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

孤帆147957945


1、聚焦,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喜欢囤书,一次买一大堆,但是买回来就束之高阁,一本也不读。与其这样,不如读透一本再读另一本。


我开过沟通视频课,报名的有近万人。但是我发现真正听课的人只有数千人,其余的人上了第一二节课就消失了。这也许说明了一个现象,很多人一次性报了许多课,但是却没有时间把课程上完。


如果你真的想学习一门知识,或者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养成聚焦的习惯。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不要贪婪,否则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你想养成跑步的习惯,那么这个月你只聚焦在跑步上。

如果养成读书的习惯,那请将闲暇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读书上。


不要担心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你会错过什么。聚焦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和改变自己的方式。


2、坚持28天的威力


养成一个习惯其实只要28天,如果你天天去做,一天都不落下,28天足以还你一个奇迹。


将你最希望培养的一个习惯写下来。你可以用A4纸,画上28个格子,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每天临睡前复盘,做到了就在相应日期的空格画上一个符号。当你看到符号越来越多时,你离习惯的养成就越来越近。相信我,这种成就感妙不可言。


记住,完成一项再开始第二项。千万不要同时开展两项任务。给自己28天的时间, 你会亲眼见证时间的威力。


-The end-


嗨,小伙伴们,我是薇安姐。我写的文章以及分享都来自于我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沟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于我的体会。


可以关注:薇安说,在薇安说后台回复“成长”二字,你将会得到一本经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这本文集是薇安经典的原创文章精选,有超过上百万人阅读,这些文章深受读者喜爱。


相信你看完一定会受益匪浅。


薇安说


一、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观点取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步:快速浏览书籍的四个内容:序言、目录、作者简介、和主题相关的篇章。通过这些,能快速掌握一本书的轮廓,并对这本书是否值得读做出判断。

第二步:如果这本书确实有价值,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快速翻阅,把握核心框架和主要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第三步:如果翻阅的过程非常有收获,就可以进入第三步。即:分析阅读。①搞清楚书的结构,找出重点章节,明确核心问题;②认真阅读,做笔记或者画图辅助自己理解;③做出评价,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能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次阅读也是有益的。

二、提升阅读速度的4个基本方法:

方法一:略读。只挑选重点段落的重点句子阅读,繁琐的论证过程或详细解释课选择性跳过(一般重点句在段落前后一两句上)。

方法二:查找性阅读。如果阅读前你已经有了想要获得的内容、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去书中寻找答案——借助目录索引,直奔相关章节,其他章节可以忽略。

方法三:引导阅读。比如用手指(或铅笔等)指着字,目光随手指快速移动。经过刻意练习,就能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方法四:扩大视野和感知,一眼识别十多个字(甚至一行、多行)。这也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方法,通过:①打开我们的视幅(视幅越大、一眼看到的文字、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焦点移动的速度(让眼睛可以在文字中快速准确的移动定位),以及消除音读(克服阅读中的发音);③提高整体感知能力(提高眼脑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④实际文章训练提升速读的理解能力(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实际阅读文章,强化速读能力);⑤......等的训练。最终实现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看到文字,大脑快速反应明白其意思,也就是快速阅读基础上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速读能力的提升。

具体可以去免费下载安装软件试用感受一下(手机、电脑都可以训练)

三、阅读学习的三点建议:

1、比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建议在阅读学习后,问问自己掌握这个知识了吗?掌握不是要你完整的背下来,掌握的基础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其次是能不能灵活的运用这个知识。

2、碎片化阅读和整块阅读。坐车等的一些碎片时间,建议用来读一些零碎的知识,比如一些公众号里的文章,或者娱乐消遣类的内容。周末、晚上、早上(能早起的话)等一些整段的时间,建议用来读成体系的、完整的作品。

3、阅读之后的整理很有必要。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知识架构图或者直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这样你不用整理太多的文字,整理起来也方便。当然,整理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因为整理的过程实则是帮助你深入温习书籍的过程。整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之后的快速温习,因为遗忘是在所难免的(最好就按照遗忘规律来温习)。


每天学习一点


可能是班门弄斧,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读书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一是要精选书目。人生时间有限,平时还得上班工作,要养家糊口,不能浪费有限阅读时间。因此,我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了挑选,阅读书目主要分成以下三类:一是经典名著,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必须精读。比如《诗经》、《四书》、《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这是我们学习的必读书目;二是留心大家热议的、别人推荐的、自认感觉好的书目,比如《白夜行》、《放风筝的人》、《万历十五年》、《人民的名义》等畅销图书,看看这些书为什么会引起大家 的关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三是国外的一些作品,这是我们了解国外文化的窗口,也是今后创作,做到融会贯通中外的途径,象这样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茶花女》、《呼啸山庄》、《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图书。以上的书籍只是我凭印象,简单的列举,没有进行专门的统计与分类。

