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下摄像头算不算黑科技?看看这篇文章科普一下

*本文转自微博@荣耀老熊,即荣耀业务部副总裁(产品) 熊军民

12月10号,荣耀在香港发布了“魅眼全视屏”的技术,让全面屏的体验朝着更极致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跟大家介绍V20的魅眼屏和其他通孔屏的差异,或者有些人知道荣耀能将摄像头孔区控制在4.5mm,而友商的孔区在6mm左右,却不了解深层的技术差异。因此,想再进一步与大家聊一下荣耀V20的魅眼屏。

屏下摄像头是改变全面屏体验的理想方案之一

全面屏概念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几年时间了,但实际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是没有一款量产机型能够达到100%屏占比的效果。第一代全面屏将屏幕比例做到18:9,让前摄、听筒等器件设计在更窄的空间内。

第二代全面屏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形切割方案,但屏幕的顶部空间依然不能完整利用。可以说全面屏的每次升级,都绕不开“前置摄像头如何安放”这个命题。

屏幕下摄像头算不算黑科技?看看这篇文章科普一下

刘海屏和传统屏幕摄像头模组侵占屏幕空间

荣耀Magic2用滑盖的设计,在平衡了技术和实用的前提下达到了前置摄像头的隐藏,类似的方案还有前置摄像头伸缩、旋转等等方案。但是如果坚持目前流行的直板并且“一体化”的设计,那么把摄像头模组放到屏幕下方则是一种理想的方案。

荣耀的魅眼全视屏方案是当前屏下摄像头技术最优解

在刘海屏之后,我们同步展开了多个方案实现全面屏,屏下摄像头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最初选择的方案是将屏幕挖孔,这个方案最终因为孔径不够小,不够稳定从而被抛弃。

屏幕下摄像头算不算黑科技?看看这篇文章科普一下

通孔屏方案示意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发明了更佳的方案,将孔径控制在极限的4.5mm通过这种方式,孔区面积缩小一半,前置摄像头完全嵌入到屏幕之下,与显示屏融为一体,我们使用了业界首创的点胶和全贴合技术,保证了外部光线最大程度的进入camera,并排除了其他光线的影响,减小视觉干扰。这就是荣耀V20的魅眼全视屏了。

屏幕下摄像头算不算黑科技?看看这篇文章科普一下

盲孔屏方案示意

相对而言,魅眼全视屏的方案优势有很多,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讲,通孔punch由于panel玻璃需要挖穿,黑边要做得比较大,在0.8mm-1mm左右;而盲孔punch由于panel玻璃不挖穿,没有液晶的密封问题,黑边最小可以做到0.4mm宽。在cam尺寸一致的情况下,通孔要做到5mm以上,盲孔可以做到4.5mm以下,从而在视觉效果上相差很多。而另一方面,通孔屏的方案在强度上也要劣于荣耀的盲孔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石头砸了一个洞的冰面和完整的冰面,人站在哪种上面更安全,道理差不多。在荣耀严苛的品质测试标准下,我们的方案是可以安全过关的。

可以说魅眼全视屏或许是当下最极致最完美地全面屏解决方案了。

荣耀不推崇简单的拿来主义

魅眼全视屏的方案虽然优势很明显,但在生产工艺上却没办法一蹴而就。这一方案完全是我们自己提出的,在产业链没有先例,更谈不上成熟的代工方案。

在荣耀V20的生产中,我们经历了数十种工艺的尝试,并与合作伙伴多次进行试制试产,最终形成了供应链可接受并且品质达标的整套工艺流程,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在荣耀的历史上,类似的过程反复上演,原因在于荣耀不满足于供应链现成的技术,不做简单的技术拼装产品,而是结合产品、用户需求,用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打造更完美的解决方案。没有现成的方案,就创造新方案,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就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新的工艺流程,直到最终能够让拥有更完美体验的产品付诸生产。

虽然在这样的过程中,荣耀的投入几乎是成倍增加,但结果就是荣耀的技术方案往往最后成为了产业解决方案,并不断树立行业设计与工艺的新标准,带动产业链进步的同时,也让更多厂商有机会享受到因此带来的红利。

对于即将发布的荣耀V20来说,魅眼全视屏只是它的众多技术突破中的一项,大家对于这款产品还有哪些期待?欢迎大家关注这款荣耀领先技术的大成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