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祕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巳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巳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旡損心,有旦宅而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01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仲尼和顏回聊天時談到,孟孫才這樣的真人,家裡出了喪事,本來應當是他最悲痛的時候,但他保持著一種覺知。他是悲而不傷,因為他不僅僅把自己設定成為一個孝順兒子的角色,他的內在還知道自己是一個宇宙級的行為藝術家,正在向宇宙的真理——成、住、壞、空的自然性致敬。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在評價這件事的時候,仲尼說:“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一個人吶,來到人世間的時候,他就開始演這段戲。運氣好的話,他能演八九十年甚至一百年。而這個角色大致是一個劇本:這個人成為你的父親,那個人成為你的母親。如果一個人沒有那種宏大的世界觀,他以為這個開始就是從劇情開始的話,他會一直以為那個劇就是生命的全部。因為他的視野,是從生到死這一段的。

但當一個人擁有宏大視野,以及更寬的見地時,他會看到這一段生命或角色,只不過是他很長久的歷史角色當中的一段,只不過在這段裡面他演了這個角色而已。

一個意識進入一個身體,然後這個身體就像你的衣服,同時也包含一系列生旦淨末醜的角色。學京劇或者喜歡看京劇的朋友,一看臉譜就知道,這個是老生,這個是青衣,這個是花旦。京劇是濃縮的世間相,我們每個人被裝到身體裡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一段故事的旅程,包括大致的情節、角色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對真人,也就是所謂有宏大視野且有覺知力的人而言,他們應該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他生命哪怕演得很長的一段戲裡面的角色。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句話是對的。他還是一個角色,因為“人間是劇場”。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02

最好的活法:“哀而不傷”“樂而不淫”

在《大宗師》裡面,莊子幾乎講述了一個不同於我們熟悉的世界觀裡面的體系,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靈魂這個詞來形容,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瞭解它。我只是借莊子的這段文章,跟大家分享莊子是這樣看的,或者莊子用孔子的話來表述他的看法。他說:“我們不應該粘連在自己的角色裡。”

這就像我們之前講的,你在戲裡面生氣了,難道你真的要把這種情緒帶到你的最深處嗎?入戲要真,出戏要快,否則就很容易受到傷害。為什麼我喜歡《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是因為我覺得在這裡面呈現出了世間的百態,這些優秀的演員其實只不過在一個更短的時間、更濃縮的劇情裡面,給我們呈現了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劇情。

仲尼用這種方式對顏回說:“孟孫才這個人,他並沒有完全被自己的角色所綁架,仍然擁有深深的覺知,他知道那份覺察才是自己的本真。”

你會發現,這些話和佛學裡面講的“止觀”很像。生氣的時候,你要覺察到自己的生氣;開心的時候,你要覺察到自己的開心;悲哀的時候,你要覺察到自己的悲哀。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悲哀時,你就沒有那麼傷了,叫“哀而不傷”。

還有一句話,叫“樂而不淫”。當意識到自己很開心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沒有那麼開心了。淫是淫雨霏霏的“淫”,淫的本意指的是過度。以前,我們總認為這個人很淫,好像代表著他很不檢點,其實是他對於情慾這件事情沒有節制。所以,儒家也說“發乎情”是可以的,但要“止乎禮”。什麼叫“禮”呢?就是節制。

《中庸》有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你會發現,儒釋道三家,其實在講一件事情。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03

夢裡也是夢外

莊子明明白白地對我們講,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更長的歷史維度裡面、生生世世的角色裡面的本體。

很多人說,《大宗師》是莊子的宇宙本體論,我覺得這種觀點是有道理的。莊子在他的故事裡面有這樣一個前提(當然,他沒有用靈魂這個詞):道家認為“氣聚則生,氣散則亡”。也就是說,生命以一種方式被聚合,“負陰而抱陽”,聚合在了一起。

用今天的話來說,你買了一部手機,如果你沒有把它和你的iCloud賬戶連接的話,它就是一個薄薄的、有玻璃鏡片和充電口的東西。一旦跟iCloud連接,上一部手機裡包括在雲端的數據、關係鏈、銀行帳號以及密碼、照片、備忘錄等,都可以全部下載到一部新的手機裡面,於是這部手機就變成一個既新鮮又熟悉的東西。

用手機來打比方就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莊子在《大宗師》裡面說,實際上那部手機不那麼重要。那個帳號和它所對應的數據包以及社交關係鏈比較重要。而那些東西只不過是一串比特流、數據流而已,視為無色,視為空相。但它會幻化出一切真實世界裡面的投影,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仲尼曰:“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他清清楚楚地用到“覺”這個字。

孔子說:“你可以夢見自己是一隻鳥在天上飛,也可以夢見自己是一條魚隱沒於深淵。你怎麼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在另外一個大故事線裡面的一段夢境呢?”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電影《盜夢空間》

看過電影《盜夢空間》的人都知道,當男主角意識到旋轉的陀螺的時候,他是在夢裡。而夢是可以層層疊疊套加的。

實際上,《盜夢空間》是一部非常具有《莊子》意味的電影。

我可以百分之百相信,電影《盜夢空間》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讀過《莊子》,因為在這一段裡面講的就是“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在第幾層夢裡面,你能覺察你在夢中嗎?”——“其覺者乎,其夢者乎?”

我覺得,孔子應該是一個比我們想象得更聰明、更幾於道的人。起碼莊子認為孔子是這樣的,只不過孔子有他另外的敦厚和善良。他會告訴你“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等。因為孔子講的很多話是對他的學生說的,就像一個已經玩過所有遊戲的人,在陪小朋友玩的時候,他還願意俯下身來,跟他們討論在城堡裡的小故事。

04

人生是從一個無常來到另一個無常

有一天我看見我兒子在玩樂高。他編織了一條完整的故事線,講述幾個江洋大盜穿梭時空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描述父親和兒子之間衝突的故事。

另外,還有監獄、樂土、用可樂做出的盒、披薩做出的房子,等等。有時候我會看著他玩這個遊戲,有時候也會很深度地跟他討論他的故事。如果我兒子允許我加入他的故事線的話,我也會參與其中。如果這個時候整個樂高散了,我也會陪著他有一點點不爽,但肯定不是哀傷,至少肯定不會傷,因為我知道自己只是陪他在玩。

我常常跟他講,很多佛教徒用許多年去精細地做沙畫,而且做得很精美。然後,一把就將所有畫都抹掉。

他們正是用這種行為來不斷地提醒自己,世界只不過是一堆顆粒,它們是以某種故事線聚合而成的圖像,隨時可以重組。而這種隨時可以重組的狀態叫“無常”。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在夢裡面,我們常常編織了另外一條故事線,甚至都有可能夢見自己睡著。

我兒子去年參加了一個類似樂高遊戲的大型活動。每天,看著他沉浸在自己的故事裡,我就會覺得自己又何嘗不是沉浸在一個開公司、融資、做節目、與同事互動、裝模作樣講《莊子》的遊戲當中呢?

每次,將要進入夢鄉的時候,我們都可以輕輕而明確地告訴自己,這是從一層夢進入另外一層夢而已。如果真的是那樣,又有什麼東西能真正地傷害你呢?除非你真的相信自己的夢是真的。

梁冬 | 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秘密在於把握一件事:覺察情緒粘連感

其實,都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