二是要分配好时间。以前我都是买书看的,家里书太多都没地方放,后来我们单位正好搬到图书馆大楼办公,我也是近水楼台,借阅图书比较方便,每次能借书五本。我借书也是有考虑的,比如这五本书,我一般也是分类的,主要考虑阅读的时间分配与阅读的习惯。一般来说,可能是一本长篇小说、一本哲学历史、一本社会现实类作品、一本诗词杂类短篇、一本古典作品。比如,近期我借阅了《活着》、《哲学的慰藉》、《201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先贤与中国》和《宋词三百首》。我是这样分配阅读时间的,白天时间稍长,就看长篇的《活着》;中途有碎片时间就看一首《宋词三百首》、《201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晚上就看一些短文《哲学的慰藉》、《先贤与中国》,轻松休闲的。

三是要讲究阅读的连续性。比如这次读余华的《活着》,我是在看完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作品后,被他力透纸背的雄健笔力与社会洞察力所吸引,所以想看他的其它优秀作品。把一个作家的主要作品看完,对作家的创作脉络与创作风格有更深的体会,从他作品里得到更多的启发。看其他作家作品也是一样,比如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我也是分三次借阅读完,不必一次性借阅完,给自己有一定的思考与消化时间。

四是要做好笔记与写好读后感。不动笔墨不看书,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勾勾划划,并摘录其中的佳句,一本书或者一套书看完后,如果感觉到有很多感触,会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好后,放在我的公众号与头条号发表,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深化了对书的理解。比如看完格非《江南三部曲》后,我写了一篇《追梦》,广受好评。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相信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关注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窗外的白杨


阅读这件事,我就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说曾经为了逼自己读书,我还和朋友赌过钱。


“赌局”是这样的:每星期须读完一本工具/专业书,还要能够转述给对方,并且能回答对方的疑问,这样算合格。不合格时,每本书给对方100人民币。


也许有人要笑,一个月就4本书还需要赌?


不瞒你说,本人即没做过学霸,也不是书虫,更喜欢看美剧韩剧和综艺,电影就连地域都不挑,所以静下心来看书,真的很难。


那么这样的我是赌赢了还是赌输了?嗯~~涉及到RMB的事情,怎么能轻易言败呢,哈哈。


但是要问读书的效果如何,显然就一败涂地。因为没过几个星期,连看过的是什么书都忘了。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逼自己多看书,但我的目的变质了,变成了——为读完书而读书。


显然这种方法是不能再用了。


于是我找了很多讲阅读法的书籍,其中这本可以帮人轻松入门,它就是——《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共介绍了89个读书技巧,囊括了从转变读书的体质到沉迷读书的技巧,从速读的方法到拓展读书截面的技巧等7大方面,把关于读书的所有事都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讲解。全书的文字也很朴实,对于想要阅读的人无疑是本很好的阅读入门书籍。


作者原尻淳一也不是个天生的书虫。直到高中的最后一天,老师给的一份书单才改变了他。之后他开始放眼看世界,从世界史到多专业的涉猎,他现在的阅读量,在不包含杂志的情况下也达到每年300余本。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本书,他还把日本所有关于阅读的书籍都看了,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汇聚成了这本书。


我将按照如何入门阅读的步骤来讲述。


1. 如何改变阅读体质?


1.1.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说:“书要彻头彻尾、一字不落地全读完。”


于是毕业之后我们撕书,就是要亲手斩断那些强迫我们读书的噩梦,当然也断了我们再主动摸书的念想。


然而《高效能阅读》的第1个技巧,就是告诉大家——每个读者都拥有十条权利。


其中有“不读完的权利、随意选读的权利以及跳读的权利”。

就是告诉我们,读自己的书,完全可以自己想读哪里就读哪里;没有意思了,不适合自己了,就可以把书合上。


1.2. 要相信书能为我们所用,就要调整我们和书的距离。


从单纯的作为‘读者’和书二者的互动,调整为——以猎取知识为目的的前提下读书、在获取知识后、我们去生活中实践,这样三者的互动。


杨绛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我们相信书能帮忙,但也明白书并非万能。只有让书的智慧播撒到生活中,让我们也参与到书中去,如此循环,才算没有浪费读书的精力,才能增智。


2. 如何沉迷阅读?


