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億用戶,每人收十塊錢騰訊就能賺百億,但為什麼不這樣做?

天下第一詩仙李太白


假如直接收費的話,不就相當於竭澤而漁了嗎?一向精明的騰訊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在微信面世之前,大部分人都是QQ的忠實用戶。QQ用戶集中在年輕人,用戶增長遇到了天花板,太多的功能也不利於中老年人使用,於是微信順勢而生。

微信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中老年人的歡迎,由於微信功能較少,通訊錄添加的好友也都是熟人,安全性上相對高了不少。相對簡單的朋友圈功能非常適合分享和傳播,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

最重要的是微信推出的時候就自帶語音消息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電話通話;再加上微信自帶的各種功能插件,以及騰訊方面強大的流量輸送,微信就慢慢發展壯大起來。

如果微信需要付費使用,那麼很多用戶很可能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微信,微信也就沒法順利成長為中國社交界的“一哥”。

現在很多音樂軟件聽歌開始收費,視頻網站看最新的視頻需要充會員,小說網站也需要付費看書,但是在幾年前,基本上所有的資源都是免費的。現在各種資源需要付費主要還是因為版權問題,版權也幫助這些網站建立了資源壁壘,你需要享受這些資源的話只能去特定的網站,這對他們來說有益無害。

但是對於微信呢?其實從軟件功能上並沒有多少特殊的地方,想要複製微信的所有功能對於很多大公司來說並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獲取用戶。一旦微信開始收費後,分分鐘就會出現很多免費的“小信”“中信”“大信”,搶奪微信用戶這塊超大的蛋糕。

每人收10元,最終可以收穫百億確實不錯,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花錢,最終到手的金額肯定會大打折扣。況且這真是一錘子買賣,收完以後微信肯定半死不活了。就算能收到百億,這點小錢微信還真看不上。

根據2018年騰訊的財報,微信營收的來源主要是廣告收入,並且總額達到了398億,在第四季度營收已經超過百億。所以折騰的所有用戶一次的收入還抵不上人家一季度的收入;只要微信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這種殺雞取卵的事。

大家不用想些有的沒的,微信肯定會一直免費下去;一旦到微信開始收費之日,那基本上就是這個社交巨頭倒塌之時。


知熱點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像是:全中國14億人,每個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有14個億了。微信用戶基數的確很大,但是也僅僅只是在中國很大而已,或者說之所以微信用戶如此之大,它才不被允許收費。

永遠翻不過的BAT大山

中國互聯網有三座大山“BAT”,他們分別控制著中國互聯網的數據流、交易流、信息流。過去中國的創業者不相信,非要挑戰這三座大山,結果要多悲催有多悲催,看看美團如今的困局。從最初挑戰大山,到現在期待被大山收購,這並非大家都變慫了,而是看懂了BAT無法被推翻的事實:它們是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它們就是互聯網生態的“水電煤”。

  • 百度,可能是第一個被唱衰的三座大山之一,目前市值也被阿里和騰訊遠遠甩在身後,但是不管怎麼樣,百度依舊是全中國最大的檢索工具,市場佔有率超過70%,管你必應、360搜索怎麼得應,即便我們將“開百度就是拿來測有沒有聯網”這種笑話,但是你知道有多少互聯網公司絞盡腦汁想讓用戶打開一次麼?並且大家不知道的是,百度是全中國最大的免費富文本編輯器,幾乎所有企業的H5散頁底層配置都是百度提供的。

  • 阿里,且不說淘寶天貓1688這些在中國電商領域的佔比,僅僅說支付寶一項,國內移動支付佔有率超過50%(微信支付超過30%),這真的不是壟斷,這是寡頭壟斷。並且大家不知道的是,絕大多數APP裡內嵌的信息推送SDK是友盟的,而友盟其實就是阿里的。
  • 騰訊,中國內地,除了微信、QQ,你還能找到第三個能徹底替代的產品我就算你贏。這不是市場佔有率的問題,這是有沒有競爭對手的問題。為什麼當時阿里要將CEO從陸兆禧替換成現在的張勇?因為陸兆禧任職期間強行主打阿里旗下的“來往”社交軟件,砸了大量的錢根本沒反應。而張勇只做了一件事情:手機淘寶。騰訊在中國的社交地位阿里也沒辦法挑戰。說點大家不知道的,騰訊旗下的廣點通,是中國最大的廣告聯盟。

所以無論是百度搜索、手機淘寶還是微信,他們不僅僅是商業產品,其實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成為了當今國人生存所必須具備的東西。國家層面的基礎建設是提供服務而不是賺錢的,搜索、網購、聊天,BAT都沒有從這三塊基礎的服務中賺取用戶的資金。

有用戶就有變現的方法

當然,微信畢竟是商業產品,不賺錢肯定是不可能的,騰訊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基數,就可以通過各種各樣附加的服務來盈利。

  • 朋友圈廣告:這是微信從2017年開始正式上線的2B業務,是不是覺得刷著刷著朋友圈突然就來了一條廣告?而且還是你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這就是大數據分析之後的精準推送。此外還有公眾號、小程序這兩塊的廣告投放業務。

  • 公眾號認證:對的,做過互聯網的人心裡都清楚,每年300元的認證費,不交也得交。目前微信公眾號2500W個,每年光是認證費就可以收70億,想想就刺激對吧。
  • 微信支付:雖然不及支付寶體量,但是微信支付依舊佔據了中國30%以上的移動支付市場,並且數量最多,每天超過12億筆支付,每天流水超過100億,按照千分之一的利率收手續費,算一下嗯......而且這還不算各位大哥在財付通中放的錢,活生生把微信變成了一家銀行。
  • 第三方服務:這算是微信給自己騰訊系的兄弟們開的一條大口子,實際上有60%以上的微信用戶都在通過“支付”的入口使用這些第三方服務,目前你還能找到比這引流更大的入口麼?這不僅僅是收費的服務,更是騰訊談判的資本。

