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兼容的現代:芝加哥與美東現代建築”第5期正在招募!

點擊上圖查看招募詳情,


經典再讀

一座經典的建築,無論何時看都不會過時。

行走中的建築學“經典再讀”欄目,

與你一同回望現代建築史上的經典作品,

並期望由此帶來的新靈感、新啟發。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作為收藏家古根海姆先生的朋友,德國畫家兼策展人希拉·雷貝(Hilla Rebay)鼓勵古根海姆購買收藏了很多非具象繪畫(Non-Objective Painting)作品,其中涵蓋的藝術家包括瓦西里·康定斯基、巴勃羅·畢加索、保羅·克利和馬克·夏加爾等。古根海姆在籌備這個用來展示全新繪畫作品的建築時,就認定

它應該像這些繪畫一樣具有革命性

1943年,希拉·雷貝寫信將美術館的設計任務交給了賴特。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博物館平面圖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博物館剖面圖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博物館建築組成示意圖

在設計開始到博物館開幕的16年間,賴特一共繪製了超過700張草圖及6套施工圖。這個項目是賴特在都市當中嘗試有機建築的一個實驗,也是他唯一一棟建成的博物館項目。賴特原本設想的建築外觀是深紅色的外掛石材,但因甲方反對,以及經費所限,最後使用的是噴射砂漿外刷白色塗料。

賴特非常自信地認為:自己的這個設計,會讓對街的大都會美術館看起來像是新教徒的農舍。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對街的大都會美術館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從理念到形式都極具革命性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紐約布朗克斯區的哈德遜河河谷曾是這個項目的備選用地之一,但是古根海姆認為靠近中央公園的現址更貼近於自然,能帶來更多的靈感。對賴特而言,這個位於城市街邊的地塊迫使他在垂直向度往上思考,因而他設計出一個類似美索不達米亞神塔(ziggurat)的負形,而不是他在中西部草原上常用的水平形式。

整個建築空間,除了水平空間的流動,還增加了垂直空間的流動。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博物館中庭


博物館室內的空間是多層的、包圍的、環繞的、封閉的,同時又是自由的。

賴特擯棄了傳統博物館建築房間式的佈局方式,他認為觀眾的參訪體驗不應該建立在一種來回重複走進走出的流線之上。環形坡道從地面緩緩升起直達圓形中庭的天窗之下,觀眾的參訪是從地面層搭乘電梯至頂層再順著環形坡道從上往下,最後到達地面層的圓形大廳——而這個空間將是觀眾體驗到的最後一件藝術品。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圓形中庭的天窗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從頂層開始的觀展流線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不同藝術家的展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咖啡廳空間


不過,賴特最早的設想是一個玻璃管狀的電梯載著觀眾至頂層玻璃天窗下的花園,再沿著環形坡道進入室內;環形坡道這個構想可以在他1952年為兒子設計的戴維與格拉迪斯·賴特住宅(David & Gladys Wright House)中看到。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David & Gladys Wright House


賴特在解釋自己的設計時,做了三點說明:第一,和緩的坡道斜度,可以避免訪客們在參觀美術館的過程中產生疲勞;第二,螺旋坡道側牆向外傾斜的角度有點像畫架,因此較之垂直牆壁,這種外牆對於畫幅的展示更為真切;第三,如《建築論壇》上所述,掛一幅畫,它的座標與畫框的關係比與畫本身的關係更加緊密。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博物館中庭


但賴特的這些設想給博物館帶來了不少挑戰,如圓形中庭上方的天窗對於博物館的光線控制的挑戰,致使博物館在建成時天窗部分是覆蓋著的,直至1992年才得以恢復原狀。除了光線問題外,環形坡道間掛畫的側牆不到3米的高度(實際為2.95米)也招到不少批評。

1959年10月,古根海姆博物館第一次面向公眾開放;此時,賴特已逝世近6個月,他並沒有見到它在世人面前亮相的那一天。建築評論家保羅·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認為這棟建築是一個促進改變的催化劑——在此之前美術館的設計不外乎兩種:巴黎美術學院派建築風格的宮殿式樣或是國際風格式樣的展示館;而在此之後,則陸續出現了更多充滿了建築師個人表現風格的博物館或美術館。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永遠都很熱鬧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黃昏時分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1982年,館方邀請紐約五人組(白派)建築師查爾斯·格瓦斯米做了增建部分的設計,他參考了賴特當年的草圖,做了10層的石灰岩塔樓,用以擴充辦公和展示空間的面積。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與增建的塔樓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賴特的革命


△ 古根海姆早已成為紐約的代表博物館之一

圖文轉自有方君 行走中的建築學,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