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舵手150271410


纵横是学经济的,虽然称不上商人,但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人很敬佩,一个是商圣范蠡,早年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功成后急流勇退开始经商,最终以商人身份名扬天下,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另一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与范蠡不同的地方在于,范蠡是先从政,在从商;吕不韦是先从商再从政。以战国时期“士农工商”的登基秩序来看,由政入商易,无非舍弃的是脸面,而由商入政难,想要改变出身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

战国时期虽然重农抑商,但是商业经济还是很发达,很多商人即使家富万贯也不去从政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吕不韦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不甘心一辈子都当一个商人,而是要做一个名垂史册的人物。(吕不韦虽然被称为杂家,实际上思想上存在很多儒家的思想)

在《战国策》中记载吕不韦早期的思想,有一天他问父亲 “耕田的利润有几倍?”父亲回答“十倍”。“珠玉的利润是几倍?”答曰:“百倍。”又问:“确立国君的利润是几倍?”父亲回答“无数”。

吕不韦是天生的商人,却不是一个天生的君王,所以在他的思想里面,不是要做一个君主,而是确立国君,从出身来看,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没有篡位的资格。

天生的君王是什么样的?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刘邦和项羽都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阵仗,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可以看出,吕不韦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物,自己当一国的国君比确立一国国君还获利无数的无数,但是吕不韦没有这样想,因为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当一国国君性价比并不高。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描述了大商人吕不韦见到“居处困,不得意”的异人时的第一反应:“奇货可居”。从本质上讲,吕不韦的这个行为只能算作是商业上的行为,为了让这个“奇货”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他不惜倾家以资之。

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先是让子楚逃脱赵国,然后让其成为华阳夫人的养子,当真也是吕不韦的命好,买了股票就大涨,吕不韦资助子楚的时候,秦昭襄王还没死,子楚可以说是孙子辈的了,秦昭襄王特别能活,在位56年才走,立安国君为秦王,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登基不久就死了,然后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的政治投资到了这里获得巨大成功。

然而,吕不韦的成功其实只是到了这里,因为子楚在位仅仅三年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时候立嬴政为秦王。

实际上嬴政的母亲本身就是吕不韦的姬妾,子楚在赵国的时候看上了她,吕不韦就将赵姬送给了子楚,赵姬为他生下儿子,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

野史中说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所以,才称其为“仲父”,这个纵横没有考证过。

以吕不韦对子楚和嬴政他们这一脉的帮助来说,称“仲父”也不为过。

回归到题目,吕不韦想要取代嬴政则是不现实的事情,虽然吕不韦有雄韬伟略,有过硬的实力,但面对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他也无法左右事情的成败。

吕不韦主政秦国不过十三年,尽管权势很大,但是想要篡位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商鞅变法时就决定秦国是一个充满制度设计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想要打破这个设计,别说是吕不韦了,就是当初的魏冉都没有做到。

魏冉和宣太后主政秦国四十年都没能取代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说驱逐就驱逐了魏冉和宣太后;

借着这个机会也来说说秦国的宰相,商鞅变法对秦国居功至伟,遭秦惠文王车裂而死;

张仪为秦国东出立下汗马功劳,以连横破合纵之策取得巨大的成功,秦武王继位后,出逃魏国;

范雎取代魏冉,在秦国权势一时,结果后来也被秦昭襄王赶走。

吕不韦的舍人李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秦二世和赵高整的想要回家玩狗都不行,最后被夷三族。

秦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不管臣子做了多大的贡献,只要一句“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

吕不韦最后也是被秦始皇一句:“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万户侯,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最终“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亡。“


史论纵横


在刘邦建立西汉以前,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平民出身的君王,所以史学家们也称秦末的陈胜吴广以及西汉的建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革命。

也就是说在夏商周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权力尤其是最高权力都只是贵族们手中的游戏,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实行了对姬姓王族和功臣的分封制度,而这些姬姓王族和功臣就构成了周王朝的贵族体系。西周的分封制一直延续到东周时期,其政权的更迭主要的方式是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另外的一种方式则是国内贵族内斗篡夺最高权力,比如历史上记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只不过这种情况不多。但是无论是韩赵魏三家,乃至后来篡夺了姜氏齐国的田氏,也都是在周王朝中历史久远的贵族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的发展,才最后逐渐做大干掉了自己的君主,成为新一国的君主。