都说《三体》好的时候,前60页我翻了多次也没看下去。


可这是小说啊,我真不想认输。于是在网上查了查,发现它来头不小。它是亚洲人首次获得世界大奖——雨果奖,而雨果奖通俗地说,就是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人嘛,总会觉得获得大奖的作品自己看不懂会显得LOW,于是这促使我看完了《三体Ⅰ》。观感就是那个游戏十分神奇,很想玩,但对于文革的部分没有新鲜感,而当时已经出了Ⅱ和Ⅲ,我很犹豫要不要看,于是又上网查。


国内的评价基本都是第2,3部比第1部要好,更巧的是高晓松在《晓说》里专门讲了4期。他不仅指出小说中提到的技术基本都是科学的,还对我很吃力的物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且给了让我读书的动机——在《三体Ⅲ》还未在美国出版时,奥巴马曾用总统特权要求出版社把稿子给他,并在书出版后拿多本送人。


查找资料并不费很多时间,却能帮助我们主动翻书,并且很有兴趣地读下去。


除此之外还可用的方法有:看作者的访谈、演讲、关注作者的社交媒体和亲友圈、以及看相关的书评。


因为出书也只是作者各种思想输出的其中一种方式。


3. 如何速读?


现实问题是我们忙得不行,该如何读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也有日本作家立花隆说:“掌握速读术吧。要想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涉猎大量资料,非速读不能实现。”


大致步骤如下:


3.1. 先看目录&前言——对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基本了解。

3.2. 对目录进行设想——作者在这个目录下会写什么?要是我写,我会写什么?

3.3. 速读想读的章节——看完目录后,不想读的部分使用跳读的权利;在想读的章节里迅速阅读。

工具书:章节名称+黑体字。

非工具书:章节名称+章节首段、每段第一句、章节末段。

3.4. 细读——在已经明了书的大致内容后,阅读想要仔细阅读的部分。


原尻淳一说:“速读的关键在于——快速进行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


这种速度法,能够帮助我们在1小时内读完任何一本正常厚度的书。


4. 如何扩展知识储备?


我们都有所长,这就是我们的知识主场。于是以此为中心可以发展两个方向——垂直和水平。


垂直阅读即是深挖我们的专业,将知识挖得更有深度;水平阅读即是多专业平行拓展,将知识扩得更有广度。


时间与阅读书目的投入比例可以参考谷歌的投资法则:70:20:10。


即70%用于充实现有主场知识,20%用于充实周边或许有用的知识,10%投资到全新的未知领域。


这里我想借用作者原尻淳一的老师对他说的话。“请下定决心,锁定一个主题。因为只要鼓起勇气锁定一个主题,就能形成思考的主轴。有个这个轴,所有的信息都会随之而来。许多学生都非常心急,以为必须要了解大量的知识才行,但实际上,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得不同时思考其他的很多事的。这是因为,人的生活本来就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


我们古话有“万变不离其宗”,就可以理解为专业的形态是多样的,但知识的本质是融会贯通的。当我们的主场知识稳固时,会了解到其他的知识也能丰富我们主场知识的奥妙,进而在知识里自由游弋。



读书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应试教育导致我们对书望而却步,往小了说,是我们错过了读书的乐趣。《高效能阅读》首先就打破了我们对读书的固有印象,其次让我们想起,读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最后告诉我们,让读书更有益的方法。


开卷有益。然而,随意地翻吧,想读哪里就读哪里,就是高效了。


高龄邵女


《杠杆阅读术》的作者本田直之认为“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能够理解别人历经数十年呕心沥血努力尝试走过的轨迹,掌握书中经过整理的信息”,读书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资”。是的,这话说的真的很诱人,也很有道理,相对于动辙上万元的培训课程而言,买书学习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了,而且效果也许还要显著很多!在现如今全民素质普遍提升的时代,多读书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书读的越多,习得的前人的智慧也就越多,弯路也就走的越少,眼界也就越广阔,尤其在信息环境如洪水的今天,如果不想被淹没,如果还想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光靠多读书还不够,而是要在相对有限时间内读更多的书,并理解内化成为自身的知识后有所产出,这才算没白读书!

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对于阅读速度及阅读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而我今天要说的《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带给大家的就是全面综合的提升阅读水平。作者原尻淳一通过这些年自我读书的实践以及通读迄今已出版的百余册读书术书籍,将读书的本质及内容提炼汇总。分别从读书的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事无巨细的讲述了如何变成喜欢读书的人继而沉迷于读书,如何高速读书,如何使自身知识立体化,如何构建数据库及将知识产出。可以说《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既是读书术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技巧的综览,全面,精炼的讲述了如何进行高效能阅读!

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书中主要内容

一读书体质的改善

原尻淳一从自身说起回顾了曾经不爱读书的他如何变成读书体质的过程,介绍了一些方法和习惯。

第一个关键点是是否存在内在动机,当然内在动机是否存在与目前我们所受的教育模式有关,迄今的教育体系,均是以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老师讲的课程,对课程毫无兴趣而言,这就是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即没有学习兴趣跟好奇心。但学校却从来不教学生们如何培养兴趣,原尻淳一认为必须要从大学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尽快培养兴趣及好奇心,对于学生自己想要了解但却不懂的方面,就可以通过行动-读书-行动-读书的模式解密,这样也就开启了学习的引擎,而认知所带来的喜悦终将会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

