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轉型,商務跑出加速度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转型,商务跑出加速度

這些年,遵義市商務系統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突出搞活流通和對外開放兩個重點,以項目支撐、平臺集聚、通道帶動為抓手,以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上下協作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以打造黔川渝結合部商貿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和內陸開放新高地、商務轉型發展試驗地、營商服務新福地為目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转型,商务跑出加速度

打造黔川渝結合部商貿物流中心

物流業是遵義未來打造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為此,全市深化內貿供給側改革,全力打造現代化流通新體系。

遵義市編制完成了《遵義市黔川渝結合部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5)》和《遵義市黔川渝結合部會展中心發展規劃(2018-2025)》,為推進商貿物流、會展行業空間佈局和打造黔川渝結合部商貿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促進了城市商圈、專業市場、美食街、農商旅綜合體基礎進一步夯實、發展進一步集聚。

以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建立了“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精準扶貧”的遵義新模式,完成遵義市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18個項目結項驗收,累計撥付中央補助資金8000萬元,有效推進企業降本增效。

其中,依託遵鐵物流公司建立了物流標準化托盤運營中心,貴州西部農產品交易中心利用標準化物流試點項目,建設了標準化冷庫3400立方米,租賃使用標準化托盤1500片和週轉筐3000個,帶動近3.5萬茶葉種植農戶參與項目;習水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基地養殖+中央廚房+物流標準化”方式,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

2018年,全市已完工投用冷鏈項目達133個,在建大型冷庫項目37個,遵鐵物流二期冷庫、蝦子辣椒城冷庫、農商旅公司湄潭、赤水、綏陽等一批在建重點冷庫項目(庫容約40萬立方米)正加快推進,全市新增冷庫容量100萬立方米、新增冷藏車100輛。

與此同時,全市以項目為抓手,穩步推進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建設。2018年,全市48個商貿物流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投資140多億元。

據介紹,中國辣椒城綜合物流園、遵義國際商貿城、新雪域農產品交易中心、萬豪國際建材城和奧特萊斯城市綜合體、唯一國際城市綜合體一期、新蒲匯購物中心、遵義高鐵新城愛琴海購物公園等一批商貿流通項目已建成投用,推動遵義商業從1.0向4.0轉型發展;

湄潭、綏陽、赤水農商旅綜合體項目已建成運營,習水、餘慶、務川、道真、桐梓、播州農商旅綜合體項目正在推進建設;

紅花崗區火車站美食街、匯川區林達美食城、新蒲新區黔北老街、桐梓縣“桐城·百味坊”美食城、湄潭縣名城外灘美食街、遵義高鐵站等一批特色商業街建成運營……

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如何讓農產品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遵義市著力解決的問題。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全市積極搭建市內外產銷對接平臺,爭取農產品流通市場專項資金260萬元,改造提升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1個,新建惠民生鮮超市30個。

通過舉辦市內產銷對接會促進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市內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小學團體採購單位等達成了購銷協議,擴大了農產品本地銷售。組織農產品企業到北京、重慶、貴陽等地參加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等,促成白酒、茶葉、辣椒、竹筍、曬醋等一批遵義綠色優質農產品與市外重點市場農產品經營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道真與重慶永輝超市達成2000萬元生鮮蔬菜銷售訂單,已向超市輸送生鮮蔬菜800餘噸;遵鐵投集團股份公司在重慶九龍坡區開設的貴州綠色農產品店已於2018年4月正式營業,桐梓縣桐貨出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重慶設立了22個黔北竹鄉雞專賣店;新蒲新區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與四川盈創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佳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5600萬元銷售協議……

積極搭建滬遵農產品產銷平臺,遵鐵投集團股份公司在上海設立了“黔貨出山遵義直營店”、上海分銷中心和上海豐莊茶城遵義館,習水縣、湄潭縣、桐梓縣、綏陽縣已在“遵義館”設立遵品入滬推廣銷售專區;桐梓縣與綠地集團旗下2家大型超市合作開展了農特產品銷售。道真、正安、桐梓、綏陽、習水等地落實了“遵菜入滬”基地建設12萬畝,將“遵菜入滬”生產計劃落實到了67家企業、143家專業合作社,蔬菜分別銷往上海高校後勤集團、康品彙、強豐公司、食行生鮮和永昌菜市場等,其中道真著手試點制訂蔬菜流通標準,開闢了上海高校市場,約定按1車/周的節奏向上海高校後勤集團供貨,全市累計向上海市場試銷售蔬菜約730餘噸。

圍繞“湄潭翠芽”“遵義紅”兩個主要品牌,將遵義茶葉納入上海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採購目錄,兩個品牌列入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會議用茶,遵義相關茶葉企業通過公務用茶、會議用茶渠道;湄潭縣與楊浦區正式啟動了遵茶旗艦店建設,全市在上海經營遵義茶葉的企業達到了23家。2018年,“遵品”入滬銷售金額累計超過8億元。

依託遵義綠色農產品特色,全市推動遵品銷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全市有10個縣(市)與阿里巴巴簽約,建成村淘334個、天貓優品46個,依託本地80多家重點電商平臺大力推進3000多個特色農產品單品線上銷售。2018年,農產品(含深加工品)網絡銷售額預計實現15億元。

現在,遵義農產品已經端上國內多地群眾餐桌,這為全市農業增收、農民致富開闢了新天地,也是全市加強農產品營銷、助推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可喜成果。

多渠道暢通發展之路

2018年是遵義市商務系統全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一年。依託“六大開放創新平臺”,通過組織開展招商活動,深入幫助企業解決有關困難和問題,促進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企業將整機生產、零部件、原材料配套和研發等環節向遵義市轉移,推進外貿主體不斷壯大。

2018年,預計全市新增外貿企業55家、外貿企業總量達到844家,新增外資企業16戶、外資企業總量累計突破100戶。

在著力平臺通道建設方面,全市推進遵義綜合保稅區建設;推動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努力實現開發區產業集聚和營商環境優化,全市開發區規劃建設一批智能終端、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製藥、商貿物流等產業園;推進遵義新舟機場航空口岸建設;推動國際通道建設,遵鐵投集團股份公司作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原南下通道)貴州段運營企業,已開通4班測試班列,2019年可望形成每週一班“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五定班列。

在全力打造黔川渝結合部會展中心上,全市著力會展政策引領、著力會展場館建設、著力會展品牌打造。2018年,全市組織2000餘戶企業參加了中國(貴州)國際酒博會、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示展銷會等國內知名專業展會和特色展會,邀請上海市茶葉聯盟企業、國內相關辣椒經銷加工企業參加了遵義市舉辦的茶博會和辣博會,強化了行業交流,為提高全市辦展辦會水平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提升了遵義展會知名度和影響力。

遵義市還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以融入“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為目標,組織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城市所舉辦的各類經貿活動,強化海外市場開拓。

如今,全市商務系統發展格局日漸多元化,正在為遵義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發揮力量。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转型,商务跑出加速度

文 : 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陳濤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黨刊業務電話:0851-2765705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新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 石頭開花幸福來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 茶興湄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