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跟朋友閒聊,說著說著,扯到了孩子,本來眉飛色舞的朋友突然變臉,然後一聲長嘆:“唉,那孩子,太不聽話。”

那神情,十足失意,十足落寞,十足憤懣。

而據我所知,朋友的孩子其實相當不錯,只是比較有主見而已。

其實,在眾多的家長的評判標準中,“不聽話”的權重是挺大的。

換句話說,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聽話”的孩子,而“不聽話”,讓許多父母感到頭疼。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比如,早上起來,父母準備了豐盛的早餐,碰巧孩子胃口不好,不大想吃,父母失望之餘,往往會冠之以“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再比如,孩子寫了篇風格另類的作文,父母看後大為不滿,要求孩子重寫,但孩子不幹,於是父母又會祭出“你這孩子,真不聽話”之類的批評。

又比如,孩子想利用週末去參加公益活動,父母一怕出危險,二怕耽誤時間影響學習,便不想答應,孩子反覆堅持,父母便動怒喝斥“沒見過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

上面的三個例子中,父母無一例外地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他們的所說所想去做,而孩子卻不願遵從。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他們對孩子的要求,無疑也是想施與孩子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可問題是,父母的好心,為什麼會遭遇孩子的牴觸,以致於常常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呢?

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源於父母在無意當中越了界而不自知。

也就是說,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卻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並把孩子的反彈認作孩子“不聽話”。衝突由此而起。

最容易發生衝突的點,是“生理感覺”。

有句特別經典的話,叫“我媽覺著我冷”,說得就是這事。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上面說的頭一個例子,你吃不下飯,你爸媽非要你吃,是你的感覺還是他們的感覺呢?

不吃早飯當然不好,但這會兒吃不下就是不想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孩子某頓飯吃不下,父母非逼著吃,那就屬於當爹媽的在“生理感覺”這個點上越界了。

飽餓是孩子的感覺,有發言權的是孩子本人。

當然,如果孩子持續沒有食慾,總是吃不下東西,那就該另當別論了。

在生理感覺方面,父母應當尊重孩子,而不應代替孩子去感覺。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再一個容易發生衝突的點,是“時代潮流”。

孩子和父母畢竟有二三十年的年齡差,尤其在飛速發展變化的當下的中國,有人甚至說五年就有一個代溝了,你想想看,這三十年下來,得有多深的溝?

觀念、趣味、審美、偏好……有一樣算一樣,都隔著五六道溝呢。

孩子欣賞的,父母很難喜歡,父母看得有滋有味的,孩子必定昏昏欲睡。

前面說的那篇作文,憤怒的父親差點把孩子的作文本給撕了,被當媽的好說歹說才勸住,而那倔犟的孩子死活不同意重寫。

作文原樣交上,老師大為欣賞,不但列為範文在班裡念,還想法給網站上投了稿,獲得了同齡人的大把點贊。

不是一個時代,眼光絕壁是不一樣的。只要孩子沒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圈,做父母的就別拿自己的老眼光去強求孩子。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還有個點,就是“個人意願”了。這方面的界限最不易劃得清。

父母心想,屁大點孩子,我一把屎一把尿給你拉扯大,現在才多大點,別總“我想這樣”、“我想那樣”的,父母怎麼說,你怎麼辦就行。

不能說父母的想法一點道理沒有,孩子在成長階段,個人意願的確有個從幼稚天真到逐步成熟的過程。

但是,絕不能因為孩子的個人意願還不那麼老道,就不尊重其個人意願,更不能因此而剝奪孩子思考和表達個人意願的權利。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父母大包大攬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隨年齡增長而提高,正如同侏儒的身高,不隨年齡的增大而長高。

這樣的孩子其實有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巨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