秦昭襄王时代的战国形势

但是显然吕不韦并不具备这种资质和出身。吕不韦是卫国的一个普通商人,虽然他通过在各国之间往来经商家资巨万,但是他仍旧是一个普通平民。他可以通过钱财开路去结交权贵,但是他仍旧是没有任何权力的普通人。

吕不韦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的时代,正是战国后期。此时的秦国进入第三代王秦昭襄王的时代。秦昭襄王应该是秦国最长寿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不断打击韩赵魏三国,还攻破楚国的都城郢都火烧楚国王陵,可以说秦昭襄王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昭襄王奠定秦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在国际关系复杂的战国时代,国家之间送出王族子孙为人质是常态,而秦昭襄王很长寿,所有儿孙也不少,以至于他的一些不起眼不受待见的孙子就被送往别国当人质,比如说是他的其中一个孙子嬴异人就被送往赵国当人质。也因为秦昭襄王很长寿,所以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死在他的前面,所以昭襄王不得不改立次子赢柱为太子,而这个赢柱就是那位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的亲爹。

赢柱本来庶出,根本没有成为储君太子的机会,可是自己的哥哥死了,他就阴差阳错的成为太子。但是他也面临的着同样的情况,他的正妻华阳夫人没有生育,也就是说他也没有嫡子,他的未来继承人也就只能是庶出的儿子了,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在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似乎也有机会成为储君。

影视剧中的吕不韦

然而在嬴异人和当时所有的其他人看来,嬴异人的机会十分渺茫,嬴异人的母亲夏姬只是赢柱的妾侍,并且不太受待见,嬴异人也是资质一般,他老爹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否则他也不会被派去与秦国关系不睦的赵国为人质,在秦赵经常交兵的日子了,这个工作随时可能掉脑袋的。

可是吕不韦却以商人的视角,窥测到巨大的商机,这次他要经营一次贩卖国君的买卖,他首先做通嬴异人的工作,树立起夺嫡的信心,并赞助其大量钱财,让囊中羞涩的嬴异人在赵国邯郸城结交上层人士,尤其秦国前往赵国的人员,为赢柱营造声势;同时吕不韦亲赴秦国,走通了赢柱小姨子华阳夫人妹妹的路子,成功说服华阳夫人对赢柱大吹枕边风,将嬴异人收养为义子,结果终于是子以母贵,嬴异人成为当时仍旧是秦国太子的安国君赢柱的世子。

之后吕不韦向嬴异人报喜的时候,自己的小妾赵姬被嬴异人看上,吕不韦也忍痛割爱的将小妾送给嬴异人,此后这个小妾给嬴异人生下了儿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后来秦赵大战激烈,秦军包围邯郸,因长平之战被坑杀40万的赵国人想要干掉嬴异人泄愤,吕不韦紧急贿赂赵国守城校尉,帮助嬴异人逃奔城外的秦国大营,后来嬴异人逃回秦国。

六年后秦昭襄王死后,赢柱继位为秦孝文王,嬴异人正式成为太子,此时秦赵关系缓和,赵姬及嬴政被送还秦国。但是赢柱仅在位一年就死去,嬴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立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历经10多年的大生意终于见到回报,而且利润丰厚。此后嬴异人也仅仅当了三年的秦王就去世,秦王嬴政继位,年幼,吕不韦大权独揽,一时间权倾朝野。吕不韦还算比较能干,他主持编篡了《吕氏春秋》,还出兵灭亡东周,彻底埋葬东周王朝。

但是吕不韦的私德就让人诟病了,本来他就不是根红苗正的贵族出身,他成为丞相不就之后,嬴异人病死,然后他居然和已经升级为赵太后的嬴异人的老婆,嬴政的老妈旧情复燃打得火热,出入后宫如同回自己一样。只不过后来眼见嬴政年龄越来越大,而且还十分睿智,老吕终于害怕了,可是此时正当如狼似虎年纪的赵太后,却不是他随意能够摆脱了,于是吕不韦偷偷的向赵太后进献了没有阉割的太监嫪毐,这个嫪毐的特长就是特别长,结果一下子赢得赵太后的欢心,赵太后甚至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还加封嫪毐为长信侯,长期居住在咸阳城外的雍地不回家了