接下来,原尻淳一从心理暗示方向出发,告诉读者,不要紧张,读书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喜欢读的就读,不喜欢读的就不读,即读者的十条权利,包括不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等等,怎么样?是不是一下子觉得不再有压力,解放了心灵,有了当下拿起一本书阅读的冲动,别着急,相较于用眼看书,用耳朵听是不是就更简单了?可以多从网络上了解作者的演讲,如果可能的话去现场听演讲就更好了,多听作者的声音,其实是更加快速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逻辑主线,这样的一番了解后,如果再拿起书来阅读,基本上能够事半功倍。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觉得对读书没有信心,有些为难的话,那就从薄书读起吧,从名人的薄书读起,起码书本薄薄的,读书的压力就会骤减,但再薄的书也是书,而且还是名人的书,一定会有思想的火花照耀你,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读。

以上这些窍门以及方法都是原尻淳一教给大家的如何把自己变成读书爱好者,从不善读书到读书体质的养成,践行这些方法吧!!

二 沉迷读书的技巧

原尻淳一介绍的沉迷读书的技巧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绕道读书”,大体的意思就是先不读书,先把要了解的对象转化成写书的作者“人”,写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一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去网上了解他的奇闻逸事吧,多关注他的书评,言论以及人脉关系,你就能知道他拥有怎样的思想和气质,并在网上多与他留言互动,争取做第一读者,这样你对他的理解度就完全不同了,上了更深的一个层面,也许你还能了解作者这一路走来受那些名人大家的影响,进而关注更多有学识的人,受益匪浅!所以在读书之前,先了解作者吧,这是让你沉迷读书的一大技巧!

另一种是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进入专注状态!比如说边刷牙边读书,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使自己变得专注;还可以在读书以前举行仪式,这些自我暗示的模式对于进入专注状态尤为重要!

三 读书环境技巧

原尻淳一主要讲解了通过营造各种有力的求知环境及实体环境来实现愉悦的持续性阅读!

求知环境即营造求知欲望,可以在脸书上创建读书社群,寻找相互激励的伙伴,共同进步;还要提升实体书店的利用率,如果总是在网上看读者书评进行选书,会大大降低购书满意度及读书欲望,走出家里走向书店吧,那里会有“美丽的邂逅”,还能参加现场读书活动,保持读书热情!

实体环境即读书的硬件环境,可以在家营造便利的小小图书馆,也可以搬到图书馆附近居住,另外在书店附近也要有常去的休息场所,边享受边读书,这样能使阅读变得愉悦。持续的保持读书习惯后,就会在无意间使自己变成读书爱好者!

四 速读技巧

变得爱读书,有读书欲望以后,自然想多读书,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掌握速读技巧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原尻淳一就速读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读书分为“泛读”及“精读”,泛读又分为“扫读”、“略读”,“扫读”又称为“检索阅读”,就像以前通过黄页进行精准定位寻找目标,“略读”就是通过快速的翻阅资料,大致了解书中所述内容。原尻淳一经过摸索,总结了一套速读法,就是先通过“扫读”检索到“关键词”,要挖掘关键词就要仔细阅读目录,然后通过目录假设正文内容,进行“略读”,重点浏览关键词附近的部分,并把觉得重要的部分贴上标签,便于过后仔细阅读,接下来就是将贴标签附近的内容进行“精读”,将假设的内容与正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不同”,最后就是将自己的意见、创意等在书的空白处进行记录。尽管看似麻烦,但可能这是最快的方法,大家不妨试一下。

另外还有一类阅读能够比较快速进行,那就是对于商业书而言,可以只读“黑体字” ,通过标题—黑体字—标题—黑体字基本上就能完成商业书籍的阅读。

以上介绍的都是寻找关键词,进行部分阅读,还有一种速读方法即“舍弃”阅读,把不需要的信息可以完全舍弃,不进行阅读,其实阅读也是需要缘分的,以后缘分到了,自然而然就读了!

当然,阅读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在快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思考,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规则,再实践,再思考,积累属于自己的人生模式。

五 使自身的知识立体化

前文咱们一起学习了速读技巧,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读书资金进行分配,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公布的谷歌投资比例为70%用于现有业务,20%用于周边业务,10%用于未知领域,这是投资的黄金比例。这个比例也可以用于读书的资金分配,70%的资金用于购买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20%的资金用于购买支持现有业务的书籍,余下的10%的资金用于购买未知领域的书籍。这样大量的资金用于深入专注特定领域的阅读,即垂直型阅读,垂直型阅读有助于形成思考的主场,有了思考的主场,即有了思考的基准,遇到问题时就不至于太慌乱。可以说垂直型阅读是一个主轴,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横向的阅读,这个横向扩展的过程,就是涉足多个不同领域的过程,即开始了水平型阅读。垂直型阅读×水平型阅读,就可以实现自身的知识立体化。使知识无限扩展。

