省臨近那麼多發達大城市,可自個兒,高速鐵路,11個行政地級市,竟然省會太原,都是前幾年才開通的高鐵;而三年多前,臨汾、大同、陽泉、運城、呂梁、晉中才開通高鐵,兩年多前,山西省內各城市,高速鐵路才真正修通;而現在,長治、晉城、忻州和朔州,竟然還沒有高鐵。

交通的嚴重不便利,制約了這個旅遊大省和農作物大省、勞務輸出大省的經濟發展。

第四,就是大家最關注的,一煤誤了所有。山西省11個城市,到處都是大型煤礦,除了煤礦,什麼都沒有。真正是一煤誤了所有啊。

第五,太原人(山西人)普遍小富即安,缺乏進取精神。尤其對新型行業,基本上不觸碰,自己不瞭解的,根本不去嘗試(這裡,不要老說李彥宏等人是山西人,人家,跟山西沒關係),這導致,經濟也就越來越差。

期待,家鄉能夠早日改變現狀,迎頭趕上其他省份。


董江波


我不比較,我說說太原或者山西的幾個問題或者缺點吧。

1,山西的教育不行,這個教育無論是哪個階段都不是很出色,我說說大學階段吧,全省沒有985,只有一個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學,這個大學在全國排名也不靠前,其次,山西人從骨子裡並不重視教育,沒有氛圍,即使在大學校園教育氛圍差和南方差距太大,缺少像河南江蘇安徽浙江這樣的教育氛圍。

2,山西的觀念陳舊,這個是相對陳舊,可能是因為地理上多山導致與外界交流太少,顯得思想陳舊,很多人偏愛國企、公務員、教師等穩定性工作,沒有活力。不愛出省,偏愛離家近的工作,錢掙得多少無所謂

3,地理環境很差,山西周邊有很多山,以太行山為代表,導致農業發展很難,與外界交通不便利,從地圖上看只和西安的交通還算順利,

4,距離北京周邊太近,發展不起來,很多機會都被首都吸附。

5,轉型旅遊業力度不夠,有成果但不突出,

6,領導層不行,政策不夠優惠,投資資金流進很少,甚至在流出。

7,人口太少,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型城市,人口流進不多,人才卻在流出,本來只有一個211,


痛也要呼吸


十多年前,山西煤老闆和溫州炒房團進京炒房,買房如買菜,一層一層、一幢一幢的搶。可謂是財大氣粗,不減當年晉商風采。

2010年,山西煤炭業重組,以一紙文件收購大批外地來山西投資煤炭的企業,數千億投資石沉大海。浙江商會將山西列入投資“黑名單”,還提名了兩個“投資預警區域”——山西和迪拜。

這麼多年來山西的資金不斷往外走,可進入的投資卻少之又少。這種惡性循環勢必會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太原作為山西的領頭也不例外。

太原的經濟發展緩慢究其原因無非就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資源型地區一般會滿足對資源的依賴,一種躺著也能賺錢的心態。而不會居安思危,不考慮地區的產業發展的連續性。一旦資源枯竭,那麼勢必會帶來經濟的下滑。

其二、距離京津地區太近,京津地區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沒有太多產業基礎的山西地區,在煤炭暴利中獲得的財富很容易地往周邊地區轉移,而不是被省會城市吸納。

其三、在北方地區的水資源不足,對環境的影響較大。也或多或少地阻礙了地方的經濟發展。

其四、雖然山西土地面積有16萬平方公里,可人口數量只有3680萬,GDP在2017年還不到1.5萬億,全省還只有北京的一半經濟總量。山西根本就無法從人口和經濟上托起一個強大的省會。

太原的人口437萬,GDP2017年也僅3382億。經濟實力還不足一線城市的一個強區,更不用說江陰地區了。在這個拼人口、比實力、看經濟的時代,顯然太原已經落伍了。

其五、太原的城市佈局也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城市沿著汾河發展,東西是山不容易擴張,只有南北延伸。現在的南北通道都快30公里了,一個主城區30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跨度達到了千萬級人口的半徑。未來的太原城市的格局決定著這個城市的規模有限,人口500萬應該是一個極限值。

城市要發展必須從觀念上改變,要在一個公平、平等、合理的投資環境中塑造一個嶄新的形象。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留給每個城市的快速發展時間已經越來越少,抓住城市發展的大好機會,循序漸進尋找太原的發展潛力。


鞅論財經


太原落後固然有客觀的原因,什麼扣門啊、思想陳舊啊、領導無能啊、缺乏教育啊等等。但就沒有主管原因嗎?就比如中央政府指導下的煤炭外運政策,還有煤炭限產政策之類。煤價山西人說了不算,採多少山西人說了不算,煤炭大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還要省委書記號召父老鄉親捐款。說沒有資金吧,山西啥生活用品都要向外省購買,受地形地貌影響,沒有那麼多人願意把工廠設置在山西貧困地區。至於出去打工,不是沒有,而是隻要在外面站住了腳的基本上也就不會回到自己相對貧困的老家了,而留下的人老弱病殘怎麼能提高勞動生產率?


地雷23498117


太原又被點名了,真是無奈呀。這幾年山西大力反腐,由亂轉制,有了較大進步,但轉型發展的壓力仍然極大,個人認為有幾點:一是交通落後。太原到省內第二大城市大同沒動車(北面),到晉城、長治、呂梁市也沒有動車(南面和西面)。南北不通動車,東西還少一撇(呂梁)。無法把厚重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利用起來,轉型乏力。省會太原沒有地鐵,城市形象肯定不好;二是招商引資與其它省份比,頂層設計差,不成體系,政策支持落不了地,各自為政,成效差。營商環境也差,有些行為屢禁不絕;三是轉型內生動力不足。天天喊轉型,第三產在GDP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但每年政府投資的主體仍是煤焦鋼等傳統能源等領域,全省服務業投資很少,口號喊的多,實際投入少,國企極其強大,民企生存空間小,從05年到現在過去15年了,轉型不見成效,傳統產業佔比更高了。四是民營企業弱小,承載不了年輕人的就業和夢想(不要談國企,人數量穩定,還都是關係戶,對就業貢獻不如民企),醫療交通教育落後,城市吸引力不夠,所以人口淨流出也不奇怪。幹什麼都缺乏高端人才,來了也留不住。所以太原發展,任重道遠。但是差距就是優勢,看怎麼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