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一個枇杷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四川新聞網瀘州5月7日訊(金其雲 王超明 李昌壕 文/圖)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洞枇杷遠近聞名,產銷兩旺強村富民。上世紀八十年代,天仙洞枇杷僅有5畝規模,如今發展到近兩萬畝,有早紅3號、解放鍾、貴妃等16個品種,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保護產品認證。“一株枇杷做大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在當地老百姓眼中,天仙洞枇杷發展壯大,老楊的功勞不小。

纳溪:一个枇杷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其實,當地老百姓所說的老楊就是天仙鎮枇杷專業技術協會會長楊香俊。5月5日,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基地忙著接待前來體驗採摘的客人。

纳溪:一个枇杷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楊香俊今年54歲,從事枇杷種植30年,是天仙枇杷種植帶頭人,也是天仙枇杷發展壯大的見證人。30年前,楊香俊把家裡5畝責任田全部種上枇杷後,一直從事枇杷引進培育、技術推廣和產品營銷。在他的帶領下,銀羅村成為納溪枇杷種植核心區,今年枇杷產量預計450萬斤,銷售收入5000萬元。楊香俊先後榮獲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優秀農村人才,“四川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等殊榮。

一個引路人帶出一個產業。1987年,納溪區農業局在天仙鎮推廣枇杷種植,正愁沒有發展門路的楊香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機遇,動員鄉親種植枇杷,開啟改變貧困面貌大門。

“土地都用來種枇杷,哪裡來飯吃?”面對鄉親們的疑問,楊香俊挨家挨戶做工作,卻只有10餘戶村民願意幹。當年,楊香俊領帶村民改良土壤50畝,引種枇杷2000株。

1993年,枇杷投產見效,每畝收入達1000元,傳統農作物每畝收入僅100餘元。巨大的差距讓村民看到種植枇杷的經濟效益,主動要求種植枇杷。

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其他水果論斤賣,天仙洞精品枇杷論個賣。“每個盒子裝枇杷25顆,售價138元,平均5.5元每顆。”楊香俊說,論個賣的枇杷全是優中選優的精品枇杷,主要面向高端客戶銷售,對重量、外形都有嚴苛的標準和要求,產品供不應求。

“天仙洞枇杷銷售火爆,最關鍵是注重品牌打造。”楊香俊說,30年試種枇杷品種30餘個,成功篩選出早鍾6號、早紅3號、解放鍾、白肉等16個特色品種。

同時,基地還與四川省農科院、西南大學專家教授建立合作關係,合作社也常態化強化枇杷種植技術推廣,引導果農用農家肥增肥,保證枇杷品質和掛果率,建立“產品溯源”管理機制,確保天仙枇杷品質。成功註冊“天仙洞枇杷”商標,先後獲得“全國地理保護標識認證產品”“全國綠色食品認證”等殊榮。

“我的16畝枇杷今年進入豐產期,預計採摘枇杷1萬餘斤,年收入20萬元。”銀羅村李隆金是種植受益村民之一。如今,不僅金燦燦的枇杷是寶貝,枇杷花、枇杷苗也給果農帶來不菲收入。

一株枇杷,不僅撐起一個新業態,還帶火鄉村旅遊。眼下,天仙洞枇杷進入採摘期,前來體驗採摘和品嚐農家菜的遊客很多,銀羅村現有近20家農家樂走上“枇杷+旅遊”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