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治療脂肪肝驗方精選

脂肪肝是指由於肝臟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過量脂肪(主要為三酰甘油)在肝內持久沉積所致疾病。常見原因為長期酗酒、營養不良、飢餓、肥胖、小腸改道手術、糖尿病、皮質激素、妊娠、肝炎及毒物的損傷等。本病在中醫學中無相應的病名,散見於中醫“痰證”、“脂滿”、“積聚”、“症瘕”、“脅痛”等病症中。

顏德馨教授曾經是脂肪肝患者。1962年,顏教授患了急性黃疸型肝炎,谷丙轉氨酶高達500單位/升,在住院期間,除了服用清熱解毒方劑外,還連續使用葡萄糖加胰島素衝擊療法,結果導致身面虛浮,脅痛綿綿,痰多白沫,精神委頓,體重由65千克迅速增加到82.5千克。經過西醫檢查,確診為脂肪肝,後用護肝保肝之法調養了幾個月,竟然沒有半點功效,症狀有增無減。

中醫名家治療脂肪肝驗方精選


《金匱要略》雲: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顏教授見治肝無功,於是轉以治脾,自擬【逐溼運脾飲】,治療一個月,浮腫先退下去了,痰沫也漸漸消退,吃得也漸漸多了,臉色也紅潤了,肝功能檢查基本恢復正常。顏老說,他所擬的【逐溼運脾飲】實際上就是五苓散加蒼朮。

其原理為:脂肪肝的根源在於土(脾)壅木(肝)萎,而脾土惡溼,水留則溼著,用蒼朮可燥脾勝溼,土疏則木茂。顏老服用逐溼運脾飲1個月之後,改以蒼朮研末,每次吞服9克,以鞏固療效,他的脂肪肝後來再也沒有犯過。下面是五苓散的處方:

【出處】《傷寒論》

【組成】豬苓(去皮)12克,澤瀉20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桂枝(去皮)8克。

【用法】研為散劑,每服6~10克,每日2服;或水煎服,多飲熱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利水滲溼,溫陽化氣。

中醫名家治療脂肪肝驗方精選

關幼波、陳伯鹹、何炎燊三位教授對於脂肪肝的研究也頗為深入,臨證治療常藥到病除,下面介紹他們的證治驗方,供大家學習參考。

1.清肝化滯湯

【出處】陳伯鹹方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錢草10克,浙貝10克,雞內金10克,茯苓10克,枳實10克,鬱金10克,萊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參15克,黃芪30克,山楂10克,陳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

【功效】疏利肝膽,悅脾化滯。適用於肝膽鬱熱,脾虛失運,痰濁滯留而致的脂肪肝。症見脅肋脹痛,口苦納少,脘脹體倦,便秘或便溏,苔膩等。

2.楂曲平胃散

【出處】何炎燊方

【組成】蒼朮15克,厚朴10克,陳皮7克,甘草5克,山楂30克,神曲15克,雞內金15克,麥芽30克,枳實15克,萊菔子15克,草決明30克,澤瀉15克,鬱金10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燥溼,消積化滯,主治脂肪肝。

3.複方熊膽散

【出處】關幼波方

【組成】青黛15克,明礬15克,鬱金15克,川黃連10克,熊膽3克。

【用法】共研細末,裝於一膠囊,每次飯後服1粒,每日2~3次。

【功效】疏肝解鬱,清熱化痰,主治脂肪肝。

4.清利化痰方

【出處】關幼波方

【組成】茵陳90克,醋柴胡10克,薄荷5克,炒梔子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丹參15克,澤蘭15克,香附10克,鬱金10克,金錢草30克,六一散(包)10克,白礬(研末沖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利肝膽,活血化痰,主治脂肪肝。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