六 阅读后应如何产出

原尻淳一认为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产出,所以他又在书中的最后介绍了如何构建素材数据库,如何将素材进行整合而进行产出。构建素材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纸质的读书卡记载,也可以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记录,重要的是积累自己认为重要的素材,按类别分好,以便产出时应用。产出可以比作是厨师炒菜,应该多学习前辈是如何进行菜谱的拟定(即结构上的起承转合),食材的准备(即各种有用的素材),最后又是如何进行装盘的(即图片,文字颜色等相关设计)。学习认为优秀的文体风格,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自己的写作基调。产出者能够发掘潜藏在表层之下的事物的本质,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产出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原尻淳一可以说非常细致的把关于阅读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技巧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了做了详尽的介绍!书中共介绍了80多个技巧,如果能把其中哪怕一到两个技巧进行熟练的应用,恐怕也是受益匪浅的。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原尻淳一用几近苛刻的细致手把手的教授与阅读有关的技巧。这种技巧不单是高大上的理论技巧,还有一些比较实际的硬件技巧。像如何让自己能舒服阅读的腰垫、坐垫的选取使用,用来做笔记的便利贴的品牌的选用,构建小型数据库时信息卡品牌的介绍等,另外原尻淳一还介绍了许多实用性强的网站和书店,用于了解著书作者,收集信息,把握阅读速度及购买书籍等。

而如何开启不善学习之人的阅读之路,原尻淳一也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方法,像“绕道读书”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前从没想过,书还可以这样读,先不读书,先研究人,进而再带来深入广泛的阅读;如果拿起一本书瞬间让你有不想读的欲望,也别勉强自己,阅读也是需要缘分的,放下手里的那本书吧,从名人的薄书读起吧,这是多么机智的阅读技巧呀。

另外还有一点,让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即发现人生的“座右书”,什么是“座右书”呢,就是你觉得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杰作,读完以后收获到了知识的喜悦,是人生的“美丽邂逅”,而这种“美丽邂逅”会引导你一次次的开启阅读之旅,拼命的充实自己,让我们一起找寻人生的“座右书”吧。

原尻淳一也介绍了一些进入专注状态的阅读方法,其中最有意思的方法,就是“刷牙法”,你想象的到么,刷牙也能读书,而且不仅能读,还能让你好好的读,因为刷牙很有节奏跟韵律感,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也能分散人们读书时的畏惧意识,身体的抗拒等(如犯困),最后还能保持口腔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呀!最让人佩服的是,原尻淳一还把看书时应该选用的牙膏类型(要不含起泡剂和研磨剂)及牙膏品牌告诉了读者,真是细致入微,你要不要也去试试!

在三位一体的读书环境方面, 原尻淳一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即“书脉”,书脉就是把自己的思维体现在了书架上。书脉的主线是书的主题及书的领域,与书的大小,薄厚毫无关系,把你觉得有关联的书放在一起吧,体现你自己的思维架构。怎么样是不是蠢蠢欲动了,也想重新布局一下家里的书架。

关于速读方面,原尻淳一提供了“假设”与“验证”法,对于像我这种不善阅读的人,也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其中他还提到了在书中空白处做笔记,这个观念真心好,以前读书时总是保有固守的想法,不太舍得在书上写写划划,但是其实这样一点不利于吸收跟产出,从这本书开始,我要习惯在书中记录,并在首页进行简单的索引,为产出做准备。

说到产出,原尻淳一告诉了读者,这是读书的终极目的!是呀,以前总觉得多读书,自己懂得就多了,其实懂不懂得,记住了多少,你把书本合上,就能知道,基本上记住的没多少,过段时间后,就更所剩无几了,所以原尻淳一讲解了一些构建素材库的小方法,便于后续的产出,但前提是你得搭建属于自己的立体知识库,不要担心,大胆的去确定思考的主场的“轴”吧,它会想一个大吸铁石一样,帮你把更多领域的知识吸引过来。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初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仔细阅读后觉得还真是不简单,涉及方面齐全,方法广泛,分别从如何爱上阅读,沉迷阅读,如何高速阅读,如何搭建自己的立体知识库后产出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读完以后才对如何读书有了全新的理解,理解了书应该怎么读,也就拿到了开启知识库大门的钥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汲取更多的信息及前人的智慧,内化成为自己的力量,并有所产出,这样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文末,再说一个小秘密,原尻淳一说产出大多集中在早晨,而本文即始于凌晨4点!


