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她的一生,有四个男人,三个孩子,两段婚姻,一个爱人。说到她,几乎言必称艳、言必称妖。艳,非止有美艳,还有香艳之意;妖,非止有妖冶,还有妖邪之意。

“尼罗河畔的妖妇”,这句话似乎是莎士比亚和但丁两人说法的综合,莎翁在《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剧中的原话是“我那古老的尼罗河畔的花蛇”(第一幕第五场,安东尼语),但丁在《神曲》中仅说“你所见的那个古老的妖妇”(第十九首,释梦,导师语),虽未明指,但欧洲的古老记忆中只有这一位权势女人最出名,所以但丁所说,肯定是埃及艳后没跑了。

艳后之名,便是莎翁剧目里的克里奥佩特拉。

克里奥佩特拉的一生真称得上是多姿多彩,她大概是属于那种真正的天才女性,文化艺术方面,她聪明而博学,童年时便已掌握七种语言,据说连知识最渊博的老人也称赞不已,这个出自阿拉伯文献的记载,我当然没看过,只是引用;但真正使她名留青史的,还是她在政治斗争方面游刃有余的表现,以身体为本钱,以美貌为诱饵,但一定是以知识为内涵,才能得到政治上巨大的利益。

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一、四个男人

艳后的第一个男人是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

其父托勒密十二世死前,指定已经和他共同执政一年的女儿和弟弟共同统治埃及,但根据家族传统,姐弟两人必须结为夫妇。

以是故,她才被称为“克里奥佩特拉七世”,这个称号也伴随了她终身,使她成为了古埃及最后一位女王,也是最后一位法老。

两人结婚那一年,艳后十八岁,其弟八岁。

应该说,按两人的年龄来说,还没到啥都懂的年纪,应该没成就夫妻之实。

她的第二个男人是罗马前三巨头之一的恺撒。

两人共同执政还不到三年,姐弟争权,姐姐出逃。

但她并未认输,而是在边境集结军队,打算反扑。

此时罗马军事统帅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决定重拾埃及保护国的的尊严,借机进驻埃及,并自封调停者的身份。

深谙政治军事斗争之道的恺撒当然不会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而是付出必求回报的老油条。他的如意算盘是借此君临埃及,将托勒密王室一扫而过,将埃及人民置于罗马的统治之下。

但就在恺撒到达亚历山大城的那天晚上,克里奥佩特拉买通了一系列人员,然后让亲信把赤身裸体的自己裹在毛毯里送入了恺撒的房间。

当毛毯被打开的那一瞬间,53岁的恺撒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调调……

第三个男人是她另一个弟弟。

恺撒助她夺回埃及大权后,她便一心一意给恺撒做起情妇。

恺撒沉醉在她的温柔乡中,将吞并埃及之事抛诸脑后。

两年之后的公元前47年,她在形式上与另一个弟弟结为夫妇。

第四个男人是罗马后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

莎士比亚的戏剧《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第一幕开始,两人就已爱得如胶似漆,使手下颇有怨言。

菲罗说安东尼:

甘愿做一具风扇,扇凉一个吉普赛女人的欲焰。

安东尼自己也忘记了远在罗马的妻子富尔维娅,宣称埃及是他的“生存的空间”,是他的“永远的归宿”。

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二、三个孩子

跟恺撒在一起两年之后,她决定为恺撒生一个孩子。

至于缘由为何?

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恺撒堪称当时欧、非大陆最有权势的人,而这就是他们看到的和深信不疑的全世界。其时恺撒尚没有嫡系子孙,屋大维不过是他的甥外孙,克里奥佩特拉想借助为恺撒生下孩子,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她的运气不错,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

公元前45年,恺撒回到罗马不久,克里奥佩特拉也带着他们惟一的儿子来到罗马,并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征服了全罗马民众。

这其实已经宣示了这个孩子无可争辩的继承权。

然而此时,恺撒越来越不受控制的权利渐渐使元老院深具戒心,对两人的仇恨也越来越深。

公元前44年,恺撒被刺身亡。

屋大维继承了恺撒的一切物质的政治的资产,正式登上风云舞台,并以克里奥佩特拉的儿子是私生子不具备继承权为由,将母子两人赶出了罗马。

克里奥佩特拉仓皇回到埃及。

而罗马的局势正式进入后三巨头时期,经过一番征战整合,最后变成了安东尼和屋大维的两强之者。

安东尼掌握了东部的国土,屋大维控制了西部的国土。

埃及正在安东尼的控制范围之内,此时安东尼正打算征服安息,战争物资的大量消耗使安东尼不得不向埃及寻求帮助。

女追男,隔层纱。当一个有气质又有学识、有容貌又有内涵、有智慧又有才情,如花解语、春风化雨、妖娆妩媚、勾魂摄魄,且又富有天下、孀居守寡的女人,主动去接近一个男人时,总能很快成功的。