电视剧《寻秦记》中的嫪毐
吕不韦自认为摆脱了赵太后,实际上太给自己找来了更大的麻烦,那就是嫪毐的野心。嫪毐不仅让赵太后给自己生了两个儿子,还处处以嬴政老爹自居,后来更是要造反,结果被秦王嬴政抓获,嬴政将嫪毐以及赵太后为其生下两个弟弟全部杀死。而此时已经受封十万户文信侯的吕不韦,感觉到了危险,而他向太后进献嫪毐的事情也东窗事发,左后秦王嬴政罢免其丞相之位,让其返回在河南的封地。

而眼见从咸阳城源源不断向东方拉运巨额家产的吕不韦车队,此时的嬴政已经面露杀机,而回到洛阳的吕不韦仍然接见来自东方六国络绎不绝的宾客的拜访,更引起了秦王嬴政的猜忌,于是嬴政下令吕不韦一家全部迁往蜀中,吕不韦恐惧之下饮毒酒自杀。

吕不韦的从一介商人混到秦国的丞相之位,完全是凭借自己奋斗,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也暴露出作为第一代创业者的艰辛,那就是没有底蕴、没有基础,成功固然好、失败则一无所有。而且吕不韦的权力是完全依托在嬴异人、赵姬、嬴政这一家人身上的,可以说这一家三口是吕不韦这棵大树生长的唯一土壤,所以吕不韦是不敢伤害自一家人,否则自己也会瞬间灭亡。

另外权臣篡位夺权还真是一个技术活,我国历史上尽管权臣专权的事例很早就有,但是知道西汉末年的王莽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第一次的权臣篡位,那也是经历当时王家人几代人的经营,才慢慢将刘姓天下改成王姓天下,而且王莽的结局并不好。

所以吕不韦即使斩断与赵太后的私通关系,妥善处理好与赵太后、嬴政之间的关系,让吕氏成为世家,成为真正的贵族,或许是有机会。


大东北的小豆包


这个问题,问的好。

吕不韦应该说是异人的再造父母了,如果不是有吕不韦,异人别说当秦庄襄王了,连命都会没有了,更别说娶赵姬生嬴政了。

他自认为是他们赢家的恩人,不会有生命危险,他只要把权利牢牢的弄到手就可以。

假如他把嬴政嬴政废了,也不是他得利,安国君可是有二十多个儿子,王位继承者怎么也轮不到他,除非他想把自己打拼的一切毁掉,(那时秦赵两国关系特别紧张,如秦国出现内乱,赵国来攻,秦国可能就没了,那他所做的一切也就都成笑话了。)

他不但不会废掉嬴政,而且还要极力的保护他。

异人凉了以后,他与太后(赵姬)私通,他见嬴政越来越大,怕被嬴政发现,就离开了太后,但又怕太后生气,就让嫪毐假扮太监去陪太后了,这就可以看出,他是很在意与嬴政的关系的。

让吕不韦意想不到的是,嫪毐这个小人物居然有一天能和他的势力不相上下,而且还与太后(赵姬)有了三个私生子。(吕不韦当时肯定是悔的肠子都青了,我给她送什么假太监啊!!!真是后悔莫及啊!)

就在嬴政受冠那天,嫪毐造反了,造反失败后,也牵连了吕不韦,然后他就凉了。

如果没有嫪毐的话,吕不韦的势力就是一家独大,嬴政受冠前,他如果想抢王位,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到那时,他也不怕什么安国君的二十个儿子了。但有了嫪毐,他们两个的势力就相互制约了。





超越爱电影


武陵老蛮来回答。

首先,吕不韦是个商人,商人重利。当吕不韦在邯郸见到秦质子异人时,马上以商人的敏锐眼光感觉异人“奇货可居”,立马决定投资。然后通过他的钻营和努力,成功将异人送上秦国王位。而吕不韦也因此位极人臣,取得的财富非普通经商所能比拟。特别是年幼的嬴政即位后,于国封吕不韦为“相国”,于亲尊吕不韦为“仲父”,军国大事,皆由所出。一国之中,吕不韦的利和权都达到极限,所以,辅佐嬴政之余,悠哉悠哉地编写着《吕氏春秋》,姿态高呀!人家对王位那是志不在此。