CDYY130


《高效能阅读》:一本书教你从输入者变输出者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然而真正要感知到这件好事却并不容易。近两年来,知识付费风起云涌,背后折射的是人们的知识焦虑。许多人都知道获得知识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读书,然而或是受困于应试教育只读教科书不会读其他书的弊端,或是在自己仅有的经验中读书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不读也不行,于是越来越焦虑。要想改变这种焦虑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从零开始系统的学习读书方法并加以实践。而《高效能阅读》就是这样一本适合学习读书方法的书。

《高效能阅读》是一本有关阅读方法的书,全书列举了89条简单实用的读书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获得信息并为己所用。本书是作者原尻淳一在阅读了百余册读书术书籍之后再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实证有效写作而成,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的客座教授,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过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还任企业培训讲师,书中也有关于商务书籍的阅读技巧,这与原尻淳一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此外,他还与其他作者合著有《“职业未来地图”的 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如同《高效能阅读》前言中所说“本书既是读书术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技巧的综览”。全书把读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构建产出数据库四个阶段。无论你是哪个水平的读者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的方法。为了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这本书,下面我们来详细谈谈它的内容。

一.读书初级篇:变得更喜欢读书

有许多人都明白读书的好处,但就是不感兴趣,读不下去,对此,原尻淳一指出不善读书的人必须改变读书意识,改变“必须通读”的强迫观念,可以不读完,可以跳读。在转变读书意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沉迷读书,即“跟书谈恋爱”:一种是绕道读书,不直接阅读书籍本身,而是先了解与书相关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继而对书产生兴趣。比如先调查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书的创作背景等。另一种是通过刺激五官的方式使精神在读书时进入专注状态,比如边刷牙边读书。接下来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书房,书架,书店,或者参加作者签售活动,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当下普遍焦虑的情况下,主动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读书的环境非常重要。

二.读书中级篇:学习速读技巧

当今社会信息泛滥,我们必须拥有高效提取信息的能力才能不被信息洪水淹没,学会速读对于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言而喻。作者原尻淳一认为,速读的关键在于“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简而言之,就是首先通过仔细阅读目录提炼重要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假设,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最后阅读文中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比分析自己的假设与之有何不同,认真思考,做好笔记。

关键词的发掘有目录读书和黑体字读书两种技巧。目录读书,即上述所说根据目录事先对关键词有所意识,然后进行假设验证的方法。黑体字读书法是特别针对商业书籍的一种略读技法,只需要阅读黑体字和标题部分就可以掌握全书的精华,因为大部分商业书籍都会在重要部分用黑体字标注。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索引定位的关键词发掘技巧,如果一本书中有索引,就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索引部分,选出重要有趣的部分直接阅读,精准定位。目录读书法是种类推的方法,而索引定位则是直接定位要读的内容。

提高假说验证的质量也有两个小技巧:一个是读完目录后准备进行跳读时,用便利贴在感兴趣的位置做标记,仔细阅读便利贴前后的内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做笔记。另一个则是在书上记笔记,阅读的过程中有任何的灵感马上记到书上,否则可能在你寻找笔记本的过程中灵感也没了。

最后总结速读的基本流程:第一步,通过目录读书检索自己该看的章节,第二步,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检索出应该仔细阅读的位置,并做好标记,第三步,仔细阅读标记的前后内容,准确把握内容,第四步,把仔细阅读后的想法意见写在书的空白处,类似于观后感的子,但这个观后感必须是经过思考的。

速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与此相伴而生的则是排除不必要的信息的能力,快速略过不重要的内容,直达自己需要的信息,与读者权利十条相呼应的,不喜欢的不感兴趣的可以不读。

三.读书高级篇:为产出做准备

读书的高级阶段就是产出,正如上学的时候听课觉得自己听懂了,下课后给别的同学讲却讲不下去,说明并没有真正的明白。读书也是这个道理,读完书之后能输出才是真正读透了。然而很多人都是读完就不管了,这样无论读多少书效率都是极其低下的。要想产出,首先要把学到的知识立体化,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本书提供了两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垂直型阅读,顾名思义,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的读书,即大量阅读同一领域的书籍,建立“思考的主场”。主场也就是你所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主场,拥有一个不可动摇的长板,遇到困难就回归自己的主场,重新思考一遍。通过思考其中的共通点和差异点,面临的问题就能得到整理。水平型阅读,即在水平方向上阅读所有专业领域的书籍,无一遗漏的掌握所有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实践应用。通过水平型阅读更好的帮助主场知识的掌握。简单来说,我们首先确定一个主题,通过垂直纵深领域的大量阅读构建思考的主场,然后带着这个主场去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构建用于产出的数据库

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后,是不是就可以顺利产出了呢?并不是这样,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因为构建知识体系依然属于输入这个步骤,还不够,还应当再往前走一步——构建用于产出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当我们想要写作产出时可以随时调取它,节省时间和精力。书中介绍了许多构建数据库的方法,比如梅棹忠夫的知识生产革命,在云端聚合知识生产系统,还可以自己手工制作读书卡。如今互联网很发达,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及时把信息保存起来,之后再找时间进行分类处理,很多软件比较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甚至在保存这个阶段就有分类的功能,当然不是非要用网络,全凭个人爱好和习惯,用手写整理也未尝不可。