两人走到了一起,这既是国与国的联合,又是人与人的结合。

一年后,克里奥佩特拉为安东尼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三、两段婚姻

与克里奥佩特拉有婚姻之名的是她的两个弟弟。

他们的结局是:

经恺撒调停后,托勒密十三世不忿,发动政变,兵围公馆,意欲杀掉恺撒和姐姐。

恺撒令人出城搬来救兵,平定了政变,古代西方史上最著名的亚力山卓图书馆也毁于是役。

托勒密十三世大败亏输,仓皇出逃,此时克里奥佩特拉化身成了冰冷绝情的政治家,她抓住了他,并将他溺死在尼罗河中。

她的第二个丈夫,同样也是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在恺撒被刺身亡不久,便被毒杀。

外界普遍怀疑是克利奥帕特拉毒死了托勒密十四世,目的是让她与恺撒的私生子、即托勒密十五世登上王位。

这两段婚姻不过有名无实,前者受制于早婚,且因为争权而夫妻关系不佳。后者正逢克里奥佩特拉与恺撒恋奸情热之际,他一个小屁孩,又怎么敢向两位掌握了埃及命运的超级大佬主张丈夫的权利?

四、一个爱人

这一个爱人,我认为是恺撒。

艳后当然也爱安东尼,毕竟安东尼更年轻,对她也更为倾心,但那种爱更多的是权欲之爱以及后来者的爱。

女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往往只有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

如果恺撒不死,这份爱——即使是功利性的——当然会维系到一方的生命终结。然而恺撒既然死了,这份爱当然也就随之终结了。

可是还有权欲之爱。

她为恺撒生下的孩子,是为了继承埃及的王位、也是为了继承罗马的帝国,这便是权欲之爱,到后来,甚至也成了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爱也使她爱的天平向恺撒倾斜了不少。

说回安东尼。

马克·安东尼,在罗马已受命照顾过克里奥佩特拉两年。恺撒死后三年的公元前41年,安东尼因为战争物资消耗剧烈而求助于克里奥佩特拉,然而艳后再次将她自己连同粮食一起送到了安东尼的面前。

安东尼征服了亚美尼亚,并宣布将国土分给克里奥佩特拉所生的三个孩子。

此事经屋大维公开后,安东尼的行为已形同卖国。事实上也是如此,安东尼此举无异于自绝于罗马。

罗马人害怕埃及艳后仿佛没有止境的权力欲,无不支持屋大维向安东尼及克里奥佩特拉宣战。

前32年双方战争在海上正式爆发。

屋大维大获全胜。

次年,屋大维亲征埃及。安东尼英雄气短,拔剑自刎。

据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同名电影,接下来的故事是:

克里奥佩特拉送她与恺撒的孩子踏上逃亡之路,并将恺撒的戒指戴在孩子身上。

屋大维俘虏了埃及艳后,并用激烈的语言羞辱她。

这一切克里奥佩特拉都默默承受着。

然而当她看到恺撒的戒指戴在屋大维身上时终于崩溃了。

她不死心,但旁敲侧击问出来的结果是,她活着的希望,她与恺撒的儿子,的确已经死于屋大维之手。

克里奥佩特拉决定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随后便在使女的帮助下,用眼镜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这就是“尼罗河畔的妖妇”克里奥佩特拉的一生。

她有两张面孔,一张是在本国典籍中留下的“伟大的哲学家”;一张是罗马痛骂的“尼罗河畔的花蛇”。

到底怎样,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

我认为,她以一介弱女子之身,周旋腾挪于大国之间,为本国赢得了二十年和平,无论如何,这是值得夸赞的,由此也可见其大师级的政治智慧。

而她引诱恺撒和安东尼,一次差点窃取了罗马的大权,另一次差点分裂了庞大的罗马帝国一半的国土,对罗马而言,本国的两位巨头,竟分别被一个女人的权力欲支配到如此地步,无论如何是恐怖和不可原谅的。

罗马人当然不会说恺撒和安东尼荒淫无耻、贪恋女色,只会把这锅全让埃及艳后来背,因此称她为“尼罗河畔的妖妇”,不过是出于两个原因:

1、本国大佬太不争气;

2、敌人真是太狡猾了。

埃及艳后,这位“尼罗河畔的花蛇”,靠什么征服了阅人无数的恺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