自从韩赵魏三家大夫分晋,做出了下克上的榜样,战国时代来临。吕不韦权倾秦国,应该是有能力将年幼的嬴政取而代之的。之所以没有这样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管是正史记载还是坊间传闻,都认为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吕不韦认识秦质子异人的时候,就决定将之扶上秦王宝座。有一次异人到吕家喝酒,见到了吕不韦的小妾赵姬。赵姬能歌善舞,姿色绝美,异人一见就迷住了心窍,亏得他好意思竟然向吕不韦索要赵姬。吕不韦开始挺生气,君子不夺人所爱,哪有开口就找人要小妾的?这么容易要,那我也去多要几个小妾看看!何况这位小妾赵姬当时还有了身孕,怀的当然是人家老吕的种。吕不韦何等人物,生了一会儿气就自己想开了,为了投资异人,已经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搭进去了,何必在乎多搭一个小妾呢?于是大方地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足月后剩下一个男孩,就是嬴政。

那么,当国王的既然是自己的儿子,做老爹的有什么必要和儿子争呢?聪明的朋友,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武陵老蛮


假如吕不韦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我想从正面来回答试试,当然如果发生这一幕肯定发生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前了。吕不韦废掉了年小的嬴政,当上皇帝。从吕不韦的出生我们可以知道,他和赵姬也就是始皇帝的老娘是有绯闻的,全国都知道。如果他废了嬴政成为皇帝,那在老百姓的视角是丞相和太后密谋取代王位,吕不韦这帝王位子坐的不够正统,这个时候6国都虎视眈眈,王位都坐不安稳,假如外敌来犯,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国内不支持,国外打不过,说不定死的更快。


再者绯闻说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站在吕不韦的角度,自己的儿子已经坐上王位了,而且干的还不错,自己取代他不是多此一举嘛。吕不韦追求的权利和名望已经都达到了,从一个低贱的商贾到一朝宰相,成为嬴政的仲父,受人尊敬又不缺钱,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吕不韦对嬴政父亲子楚的投资获得丰厚回报,甚至超出预期,做丞相安安稳稳,如果往前进一步,那又会是什么阴谋诡计或者凶多吉少都是未知,吕不韦作为商人,算盘一打,便知道往好方向发展概率不足五成,于是果断放弃。


螳螂保尔


第一名不正言不顺废君立储那是造反第二那需要自己有根深蒂固的政治人脉支持自己第三他是商人能更皇家攀亲沾光让自己赚更多的钱也就足够了第四当时还是七国乱世当皇帝实在是给自己找事第五嬴政强大了秦国以后即使想篡位也不可能了权利都集中到嬴政这边了,不过赵姬要是一个政治人才能帮忙的话换是有可能的,大概当初送赵姬进宫时也没想到吧,不过当时她确实还小即使有心也只能走着看了,没想到赵姬是个不关心朝政的色鬼更没想到嬴政天生就是当皇帝料


294381675


本来基业是赢家打下的,再则老爹不会和亲儿子抢东西,如果父子闹起来无论哪个人胜了都不好,会让外人有机可乘,面子都挂不住。吕布伟绝顶聪明不会做傻事。赢家好多人都窥探龙椅,处理不好,就是别人坐天下了。天下六国并不天平,所以就不会了。


琴棋书画论古今


有老秦人在,有赵氏子孙在,吕不韦哪里有那样的本领将秦始皇赶下台,更何况他面对的是千古一帝,别看他年龄不大,自古有言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汪活百岁也无能。秦始皇少年英才,志高胆大,千古雄才。他哪里有机会?


赛麦大弘


问题是当时没吕不韦啊,我老师吕仁荣撑着吕家一门,吕家只是普通百姓,那是什么大商人,更别说助秦之事存在,这些事都是中国的流言和造谣,那存在啊,不一个时间地点存在,咋编出个有来。既使这事成了,大家要上纲上线上政策,一个数学老师,她在秦国也立不住啊。给别人当替死鬼,吕老师可不干。宣传片内容造谣,千万别信。真春秋战国实际上是一帮打手打架,对着抢泥巴而已,可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物体世界宣传中心


吕不韦的目标就是成就赢政成就霸业,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看似大一统的背后都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