以上就是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分享一下本书中的亮点。

1.沉迷读书的技巧——契机管理

对于知道开卷有益却不爱读书人而言,契机管理非常重要,先向书的周边寻找感兴趣的对象,再进入原文,或者通过营造仪式感来激发自己对读书的兴趣。仪式感,在如此匆忙快节奏的社会里非常重要,那是一种自我暗示:该读书了,该静下心来好好投入到书中去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后,每当做同一个行为时,就能立即进入状态开始专心读书。

2.无趣的书应立刻停止阅读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根据权威专家的推荐来读书和买书,可很多书我们读了两三页就读不进去了,这样继续勉强自己读下去就是浪费时间却一无所获,这种时候要勇敢的放弃,书存在“恋爱适龄期”,可能现在读不进去过几年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就会读进去了。读者权利十条中的第一条就是读者有不读的权利,不要害怕,不要给自己太多心理负担,觉得好书一定要读下去,好书未必适合我们,未必适合现阶段的我们,不妨等等。

3.建立“思考的轴”

原尻淳一认为,所谓“思考的主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自己的“思考的轴”。树立这个轴非常麻烦,但有与没有这个轴,人生的活法相差甚远。拥有自己的轴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的人生有清醒的认知和思考,他们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回到轴里思考解决办法,不会出现迷茫困惑的问题。这启示我们:通过垂直型阅读树立轴,再通过水平型阅读使知识无限扩展,这时,主题就能首次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最后,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可达到更高境界的读书就会由此展开。比如经济学家薛兆丰,他的强项是经济学,所以他对所有问题的看法都带了一丝经济学的味道,这种味道使他跟别人的角度不同,使他的观点那么独一无二又很有魅力,在经济学之外,他还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当经济学的知识和思维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其他知识储备便为他提供了灵感和思路。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麻烦,原来读书需要注意这么多事项。是的,仅仅读书这件事就有这么多需要学习的,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同时考虑其他事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完全孤立存在的,只要深入的去学习做好一件事就会收获很多。所以只要学着爱上阅读,利用速读术高效获取信息,再通过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构建自己的思考的轴,最后构建用于产出的数据库,光阅读这一件事挖得这么深,在此过程中毫无疑问会受益匪浅,如此简单却收获颇丰,何乐而不为呢?这些是我读这本《高效能阅读》的感受,希望你也可以有所收获。


穷极无聊123


几个月前,我刚刚休完半年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节奏,阅读效率低,理解能力下降。同事五分钟看完的材料,我花十分钟都看不完,甚至出现过每一个字我都懂,但是连在一起组成一句话,我就理解不了的情况。

我一直安慰自己,是因为“一孕傻三年”。后来,无意中阅读了原尻淳一 写的《高效能阅读》一书,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我刻意练习了几个月,现在我的阅读效率最起码比自己以前高很多。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高效能阅读》号称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精选了89个阅读技巧,涵盖了准备工作、笔记技巧、资料收集、信息库建立等方面。《高效能阅读》强调以信息输出作为阅读目标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内在动机,驱动你阅读。每次开展阅读前,不妨问问自己,本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收集某部分资料,那就不用理会无关的内容,直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果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那可以先快速浏览目录,找到你需重点了解的内容,进行细读,其余部分可以略读。简单来说,就是先明确阅读的目标,带着疑问开展阅读,这样子效率会提高。



其次,要进行类比阅读。如果你一个月要读5本书,你分别读了写作类的、营销类的、心理学的、名人传记、成功学的书籍,你会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高效能阅读》一书建议70%的时间在专业领域的阅读上,30%的时间阅读其他内容,从而构建自己的专属知识结构。我之前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专门阅读了几本阅读类的书籍(高效能阅读、深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阅读整理术等书),看完那几本书后,我就对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有一个自己的见解。

最后,巧用技巧,收集归纳信息。读过的书,要归纳整理,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收集信息。如果你喜欢纸质版,你可以自行制作读书卡,把同一类的信息记录在一张卡片上;你也可以记录自己读书笔记,用一本专属的笔记本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如果你更喜欢用app、电脑程序记录,你可以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手机的便签等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里要提醒一下,信息记录后,要你多次翻阅整理,才会形成知识框架。

《高效能阅读》介绍的方法还有很多,涵盖了89个阅读小技巧,教你怎样筛选内容进行高效阅读,开展以信息产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提取核心信息,成为自己的经验,肯定有适合你的。


奔跑的嘉欣




大家都知道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分享过自己的私藏书单,有小伙伴留言说自己读过的书总是忘记,读着读着就不想再碰书了。

今天我想把自己看到书里好的方法分享给依旧还想读书和正面临这个困扰的朋友。

这些知识也是我从《实用性阅读指南》学到的,作者讲到这几点我是非常喜欢的并想今后读每一本书都用这些方法。

第一,\t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你看我书籍旁边都有便签,这样做的好处是等下一次复读时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二,\t丢弃80%的内容,只选取20%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学会摘取知识了,比如在这本书里对我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便签和思维导图法,那么在接下来读每本书我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并实践它。

