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落地“漢語熱”升溫,這裡的學生看《都挺好》學中文

项目落地“汉语热”升温,这里的学生看《都挺好》学中文

第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決賽。圖片來源:伊斯蘭堡孔院官網

阿依江是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孔子學院的老師,在當地從事漢語教學已經八年有餘。“我幾乎是看著巴基斯坦‘漢語熱’興起來的”,談及“一帶一路”倡議讓她感受到的最大變化,阿依江老師這樣對紅星新聞說。

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巴基斯坦不僅興起了這股漢語熱,留學中國也成了新熱潮。中國教育部今年4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留學的巴基斯坦學生數量超過2.8萬人。而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中國已經成為巴基斯坦學生留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阿依江的學生中,有已經在中國完成學業、回國找到一份好工作達成人生“逆襲”,也有正在努力學習漢語、希望能到中國留學或靠中文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倡議,也實實在在地影響我們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命運。”

中巴經濟走廊落地

新機遇催生“漢語熱”

阿依江初到巴基斯坦是2011年的2月,那時的孔子學院只有兩名老師,學生也不到一百人。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共建中巴經濟走廊。阿依江回憶道:“此後,來孔院報名學習漢語的人數就開始激增,激增到老師不夠用,我們一直不停地向國內申請加派老師過來。”

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正式落地。當時,為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擔任翻譯的,是一名巴基斯坦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這一點讓阿依江印象尤為深刻,“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電視直播看到是一個學習漢語的巴基斯坦人在給彭老師當翻譯,一下子就激勵了好多年輕人想學好中文去當翻譯。”

此後,巴基斯坦的漢語熱再次升溫,“報名的學生太多,老師不夠用的情況越來越明顯。”有時候孔子學院不得不對前來報名的人說,已經滿員了,請報下一個學期或者去中文系。

项目落地“汉语热”升温,这里的学生看《都挺好》学中文

2018年,巴基斯坦首屆本土漢語教師優質課大賽在伊斯蘭堡孔子學院舉行。圖片來源:伊斯蘭堡孔院官網

在阿依江的學生中,除了想當翻譯的,還有人希望能成為漢語老師,也有人的夢想是學好中文到中國開公司或者與中國人合夥在巴基斯坦開公司。

和阿依江一起接受紅星新聞採訪的還有她的兩名學生,中文名分別為明月和楊明輝,兩人目前的中文水平均已達到HSK(漢語水平考試)五級,夢想都是畢業後當漢語老師。

“我愛中國,喜歡中國文化”,明月說他們經常通過收看中國的電視劇來學習中文,前段時間在中國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在孔子學院的學生中也一樣非常流行。“同學們都在看,不明白的地方我會暫停,然後去查字典。而且女主角的名字叫明玉,我的中文名叫明月,叫她的時候我覺得就像是在叫我。”明月說。

明月告訴記者,很多巴基斯坦學生都想學習漢語,即便就讀其他專業,也想利用業餘時間來學習漢語,因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來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

到中國學漢語,回卡拉奇買房

巴基斯坦農村青年的“逆襲

阿依江還向記者講述了她的兩個學生通過學習漢語,走出農村進入大城市成家立業的故事。

這兩名學生都是從巴基斯坦北部農村到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一個叫社建,一個叫黃韓。在阿依江輔導下,他們參加了2015年“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並分別取得巴基斯坦賽區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績,獲得了獎學金到北京和上海學習。

第二年,阿依江回北京,跟正在北京學習的社建見了面。對方一開口就讓她感到很驚訝,“我記得他離開巴基斯坦前漢語水平並不算特別好,但是到中國才一年,已經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了。”對方則告訴她,“老師,我已經通過了HSK五級考試,現在準備學六級了。”

在上海學習的黃韓更讓阿依江意外。“當時他直接跟我說,老師你不要費神來找我,告訴我一個地鐵站我去找你。”見面後,學生又十分嫻熟地安排起了當天的行程,“老師我先帶你去豫園,然後我們再坐渡輪去看看上海灘……”就這樣,阿依江跟著學生把上海著名景點玩了一遍。

其實那些景點她已經去過好多次,“但我就是想看看他的漢語水平怎麼樣了,結果發現他無論買票還是聽地鐵報站,各方面都很厲害。”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去年,阿依江到卡拉奇監考HSK。而社建和黃韓,也已完成學業回到巴基斯坦,並在卡拉奇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們一個在OPPO公司當銷售經理,一個在當導遊接待中國遊客”。

因為有出差任務在身,阿依江當時婉拒了學生們的宴請,但二人都向阿依江報告了自己的好消息。原來,從中國留學歸來後兩人便都成家立業,並且還在卡拉奇買了房,“我們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農村小孩了。”

這讓阿依江十分感慨:“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買房就相當於在中國的北京買房,很厲害的。但這兩個學生就是通過學習漢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

孔院要做中巴交流的窗口和橋樑

伊斯蘭堡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道建向紅星新聞介紹,自從2015年習近平主席正式宣佈啟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以來,巴基斯坦掀起的學習漢語熱潮,讓伊斯蘭堡孔子學院現在的招生規模比2012年增長了近十倍,HSK考生數量也增長了近十倍,同時,巴基斯坦赴華留學生和中國赴巴留學生的數量都在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這說明除了傳統的官方交往、政治和經濟往來外,語言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兩國關係已經由上層交往逐漸發展為具體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他還介紹,2018年,中國高校派遣了幾十名留學生到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學習烏爾都語,其中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等,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因此,張道建認為,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項目,極大促進了中巴兩國在語言文化方面的交流,進一步深化了中巴兩國的友誼。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孔子學院是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樑。”身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張道建希望孔子學院能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去年,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和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共同創辦了一個新的教學系——區域研究系(中國),張道建擔任系主任。

项目落地“汉语热”升温,这里的学生看《都挺好》学中文

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和伊斯蘭堡孔子學院聯合創辦的“區域研究系(中國)”揭牌儀式。圖片來源:伊斯蘭堡孔院官網

這是一個四年制本科專業,目的是培養巴基斯坦學生的中國研究能力,課程內容包括漢語、中國文化、哲學、經濟、社會制度、基本國情等,是一個綜合性的“中國學”學科。“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體系化教育,培養出既精通漢語又精通中國文化,同時還具有國際視野的漢學家。”張道建說。

同時,伊斯蘭堡孔子學院還積極推進“語言+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目前已經和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四川省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校、四川省國際合作投資促進會達成合作意向,在巴基斯坦開展高水平、高層次的職業教育,為巴基斯坦的中巴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張道建介紹,四川考察團已經正式訪問了巴方並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商談,目前雙方正在就簽訂協議的細節問題進行進一步磋商,有望在近期達成一致。

紅星新聞記者 蔣伊晉

项目落地“汉语热”升温,这里的学生看《都挺好》学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