所以微信一旦收費,用戶流失是一方面,轉化率不高也是一方面,即便30%的用戶願意付費,一年200億左右的收入,還沒有支付的手續費收得多。實際上微信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龐大的用戶基數永遠是根基,提供的即時通訊服務永遠是核心。就像手機,最重要的功能是打電話,至於拍照、遊戲、音樂等等,我喜歡就多花錢買好的,不喜歡功能機也足夠使用。


當然了,微信免費更有利於向國際市場拓展,畢竟比起社交老大Facebook,微信從用戶基數、活躍度、營收都還差得太遠,感謝方濱興,嗯......


宋東珂


難道騰訊想賺錢想瘋了嗎?作為一個擁有近10億用戶的社交平臺軟件,正是以其基礎服務免費使用為前提,才能發展至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枉顧一切,將企業主體社會責任拋擲一邊而唯利是圖。10億用戶是它發展的根基,有用戶才有未來的發展更多機會。舉個例子,現如今各大城市都在搶人口,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暗淡之後,能夠穩住用戶非常關鍵。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幾乎都是通過免費體驗服務獲得用戶,再通過產品不斷迭代和業務升級來提升用戶體驗和粘性的。就拿微信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收費的話,壓根就不可能有幾個人使用。而且很快就會被市場上的其他免費產品所取代。

那麼,就像你提出來的每用戶收費10元錢,只要它敢於冒風險,阿里巴巴的類似社交軟件有好幾款,就馬上成為全民瘋狂註冊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也就等於告別了大眾。

因為沒有幾個人會為這種即時通訊付費的,畢竟是基礎服務且市場上可以取代的有很多。因此為了躺賺的100億元,就可能永久失去10億用戶,也就意味著一無所知。

在當前流量為王的時代,沒有用戶基礎一切免談。得到億萬級的用戶規模不容易,但想失去這一切,只需要犯一個小錯誤即可。大家看一看京東集團的劉強東,就因為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驚人“一炮”而紅,給京東和其本人都造成了嚴重影響。最致命的是,競爭對手甚至落井下石者層出不窮,大有搞死京東的架勢。

那麼,要是騰訊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強硬收取每人10元的服務費,那就會招致天下唾罵,競爭對手也會順勢崛起,尤其是在當前“民粹”橫行的時代,落井下石者居多。對於行業巨頭來說,隨時隨刻都是謹慎小心,如臨深淵的。越是巨頭越不敢惹起公憤,它最怕的就是輿論攻勢。

再加上騰訊遊戲原本就引發全國無數家長們憤慨,如果有對騰訊稍微不利的因素出現,我敢斷言一定會被媒體尤其是不負責任地自媒體群起而攻之。何況是向10億用戶收費這麼重大的事,這直接關係到騰訊的戰略發展。


東震木


軟件付費並不是互聯網產品的一種常態,在現在的互聯網社會,免費是一個絕對的主旋律,如果微信不是免費的,它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聚集起來那麼多的用戶。如果微信收費,那麼無疑是殺雞取卵。

100億很多嗎?

微信有將近11億的用戶,已經超越了QQ,成為了第一大社交平臺。而騰訊在2018年的營收是多少呢?超過了3000億,利潤也超過了700億。光是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廣告收益,就超過了300億。

這就是免費所帶來的流量,而這些流量都是由變現的能力的。如果微信收費了,那麼微信的用戶可能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少,極大可能性會出現一個和微信類似的免費平臺,將微信給替換掉。

100億對於普通人可能很多,但是對於微信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月的收入,為了那虛無縹緲的100億,就捨棄一個幾百億上千億年收益的平臺,這真的是隻有傻子才幹的事。

互聯網時代,免費的午餐,昂貴的小費

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還能看到幾個收費的APP呢?

我們自己打開一下手機,裡面有幾個APP是需要付費下載或者付費使用的?幾乎沒有。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流量為王,大家都是想在自己的平臺上聚集更多的流量,收費只會是限制自己發展的障礙。

但是,免費的午餐並不是真的就免費,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戶其實無形中也支付了昂貴的小費。

我們在免費APP中看到的那些廣告,其實就是我們支付的小費,因為廣告投放者會按照流量給平臺付費。

當然,類似美團、天貓、餓了麼這樣的平臺,就是通過商家的服務費來獲取價值的,而這些也是從我們消費的商品中得來的。

網絡遊戲就更不用說了,免費玩的基本都是被RMB玩家虐的對象。

因此,雖然應用程序免費,但是我們並不是沒有花錢。


會技術的葛大爺


微信免費是騰訊支出的獲客成本。沒有這個成本,騰訊其它業務從哪裡獲得客戶?又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買的沒有賣的精",這話不是隨便說的。只要你真的開了個買賣,你在算賬方面立刻聰明一大塊;買賣越大,算賬越精明。

具體到微信這個例子,你不妨假設一下你就是馬化騰,這麼多年好不容易聚攏了10億規模的用戶,一旦收費會發生什麼?萬一用戶大量流失……這種風險實在沒必要嘗試啊。


冬眠覺曉68


你怎麼就覺得騰訊沒賺你錢💰


忘憂79614274


收錢會掉粉。


珠鄉二哥


收收看,試試會不會有另一個軟件取代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