第三,\t舍得给自己读到好的地方用笔做记号(不要怕把书弄脏了)和用标签法学习 以前我读完书里面还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折叠,没有划线,没有贴便签,最后的结果是我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记。连作者的名字都记不住,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不是所有书籍都要从头读到尾,而是学会抓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来说学习。

第四,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自己读过的这本书籍(不会写思维导图)可参考我下方图片尝试一下,或者去学习思维导图法。 在中间可以写上书籍的名称,以中心点向外扩散,层层分类。



读完此书我总结三种方法:

读书前,要思考,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我现在看书都会思考下这个问题,感觉读工具书还是带着目的性去读会收获更多。盲目的阅读只会浪费时间,而且越读越乏味,很多人说读书没用,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其实不是读书没用,而是读书方法不对,自己得不到成长,当然是没用的。

读书中,这本书里哪些知识对我有帮助和哪些是我目前最需要的知识点。 比如《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对我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写读书笔记,使用便签法记录自己需要和有用的知识。

读书后,我读完这本书,该怎么去实践这些知识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这本书里我会把书中思维导图法,便签法,摘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我会去实践,然后把书里有用的知识好好重新整理一遍,把它变成我自己的知识,然后分享给需要的人,让更多的人在读书中尽量少走弯路。


南桑阿莉1212


前几天世界读书日,看到知乎有人强烈推荐《同理心文明》这本书,眼疾手快趁着读书日的优惠活动就买下了。


买来之后发现这本书上的文字简直秘密麻麻,随之去豆瓣看了一下发现评分也不高,瞬间“读欲不振”,也就不打算仔细读完。


面对这样“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该怎么办呢?


我的一个办法是读豆瓣的短评。


主要找一些具体的信息,比如“前半部精彩”、“不过熵账单的概念还可以”、“本书核心的两个词汇是同理心和墒账单”、“材料多的把重点盖过去了...就前几章提出的那个同理心和熵的关系特别值得思考”、“闪光之处,在于热力学定律、第二定律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八章(标记)”。


根据这样要点,我阅读目的变成了:


1.搞懂熵账单和同理心的概念。

2.同理心和熵有什么关系?

3.阅读有关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相关章节。

4.阅读第八章。


所以,阅读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浏览、细读,具体需要阅读多少,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而后两个问题,则有明确的章节阅读要求,只需去读就可以了。


这样的,应该可以将阅读量减小到1/5,但是能够了解的重点内容应该也不会太低。 总的来说,豆瓣还真的是对阅读有帮助的。


再举一例,平时我们喜欢说带着问题阅读,其实这些“问题”也可以结合豆瓣总结出来,然后再阅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另外,从豆瓣上找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问题和别人的是相同的,那你读完的时候,可以拿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的进行对照,还能丰富理解。


白诗诗


有一句老话叫做,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古人也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和。当你阅读一本好书,并吸收其中精华,理解其中的知识,也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这个世界,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伏尔泰就曾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但是现在很多人走出校园,进了社会就不再读书了。归根结底就是觉得读书太麻烦,太耗时间,今天就和大家讲一下,怎么读书才能既高效又不会用很多时间。


1、只在书中摘取自己需要读的信息来读

如果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这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4%,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一本书的时候,且剔除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只读那最关键的内容,读书效率就会一下子提升很多。


具体做法:想好问题,然后再在书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何寻找问题操作步骤

(1)明确读书目的

(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大概了解书中内容

为什么目录可以反映全书架构?因为作者是按照目录草案来完成全书撰写的。

所以想要掌握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就要看目录。

阅读后记,可以增强和书之间的联结,了解当时作者的境况

(3)确定问题


2、有时间意识

大家有没有发现,下班前的工作效率往往是最高的,因为大家不想工作做不完,然后还要留下加班,影响自己回家休息。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观念。当我们更有时间意识的时候,读书效率也会更高。比如当我们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强制规定自己多少时间内读完,不要觉得这本书无所谓可以慢慢看,这样看书时间无形之中就会大大加长。但是如果给自己一些时间压力的话,就能缩短阅读时间。


3、并列读书法

很多低效率读书的人,往往会每次只读一本书。但成毛真《同时读10本书》:““超并列”读书法,不是每次就读一本书,而是在不同场所读不同的书,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本书。”


很多人觉得,一次性读好几本书,大脑难道不会发生混乱,反而一本都读不好吗?其实不是的,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读书上课,也不是每个学期只上一门课,只同时读一本书。我们也会读好几门课,但是不同的课之间,也会相互贯通。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同时在读不同领域的是,但是我们偶尔也会发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也能相互贯通。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觉得阅读变得更加简单了呢?不如去试试看上面讲到的方法吧,于都会事半功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